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夜观天象,民间把观天象的人叫啥

怎么夜观天象

其实夜观天象主要是古人的做法,他们经过长时间夜观天象的经验累积之后,发现星座移动的方向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和地球上气候变化相吻合的。所以在4000年前中国的古书《鹖冠子》,曾有这样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是以黄昏时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令的季节。而这种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就叫做“观象授时”。在没有历法的时代,曾经为古人使用过一段很长的时间

如何夜观天象?

怎样夜观天象?其实星座位置是按一定规律运行的,而且和地球上气候变化是相对应的。中国的老祖先经过长时间观察天象的经验累积之后发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是以黄昏时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令的季节。而这种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就叫做“观象授时”。在没有历法的时代,曾经为古人使用过一段很长的时间。 一、天象特点介绍山脉,甚至小山都是天气的影响者。山地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更能使风、温度、降水和闪电产生重大变化,往往会给山区旅行的人员造成威胁。风,山地的风也是多种多样,通俗的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上坡风,这是由于山地温差的变化而引起的夜间冷空气向下坡的倾泄和白天暖空气向山上的爬升所致。上坡风大多出现在日出之后15--45分钟内,并在正午或地面受到的太阳能量最强时达到最大风速。一般是,南坡接到的能量最大,因此上坡风最强。北坡则无上风出现。上坡风通常直向山涧和峡谷里钻。当天空有飘动的云团时,太阳光的时隐时现能够像"开关"一样及时地控制上坡风的发生和停息。下坡风,相对较为温和而稳定,多发生在近地表面,在日落之后的15--45分钟内开始起风,一直到次日的日出,从山顶刮向峡谷的底部。下沉风,即"冰川风"。它往往出现在冰川上,不受昼夜变化的影响,因为冰川的表面温度总是低于其上面的空气温度,所以它总是沿着下坡刮起。但在冰川向斜坡延伸的末端处,也会出现上坡风,这种风的强度往往受冰川范围大小的控制。峡谷风,这是受地形控制的风,也是上坡风与下坡风的混合风,主要出现在斜坡表面有缺口的半封闭式山谷附近。它也受日照温差的控制,即中午多为上谷风,入夜转为下谷风,而且山谷风往往会出现极强阵风的状态。旋风,这也是山区常见的风,每当地面有显著变化而四周的风很强时,就会产生旋风。在大多数情况下,旋风具有瞬时特征且多形成在北风坡。降水,山区存在着大量的上升气流,它使得空气不断的冷却,所以降水量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潮湿的热带地区,山区降水量增加得特别明显。而大量降雨所产生的山洪则是对山区旅行者的最大威胁。山区最常见的是雾,它实际上是接触地表的云,有时山谷里全天都可能是雾气茫茫的。闪电,登山运动员、徒步旅行者、野营人员都特别容易受到山区闪电的袭击。在崎岖的山地地形所产生的上升风使得那里雷暴更加猛烈、更加频繁。温度,温度对于山地旅行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山区,温度随高度而降低,这种变化在夏季约为冬季的两倍。山峰上的相对湿度比山谷里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衣服是不良绝缘体,所以,在冬季要使身体温暖、在夏季保持凉爽都是不易的。一般来讲,高度每上升300米,温度平均下降1。2度,这可供山地旅行者参考。 二、天象策略雷暴雷暴最初通常是由小块积云开始的,然后迅速发展,经过浓积云发展时期并进入成熟的积雨云阶段,它是一种猛烈的、恶劣而急剧变化的天气。 野外活动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积雨云开始堆积并且便黑时就有可能发生雷暴。  2、雷暴通常持续时间很短,要保持镇静,不要害怕,留在可躲避的地方。闪电的危险性在于击穿物体和人体,引起火灾,以及所产生的雷声震破人的耳膜。 所以,应该记住: 1、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可以在闪电时躲在汽车里。 2、最好的防护场所就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3、如果在露天下,应蹲在离开孤立大树的高度的两倍距离之处。 4、当你感觉到电荷时,即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时,那很可能就是受到电击,要立即倒在地上,施以自我保护。 5、如果在孤立的凸出物附近躲避,则该凸出物的顶部至少应高出自己的头部15--20米。 6、离开垂直的墙壁或悬崖,应避开裸露的山峰和山脊以及平坦的开阔地形。 7、避开地裂缝、成片地衣以及悬空岩石。 8、万不得以,可以坐在散乱的石块中间。 9、在地势险要处要用绳子把自己拴住。 10、如果进洞避雷,应离开所有垂直岩壁3米以外以免岩壁导电伤人。山洪大雨时,由于降水很急,使得地表来不及吸收雨水,动土与岩石也难以阻止雨水下泄,这些会加剧山洪的威胁。所以当雷暴活动加剧时,要避开最易聚水的长沟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带。离开易受洪水淹没的地区,必要时应弃装向较高地带转移,同时注意不要试图徒步涉过已达膝盖的溪流。天气条件能使体温升高或降低而影响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的三个天气因素是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在寒冷的条件下,温度的影响和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两者往往同时使人失去热量,而且湿透的衣服保温值会下降90%。所以,要在寒冷的环境里生存下来的简而易行的办法就是保持适当的运动而又不出汗。在炎热而潮湿的环境中,人会发生疲劳、头痛、食欲减退、失眠、严重脱水以及全身乏力、热痉挛等现象,应注意避开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的野外活动。 三、天象一般规律A、天气变好的征兆 1、白天时,谷风一般自下而上吹,在夜间则正好相反,一般从峰顶吹向山谷下方。 2、白天(特别是早上)可见山口一朵朵的云团逐渐分化为雾气,并逐渐消散。 3、傍晚日落时,在西方山谷上空出现一片片橙色或玫瑰色晚霞(火烧云)。 4、傍晚时山下有雾,而且天气较凉(入夜寒),说明第二天天气可能较好。 5、清晨草地见有露水和霜冻。 6、星光稳定,很少闪烁。 B、天气变坏的征兆 1、白天,谷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夜间从山谷吹向山顶。 2、早晨出现绢云,而后黑云增多,并徐徐下沉。 3、云团行走很快,并有增多的趋势,这可能是暴风雨的前兆。 4、风向突然变化,并越来越大,同时还伴有乌云吹来。 5、在干热或雾气弥漫过后,突然能见度转好。 6、清晨雾满山谷,至晚仍不消散。 7、白天太阳周围出现大晕圈,夜间月亮周围出现小晕圈,这是大风的征兆。 8、在黎明前星光闪烁不定。 9、傍晚气温增高,夜间很暖、闷热。 10、半山谷的云雾上升,可能是暴风雨将来的征兆。

怎么学习夜观天象

其实夜观天象主要是古人的做法,他们经过长时间夜观天象的经验累积之后,发现星座移动的方向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和地球上气候变化相吻合的。所以在4000年前中国的古书《鹖冠子》,曾有这样的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是以黄昏时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令的季节。而这种观察天象有规律的变化来定四季,就叫做“观象授时”。在没有历法的时代,曾经为古人使用过一段很长的时间。首先、要学习中国古典朴素哲学、即五行学说!再次、拜读《易经》、《道德经》!最后学习中国古典天文学、即星宿图、太极说、分野学、四象论、周天理!目前这是一个屠龙之技!

天象基础知识

天象是古代汉族星占家对天空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泛称,现代通常指发生在地球大气层外的现象。那么你对天象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天象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天象词语释义 1、《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指天空的景象,如日月星辰的运行等。古人常用以占吉凶。 《书·胤征》:“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必为志而论天象也,但载其时彗孛氛祲,薄食晦明,裨灶、梓慎之所占,京房、李郃之所候。”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年羹尧之骄》:“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事不谐矣。’”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夜观天象,紫微星发亮,不久必有真龙天子出现。” 2、气象,天气。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我正想东方谚语,不能适用于西方天象,谁知元宵夜果然雨雪霏霏。” 郭沫若 《人文界的日蚀》:“天在下着微微的丝雨。一两天来的悬念和天象预报,毕竟应中了。” 天象详细解释 1、泛指各种天文现象.如太阳出没、行星运动、日月变化、彗星、流星、流星雨、陨星、日食、月食、激光、新星、超新星、月掩星、太阳黑子等.中国早在距今三四千年前就注意观测和记录天象,此后历代的天文官和民间的天文学家也都注重观测天象.中国古代的天象记录内容丰富、记录详实,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气象;天气;气候 常见的天象大多都是掩星,月亮掩一颗行星。或双星伴月,如2008年5月就有一次黄色土星与蓝色轩辕十四伴月的天象。近几年日全食较多,2008年8月1日、2009年7月22日都有,此外还有2010年1月15日的罕见日环食,1月26日的日偏食等。不过由于潮汐问题,大多天象都发生在雨天。 真正能够称之为“星陨如雨”的流星雨只有狮子座流星雨,据记载,古时,ZHR值曾达到过4000。一秒钟有10颗流星降落。而其他的只有天龙座流星雨能够勉强称得上。 天象的内涵 我们人类在地球上,所以当以地球为基点,为参照。而人的眼睛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看不到自己的脸,所以客观上自己在世界之内,表现上,自己却在世界之外。因此,人只能通过外在的客观表现,来了解自己的存在和存在形式。 以此为基点,打个很浅显的比方:如果将宇宙星空比作一个表盘,那么其背后的齿轮等机制,就是星象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应。在这个表盘的中心位置钉一个钉子,将表盘中心固定起来,让表盘围绕中心旋转,那么这个钉子就是北极星。其它的外象诸星,就是表盘上的不同刻度和位置。而内象七曜,就是表盘上的不同指针。那么这个钟表所表达的意思,指示的时间,就是星象的隐含内涵和其所代表的天意,这就是过去凡人观天象的基本原理。 我们人在地球上,所以”当局者迷”,看不到地球的存在形势,被迷失在地球上,不识世界真面目。所以表现上,地球在宇宙之外,只能通过星象的变化,才能知道地球的存在形势,和人类世界的发展变化。 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星象?因为人在迷中,人靠肉体五感来感知世界,如同盲人摸象一样,一片迷茫,看不到未来,看不清全局,甚至连眼前也看不清,非常的可怜。所以神怜悯人类,教给了人类观星象,唯有敬天信神,才能跳出迷津,跳出地球,具有大智慧,看到未来,看清全局,看到光明,感受到神的存在,而不至于迷失堕落。 我们人类通过钟表看时间,是看钟表的不同指针指到了表盘的哪个位置,哪个刻度,从而知道时间的。这是很简单的比如,其实星象比这复杂无数倍,而所复杂的地方,就是表盘上,每个位置,每个刻度背后隐藏的巨大内涵,其背后所蕴含的天机,和那些微妙难以窥测的变化。 外象主不变,表现形式为静,相当于表盘,但表盘上的每个位置,都有它所代表的内涵和天意。内象主变,表现为动,相当于指针,每个指针也都有它的对应,比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某种意义上对应着五行,代表着五行的生克变化。而太阴太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阴阳的发展变化等等。 当然站在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这些星辰其所代表的内涵是不同的,就像同一个钟表,把它刻度和指针的意思变一下,那它可以是普通钟表用来确定时间,也可用来在野外确定方向,或者可以作为作息安排表等等。所以奇门遁甲和紫微斗数所排的盘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所站的角度和层次不同,所以选的星象也不同,星象所代表的意思也不相同,但其背后的机制却是不变的,所以如果算得准,那算出来的结果应该基本是相同的。 所以观星象,大,能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能看到几百数千年后的变化,小,能看到个体生命的情况,能看到人的一生命运。 因此星象隐含有博大的内涵,每个星辰,都有自己不同的内涵,与高层对应,对应着不同的神位,代表着不同的天意,与地对应,对应着不同的龙脉地穴,和人体脉络穴位,决定着地象变化,和人类的发展。 打个比方:我们人类的行为和思想等外在变化,会引起内在的五脏六腑等相应变化,同时也会使身体的每个细胞等都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各部分间都是有一种复杂微妙的对应关系的,能够相互影响。

古人没有“天眼”,如何夜观天象

文/新太史令 导读: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贵州平潭“大锅盖”已经正式启用,并已经收到千亿光年外的脉冲信号。开启国人探索宇宙更伟大的历程。其实,老祖宗早就对头上这片天感兴趣了。只是那时观察星空更多的是对应着地上的国事人事。于是那句“夜观天象,巴拉巴拉”的话便成了星象家的口头禅。那么古人是怎么夜观天象的呢?设立观测天象的机构与主管官职 天象作为统治者行军打仗、庆典仪式、破土动工等一些列重大事情的主要依据,是古代帝王之学的一部分,有着神秘的地位。自秦汉以来,中央就已专门设立机构,负责天象事务。秦汉设太史令,唐设太史局、浑天监、司天台,宋、辽、金、元设司天监,明清两代设钦天监。 《唐六典》记载:“太史令观察天文,稽定历数。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令色之异,卒其属而占候焉。其属有司历,灵台郎,挈壶正。凡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苟非所任,不得与焉。观生不得读占书,所见征详灾异,密封闻奏,漏泄有刑。” 可见,普通的观生是不能私自根据天象占测吉凶的,发现天象异常,必须密奏皇上。但作为太史令(钦天监)是可以占测吉凶的,然后再上报皇上。禁止民间私自研习天象 在古代,天象还往往被认为是王侯将相、朝廷命数的征兆,所以,从西晋开始,中央专门立法禁习天象。 西晋时“禁星气,谶纬之学”。 唐朝时法律规定:“诸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若将传用,言涉不顺者,自从造袄言之法。私习天文者,谓非自有图书,转相习学者,亦得二年徒坐。”“诸造袄书及袄言者,绞。” 明朝时把私习天文与收藏禁书归为一条罪状。 清朝时将会受到杖刑,同时,将研习者充公,作为天文生编入国家天文机构。古人对天象的“天人感应”观 中国古人经过长期观测积累,将星空划分为四大块: 东方青龙 西方白虎 北方玄武 南方朱雀。 每个方位又划分为七宿,总共二十八宿: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而一旦天象异常,古人通常认为是人世间的某种预兆,关乎吉凶。比较出名的天象如: 荧惑守心,即火星在青龙七宿之一的心宿附近滞留,史料对此种星象记载多达十七次,最著名的当属《史记-秦始皇本纪》里的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古人认为荧惑守心对皇帝来说将有大灾难。第二年,秦始皇就在沙丘驾崩了,当然在今天看来只是某种巧合吧。 五星会聚,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和镇星)同时出现在夜空。在古代,五星会聚被认为是吉兆。《史记-天官书》中说,五星会聚有着“改立大人、掩有四方”的重大星占含义。史料记载了几次著名的五星会聚事件,如“商纣之时,五星聚于房”,“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等。这些事件被天象学家视作圣人出世的吉兆。 此外,古人对彗星、日月食、太白星等诸多星象有吉凶之占测。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阅相关星象记载史料。 中国古代星象学系统判断,涉及四象二十八宿、天干地支、易经八卦、阴阳五行、预测术数等多个子系统。本文抛砖引玉,希望读者发表高见。

怎样夜观天象

“幻日”的天象会预示这种多日同辉的现象,实际上它是属于晕的范畴,晕分为日晕和月晕。会产生一个光环,这种在气象学上叫晕,晕的两侧有的时候会产生明亮的光斑,咱们老百姓观测到的时候,就感觉到上边、下边、左边、右边都有这么一种光点,就统称为几日同辉,或者是4日、3日、5日同辉。 日晕现象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其实,晕的现象和我们日常见的彩虹现象有些类似。彩虹是因为大雨过后,天空中还残留着许多小雨珠,这些小雨珠就像一个个小三棱镜,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的分解,成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道彩光,形成了彩虹。而日晕是柱状冰晶体折射引起的。除了日晕,月光也能形成月晕。这里有几张照片就是摄影家拍下的日晕景象,您看日晕里面是红色,外面是紫色,非常漂亮。 日晕,是一种天文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在5000米的高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卷层云中的冰晶经过太阳照射后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物理变化,阳光便分解成了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 大庆市气象局观测科袁涛:在天空中因为冬季的话,它有一些水蒸气,冬季由于温度较低,卷积云或卷层云下面,云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由于遇冷凝固,它就形成了这样的六菱形的小冰晶。 幻日的出现,是由于日晕两侧的对称点上,冰晶体变成无数面小镜子,这些小镜子纷纷反射阳光,显得特别明亮,便会出现几个太阳的虚像,这就是奇特的“幻日”了。如果气象条件合适,我们有时能看到太阳的上下左右对称点各有一个幻日,那天空就会有五个“太阳”了。 大庆市气象局观测科袁涛: 出现所谓的多日同辉这种天气现象,它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是比较苛刻的,首先天空得有适量的云,因为这个云是产生几日同辉现象的物质载体,云太少了以后它形成不了,云太了以后就可以把光直接被云吸收掉了,所以说也射不到地面上来。第二个条件就是空气中必须得有足够的水汽,得有比较大量的,一般的都是六菱体的冰晶存在,这样才能产生光的折射。另外一个就是对风的要求得比较小,大气层也得比较稳定,否则的话,有规则的冰晶就会被打乱,这样的话也形成不了有规律的光的折射现象。 可是,令气象专家感到疑惑的是日晕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大庆市自从1957年有气象资料以来表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天象。 大庆市气象局观测科袁涛:因为大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一个地区,基本上年年都干旱,再者这种天气现象出现的条件,要求的非常苛刻,要有足够的,充足的水汽。 3月2号跟3月3号这几天晚上,基本都符合这种天气现象,风都是微风,同时那天的水汽含量基本都在40%到60%、70%这样,所以说水汽含量比较高。在大庆地区是非常难得一见的,所以说形成了这种天气现象。 那么,这次大庆突然出现罕见的日晕现象究竟会带来什么?会不会真的像大家猜想得那样预示即将要地震或者出现天干地裂呢?远古时代传说的场景会不会在大庆重现?市民们不断的打电话给大庆市气象局想探求个究竟。 大庆市气象局:是有这种现象发生,很正常的现象,这种叫幻日,谢谢你的关注。 而且许多市民向气象专家反应,在大庆市有的地方能看到四个太阳,而有的地方却只看到了两个太阳、三个太阳。这究竟又是为什么?是不是因为大庆空气受到污染,污染严重的地方看到太阳的个数就少? 市民1:看到了两个太阳,大概是两个。 市民2:三个,肯定是三个。 报社记者: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大气空气污染了,因为大庆属于工业城市,有很多化工企业,炼化企业,他们认为对环境影响比较大。 专家们指出,其实大庆市的空气质量还是非常好的,出现各地看到太阳个数不同也不是因为大庆的空气恶化。 专家:有的时候咱们看到是两日同辉、三日同辉、四日同辉、五日同辉,一般比较多的时候就是五日同辉,这个主要是咱们观测者所处的位置不同,这样就跟那个光环,它那个夹角不一样,一般就是在太阳还有形成晕,还有观测点,这三点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这样观测到的亮点是最多的,是最有利的,也是能看出最多的那个位置,偏离这个角度越大,可能观测太阳或者是月亮越少。 为了说明观察角度不同,我们看到太阳的个数就不同这个问题,我们做个试验。在这个角度,您看我们能看到两个太阳的虚像,如果换个角度,您看这就能形成三个太阳的虚像。所以,我们从观察的各个角度不同,我们看到的景观也就不同了。 从早上七点开始,到上午九点左右,大庆市日晕过程持续了大约2小时左右。天空又恢复了往日的景象,天空中的幻日逐渐消失了。 气象局工作人员:随着这个气象条件逐渐地消失以后,这种现象也就自然的消散了。 大庆市民俞师傅:我大概是6:50多出去的,大概我们在外面观察到9:30左右,这个现象就逐渐消失了,因为太阳在逐渐上升,上升的时候就消失了。 可是自从3月3日出现日晕现象以后,3月4日、5日、6日大庆市接连三天遇到了大风天气,甚至出现了沙尘暴。3月10日,大庆市居然下起了春雪,温度下降了10多度。市民们不禁联想起四日同辉的情景,这是不是幻日带来的异常呢?大庆以后会不会遇到雪灾或者发洪水呢?原本恢复平静的大家又担心起来。 市民:给人们造成一种恐慌,这个恐慌始终延续着,尤其出现这种天气现象之后,市民引起了挺大的恐慌。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却在大庆市气象局的专家们的意料之中。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的天气变化。 大庆市气象局:产生多日同辉这种现象,一般是在卷层云里面出现的,卷层云一般是在风面,风面的前部会一般会出现卷层云,所以说卷层云里面出现这种多日同辉的现象之后,后来有可能紧接着是冷风过境或者是暖风过境,一般的话,随着冷风暖风过境,就会伴随着一些风、降水这种天气的发生。尤其到3月10号,大庆还出现了一场大雪,雪暴现象,当时风都达到了7级风,正由于这个风比较大,天空降雪,把这次扬沙、浮尘都给降下来了,所以说对市民的生活还产生有利的影响。 民间有个谚语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日、月晕的出现,就意味着风雨天气即将到来。所以,出现日晕现象并不是坏的预兆,只是一种正常的天气变化,也没有资料表明幻日和地震有关系。经过气象局专家们的耐心解释和宣传,大庆市老百姓终于放下心来。这次幻日现象给许多老百姓虚惊一场。我们如果多掌握一些气象知识,还可以根据气象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