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会运世中天干地支数,天干地支取数的应用
一元会是多少年?一运世是多少年?
「一元」也依十二地支排列,因而有十二会。 一元结束后,接着下一元的开始,宇宙中又开创新天地。谓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因此,如果以年计算,则「一会」计有一万零八百年,如下式: 1世=30年 1运=30x12=360年 1会 = 30运 = 30(运)x12(世)x30(年) = 10800年 1元=10800x12=129600年
天干地支应用领域有哪些?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那么天干地支应用领域有哪些呢?
天干地支1、用于历法纪元。干支主要用于历法纪元。原始干支即“摄提”,又名“太岁”。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这套岁纪摄提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元)。在传承发展中后世把这套摄提纪术语简化为一个字的干支名。岁纪摄提(原始干支名)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等著作中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谓之一岁(摄提)。北斗星循环旋转,斗柄回寅,乾元启运,时回新春。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终而复始,新的一个轮回由“斗柄回寅”的立春岁首开启。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
2、用于序数、评级和分类。天干地支的主要序数功能被一二三四等数字取代之后,人们仍然用它们作为一般的序数字。尤其是甲乙丙丁,不仅用于罗列分类的文章材料,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评级与分类。在有机化学的命名中,1-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用天干命名,如甲烷(1个C原子),乙烷(2个C原子),丙烷(3个C原子)以此类推……又比如乙烯(2个C原子),丁烯(4个C原子)。
3、用于理学、医学、风水、术数和命理学中。在阴阳五行理论中,干支按其顺序分为阴阳,逢单数属阳,逢双数属阴。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数;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地支的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数。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人事的和谐、兴衰、冲突及其生灭。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赋予了丰富的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代中国人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以上就是对于天干地支应用领域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月天干地支、天天干地支怎么算?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又分为5阳干,5阴干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又分为6阳支,6阴支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余顺次相合,就叫“甲子”。古代就是以甲子来纪年、纪月、纪日。天干数为十,阴阳相合是五,地支数为十二,阴阳相合是六,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合为六十甲子之数,故又称“六十甲子”.甲子周期表: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算法思想:甲子组合的规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顺序,五个阳干与六个阳支相配,五个阴干与六个阴支配,结果便构成了六十个干支(或叫甲子)组合,为甲子一周 .观测上表可以发现,天干与地支的结合是顺序向下进行的,形成一个轮回,直到天干周转六次,地支周转五次.有了甲子周期表,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就方便多了.年干支推算法中国很早就用干支纪年,并且沿用至今。有人把第一个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与公元相比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农历甲子年,因而将公元数减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期数),剩下的余数,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数表查出公元该年的干支。其公式为:(所求年数-3)/60 = 商。。。余数(年干支序数)如果余数等于0,则干支序数加上60。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农历干支年纪:(1983-3)/60 = 30。。。0,则 0+60 = 60(干支序数),查表为癸亥年。月干支推算法:年的天干为甲或已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首先推算出该年农历正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顺序号类推。该年正月的天干序号的计算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余数减2后乘以2再减1。当该数为负数时加10例:求公元1991年(农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1-2)X 2-1=-3,因该数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天干序号7得出农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日干支推算法由于农历月的大小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使推算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农历日期的纪日干支比较好的推算办法是借助于历表虽然农历的大小月不固定,而阴历除了每四年有一次闰月(二月)以外,每年的大,小月都固定不变,所以可以从阳历来推算当日的干支,其推算公式是:日干=(元旦天干序数)+(所求日数)+(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三月后加1)/10=商........余数(日干序数)日支=(元旦地支序数)+(所求日数)+(各月天干加减数,闰年三月后加1)/12=商........余数(地支序数)按上述方法推算日干支,有两个数要先求出来才能代入公式中,即元旦干,支序数,各月干,支加减数。天干地支加减数表:每月天干地支常数加减表平年 闰年天干 地支 天干 地支一月 减一 减一 减一 减一二月 加零 加六 加零 加六三月 减二 加十 加一 加一四月 减一 加五 加一 加 一五月 减一 减一 加一 加一六月 加零 加六 加一 加一七月 加零 加零 加一 加一八月 加一 加七 加一 加一九月 加二 加二 加一 加一十月 加二 加八 加一 加一十一月 加三 加三 加一 加一十二月 加三 加九 加一 加一六爻占卜起卦方法
O 是老阳:阳爻变阴爻(yao ,二声) X 是老阴:阴爻变阳爻 、、是阴爻 、 是阳爻 你上面起的卦就是本卦山水蒙 ,变卦雷水解。一、二、三为下卦 坎,四、五、六为上卦 艮,艮为山、坎为水,合起来就是山水蒙。变出来的卦类推。 离宫:山水蒙 震宫:雷水解 六神 伏神 本 卦 变 卦 青龙 父母丙寅木 ▅▅▅▅▅ ○→ 子孙庚戌土 ▅▅ ▅▅ 玄武 官鬼丙子水 ▅▅ ▅▅ 妻财庚申金 ▅▅ ▅▅ 应 白虎 子孙丙戌土 ▅▅ ▅▅ 世 ╳→ 兄弟庚午火 ▅▅▅▅▅ 腾蛇 兄弟戊午火 ▅▅ ▅▅ 兄弟戊午火 ▅▅ ▅▅ 勾陈 子孙戊辰土 ▅▅▅▅▅ 子孙戊辰土 ▅▅▅▅▅ 世 朱雀 父母戊寅木 ▅▅ ▅▅ 应 父母戊寅木 ▅▅ ▅▅ 《增删卜易》上有详细解释周易竟如此简单—元、会、运、世浅析
上文给大家讲解了先天八卦的数,今天给大家谈谈观物篇中的时间概念,我们知道,在古代一般都是用时辰来表示,那么一个时辰有多久呢?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天来说,就是十二个时辰,然后我们又规定了,一个月有30天(均算),一年有12个月,这样就似乎终止了,年的上面是什么单位?所以这章我们主要定义下元会运世。 一元=12会 一会=30运 一运=12世 一世=30年 一年=12月 一月=30天 一天=12时辰 一时辰=8刻(八卦,一刻为15分钟) 现摘录蔡元定《纂图指要》“经世一元消长图”此图我们先从第一行来看元为日甲,此处为一元,元之上还有吗?有,我们暂且称作大元,大元之下就是元,大元等于30元,一个天干我们知道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第一行为甲元,三组天干元组(甲元+。。。。;甲元+。。。;甲元+。。三组)成一个大元,12组大元在组合,不断往上求索,时间无涯。我们今天主要针对一个甲元 元会运世对应的就是:日月星辰,所以在第二列日甲、月子,一个日甲对应12会,一个月会=30运,一个运=12个世,一世=30年,我们可以计算12世=12*30年=360年=1运。一会=30运=30*360年=10800年,一元=12会=12*10800年=129600年,在讲解第六行之前,我们先把第七行的给大家解释下。 我们经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但是科学家发现远古人距今都几十万年了,所以我们现在研究的这个甲元不是指的真实的中国历史时间,这个第七行的时间是根据一个大概的时间,邵雍说过大的时间上面的运势是差不多,具体在小时间上有些许差异,这个和唐代的推背图类似,现在大家看到的可能都是假的,但是可以当做一个兴趣去看看,但是不要深究。 我们现在具体谈谈第六行,由于此图是邵雍学生蔡元定所作,而为了解释他老师的那一套理论,搬照了孟喜的卦气说,今天我们我们不谈两者区别,以后再谈,但是有必要说下,邵雍是应用先天图示和64卦来比合元会运世图,因为观物篇很难理解,所以我们简单说下: 先参看先天图示 从这个图示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乾坤坎离四正卦以外,阳气初生自复起,这个好理解吧,一元=12会,把余下的60卦分成12组,每组分的5卦,表示十二会之数,那么一元12会所统之卦为: 月子会五卦:复卦、颐卦、屯卦、益卦、震卦; 月丑会五卦:噬嗑卦、随卦、无妄卦、明夷卦、贲卦; 月寅会五卦:既济卦,家人卦、丰卦、革卦、同人卦; .......(余下类同,不一一列出,可参看上图) 接下来又是什么呢?一元统12会,那么一会统30运,怎么来的呢? 复卦算在元会运世的会中第一卦,而1会=30运,月子会里面有五卦,月丑里面也是5卦。。。等等,我们要先看月子里面的1会,那么就拿月子会来看,怎么办的呢?把复卦由初爻变化开始,复卦统筹6卦:坤(复卦的初爻变)、临卦(复卦2爻变),明夷卦、震卦、屯卦、颐卦(复卦6爻变)。这样一来,月子会共有五卦,会中每一卦又统筹6卦,也就是会中的复卦(统筹坤、临。。。六卦)、颐卦、屯卦。。。震卦,就得到一会30运了(此处主要以统筹卦而言,不要弄成了爻,爻只是变化之后得到的卦)。有的人看到这里就糊涂了,卦中卦,这么复杂,由于古人只有64卦,我们知道卦可以不断衍生出来,但是却没有开发,不代表不存在,这就造成我们今天读起来很费脑袋,今天暂且讲到这里,好好想想,消化吸收。
元会运世共多少年?
共129600年。
元会运世简称“元会”。元会是北宋邵雍用语。元会是虚构的纪年单位。他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周期叫做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 年。 故一元之年数为「一元」即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邵雍认为世界的历史就是如此始而终、终而复始地不断循环。故得出“天地亦有始终乎?曰:既有消长,岂无始终”(《观物外篇》上)的结论。宣扬了整个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从无生有,又由有归于无的观点
扩展资料:
具体如下:
1日 = 12时(辰) 1月 = 30日 1年 = 12月 1世 = 30年 1运 = 12世 1会 = 30运 = 10800年 1元 = 12会 = 129600年
邵雍虚构的计算世界历史年代的单位。他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个周期叫做元。邵雍认为世界的历史就是如此始而终、终而复始地不断循环。故得出“天地亦有始终乎?曰:既有消长,岂无始终”(《观物外篇》上)的结论。宣扬了整个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从无生有,又由有归于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