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卦象,六爻四十三卦详解
求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生优育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代虢。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所用土纸翻印的,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未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后,又将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学院。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第一计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第二计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注释】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按语】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解析】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第三计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注释】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按语】敌象已露,而另一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第四计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注释】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按语】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第五计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注释】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按语】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第六计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注释】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按语】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人。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第二套 敌战计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第七计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注释】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真象。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按语】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第八计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注释】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按语】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第九计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阳乖序乱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注释】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按语】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第十计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注释】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按语】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注释】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按语】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注释】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按语】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第三套 攻战计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②。【注释】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清楚。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按语】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注释】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按语】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注释】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按语】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注释】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血。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按语】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注释】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按语】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注释】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按语】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第四套 混战计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见龙在田。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注释】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②而消其势:势,气势—。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按语】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注释】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按语】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
易经六十四卦,下经45是什么意思?
对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有一种分上下经的分类。就是前30卦(离卦)为上经,后面到第64卦为下经。这样分类的话下经第45卦就是“萃”卦。
文王神卦卦辞详解 第428卦至第446挂卜辞
先天神术,扶鸾请仙这些都是八字命理中极为让人感到玄妙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有不少了觉得这些是随意糊弄人的。那么在古人的命理学中,文王神卦第428卦至第446挂卜辞讲得是什么?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王神卦第428卦:收解钱粮事有惊,还防雀角有相争,如逢冬季平平过,若待春时定有刑。 文王神卦第431卦:数占此卦两文书,纳吏占之也觉迟,今岁爻辞唯欠快,来年或把姓名题。 文王神卦第432卦:君纵置货少如心,世位逢伤恐不成,占使成之无大利,不如守己免劳心。 文王神卦第433卦:欲进衙门近贵人,跟官无数乐欣欣,逢冲遇鬼多如意,已后成家利益身。 文王神卦第434卦:置田占此卦为奇,福德星临少是非,非粮差轻多利益,劝君早就莫迟迟。 文王神卦第435卦:求官占此卦为奇,官鬼文书两见之,木脚草头人动力,夏秋两季遂心机。 文王神卦第436卦:卦占未济两重财,进口添丁亦美哉,不论招奴并讨仆,定知日后有和谐。 文王神卦第437卦:家信深藏大有疑,亲朋传信未为宜,夏秋方许知端的,目下还当忍耐些。 文王神卦第438卦:卦占词讼遂君心,告状逢官不吃惊,不必忧疑多进退,贵人得力有扶持。 文王神卦第441卦:鬼应文书来应位,读书成就实无疑,占来定许业成就,木火之年折桂枝。 文王神卦第442卦:卦占归妹未堪夸,欲占招婿有参差,若是今日图容易,久后方知有怨嗟。 文王神卦第443卦:医来克病病无妨,可有灵丹即便良,始信仙传医国手,寅申巳亥保安康。 文王神卦第444卦:人间终日雨淋漓,天道阴阳没定期,到底雨多晴日少,时逢三七九可除。 文王神卦第445卦:君问穷通不必疑,将来造化却何如,十年好运才行起,家富人康百事为。 文王神卦第446卦:妻财持世克文书,科举占之事不如,虽是入场无阻隔,只因当道有堪虞。周易六十四卦第四十五卦 泽地萃
卦象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我们也都清楚,古人对于卦象可谓是十分的重视的,就连一些帝王将相都是非常喜欢的。那么在命运学中,周易 六十四卦 第四十五卦讲得是什么?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萃卦】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白话文解释: 萃卦:通泰。王到宗庙举行祭祀。占得此卦,利于会见贵族王公,亨通,这是吉利的贞兆。用牛牲祭祀,也很吉利,并且出行吉利。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泽水淹地,是萃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洪水横流,祸乱丛聚为戒,从而修治兵器,戒备意外的变乱。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物产丰富,聚合丰盛;得贵接引,无往不利。 吉:得此卦者,运气大好,能得到贵人的帮助,获利丰厚,无往不利。 解卦手册: 时运:安不忘危,自可无忧。 财运:财聚之象,有聚有散。 家宅:防水入屋;洁身自爱。 身体:胸腹水涨,早些调理。 【中上卦】:泽地萃(萃卦):荟萃聚集 周易六十四卦第45卦 象曰:游鱼戏水被网惊,跳过龙门身化龙,三尺杨柳垂金钱,万朵桃花显你能。 这个卦是异卦相叠(下坤上兑)。坤为地、为顺;兑为泽、为水。泽泛滥淹没大地,人众多相互斗争,危机必四伏,务必顺天任贤,未雨绸缪,柔顺而又和悦,彼此相得益彰,安居乐业。萃,聚集、团结。 事业:兴旺发达,团结和睦。正在蒸蒸日上,但水多泛滥,人多竞争必然激烈。盛则必衰,切勿骄傲,谨慎小心为好。但也不得犹豫不决,宜勇往直前,开拓新的业务。务以高尚的品德服众。 经商:真诚合作,团结互助。鼓励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大胆开拓市场,稳妥前进,有备无患,必可取得不断发展。 求名:光靠个人努力,建树不会很大,定要取得他人的帮助,加上个人的条件方可达到理想的境界。 外出:出行虽可能遇到小麻烦,但不要害怕,应以大局为重,积极行动。 婚恋:勿急于求成,相亲相爱,美满幸福。文王神卦卦辞详解 第428卦至第446挂卜辞
先天神术,扶鸾请仙这些都是八字命运中极为让人感到玄妙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有不少了觉得这些是随意糊弄人的。那么在古人的命运学中, 文王神卦 第428卦至第446挂卜辞讲得是什么?下面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王神卦第428卦:收解钱粮事有惊,还防雀角有相争,如逢冬季平平过,若待春时定有刑。 文王神卦第431卦:数占此卦两文书,纳吏占之也觉迟,今岁爻辞唯欠快,来年或把姓名题。 文王神卦第432卦:君纵置货少如心,世位逢伤恐不成,占使成之无大利,不如守己免劳心。 文王神卦第433卦:欲进衙门近贵人,跟官无数乐欣欣,逢冲遇鬼多如意,已后成家利益身。 文王神卦第434卦:置田占此卦为奇,福德星临少是非,非粮差轻多利益,劝君早就莫迟迟。
文王神卦第435卦:求官占此卦为奇,官鬼文书两见之,木脚草头人动力,夏秋两季遂心机。 文王神卦第436卦:卦占未济两重财,进口添丁亦美哉,不论招奴并讨仆,定知日后有和谐。 文王神卦第437卦:家信深藏大有疑,亲朋传信未为宜,夏秋方许知端的,目下还当忍耐些。 文王神卦第438卦:卦占词讼遂君心,告状逢官不吃惊,不必忧疑多进退,贵人得力有扶持。 文王神卦第441卦:鬼应文书来应位,读书成就实无疑,占来定许业成就,木火之年折桂枝。
文王神卦第442卦:卦占归妹未堪夸,欲占招婿有参差,若是今日图容易,久后方知有怨嗟。 文王神卦第443卦:医来克病病无妨,可有灵丹即便良,始信仙传医国手,寅申巳亥保安康。 文王神卦第444卦:人间终日雨淋漓,天道阴阳没定期,到底雨多晴日少,时逢三七九可除。 文王神卦第445卦:君问穷通不必疑,将来造化却何如,十年好运才行起,家富人康百事为。 文王神卦第446卦:妻财持世克文书,科举占之事不如,虽是入场无阻隔,只因当道有堪虞。
求易经高人指点此卦
艮为山慎行知止稳如山背定身停动亦难心静如临清静地适时而止免危艰重山关锁之象 步步为营之意(矬巴勾枣,下中卦)卦辞:矬巴勾枣难捞枝,交易寻人不投机,谋望求财最费力,婚姻合伙终是虚。推断:好事难成,走失难寻,凡事谨慎,交节安宁。大象:两重高山并峙,故宜止不宜进,阻塞之象。运势:凡事不宜妄动,前路受阻,只好待机而动。爱情:有单恋不和之象,双方阻隔重重,关系停滞不前。疾病:难治,注意肠胃血管硬化及结核病。失物:可以寻回,但要等一段时间。藏在家中、旅馆、寺院、山中某处。诉讼:因小事而化大,宜速求和,忌土姓人。仅供参考 别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