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转移症,情感转移疗法
有没有了解心理学的朋友帮我解释一下“情感移植”是怎么回事?
你说的应该是“移情”吧?没听说过“情感移植”。移情,就是把感情转移的意思,在心理学尤其是分析心理学、心理咨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同于当代流行的习语“移情别恋”,因为移情别恋一般是专指爱情而言的。心理咨询认为,移情是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不自觉地把自己内心的感情投射到咨询者的身上,可能是爱慕、尊敬,也可能是怀恨、厌恶。分析心理学的移情,则是指所有的感情,即不仅指爱情,也指仇恨与憎恶等阴性情绪的转移。建立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无论是运用经典的精神分析还是改良的短程心理治疗,甚至是与精神分析学唱反调的行为疗法,心理医生们都无法回避或忽视移情现象的存在。一个有经验的心理治疗家,可以运用患者的移情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比没有移情的效果要明确而持久得多。 在欧美,心理医生在为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常以患者是否有移情现象来预测其成功率。有人说,没有治疗进程中的移情,就没有治疗的效果,这说明移情的重要性不亚于疏导和劝慰。 专门从事医患关系研究的专家指出:在患者与医生间建立的医患关系中,有三种模式,一是母婴模式,二是检疫站模式,三是支持模式。前者是对临危病人而言;中间是对卧床病人而言;后者则是对重复病人而言。但在不定期医患关系中,主要体现为行为与浅层心理的沟通上,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合作。当然,任何一种心理治疗,在治疗之初都要经历一个浅层交流关系,通过浅层的沟通,才能创造信任和依赖感,而信任和依赖是深入治疗的保障。 也许有人以为有了信任和依赖,病人就可以惟医生之命是从。但治疗实践表明,依赖感随着治疗的深入,会出现意想之外的麻烦——病人产生了无意识抵抗现象。具体表现可能是由听话、合作变成违拗和抗拒。他们可以把向医生许诺的保证全盘推翻,甚至与医生的指令背道而驰,致使初见成效的心理治疗前功尽弃。于是有些病人退出了治疗,也有些是医生在无可奈何之下宣布中断了治疗。其实,恰恰是这种抵抗引出了移情。 抵抗也是一种无意识的现象,就连患者自己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要与医生作对。表面上看来,抵抗是针对医生的,但实质上是针对他们自己的潜意识内容的。 精神分析学主张,所有心理症状都是潜意识内容为逃避监察,经过“化装”而通过症状表达出来的。为此,要想使心理症状消失,就必须把症状还原成潜意识的意义,而后再通过自由联想、催眠或梦境发泄出来。所以释梦、催眠疗法以及内心独白就成为精神分析疗法的三大组成部分。 移情现象实质上就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情绪内容(对某人的喜爱恶憎等)转向医生,把医生当成发泄的对象。 通常,在咨询室里,医生最易受到的移情是“爱”,且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情况。因为青少年心里压抑的大多是关于情感的愿望,尤其是当他们的青春欲望与力量大量积聚而无法排解时。这种移情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患者本人对医生的好感甚至爱,自己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一是明确地对医生有好感,主观意识上就喜欢医生。前者有较深的意识背景,后者则是浅显的感情流露。 在移情的建立和发展中,固然情感的发起来自患者,但医生面对患者的移情所采取的对应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没有经验的医生有可能回避,甚至不知所措,而有经验的医生却可因势利导,借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不过,必须指出,顺应患者的移情,有可能使医生自己陷入移情中去。比如患者喜欢医生,医生也有意无意地喜欢患者,结果出现了“反移情”现象。这种反移情现象在现今的心理治疗中是屡见不鲜的。严格说来这是个医德问题、技术问题,但也应想到心理医生也是人,一个有感情的人,何况医生本身不见得就没有潜在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情节,遇到了相应的患者,反移情的现象便可以产生。 这就是为什么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一再强调,精神分析医生自己必须先接受精神分析,如果内在的情节太多,压抑太重,他们便不可能做心理医生。再者,在中外的心理医生群体中,都掺杂有这类分子,他们借心理治疗之机,行使个人的私欲,利用患者的移情,有意识地诱导患者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致使患者受到侮辱甚至伤害。尽管许多情况是处于患者的自愿,但医生的责任是无法推卸的。 如今的青少年中,患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者占体总的 5%-8% 左右,他们都需要进行心理调治。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怎么一回事?有些人还不十分清楚,纵然有些了解,但像移情这类复杂现象,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谜。为此,在推广和普及心理卫生工作中,有必要把治疗中的移情问题提出来加以介绍和解释。具有这种知识后,既能使他们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警觉作用。以防止误入移情的 “情网”,不能自拔。当然,作为医生,要学会利用移情促进有效的治疗,也能在关键时刻运用心理技术把患者投来的感情转移出去,比如“心理升华”、“关系合理化”和“情感移位”等。升华作用是指把感情化为进取的动力,使患者在学业、事业上获得成功;合理化作用是指把医患关系正常化为师生、亲子或友谊;移位作用则指把移给医生的感情,经医生之手再转位到更利于患者感情发展的人身上去等等。
经典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
精神分析治疗师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将压抑到潜意识内的内容上升到意识层面,使得患者的症状和被压抑的冲突之间的关系产生领悟。当患者从早年形成的压抑中解放出来时,才是治疗取得成功和患者康复的标志。 经典的精神分析的会谈方式一般是在安静、温暖的房间内,让患者在斜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便于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治疗者坐在患者身后,避开患者的视线。会谈的时间,每次约45~50分钟,每周会谈5次左右,治疗过程需要半年至三年之久。具体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一)自由联想 事先让患者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治疗师对谈话内容要保证为患者保密,并鼓励患者按原先的想法讲出来,谈其想到的任何事。不要怕难为情或怕别人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有可能越有意义,对治疗的价值越大。在进行自由联想时,要以患者为主,治疗师不要随意打断他的话,当然在必要时,治疗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 一般来说,治疗师往往鼓励患者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的一切精神创伤与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因素。自由联想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患者压抑在潜意识内的致病情结或矛盾冲突,将其带到意识领域,使患者对此有所领悟,并重新建立起现实性的健康心理。 自由联想的疗程颇长,一般要进行几十次,不可能只进行几次就完全解决问题。因此事先向患者说明这一点,从而取得其合作。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发生阻抗、移情或反复现象。要鼓励患者坚持下去,以达到解决其心理症结而痊愈的目的。 (二)移情和反移情 移情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注移情,并对移情进行工作是精神分析疗法的一种独特方式。因为移情是在潜意识里发生的,因此关注患者的移情是了解其潜意识活动及其人格特征的有效途径。 所谓移情是指患者将过去的情感转移到治疗师身上,在对现实进行反映时,总是不可避免地夹杂有过去的经验和情感。一般分为:1.正性移情,如依赖、顺从、爱恋等;2.负性移情,如气氛、憎恨、攻击、不信任等。在治疗过程中,移情是必然会发生的,治疗师无法凭空制造患者的移情,移情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精神分析中,治疗师关注移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通过移情,可以使患者潜意识的冲突、痛苦得以重现;2.移情是治疗师了解患者潜意识的重要线索;3.移情是治疗师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当患者了解了自己的移情,并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投射时,就会逐步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把握好现实的关系,达到领悟和“修通”。 反移情是指治疗师将自己过去的情感转移到患者身上,反映了治疗师潜意识中的问题。如有些治疗师总是希望从患者那里获得自信;有的热线咨询员对离婚问题的解释充满个人感情色彩、偏见等。 反移情发生的机制其实同移情是一样的。心理治疗师并不能排除或完全控制自己的反移情,重要的是治疗师要觉察出自己的反移情,并利用自己的反移情去了解或认识患者的移情。要通过个人体验和督导,使治疗师了解自己的这种潜意识活动。 移情与反移情都是潜意识的作用,注意分析患者的移情和治疗师的反移情有助于发现患者的症结所在,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治疗中不必要的麻烦。 弗洛伊德在其治疗实践中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他称之为“移情神经症”。所谓“移情神经症”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治疗师产生了移情,其力比多投注到治疗师身上,如果使患者原有的病情减轻,甚至奇迹般地好转。有人称之为“蜜月期”。患者的症状虽然减轻或暂时消失,但本质上并未改变,所以重要的是要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移情,并从中走出来。 为了使治疗师有效地处理移情与反移情,区分现实的治疗关系与投射性的移情、反移情,精神分析治疗十分重视设置问题。所谓设置是指治疗师与患者之间达成的契约,如费用、疗程(短程、长程)、治疗频率(经典式、短程式、开放式)和治疗方式(坐谈、卧谈等)。关于设置的讨论范围,包括电话预约、服饰、坐的姿势和位置、能否在治疗中吸烟以及能否接受患者的馈赠等。 (三)阻抗的处理 阻抗是指患者心理内部(潜意识)对治疗过程的抗拒力,以防止治疗使痛苦在意识中重现。换言之,阻抗系指患者抵制“痛苦的治疗过程”的各种力量。所谓“痛苦的治疗过程”是指精神分析要揭示患者内心深处的创伤,这会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痛苦。 阻抗有各种方式的表现性方式,如迟到和擅自取消约会、对治疗者的问题加以回避、取悦治疗者借以麻痹治疗者、将谈话的重点指向治疗者、原地踏步、遗忘、控制讨论的主题、为治疗关系设定先决条件、过多地纠缠过去的事情、沉默等。 主科的原因主要有:1.患者安于现状,惧怕任何形式的变化;2.害怕引起良心上的谴责;3.不肯放弃那些形成疾病的幼稚冲动,往往见于色情的或怨恨的移情;4.潜意识的冲突,以行为和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并由此产生愉快的感觉,如各种瘾、癖、性变态等;5.继发性获益;6.移情阻抗,这是一种特殊的阻抗,是由于患者对治疗者产生强烈的移情时而出现的阻抗,如患者过分依赖治疗者,总是想得到治疗者的赞赏、表扬以及对治疗者的性幻想等。 精神分析中,治疗师也需要对阻抗进行工作和处理,要向患者进行澄清和解释。治疗师解释阻抗的时机为:1.治疗师已充分识别了阻抗;2.患者能够充分体验到阻抗;3.阻抗影响了治疗的进程。 (四)梦的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别人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 弗洛伊德认为,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类: 1.睡眠时躯体受到的刺激 如房间太冷,会梦到身陷冰天雪地的山谷中。 2.日间活动残迹的作用 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在梦中继续完成白天的智力活动。 3.潜意识内容的反应 这是最重要的,他把梦分为“显梦”内容与“隐梦”内容两部分,前者指梦境中所显示的具体内容,后者指这些梦境内容所代表的潜意识含义。 人们通过“梦的工作”中的那些规律或心理机制而表现为各种离奇的梦境,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 ( 1)象征:即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可减少或避免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例如,有用细长、尖锐、蛇虫的东西来象征阴茎。 (2)移置:指在梦中,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爱或恨)转移和投向另一个对象方面去。 (3)凝缩:指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最生动的例子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游警幻境时梦到警幻仙子领他与其仙妹成亲。这位美女的形象是他所爱的三个女性的意象经过凝缩而构成的。 (4)投射:指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望与意念投射与他人,而减轻对自我的谴责。如一男青年梦中梦到其未婚妻别有所念,并与人幽会,经过分析却是发现他对未婚妻有所不满,而萌发了追求其他女郎的意念。 (5)变形:指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富家子弟,在其父病重后患了焦虑性神经症,梦中梦见父亲病愈又能掌管家务了。经过分析,他的潜意识中盼父早死的不孝意念受到超我的严厉压抑,通过“反相形成”而产生了“父亲病愈”的“反”梦。 (6)“二次加工”:指做梦者在梦醒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对自己的梦进行修改加工,使其比较有次序或合乎逻辑一些;或者将梦中最有意义的东西反而置于次要或不显著的地位。这时,精神分析治疗师在进行释梦时,就要去伪存真,抓住要点。 (五)解释,领悟和修通 解释,是指治疗师通过语言表达使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意识化。领悟是指患者意识到潜意识症结所在,达成自我理解,心里内部结构的发生改变,即形成新的心理结构,継而形成新的认知,出现新的行为。由领悟导致行为、态度和结构改变称为修通。弗洛伊德认为,“正是解释工作导致了有价值的领悟,以及可靠的、持久的治疗性改变。在任何意义上,对内心冲突的分析都应该被称为修通”。 修通工作的内容包括: 1.重复的解释,尤其是对移情性阻抗的解释。 2.打破情感和冲动与经验和记忆之间的隔离。 3.解释的延长、加深和加宽,发掘一个行为的各种前提和来源的多种功能和决定性因素。 4.重建过去,将患者和环境中其他重要人物置于活生生的背景下;包括重建在过去各个时期的自我形象。 5.促进反应和行为的变化,使患者在面对他曾经认为是危险的冲动和客体时,勇于尝试新的反应模式和情感模式。
什么叫情感转移
情感转移的本质是当案主与社工员专业关系更为深入紧密时,案主有时候会把早年或当下生活上对其他重要人物的感受和被压抑的情绪经验,投射到社工员身上。 情感转移常常会给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带来感情上的牵扯,会影响辅导的质量。如何治疗移情(心理问题那个移情)
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发现移情现象并将它运用到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的治疗师。他将移情定义为“患者在分析师身上看到了他童年和过去的某个重要人物的复活,因此把适用于这一模式的情感和反应转移到分析师身上”。即来访者将早年对父母的感觉、想法、情绪等,表现在与咨询者的关系上;或者将过去与重要他人的人际关系,重现在咨询者身上。 来访者对咨询者产生移情在咨询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管是哪一个理论取向或学派的咨询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访者的各种移情,因此,咨询者要学会准确地判断来访者移情的发生,并能对来访者的移情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于移情的处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进行:第一个就是要注意处理移情的原则;第二个是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来决定处理的顺序与方法;第三个就是进行直接干预,主要是通过提醒、揭示、解释与提问等方式来处理移情。 一、处理移情的原则 处理移情有两个基本的原则要注意: 1.咨询的初期不要进行移情的解释 因为移情现象一般是处于潜意识之中的,即使来访者在行动上已经将其爆发出来,但是他们本身也不知什么原因,而了解自己的过去经验和心理冲突有时候是会当事人感到痛苦的,所以在咨询的初期,咨访关系还未转变成为高度信任和安全的关系之前,最好不要向来访者进行移情的解释。一般认为,移情的解释之前应该有充分的情感协调和稳定成熟的咨访关系。 2.处理咨询关系先于处理问题内容 这也可以视为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因为心理咨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人际互动的过程,咨访关系对于来访者自身问题与个人成长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移情的解决也与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的质量有关。二、区别不同的移情现象 在这里区别对待不同的移情现象主要是指要区分移情的不同形式、不同表现、不同程度,并且应该根据咨询的进程来确定移情反应处理的顺序和方法。 1.区别不同形式的移情 从形式上,移情可以分为正向移情和负向移情。正向移情是指来访者将咨询者视为在以往生活中某个给其快乐、幸福或好感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正面的情感,这种正面的情感往往包括好感、喜欢、爱慕、依恋甚至爱恋。负向移情是指来访者将咨询者视为在过去经历中某个给其带来挫折、痛苦或压抑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负面的情感,这种负面的情感往往包括猜疑、不满、抵抗、拒绝甚至敌意。 一般的观点认为,应该首先处理负向的移情,因为负向的移情发生后常会直接破坏咨访关系,甚至使来访者毅然中断咨询关系。但是对于正向移情也是必须给予密切关注的,咨询者要防止与来访者建立起不当情感的个人关系,而且咨询者也应该注意到正向移情也可能会发展成为负向移情,例如当咨询者无法满足来访者不符合现实的期望或者要求时,来访者可能会由喜欢变得讨厌咨询者,不再信任咨询者。 2.区别不同表现和程度的移情 对于移情的处理还要考虑其不同的表现,以及表现的程度如何。从移情的表现上,可以将移情现象分为直接移情与间接移情。直接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咨询者的移情反应是明显的、直接表现出来的。这种移情较为直观,咨询者容易感受到以及觉察到,它往往是由来访者用言语直接表达出来的。间接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咨询者的移情反应是隐蔽的、间接表现出来的。这种移情较难察觉,通常通过来访者的表达和行为活动折射出来,但并不能明显观察到与咨询者有关。 一般认为,对于间接表达的、一般程度的或者不强烈的移情,咨询者只需要给予较少的注意就可以了,主要是进行监控,不让其发展为直接爆发的、强烈的移情;对于直接表达出来的、程度较为强烈的移情反应就要认真、妥善地对待,包括使用一些咨询的技巧来处理。 三、直接干预 注意了移情处理的原则以及区分了不同情况下的移情后就进入对移情的直接干预了,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干预的方法: 1.提醒来访者其行为已经背离基本规范或咨询关系的界线 咨询者可以用提醒和关心的口吻询问来访者是否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咨询关系的界线,并询问来访者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让他表现出这种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可能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2.直接向来访者指出其移情反应 这是指在让来访者知觉到并意识到这种移情反应的时候,可以直接向其指出,让来访者自己觉察到。例如:“你讨厌你的父亲,所以才将这种感情投射在我身上。”或者“你是否觉得你正在以对待你父亲的方式来看待我?” 3.使用解释来促进来访者的领悟 咨询者可使用解释技术向来访者表明,其对咨询者的感情、态度和防御机制,以及在咨询关系上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可能是因为来访者在咨询者身上投射了对过去某一重要人物的感情引起的,从而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出现的移情现象。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什么?
移情别恋
不稳定很容易就转移的情境
这可能情绪、环境导致,不稳定的情境可能有:家庭破裂、学校环境恶劣、生活状态贫困、当地的状况动荡、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战争等等,都会导致人们出现转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