易经玄学意思,易经玄学是什么意思

玄学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本来是道家(道教)哲学上的一个用语,指的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以《老子》为研究核心的哲学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

读音:xuánxué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例句:由于玄学的影响,此时的山水描写多用浑融之象体现“道”的境界,但也有少数诗文开始尝试对山水的具象描摹。

扩展资料

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

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指导下取得。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什么是“玄学”?

玄学其实这个术语本身和道家没有关系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形而上学,也叫唯心主义。

什么是玄学?

玄学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综观魏晋玄学,其基本特点是: 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 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贵无派把“无”作为世界的根本和世界统一性的基础;崇有论者裴頠则认为有是自生的,自生之物以有为体。 ③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贵无派把“无”当作“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思想 ;郭象则主张独化说,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为自己的本体。 ④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哲学目的。王弼用以老解儒的方法注《易经》和《论语》,把儒道调和起来,认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是自然的必然表现,两者是本末体用的关系。郭象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理论,认为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是一致的。阮籍、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表现出反儒的倾向 。 ⑤以“得意忘言”为方法。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 ,王弼、郭象等强调在论证问题时应注意把握义理,反对执著言 、象 ,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 ⑥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玄学家重名理之辨,善作概念的分析与推理,辨析名理是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易经》算是玄学吗?

易经其实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哲学经典,说是玄学,不如说他什么都通,一提到易经,人人想到的都是算命,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它能算命。一部分,你算命相当于此时此刻,你遇到了麻烦,而易经的每一个卦居然都好像能够概括你目前遇到的事一样。很多人觉得《易经》是,可是他们自己都在说《易经》什么飞龙在天,利涉大川,元亨利贞,都是出自易经,不知不觉的,你就说了易经,所以说,易经易经根深蒂固,深入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心,而不仅仅是一本书籍。也可以说,《易经》易经是我们的灵魂了。

什么是玄学和易学?

什么是易学呢? 简而言之, 就是从观察日月运行及其所产生的阴阳变化中发现的一整套认识, 分析, 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它好象一把打开科学宝库的通关钥匙, 也可以称之为一部宇宙代数学. 易学中的太极, 八卦, 河图, 洛书等图象, 又相当于这部代数学里的万能公式, 它可以把宇宙的一切事物都代进去.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古人发现, 在观察天, 气象当中记录下来的符号, 形成了太极, 八卦, 河洛等图象, 既然天体运行, 气象变化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在进行, 那么, 在这个天体当中, 受到这些气象影响的所有事物, 是否也有共通规律, 彼此相互影响, 于是把这些规律用于各种事物中去观察, 证实了确实是如此, 这样才把它肯定下来的. 由此可见,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脱离神权统治的民族, 它不需依靠神的帮助, 它只要按照这些规律, 就可以认识宇宙间的事物,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前人对'易'字的含义作了三方面的解释:1.易者, 不易也, 作定理解. 它包括了天地万物普遍的理论现法则, 是分判一切事物的准则.2.易者, 变易也, 作推衍解. 天地之大, 万物之多, 变化莫测, 但可通过易理之推衍, 钩深致远, 达到对层出不穷的事物变化,能"唯变所适".3.易者, 简易也, 有如模式或公式. 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天下事理是无穷的, 必须通过易学来执简御繁.古代行民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斗争中, 发现气候对人和农作物的影响最大, 而气候的变化又与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密切相关, 要掌握日月运行和气候的变化, 就必须进行仰观俯察, 因而便产生了古天文学. 所以, 易学是从古天文学, 古气象学观测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整套规律. 易学博大精深, 多摆在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上, 它的内容, 包括大法, 心法和师法. 大法指所依据的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 心法指挈其事物的纲领; 而师法则依靠口耳相传.

易学与玄学的区别

易学与玄学的区别为:起源不同、性质不同、分支不同。

一、起源不同

1、易学:上古时人们为了了解宇宙自然,采用龟卜、占筮等方法想鬼神卜问,在因无知而求有知的过程中不断向卜筮输入有知因素,经漫长岁月的积累,《连山》、《归藏》、《周易》分别在夏、商、周三代集结成书(成书时间有另说),为易学形成奠定基础。

2、玄学:玄学产生于魏晋时期。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二、性质不同

1、易学:易学是属于在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研究万事万物运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学问。

2、玄学:玄学是对道家的表达 。可以说玄学是道家的一种分支或改进的一种。

三、分支不同

1、易学:易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孔子代表的儒门易学、旧代表的筮术易学、老子代表的道家易学三大分支。。

2、玄学:玄学大体上分为三派:以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为代表的玄理派;以王衍为代表的清谈派和嵇康、阮籍、“七贤”等名流的狂放派。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易学

百度百科——玄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