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十八局全图数字奇门遁甲,学奇门遁甲的禁忌
神秘的奇门遁甲(3)——基本术语
第三讲 九宫、六仪、三奇
一、九宫
九宫是排局的框架和阵地,它是洛书与后天八卦的结合。中宫之数为五,寄于坤宫。这样,依照次序便是: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干(西北),七宫兑(西北),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既然九宫是排局的框架和阵地,那么又是用什么来排局呢?这就是六仪和三奇。
二、六仪
六仪就是:戊(甲子)、己(甲戌)、庚(甲申)、辛(甲午)、壬(甲辰)、癸(甲寅)。
戊为甲之财,所以代表钱财。甲子遁于戊,子为甲沐浴之地,即休息之所,故戊也为屋子。戊胎于子。所以用神+戊为有了动机、幼稚。 甲死于午,乙永生于午。甲为阳,阳死阴生,甲死之后,变为阴为乙,乙墓于戌,己又为阴土,即陷下的土,所以己为宅兆。戌又为甲之养地,为甲的需求,故己象意为需求、欲望、愿景。己亦养于戌,用神+己为预谋、策划。 庚为甲之杀神,为仇人、敌人。碰到敌人肯定要受阻碍,所以庚象意为阻碍、阻隔。甲申遁于庚,甲绝于申,旧的行为消失,新的行为就要开始。所以庚象意又为转换、变更。庚临官于申,用神+庚为有力度,气盛、能干。 甲午遁于辛,甲死于午,行为终止,象意为止步、结束。辛病于午,故用神+辛为出现问题、出错。 甲辰遁于壬,甲病于辰,所以壬象意为问题重重。壬入墓于辰,用神+壬为想动动不了,失效、困境。 甲寅遁于癸,甲临官于寅,所以癸的象意为青春期、有活力。癸沐浴于寅,用神+癸为性、休息、休闲、脆弱。三、三奇
遁甲之法,以甲乃太乙人君之象,为十干之首,常隐于六仪之下,故谓之遁甲。所畏者,庚金也。金能克甲木,庚为七煞之首也。乙乃甲之妹,甲以妹乙嫁于庚,乙与庚合而能救甲,故乙为一奇。丙为甲之子,丙火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丙为二奇。丁为甲之女,丁火亦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丁为三奇。所以,三奇就是乙奇(日奇)、丙奇(月奇)和丁奇(星奇)。
排局的次序就是: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所说的几局,就是排局时甲子戊居于几宫,一局就是甲子戊在坎一宫,二局就是甲子戊在坤二宫,其他各局以此类推。
第四讲 八门、九星、八神一、八门
就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
二、九星
就是天蓬星、天任星、天冲星、天辅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天禽星。
八门、九星在活盘没有转动以前,在阴阳十八局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各局门、星的位置都是一样的。一般说来门和星的次序是从坎一宫休门、天蓬星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这就是:
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
奇门如何起局?(二)-确定阴阳几遁局
进阶篇2:奇门遁甲如何起局(二)
关于阴遁局和阳遁局,我在前面讲过,这里再简单说一下,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就是冬至到夏至前这段时间全部起阳遁局,夏至到冬至前这段全部起阴遁局。
《奇门遁甲》最初创立时,共有 4320 局,风后改良为 1080 局,到周朝 时姜尚因为行军布阵的需要压缩为 72 局,汉代的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后, 再次改革,成为现在使用的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共十八局。阴遁九局和阳遁九局,至于起几局,是按节气确定几局。
定节气
首先确定节气,2023年3月10日的节气处于惊蛰之后,春分之前,所有我们用的节气为惊蛰;在冬至之后,属于阳遁局;
定3元
一年有24节气,每个月有2个节气,一个节气15天,每个节气有3侯,一侯一元,一元有5天(一天12时辰,5天走完1轮甲子)故有24*3=72元局;每一个节气有上中下三元;
然后确定我们预测的日子是哪一元
以甲己为符头,四仲—子、午、卯、酉为上元,四孟—寅、申、巳、亥为中元,四季—辰、戌、丑、未为下元。
壬戌日,我们往前排符头逆推,分别是辛酉、庚申、己未;遇到已就是符头,己未,未属于四季为下元,
定局数
具体可用下面的两首歌诀。
阳遁顺局起局歌诀是∶"冬至惊蛰一七四,小寒二八五相随,大寒春分三九六,芒种六三九是仪,谷雨小满五二八,立春八五二相宜,清明立夏四一七,雨水九六三为期。"
阴遁逆局起局歌诀是∶"复至白露九三六,小暑八二五之间,大暑秋分七一四,霜降小雪五八二,大雪四本一相关,处暑排来一四七,立冬寒露六九三。"
用事时间节气后的三个数字,代表着上、中、下三元所应起之宫位,比如冬至或惊蛰节气,上元用阳遁一局,中元用阳遁七局,下元用阳遁四局。对照表也可以确定我们的局数是阳遁4局。
规律总结
一、 每个宫位中第一个节气的上元都是该宫位后天八卦数 ; 比如立春落在艮8宫,他的上元就是8,夏至落在离9宫,他的上元就是9;
二、 每个宫位中3个节气的上元数字是符合冬至阳生,夏至阴生的理论框架的 ,冬至一阳生,数字逐步变大,比如艮8宫的立春、雨水、惊蛰,上元分别增加为8、9、1,(九宫数字是1-9,反复循环,所以没有10,10就是1),夏至阴生后数字逐步变小,比如坤2宫的立秋、处暑、白露的上元分别为2、 1、、9
三、 每一个节气的上元、中元、下元的数字相差都是6 ,为什么是6呢,因为一个节气15天,一个元5天,一天12时辰,所以亿元就是60时辰刚好走完1个甲子,一个甲子有6旬,我们也是以旬首作为起局基础,所有间隔是6;以艮8宫立春为例子,上元是8,中原就是8+6=14,以9为循环,那么中元就是14-9=5;下元就是5+6-9=2;
了解以上三个规律后,更能方便我们起局,也更能理解奇门遁甲起局的时间因素依据。
确定了阳遁4局后,就可以进行排盘了!
END
什么是奇门遁甲的格局?
须要注意的是,并非在哪一个节气中进行。这两个节所就是芒种和大雪,如果不是在这两个节气时,即使超过十天也不能置闰。为什么要放在这两个节气呢?这是因为这两个节气恰在二至之前。阳遁从冬至开始,阴遁从夏至开始,在二至之前的节气置闰,就是在阳遁阴遁开始之前把符头调好,使符头和节气尽量接近,而不致超过过多。 第三讲九宫、六仪、三奇 九宫是排局的框架和阵地,它是洛书与后天八卦的结合。中宫之数为五,寄于坤宫。这样,依照次序便是: 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北),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已明的了九宫是排局的框架和阵地,那么又是用什么来排局呢?这就是三奇和六仪。 六仪就是:戊(甲子)、己(甲戌)、庚(甲申)、辛(甲午)、壬(甲辰)、癸(甲寅)。 三奇就是:乙奇(日奇)、丙奇(月奇)、丁奇(星奇)。 排局的次序就是: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 所谓几局,就是排局时甲子戊居于几宫,一局就是甲子戊在坎一宫,二局就是甲子戊在坤二宫,其他各局以此类推。 第四讲八门、九星、八神 八门就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 九星就是:天蓬星、天任星、天冲星、天辅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天禽星。 八门、九星在活盘没有转动以前,在阴阳十八局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各局门、星的位置都是一样的。 一盘说来门和星的次序是从坎一宫休门天蓬星开始,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这就是: 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 现在谈八神。八神就是直符、腾蛇、太阴、、勾陈(阴遁为白虎)、朱雀(阴遁为玄武)、九地、九天。在活盘上,八神分别置于八宫,放在最上层的小盘中,这个小盘称神盘。阳遁阴遁八神的排列有所不同,阳遁顺轮,阴遁逆转。奇门遁甲地盘代表什么意思、奇门遁甲地盘排法
; 奇门遁甲的盘分为,天盘、人盘、地盘、神盘。那么,奇门遁甲地盘代表什么意思?奇门遁甲,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总结出来的一门传统珍贵文化遗产。那么,奇门遁甲地盘排法怎么排呢?下面跟着神巴巴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地盘代表什么意思 “地”指九宫,即:洛书九宫。洛书,古称龟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在古代传说中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二、奇门遁甲地盘排法 奇门遁甲排地盘之前,需要了解相关的专有名词和规则:专有名词:六仪、三奇。 六仪指的是:戊、己、庚、辛、壬、癸。 三奇指的是:乙、丙、丁。规则:奇门遁甲的地盘排法分阴遁和阳遁二种。 夏至后12节气采用阴遁。 冬至后12节气采用阳遁。 阴遁的地盘排法要逆布六仪,顺布三奇。 阳遁的地盘排法要顺布六仪,逆布三奇。举例说明:1、夏至阴九局的地盘排法 癸戊丙癸丁壬庚丁己乙辛己 本例为阴九局,是以从离九宫起飞,飞法根据规则要逆布六仪,顺布三奇,因此从离宫起戊,然后依次艮宫己→兑宫庚→干宫辛→中宫壬→巽宫癸→震宫丁→坤宫丙→坎宫乙。2、冬至阳一局的地盘排法: 辛乙己庚壬丁丙戊癸 本例为阳一局,是以从坎一宫起飞,飞法根据规则要顺布六仪,逆布三奇,因此从坎宫起戊,然后依次坤宫己→震宫庚→巽宫辛→中宫壬→干宫癸→兑宫丁→艮宫丙→离宫乙。 以上的排法是古书上所载的传统排法,由于阴阳遁的不同,六仪、三奇又有顺逆之布,排法复杂,背记困难,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出差错,是以根据古书原理,将排法简化成口诀如下:1、阳遁——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2、阴遁——戊乙丙丁癸壬辛庚己。 不论阳遁或阴遁,只要按照上述所载,阳遁用阳遁口诀,阴遁用阴遁口诀,依九宫飞泊次序,顺序代入九宫,一律顺行,若为一局则从坎一宫起戊,若是二局即由坤二宫起戊,三局则从震三宫起戊,余者类推.....,如此一来,排法随之简捷,且不易出差错。 以上是本期整理推荐奇门遁甲地盘代表什么意思和奇门遁甲地盘排法的相关内容。相关文章推荐:更多相关测试关于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原来是中国古老的一本书,但它往往被认为是一本占卜用的书,但有的说法是说《奇门遁甲》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经过长期观察、反复验证,总结出来的一门传统珍贵文化遗产。还有的说“奇门遁甲”是修真的功法。“奇门遁甲”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己,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选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谁能知道诸葛亮的九宫八卦阵的排列
古往今来,八阵图一直被神秘的面纱所笼罩,对于它的运行原理及训练方法,后世产生了很多说法,见仁见智,更增加了它的神秘。甚至有人说,八阵图已成为千古之谜,后人再也无法解开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剖析八阵图,先看看“阵”是怎么一回事。 “阵”很简单,它是军队双方交战时配置兵力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士兵不同的排列组合。在战场上,随着敌情、地形、气侯等种种因素的变化,士兵的排列组合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来变换这种排列组合,不同的排列组合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阵”。谁都知道,士兵的排列组合方式相当多,那么“阵”也就有许多种,现在许多历史小说和评书都还保存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阵”的名称,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反映。 “阵”的出现是相当早的。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两个集团之间的直接的军事对垒,便有了“阵”。因为任何军事对垒都不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都必然有一个最基本的次序和排列,这个次序和排列当时虽不叫“阵”,但已经是“阵”的雏形。后来,由于战争实践的不断增多,经验的逐步积累,人们渐渐懂得,在战争中适当地运用一定的部队组合,会起到克敌制胜的效果,于是,“阵”被有意识地运用于军事中,并产生了“阵”的概念。大约到春秋战国时期,“阵”在军事上已被广泛运用,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阵。每次军事行动均需排兵布阵,已成为军事家们用兵的常识。 “阵”进入军事研究领域后,古代军事家们根据不同“阵”的不同特点,为这些阵作了恰当而形象的命名。虽然这些阵的具体运用方式大多已经失传,但名称被保存下来,以八阵为例,举其要者大约有如下几种不同说法:第一组,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第二组,方、圆、杜、牝、衡、罘置、轮、雁行;第三组,鱼鳞、鹤翼、雁行、弯月、鏠矢、衡轭、长蛇、方圆;第四组,方、圆、牝、牡、冲、轮、浮沮、雁行;第五组,金、木、水、火、土、天、地、人;第六组,天覆、地载、风扬、天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第七组,方、圆、疏、数、锥形、雁行、钩形、玄囊等等。从这些阵名不难看出,“阵”是模仿自然界的天象、现象、动物形态等而形成。按照几何学的理解,不管阵形如何复杂,其基本构成不外方、圆、曲、直、锐五种状态。就其作用,可以大致分列如:方形阵用于集结部队;圆形阵用于保存力量,抵抗外力进攻;雁行(尖状)用于突击敌人;衡轭(长形散开)用于分割包围敌人;钩形,左右翼弯曲如钩,便于改变阵形,迂回包抄;数阵,密集部队不被分散;疏阵,用于扩大阵地;弯月(扇面形)用于歼灭敌人等等。 搞清了“阵”,再看“八阵”。 “八阵”是多种“阵”法的一套组合,由八种不同的阵式组成。显然,“八阵”不是一种阵法,而有许多变种,它的繁简程度和运用方法都不尽相同,并可以在实战中因时因地因敌情而变化,变成新的阵型。八阵中之八种阵型,便是这种阵法的八种大的变化。至于每阵中又有怎样的变化,自可随机掌握。古代一些书常说八阵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说的正是八阵与阵之间的变化关系。因此,需要军事指挥员在具体军事实践中因敌而用,灵活掌握。 “八阵”古已有之,诸葛亮便根据这些已有的阵法,并结合自己的实战,“推演兵法”,重新整理出一套新的“八阵”。可见,诸葛亮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八阵”,而不是首创了“八阵”。 再看“八阵图”。 “阵”的运用充分成熟后,军事家们便设法用符号标识等将这些“阵”记录下来,便有了“阵图”。记录“八阵”的文献,便是“八阵图”。可见,“八阵图”并不是“阵”,而是用来说明“八阵”的图纸和说明书。诸葛亮为人很细致,他曾把木牛流马的设计方案详细地记录下来,当然也会把自己整理的新“八阵”的排列方式乃至运用方法画成图稿记录下来,并向广大指战员宣讲和推广。可惜这份军事史上的珍贵文献没能保存下来,唐《通志�6�1艺文略》及《宋史�6�1艺文志》中所录《武侯八阵图》一卷,系后人附会,不能视为诸葛亮之原著。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诸葛亮的阵法是“八阵”,而不是“八阵图”。后人把诸葛亮的阵法命名为“八阵图”,显然是搞错了。“八阵图”是说明八阵的一整套资料,与“八阵”不是一个概念。《水经注》所载“八阵既成”云云,便是明证。 最后看诸葛亮八阵遗址。 现在全国各地仍存或曾经存在过的诸葛亮八阵遗址有多处,这些遗址均为石块堆垒而成,行列整齐,结构严谨,从中可略窥诸葛亮“八阵”方略。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堆这些石头,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诸葛亮重新整理“八阵”的目的是增强士兵的战斗力,因此,必须让将领乃至士兵们熟练地掌握这种阵法。古代练兵没有教材,只有教官言传身教。而阵法变化繁复,言传身教效果并不理想。于是,诸葛亮想出一个办法,在部队屯驻的地方垒石为阵,以石代人,组成不同的阵形,增加士兵训练的可操作性,便于迅速掌握。现在保存的“八阵”遗址,便是当年这些教学训练设施的遗存。 可见,“八阵”遗址只是一种用来训练士兵的设施,有人说它象现代战争学上的沙盘,并不完全准确。“八阵”性质如此,所谓陆逊兵困八阵图之说,自然是无稽之谈了。 至此,诸葛亮“八阵”基本已经清楚,除了现在不知“八阵”的具体训练方法外,其他均已十分明了,既不神秘,也不是什么“千古之谜”,大可不必对它过分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