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命运论,天定命运论

命运论译文

第一段 平治和混乱都是时运;贫穷和显达都是天命,富贵和卑贱都是际遇。因此时运将要昌隆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圣明的君主。而圣明的君主必然会拥有忠贤的臣子。他们之所以能够相遇,这是不用谋求就能自然地交合在一起的;他们之所以能够互相亲近,这是不用介绍就能自然地亲近的。他们倡导的事情必然会得到应和,谋划的事情必然得到服从,在道德上与天地万物混同为一,曲折都合乎符节。得失之祸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志向产生疑惑,谗言诬陷不能使他们的交情被离间,然后取得成功。之所以能够如此,所依靠的难道仅仅是人事吗?(不,)那是天上所授与的,那是神灵所告知的,那是时运所成全的。 第二段 黄河水清的时候圣人就会诞生,里社清明的时候圣人就会出现,群龙出现的时候圣人就会被任用。因此,伊尹虽然只是有萃氏家陪嫁的奴隶,却能在商朝担任阿衡的职位。姜太公虽然只是在渭河之滨垂钓的贫贱老头,却能在周朝胜任尚父的高位。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虞国不任用他,终致灭亡;在秦国的时候,却能为秦国所任用,从而能使秦国称霸天下,并不是他因为在虞国时没有才能而在秦国时就有才能。张良接受黄石公授给的《符》书,诵读《三略》的学说,并用以之游说于群雄之间,但他叙述出的言论就像如同把水投向石头一样,没有人接受它;等到他遇到了汉高祖,他叙述出的言论却如同把石头投像水中一样,没有不顺从的。并不是因为张良在游说陈涉、项梁的时候口舌拙笨而在游说沛公的时候巧言善辩。然而张良的话是一样的。不认识它为什么有会合与分离,会合与分离的理由就是神明之道。因此他们四位贤者的名字能够被记载在典籍之上,他们四位贤者所做的事情顺应天道与人事,怎么可以量度其贤愚呢?孔子说:“清明在于自身,气志如同神明。所欲望的事将要来到的时候,必然先有征兆。这就好像天上将要下雨的时候,山川之间必然会先出现云气。”《诗经》说:“惟有五岳降下了神灵,诞生了仲山甫和申伯。惟有申伯和仲山甫,能够成为周朝的重臣。”这就叫做命运。这难道仅仅限于兴国的君主,乱世亡国的人亦像这样:周幽王被褒姒迷惑,为使褒姒一笑而弄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终导致西周为犬戎所灭,自己与褒姒一起身首异处,而这样的祸患是从飞到夏朝的王庭之中的两条神龙交合的并留下龙漦的异事开始的;曹伯阳得到公孙强,让他处理政事,奉行与晋国绝交及入侵宋国的政策,最终导致曹国被宋国灭亡,两人都身首异处,而这件事的征兆发生在社宫的梦中;叔孙豹亲昵竖牛,让他参入政事,最终酿成祸患,这祸患的根源在庚宗那个地方形成的。吉凶成败,都是按照历数如期而至,都是不用谋求而会自行交合的,都是不用介绍而会自行亲近的。 第三段 以前,圣人接受天命,《河图》、《洛书》说:用文德接受天命的的人,传承七世或者九世就会走向衰微;用武功兴起然后承接天命的人,传承六世或者八世就会因为蒙受大难而时常遭受忧虑的煎熬。等到周成王在周公旦的建议和帮助下,在太庙里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殿,选择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宣告周朝正式建立的时候,使人占卜的结果是周朝能够占据有天下并且传承不断的世数为三十,周朝能够存在的时间为七百年,都是上天所决定的。因此在周幽王、周厉王二王统治的那个时候,周朝的政纲大坏;在春秋二霸之后,周代的礼乐的制度衰落。教化薄弱的弊病则在周灵王和周景王时开始严重起来,而狡辩诡诈的虚伪则在七国争霸的时候形成。残酷剧烈的统治到达极致,是在已经灭亡的秦朝被逐渐积累起来的,可贵的文明胜迹和典章制度,在汉高祖的时候被抛弃。虽然孔仲尼是至极的圣人,颜回、冉求是大贤人,揖让礼节都做到了规矩之内,并且能够在洙水和洒水之上和悦而正直地辩论义理,而不能遏制断绝它的发生和结束的命运。虽然孟柯和荀卿在体魄道德两方面都达到了圣人境界,并且从容地遵循正道,却也不能挽救天下走向末世的命运。而天下也终于沉陷以至于达到不可救援的地步。 第四段 凭借仲尼的才能,却不能在鲁卫两国得到器用;凭借仲尼的雄辩,却不能使他所倡导的政见在定公和哀公那里得到实行;凭借仲尼的谦让,却被子西所忌妒;凭借仲尼的仁义,却在桓魅那里结下了怨仇;凭借仲尼的智慧,却在陈国和蔡国受了委屈和贫困;凭借仲尼的品行,却在叔孙处招致诽谤。道足以周济天下,而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言论足以经略万世,而不能在当时被信任;行为足以感应神明,而不能为世俗所包容。孔子应聘七十国,而没有获得一个君主的知遇,驰骋于蛮、夏的区域,受屈辱于公卿之门,是如此的不逢机遇!到了他的孙子子思的时候,虽然他还没有达到贤人所应具备的道德,富厚却已经足以保养高尚的志节,可以动摇人主,他游历所到达的地方,诸侯没有不驾着四匹马拉的车去登门拜访的,虽然登门拜访还有得不到宾客待遇的人。他的徒弟子夏,对儒学的造诣仅仅停留在升入堂屋(而还没有进入内室)的阶段,退休在家养老,魏文侯请他当老师,河西的人都肃然归附他的道德,把他比做孔夫子,而没有人敢说离间他的话。所以说:平治与混乱是时运,贫穷与显达是天命,富贵和贫贱是际遇。然而后世的君子们,仅仅侍奉于一个君主,在一代一朝内叹息,屈原因此而沉入湘水,贾谊因此而发出悲愤,不也是错误的吗? 第五段 然而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它的原因就在于乐天知命。所以遇上它而不怨恨,处于那种状况而不犹豫。其身可以被抑制,而道不能委屈;他的地位可以被排斥,但他的名分不可以被剥夺。就像水一样,疏通它就成为江河,堵塞它就成为深渊,蒸腾成云就会下雨,沉入地中就会湿润泥土。质地清洁用来清洗物体,却不会与污浊混同;接受污浊以成就事物,却不会对本身的清洁产生伤害,因此圣人处于贫穷或显达之中如同处于一种情况。忠厚直率,敢于冒犯君主,独立超凡,与世俗相违背,这是道理形势所使然的。所以树木如果高出树林,风必然把它摧断;土堆如果高出河岸,河流必然把它冲垮;品行高于平常人,众人必然非难他。前车之鉴不远,翻车是因为继续按着旧的轨道走。然而志士仁人仍然踏着它走而不后悔,执着它而不丢失,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志士仁人们)将要用这种方法顺利地成就他们的志向而得到名声。为了成就他们的志向,而甘愿在艰险的路途上承受风波;为了追求他们的功名,而在当时历经众人的谤议。他们之所以那样处置,是因为他们自有其算计。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因此天道将要实行的时候,也就是命运即将显达的时候,所以伊尹和吕尚就在商周二代成就兴盛,百里奚和张子房在秦汉两朝得到重用,这都是不须追求而能够自然得到的,不需要求而能够自然遇到的。天道将要废弛的时候,也就是命运即将贫贱的时候,难道只是君子觉得它可耻才不做吗?(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君子知道这样做是不会有所获得的罢了。凡是迎合世俗、随便附合的士人,谗言献媚的债人,照着尊贵之人的脸色俯仰,在势利之间曲折宛转。意见没有是非,赞美起来如同流水,言论没有可否,响应起来如同回音。将窥看形势作为精神要旨,把或向或背作为变通之策。权势集中时候,跟从权势如同奔赴集市;权势失去时候,抛弃失权如同脱落遗失的东西。他们说:“名分与身体哪一个亲呢?得与失哪一个强呢?荣与辱哪一个珍贵呢?" 于是就弄干净他们的衣服,注重他们的车骑仆从(的规模),贪恋他们自己的财富,沉迷于他们自己喜好的音乐和女色之中,脉脉然显示出自以为得计的样子。原因就在于他们只看到龙逢、比干的身亡,而没有考虑到飞廉、恶来的被灭族;只知道伍子胥用属镂剑在吴国自刎,而不警戒费无极在楚国被诛杀灭族;只知道讥笑汲黯在主爵都尉的位子上白首到老,而不警戒张汤到头来死而以牛车出殡的灾祸;只知道讥笑萧望之跌倒在前,而不恐惧石显被用绳子勒死在后。 第六段 因此通达之人的算计,也各自算计不到的时候。所以说:凡人之所以奔走竞争渴望得到富贵,究竟是为什么呢?如果是为了建立道德,必须显贵吗?那么周幽王、周厉王成为天子,还不如仲尼成为陪臣。必须有吗?那么王莽、董贤之为三公,还不如扬雄、董仲舒那样静养在家里。必须富有吗?那么齐景公的千辆套四匹马的车,这不如颜回、原宪那样约束其身。那么是为了实惠吗?那么拿着勺子到河边饮水,也不过喝满肚子而已,离开房间而让雨往身上洒,也不过淋湿了身子而已,超过了这个界限以后,就不能承受了。那么是为了名声吗?那么将善恶都写在史册上,诋毁和赞誉也将流传千载;赏罚悬挂在天道,吉凶显现于鬼神,固然是可怕呀。那么是要使耳目娱乐,让心中快乐吗?如果命令御者驾驶车马游历五都的集市,那么天下的货物都会被陈列在面前。如果提着衣裳跋涉在汉阳的山丘上,那么天下的庄稼就会像天上的云一样多。如果让梳着椎髻的士兵把守着敖庚、海陵的粮仓,那么堆积如山的粮食就会出现在眼前了。如果插起衣襟攀登在在钟山和蓝田山的上面,那么夜光珠、宝玉之类的珍宝就可以观看了。如果像这样,为追求物付出得很多,而为自己付出的很少,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爱惜那虚幻的精神。强风震动而尘土飞起,尘土散落而没有停止,六种疾病在前边等待着,五种刑罚在后面跟随着,利害在其左边产生,攻夺在其右边发出,这样还自以为看清了身与名的亲疏,辨明了荣与辱的主客关系了吗? 第七段 天地之间的大德叫“生长”,圣人的大宝叫“爵位”。怎么才能守住爵位呢?那就是“仁”。怎么能纠正别人的错误呢?那就是“义”。因此古代称王的人,都是凭借一个人的才能德行来治理天下,而不是用天下的一切来侍奉他一个人的。古代做官的人,都是希望凭借官职所赐予的权力来实行他的“义”,而不是因为贪图利益而去作官的。古代的君子,都是将得到官位而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治理当作耻辱,而不将有能力进行治理却得不到官位当作耻辱的。推究天和人的本性根源,区别邪与正的差异,权衡致祸与得福的门径,穷尽膺荣与受辱的算计,那是很非常明显的了。因此君子才会舍弃那个而采取这个。如果出仕和家居都不违背时令,默默不语和说话都不失去其民心,天象运动、星辰回转,而北极星仍然停留在它原来的地方,玑旋二星仍然在顺时旋转,而玉衡和车轴也仍然控制在中间,既通达明白又富有智慧,并得以保全自身,遗留下那种能造福后代的谋划,来安顿敬事的儿子,我死去的朋友,曾经是这样做的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骗人的话,天地万物的命运在上天,我们的...

虽然、天命不可逆转,结果已经注定,但是我们追求的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不需要知道结果、也没必要知道结果,过程开心,你就不白活一回。

牛和蛇在一起对谁不利,几几年的蛇对牛有利

牛和蛇在一起对谁不利 春分过后,阳光明媚,百花盛开,大地一片生机盎然。在农村,春秋两季添小孩的家庭较多,主要因为这两个季节,天气不冷不热,对产妇休养和成长都非常有利。 农村添丁是家庭大事,而对于出生,农村中流传着“春逢牛蛇,四季不顺”的俗语,有很多的禁忌和讲究,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它说的是要注意的季节关卡,也俗称“季节关”。 什么是的“季节关”呢? 古人认为,在刚出生的一年内,由于身体虚弱,特别是头盖骨上的卤门还没有封闭,抚养困难,要仰仗老天帮助,才能健康成长,这时,对于四季中有一些特殊时辰应特别注意,即所谓的“季节关”。 那么,“季节关”是怎么规定的呢? 根据古载:“春生巳丑不为祥,夏遇申辰惹祸殃,秋季猪羊都不吉,冬逢虎兔两伤亡”,含义简单解释就是春季(一、二、三、)月出生的,时辰遇到了巳时与丑时,夏季(四、五、六)月出生的人,时辰遇到申时和辰时,秋季(七、八、九)月出生的人,时辰遇到了亥时和未时,冬季(十、十一、十二)月出生的人,在寅时和卯时,便是遇到了四季的关口。 古人认为,四季关就像天地荒芜一样,容易有始无终,苗不秀而难养,所以这些容易出意外,甚至。当然,这些关口很难回避,如同寒冷冬天一样,无法错过,只能添衣生火取暖。 读懂了以上说法,我们再来看“春逢牛蛇,四季不顺”这句俗语,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在古代中,牛本是天上的,为了扫除人间荒芜,自愿下凡播撒草种,由于疏忽大意听错了旨,将草籽撒进了庄稼地,才被贬到人间,毕生为农民拉车耕地。春季时,耕牛是非常辛苦的,因为繁忙的春耕和春种全凭着牛支撑呢。“宁拉千斤,不拉一犁”,那种奋力向前,绳索勒进皮肉的痛,只有自己知道。 至于蛇,惊蛰后苏醒,但此时攻击力非常薄弱,倘若遇到人,只有任人宰割。所以,明媚春季,对于牛和蛇两种动物来说,却是一个难关,非常不利。 古人讲究这些习俗,大多源于对大自然的认识不足,所以才会产生命运论,并没有科学道理,在如今也早已失去了指导生活的意义。但是,从中也告诫着我们,对于一岁的抚养要特别细心,不要随便带出门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朋友们,您对这句俗语怎么看?#农民##农村# 以上就是与牛和蛇在一起对谁不利相关内容,是关于的分享。看完几几年的蛇对牛有利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命是什么 何谓天命

何谓天命《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这个概念古已有之,很多典籍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怎么去理解它呢?有时候,理解某个概念是件非常费劲的事。也许最初提出概念的人只赋予了它某种含义,但当它流传开以后,很多人将自己的思考加注其中,赋予其新的含义,这无疑扩大了其含义的边界,后人理解起来也就更难了。顾名思义,“天命”即上天的命令。那什么是上天的命令,上天的命令意味着什么呢?就我现在的认知,我认为它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上天的意志,它主宰了世间万物,自然包括了人的命运。《论语》里面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意思是人的生死、富贵与否都取决于天命,不可强求。读《史记》的时候,讲到项羽遭遇十面埋伏,仓皇突围时他不禁感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认为自己的失败不能归咎于自己,而在于上天,既然上天这么安排,我也就无力回天了,又何必去渡那乌江呢。由此可见,天命不可违。既如此,对待天命的态度,是要乐天知命,要向孔子的学生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很多人从中得到启示,将“天命”二字当做消极处世的借口,认为人生无需努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因此很容易将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归结于天命而非自责,以致后来完全听之任之,无所欲也无所求。但问题在于,什么才是我们的命呢?个体与个体不同,命运也各所不同。我们无法预知天命,又怎么知道此生是富还是贫,是贵还是贱,是福还是祸?那顺应天命又何从谈起呢?这也许与算命伪学的兴起不无关系。由此可知第一层含义有其不足之处,这也不由得我们继续发问:什么才是天命呢。这就引出了天命的第二层意思,天命即是自然规律、法则。自然规律至广至微,无声无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的万事万物,大到星辰宇宙,小至花草蝼蚁,都存在着自然规律。日出日落、四季轮回、生老病死等现象都是靠着自然规律在运行,生生不息。就如《中庸》所讲“天命之谓性”,朱熹解释:性,即理也。万物化生的时候就被赋予了理,这是天命决定的,是从自然规律中来的。杜甫诗云: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孟子云:食色,性也。不管物性还是人性,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无法改变。即便当今的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观测到了天体运行的轨迹、发现了万有引力、甚至人的基因序列,我们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存在,是谁赋予了它们的存在,这一切的本源又是什么?基于它无法解释,更不可改变的特性,古人把它称之为“天命”。既然如此,作为万物之一的人类,也就只能遵循天命了,故《中庸》讲:率性之谓道。“率”就是遵循的意思,道本意是路,就像太阳东升西落,水往低处流,人由生到死,自有其该行的道路。故应当顺应天命,走该走的道路。然而,我们又有疑虑了。既然天命是客观存在的,是凌驾于我们的意志之上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逃脱不了自然命运,都脱离不了由生到死的人生道路,那说顺应天命又有何意义呢?我努力拼搏是顺应天命,消极处世难道不是顺应天命,不都是在天命之中,在遵循所谓的道吗?至此我们发现,对于“天命”一说,无论是第一种唯心主义的解释,还是第二种唯物主义的解释,都不可避免地滑向了绝望的深渊,容易让人对命运产生消极的情绪。第一种观念里,人类就像被牵线的木偶,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定数,每个个体就像一个数据库,里面记录了你的生死富贵,你的成功失败。第二种观念里,人类就成了旷野中的一粒砂石,一株小草,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的存在就如刍狗一般。上天也不管你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是富是贫,是贵还是贱,你也无法突出你生而为人的高尚,你与尘埃无异。照着样下去,人类必定会走向堕落。而我们的圣人,他们先知先觉,发现了这样的倾向,于是凭借自己的学说救万民于混沌愚昧之中,教大家好好做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对“天人合一”的思想青睐有加。这种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将人的地位提升到和天、地一样的位置,三者并列为三才,是并列统一的关系,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儒家的经典著作《周易》就是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善于学习,取法于天地,像天地一样生生不息,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成就人道。所以“天命之谓性”中的性就不只是“食”“色”这些动物的本能,而是更高的道德追求,如“仁义礼知信”,如“忠恕”,如“孝”,如“勇”等诸如此类。儒家给人创立了一整套的道德行为准则,包括如何事君、事亲、事朋等理论,就是想告诫人们,人立于天地之间,是自有其道理的,不应自暴自弃,丧失了做人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理论过时了,但其原则永久不变,就是生而为人,要追求品格的完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讲到这里,“天命”的第三层意思也就出来了,它既赋予了人自然的属性,又赐予人生而为人的常理和道德。而所谓乐天知命,意思是讲在顺应自然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去做一位君子。至于生死和富贵,就随其自然,不用刻意去追求。再回到《中庸》第一句:“修道之谓教。”然而人道并非一生下来就能成的,人与人的禀赋不同,接近道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故圣人强调教、强调学,通过教和学,使自身慢慢合乎道的标准,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了凡四训》是个很好的例子,作者袁了凡讲述,早年有人给他算命,连他几时考中科举、俸禄多少、命里无子、何时归天,都一一告知,过了一些年份,好多事情都一一应验,于是他深信不疑,自此对人生听之任之。后来他遇到一位老者,老者面斥他: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经老者点悟,他开始用心做人,精进学问,多行善事,以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与所算的命运完全不同,他不仅老来得子,学问和事业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样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的例子,也许正是“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你有什么感想?

怎么没时间?是按时起卦还是抽签弄的?或是摇卦来的?或是网上弄来的?此卦财爻不上卦,,虽伏而可出,但兄弟暗动(依今天起卦论)克之。子孙持世临月建也没用。此卦主破财。

以友情天地帮派名字,剪短的帮派宣言

望采纳只要不祈盼得到,就不会有失去时的痛苦。只要不投入感情,就不会因为辜负而伤心落泪。是什么时候学会了这样保护自己?流血不流泪,踏着心的碎片前行。一直孤身向前走,就算四周已经连星光都消逝,也不敢回头,怕那里真的连一个不舍的眼光都没有。好困啊……可是睡懒觉,不是被溺爱着的富有家伙,才拥有的享受吗?雨,真美啊!我们来跳一曲颤栗的华尔兹,讴歌着死亡吧!你说好吗?难道你们也喜欢这甜美的血腥味?还是说——这绚烂的尸体,是你们的杰作?罂粟也好,曼陀罗也好, 即使吃尽世间所有的迷幻药物,亦只能沉溺在昨日之中,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地再次的拥有过去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杀戮之角终将登台谢幕,幻剧之花终会开到荼蘼。你的眼,我的手,我们就像游侠,唱着凯歌,一起消灭犯罪,猎杀罪者……前方的美景,请不要转瞬即逝..恶魔会在你最脆弱的时候夺走你的一切,他不会给予你怜悯,也不会给予你希望,只会带你进 入更黑暗的深渊你知道吗?那个瞳孔里写着的并不是对杀戮的渴望啊。而是如同没有褶皱的白纸一样,空白与平静。仿佛在说,来吧,来吧——用你的死,勾勒出我人生的线条吧。我会保护你,无论你是对还是错。无论你是善还是恶。无论你堕落还是升华。就算舍弃我自己的一切,我也会保护你。因为我知道。所有一切——都是我的罪。就算这个使徒是天使是恶魔也好,会带我下地狱,会吞噬我都好.....请将我最好的朋友带离这里,我不想让她看到我满目疮痍。千谎百计的命运论,在座的同学们,来攻破我吧!——杀戮是不需要感情的-----要的只是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赤裸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被法则束缚,不要被他人束缚,不要被现实束缚,只要遵循着,内心的理想,内心的欲望。比星星还要闪耀,比月亮还要光辉。如秘境的奇花,如瑰丽的宝石, 纯白是黑夜的给予,鲜红铸就生命之美丽。收起你那对于虚无之事的执着,如镜花水月一般无稽的幻想,如挣扎着在夏末的最后一天怒放的花朵一般去完成任务吧。无意义而卑微的生命,化作凄美的雪花点缀尘世吧。只有罪+恶的鲜+血,才是最美丽的存在。这罪与堕+落交织的夜晚,谁能等到黎明,这些可笑的事物终将消逝。鲜+血点缀的白玫瑰永远是最华丽的,最好的东西一定是我的,我一定不会放手,哪怕是付出一切,纯白是吾黑夜的赠与。你流泪,这世界开始下雨。你伤心,乌云也会遮住太阳。你哭泣,这大地也蕴满哀伤!金色的翅膀在哀伤中堕落,洁白的羽毛染上绝望的污+秽。失去阳光永冻大地的哀伤,邂逅爱在堕+落中升华。是付出了最多的人,也是最需要爱的人。流光闪烁,一道闪电划过黎明的天空,为了永恒的拥有,为了永恒的守护,你还要付出许多。如何才能表明你心中真真正正的意语?但你要知道,我们期待着,你告诉她你真正心意的那一刻。黎明的钟声在末日敲响,平静在你的降临下悄然打破。谁在你的灵魂深处唱着令人心安的歌,夕阳的天空边缘泛起荡漾的血+色光纹,黄昏过后,天边那抹淡淡的紫色是你灵魂的最后归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