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交互词典app2023版,易经速查app
有没有《易经辞典》这本书,有几个本子?谁写的,哪有卖的,或者有电子版...
1.《周易探源》(李镜池著)北京:中华书局1978�2.《周易大传今注》(高亨著)济南:齐鲁书社1979�3.《周易杂论》(高亨著)济南:齐鲁书社1979�4.《周易思想研究》(张立文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5.《周易尚氏学》(尚秉和著)北京:中华书局1980�6.《周易通义》(李镜池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7.《周易新论》(宋祚胤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8.《周易参同契新探》(周士一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9.《周易浅述》(<清>陈梦雷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0.《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北京:中国书店1984�11.《周易古经今注》(高亨著)北京:中华书局1984�12.《科学无玄的周易》(沈宜甲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3.《易学会通》(苏渊雷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14.《周易大传新注》(徐志锐著)济南:齐鲁书社1986�15.《周易概论》(刘大钧著)济南:齐鲁书社1986�16.《周易纵横录》(唐明邦等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17.《周易译注与考辨》(宋祚胤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8.《易图的数学结构》(董光璧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周易本义》((宋)朱熹注)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20.《易卦浅释》(沙少海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1.《帛书周易校释》(邓球柏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2.《周易讲座》(金景芳讲述)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23.《周易今注今译》(南怀瑾,徐芹庭注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24.《宋本周易注疏》((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孔疑达疏)北京:中华书局1988�25.《易经今译》(孙振声编著)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26.《周易卦爻辞通说》(钱世明著)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27.《周易经疑》((清)阮元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28.《船山全书》((明)王夫之著)长沙:岳麓书社1988�29.《周易集解》((清)孙星衍著)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30.《周易秘义》(黎子耀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31.《读易会通》((法)丁寿昌著)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32.《泰轩易传》((清)阮元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33.《周易要义》((清)宋书升著)济南:齐鲁书社1988�34.《易象通说》(钱世明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5.《周易新讲义》((清)阮元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36.《河图洛书解析》(孙国中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37.《周易导读》(黎 子耀 著)成都:巴蜀书社1990�38.《周易通说》(刘正、杨冰编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 版社1989�39.《易数钩隐图》((宋)刘牧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0. 《易经白话 新解》(孔日昌编著)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41.《中国文化之本源》(应鼎成 著)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42.《周易述》((清)惠栋著)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1989 �43.《中国医学与〈周易〉原理》(黄自元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44. 《诚 斋易传》((宋)杨万里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5.《易经十六讲》((美)钟 启 禄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46.《大易探微》(金文杰著)青岛:青岛出版 社19 88�47.《白话易经》(南怀瑾,徐芹庭译注)长沙:岳麓书社1988�48.《〈周 易〉与现 代经济科学》(周豹荣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49.《河洛精蕴》((清)江慎 修著)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50.《周易本义》((宋)朱熹著)北京:中国书店1987 �51. 《东坡易传》((宋)苏轼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2.《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 》( 马济人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3.《周易稗疏》((清)王夫之,易图明辨 ,(清)胡 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54.《易经求正解》(郭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 社19 90�55.《周易占筮学》(章秋农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56.《易学精华 》( (唐)李鼎祚等著)济南:齐鲁书社1990�57.《周易研究论文集(三)》(黄寿祺,张善 文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58.《周易研究论文集(四)》(黄寿祺,张善文编)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59.《周易的智慧》(邓球柏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 版社1990 �60.《周易新解》(欧阳维诚著)长沙:岳麓书社1990�61.《易理新研》(沈持衡 著) 北京:文津出版社1991�62.《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后蜀)彭晓等撰)上海:上海 古籍 出版社1990�63.《〈周易参同契〉通析》(潘启明著)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 �64 .《周易阐真》((清)素朴散人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65.《周易象数图说》( 段长 山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66.《焦氏易林注》(尚秉和注)北京 :中 国书店1990�67.《周易阐微》(吕绍纲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68.《大众白话 易经》(秦磊编著)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69.《大众实用周易》(刘?哲著)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1989 �70.《周易阴阳八卦说解》(徐志锐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71.《医易会 通精 义》(李浚川,萧汉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2.《周易古经白话解》( 刘大 钧,林忠军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73�《〈易经〉释疑》(沈子复著)北京:学苑 出版社1990�74.《易的占筮与义理》((日)金谷治著)济南:齐鲁书社1990�75.《易 经新论》(周山著)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76.《周易与中医学》(杨力著)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 989 �77.《周易经传异同》(宋祚胤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78.《周易通俗评 议》(谭景 椿著)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79.《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傅景华主编)北京: 中医 古籍出版社1990�80.《周易思想要论》(蔡尚思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81.《周易研究史》(廖名春等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82.《周易译注》(周振 甫译注)北 京:中华书局1991�83.《周易 解题及其读法》(钱基博著)上海:上海书店1991�84.《〈易传〉今译》(徐志锐编 译) 沈阳:辽沈书社1991�85.《周易浅说》(谈嘉德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86.《古代名医解周易 》( 何少初编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87.《易经精华》((清)薛嘉颖编)北 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88.《文明的生命力》(陈子斌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89.《周易系统》(韩连武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90.《周易入 门》(吕美 泉, 吕绍纲著)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91.《易经》(徐澍,张新旭译注)合肥:安 徽人 民出版社1992�92.《易学大辞典》(张其成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93.《 八卦与 河图洛书破译》(田合禄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94.《周易与怀德海之间》(( 美)唐力权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95.《易经》((英)巴克特著)银川:宁夏人 民出 版社1989�96.《周易科学观》(徐道一编著)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97.《周易初阶 》(袁庭栋著)成都:巴蜀书社1991�98.《周易集解》((唐)李鼎祚 著)成都:巴蜀书社1991�99.《易经与 祭 祀》((日)吉野裕子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100.《生命与八卦》(田合禄,田 蔚编著)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1.《周易的美学智慧》(王振复著)长沙: 湖南出版社1991�102.《周易杂卦证解》(周善培著)上海:上海书店1990�103.《易 之 哲学》(贾丰臻著)上海:上海书店1991�104.《周易古经今注》(高亨著)上海:上海 书店1991�105.《周易全译》(徐子宏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106.《周易 美学》(刘纲纪著)长沙:湖南教 育出版社1992�107.《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108.《周 易新探》(李大用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09.《大易论集摘要》(毕群圣主编)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0�110.《易经传说》(杨复俊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11.《步入神秘的殿堂》(刘长允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112.《易图明 辨》9(清)胡渭著)成都: 巴蜀书社1991�113�《八卦纵横》(李桦编著)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114.《易经 与现代生活》(李英豪著)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115.《周 易大辞典》(萧元主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116.《中国古代建筑与周易哲学》 (程建军著)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17.《周易与现代管理科学》(段长山主编)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118.《漫画周易故事》(李殿忠,谭晓春编绘)北京:中国 工人出版社1992�119.《巧解周易》(王启铭编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20.《 易经图解》9刘平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121.《焦氏易诂》(尚秉和撰)北 京 :中华书局1991�122.《太极太玄体系》(郑军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23 .《周易本义》((宋)朱熹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4.《话说太极图》(李申 著)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125.《读易会通》((清)丁寿昌撰)北京:中国书店1992�126.《大衍新解》(王赣,牛力达著)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127.《易经指南》(孙国 中,董光和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2�128.《周易与人生智慧》(顾文著)南宁:广西 民族出版社1992�129.《大易探微》(金文杰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130.《周易正 义》((魏)王弼,韩康伯注,孔疑达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31.《周易老子新 证》(刘坤 生著)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132.《周易参同契研究》(赵春明著)海口:南海出 版公司1991�133.《〈易〉 与人类思维》(张祥平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134.《实用六十四卦》(杨万强编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135.《周易三极图贯》((清)冯道立著)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2�136.《周易与现代化》(一)(段长山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37.《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丘亮辉等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138.《帛 易说 略》(韩仲民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39.《易经与当代企业家》(贾志岱 ,张毅编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140.《易通》(苏渊雷著)上海:上海书店199 0�141.《周易人生哲理博览》(宋文安,张文郁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42. 《周易辞典》(张善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43.《10分钟周易》(雷士铎 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144.《易经问卜今译》((宋)朱熹著)天津:天津社会 科学院出版社1993�145.《白话三玄》(孔泽人编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146. 《大道之源》(郭树 森,张吉良主编)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47.《医易汇通》(邹学熹主编)成 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48.《易学精要》(邹学熹主编)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2�149.《儒道释经典译注》(张芳彦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150.《 十家论易》(蔡尚思主编)长沙:岳麓书社1993�151.《易经智慧与成功秘诀》(胡士光 编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152.《〈周易〉通读》(张吉良著)济南:齐鲁书社1 993�153.《易经快速入门》(祖秉天著)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154.《实用医易 小辞典》(漆浩主编)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55.《易经新探》(吕嘉戈著)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156.《易经俗解》(郑国俊著)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 2�157.《周易·太极思维与现代管理》(程振清,何成正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158.《周易与中华文化》(王树森著)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159.《〈周易〉妙语选 》(陈景春等主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160.《〈 周易〉故事钩沉》(田佐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 3�161.《易经卦象》(工一编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62.《周易卦辞详解》(靳极苍著)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163.《易学图解》(邹学熹主编)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4.《周易的数学原理》(欧阳维诚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1993�165.《学易必读》(房松龄著)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166.《周易表 解》(潘雨廷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167.《〈周易参同契〉释义》(任 法融注)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168.《周易八卦实解》(海沧斋主编著)广州:花 城出版社1993�169.《医易相通论》(陈大舜主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70 .《英译易经》(汪榕培,任秀 桦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171.《 周易哲理与现代人生》(温振宇著)北京:中 国书店1993�172.《周易策略与经营管理》(陈传康,董恒宇主编)北京:万国学术出版 社1993�173.《象数与义理》(张善文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174.《周易经商 手册》(董恒宇编著)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3�175.《周易王韩注》((魏)王弼,(晋 )韩康伯注)长沙:岳麓书社1993�176.《周易人生决策指南》(雒启坤著)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3�177.《周易人生醒世真言》(紫竹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 993�178.《周易传文白 话解》(刘大钧,林忠军注译)济南:齐鲁书社1993�179.《周易参同契考辩》(孟乃昌 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80.《简明周易读本》(吴新楚编著 广州:华南理工 大学出版社1993�181.《白话易经》 (邓球柏著) 长沙:岳麓书社1993�182.《易医妙用 》 (贾向前,李仲瑞编著)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3.《周易述》 ((清)惠栋) 著 成都:巴蜀书社1993�184.《易学启门键》 (张汉著)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 �185.《白话易经》 《白话易经》编译组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186.《周 易》((英)理雅各英译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 3�187.《易经百事通》(吴义方,吴卸耀编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188.《易经与遗传密码》((德)舍恩贝格(Schonberger,Martin)著)西安:西 安电子科 技大学出版社1993�189.《周易大辞典》(伍华主编)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206.《易贯中西:〈周 易〉与人类文化》((跨世纪中学生文库)珊泉著)北京:北京燕 山出 版社1993�190.《〈易象图说〉破译》((元)张理原撰)沈阳:辽沈书社1994�191.《弥 纶天地》(程振清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4�192.《易经应用大百科》(张其成主编)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193.《周易集解纂疏》((清)李道平撰,潘雨廷校点)北 京:中华书局1994�194.《 易经杂说》(南怀瑾著)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4�195.《易学与占卦》(刘心武主 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196.《周易六十四卦新探》(穆野著)西安:三秦出 版社1994�197.《〈易经〉浅讲》(宋祚胤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98.《 中国太极八卦全书》(尹协理主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199.《易医通源》(张尚臣 等编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00.《周易基础》(杨维增,何洁冰著0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 201.《周易与现代化》(二)(段长山主编)郑州:中州古籍1993� 202.《书经精义》9(清)黄淦纬编著)北京:学苑1994� 203.《周易新概念》(郁立安著)太原:山西人民1994� 204.《卜筮全书》((明)易卜老人著)郑州:中州古籍1994� 205.《周易经源》韩永贤著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1994� 206.《易学名著博览》(郑万耕编著)北京:学苑1994� 207.《南极神数》9(唐)果老著0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208.《周易与康节易数》(弓智峰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209.《周易文化论》(周山著0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210.《周易知识通览》(朱伯?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3� 211.《易学哲学史》(一、二、三卷)(朱伯?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12.《易学基础教程》(朱伯?主编)广州:广州出版社1993� 213.《〈易经〉之谜是如何打开的》(谢宝笙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214.《大易集要》(刘大钧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4� 215.《象数易学发展史》(林忠军著)济南:齐鲁书社1994� 216.《易学书目》(山东省图书馆编0济南:齐鲁书社1993� 217.《心易》(张延生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218.《周易探源》(韩永贤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219.《?易》(张延生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220.《实用易学成语辞典》(祖秉天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221.《易经新译》9罗志野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 222.《实用周易详解》((宋)李杞原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223.《〈周易〉与当代自然科学》(徐道一著)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224.《中国易学史话》(商国君编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25.《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罗炽,刘泽亮著)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 226.《周易白话解析》(李晋忻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227.《中华医易全书》(张益民,张韬著)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 228.《易学通解》(李友仁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229.《易经中的法律现象》(从希斌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230.《周易说略》((清)张尔岐撰)济南:齐鲁书社1993� 231.《纳甲筮法》(刘大钧著)济南:齐鲁书社1995� 232.《周易图释大典》(施维,邱小波主编0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 233.《易经与孔子的蝉蜕龙变》(谢宝笙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34.《易医文化与应用》(张其成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35.《周易文化与中医学》(孟庆云著)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36.《易经大侃》(王晓强编著)长沙:岳麓书社1995� 237.《周易与古今生活》(柳村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238.《〈易〉与生命奥妙》(余先莹,余良编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239.《本土与域外》(杨宏声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240.《〈易经〉卦主分析》(朱启经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241.《易学心知》(林忠军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42.《〈易经〉与东方营养学》(谢文伟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243.《中华第一经》(宋会群,苗雪兰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44.《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著)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245.《周易的思维与逻辑》(李廉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246.《周易探秘》(朱渊青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47.《插图本易经》((美)R.L.Wing译著)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48.《易经杂说》(南怀瑾著)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249.《学易必读》(房松龄著)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50.《周易新释》(黎翔凤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251.《中国四大宝典》(孟泽注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252.《漫画周易》((韩)崔英辰,(韩)李基东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2� 253.《易学解难》(邹学熹等编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54.《周易评注》(唐明邦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95� 255.《周易》(<宋>朱熹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56.《易学精华》(郑万耕主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257.《周易本义》(<南宋>朱熹撰,廖名春校点)广州:广州出版社1994� 258.《易学与道教文化》(詹石窗,连镇标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 259.《易学与兵法》(邹学熹等编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60.《国际易学研究》(二)(朱伯?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261.《白话帛书周易》(邓球柏著)长沙:岳麓书社1995� 262.《现代易学优秀论文集》(段长山主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263.《易经集注》(<明>来知德著)上海:上海书店1988� 264.《周易与气功教程》(李邦正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265.《复斋易说》(<宋>程大昌,<宋>赵彦肃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66.《易经来注图解》(郑灿订正)成都:巴蜀书社1989� 267.《周易梅花数全译》(沈伯春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 268.《象数易学研究》(刘大钧主编)济南:齐鲁书社1996� 269.《易传与道家思想》(陈鼓应著)北京:三联书店1996� 270.《两汉象数易学研究》(上下册)(刘玉建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71.《中国古代龟卜文化》(刘玉建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72.《帛书周易校释》(邓球柏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273.《易玄释老》(邱进之等著)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274.《实用易学辞典》(李树政,周锡?编著)海口:三环出版社1993� 275.《占易秘解》((清)张丙哲著)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276、《周易辨证》(马恒君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277.《高岛易断》(<日>高岛吞象著)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278�《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79.《易经杂说》(南怀瑾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80.《读易杂识》(杭辛斋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81.《周易》(廖名春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82.《新刊四书五经》(<宋>朱熹注)北京:中国书店1994� 283.《国际易学研究(三)》(朱伯?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84.《〈易经〉应用大观》(郭俊义,刘英编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 285.《易医妙用》(贾向前,李仲瑞编著)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86.《易道新论》(顾文炳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287.《易老子与王弼注辨义》(苏东天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288.《〈易经〉对话录》(孙映达,杨亦鸣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易经讲的是什么?
一、《易经》名字简释: 易的释义: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也为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易经涉及到科学、数学、逻辑学、哲学、修行学、占卜学等。因此,它成为道家、儒家、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二、《易经》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所以《易经》又被称为《周易》)、孔子修易之说,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说法。因其年代久远,道、儒、术三家理解有不同,至今关于易如何产生及发展说法不一。从继承较好的道家及术数派来看,基本有天书神授之意。 综合来说,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 1994年 ,湖北天星观出土战国楚墓竹简,传说中的《归藏》出土,但是还未整理出来 《连山》不传。 [编辑本段]易经来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成于西周前期之说为大多数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说法颇多,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认为《周易》的“周”字是朝代的名称。 而《周易》的“易”字解释则更为纷繁。 一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为易,刚柔相当。” 一说:“易 ,飞鸟形象也。” 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将“易”的定义归之为二: 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通码卦符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也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易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后世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易经》编码遵循严密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规律,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可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的奥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易经》编码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 《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辩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辩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易经》对军事理论有直接影响。宋代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称:“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易经》64卦,适合战争机动战略的选择,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诸葛亮等,都根据《易经》原理排兵布阵。历史上戚继光抗倭,在创立阵法时也是参考《易经》原理。 《易经》对武术发展也有很大启发。《易经》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辞,说“君子应整治兵器,以防不测”,对习武健身、防身观念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八卦掌、太极拳等,都来自《易经》理论。
《易经》原文及解释是什么?
《易经》全文原文解释如下: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白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 很多的蓍草.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 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 【注释】 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 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 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 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 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白 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 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又立人世间的道理,分为仁和义, 仁属于阴,义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属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为阳为义,第四爻为阴为仁,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两两相合的,所以《易经》 以六个爻画,而成卦,阴位在二四上的三个位置,阳位在初三五的三个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阳刚和阴柔的爻画,所以《易经》六十四个卦,皆是有六爻 的位置,迭有柔刚,而有章法,一点都不乱的.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 《易》,逆数也. 【白话】乾为天而在上,坤为地而在下,有一定的位置;艮为山,兑为泽,交互的通气,山属于大陆性气候,泽即海洋性气候,二种气候 交互的通气,而产生了冬夏的季风;震为雷,巽为风,风雷是相互的迫击而相应的;坎为水,离为火,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而不互相厌恶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等八卦,是两两相互的交错的.要数以往的事理,须从顺推,要预知将来的事理,要逆测,《易经》是用卜筮以决断将来吉凶的,所以《易经》是要用逆推的方法以 测知天下的事理. 【讲解】 宋儒根据此章,而画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圆图.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凡是对角线上的卦,都是阴爻和阳爻完全相异.明儒来知德即从此悟了相错的道理,这在汉儒,则叫做旁通.第四章 雷 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话】震为雷,雷是用以鼓动振动万物的,巽为风,风是用以吹 散流通的,坎为水为雨,雨是用以润湿万物的,离为日,日即太阳,太阳是用以照明天下的,艮为山为止,山是用以停止天地万象的行动的,兑为泽为悦,泽水是用 以使万物和悦生长的,乾为君为天,天是君临万物,高高在上的,坤为地,地是用以储藏万事万物的. 【注释】 ①烜:照明之意. ②说:即悦字,喜悦的意思.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白话】 宇宙造化的一切万物,从震动产生的,整齐于巽(风),相见于离(日),役养于坤(地),和悦于兑(泽), 战惧于乾(天), 劳动于坎(水以洗濯,故劳), 完成于艮(山, 山为万物所归藏之处).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 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 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 曰成言乎艮. 【白话】万物出现于震,震是东方的方位,故中国居北半球,看到太阳从东方开始照耀.整齐于巽卦,巽是东南的方位,齐的意思,是说万物 的整洁齐一呀,日照东南,在九点,十点之间,万物欣欣齐整,普被阳光之泽.离卦的意思,是象征光明的意思,这是正是日正当中,万物都能相见,是南方的方位.古圣先王坐北朝南,而听治天下,面向光明的阳光而治理天下,大致是取之于这里的启示.坤卦的意思,就是地,万物都依靠着地,而获致养育,所以说,致役 于坤(于一天的时光,约下午三时).兑卦是喜悦的意思,象征着正秋八月,是万物所喜悦的,所以说说言于兑(于一天的时间,约在黄昏,夕阳无限好,故悦). 战惧于乾,是因为乾是西北的方位,这时正是将进入完全黑暗的时候,正是阴(暗)和阳(光明)交接战竞的时候.坎卦即是象征着水,是正北方的卦,是劳累的卦,这是黑暗不见,正是万物归息的时候,所以说劳累于坎.艮,是东北的卦位,是万物所成终结的地方,也是万物开始的地方,所以说成就是在艮卦,此时形成黎 明之时,黑夜将终,白天将临的时节. 【讲解】 这就是宋儒所画的文王后天八卦方位的根据.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 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白话】神明的意思,是说很神妙的使万物自然化成,而莫见其端倪,神妙莫测,所以叫做神.天地万物中,能够动荡万 物的,没有比雷(震为雷)更厉害的了.能够挠动万物的,没有比风(巽为风)更厉害的了.能够使万物干燥的,没有比火(离为日为火)更强烈的了.能够和悦万 物的,没有比泽(兑为泽为海)更令人喜悦的了.能够润湿万物的,没有比水(坎为水)更好的了.能够终止万物,始生万物的,没有比山(艮为山为止)更盛明的了.所以说水和火是相及相济,相反相生的,雷和风是不互相悖乱的,山和泽是互相以气相通的,然后天地间才能产生变化,而化成万物呀.第七章 乾, 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白话】 乾是刚健的,坤是和顺的,震是动的,巽是入的,坎是险陷的,离是附丽美丽的,艮是停止的,兑是喜悦的. 【讲解】 这是说明八卦的卦德,彖辞的解释卦辞,都用八卦的卦德去解说,亦或谓之卦情.学者宜熟记勿忘.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白话】乾刚健有马的象征,坤和顺有牛的象征,震为动有龙的象征,巽为入有鸡的象征,坎为水有豕(猪)的象征,离为明有雉(山鸡,美鸟)的象征,艮为山有狗的象征,兑为悦有羊的象征. 【讲解】 这是八卦取于动物之象,亦可顺此推演为其他动物.学者亦切记勿忘.第九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白话】乾有头的象征,坤有肚子(腹)的象征,震阳在下,有脚的象征,巽有股(大腿)的象征,坎为耳的象征,离为目(眼)的象征,艮为手的象征,兑为口的象征. 【讲解】这是八卦引伸为人身之象,《系辞传》所谓"近取诸身",此即其一,学者亦当深记.《易经》卦爻之辞,多有本此取象,故 学者欲明象数,此等皆不可忽.第十章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 长女.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白话】乾是天的象征,于人伦来讲,则是父亲的象征,所以乾称父.坤是地的象征,所以称为母.震卦初九为阳,是最初索取乾卦的阳而成阳卦的,所以称为长男.巽卦是最初索取坤 卦的阴而成阴卦的,所以称为长女.坎卦再次索取乾卦而得第二爻的阳爻,成为阳卦,所以称为中男.离卦是再次索取坤卦第二爻的阴爻,而成阴卦的,所以称为中女.艮卦是第三次索取乾卦的第三爻的阳爻,而成阳卦的,所以称为少男.兑卦是第三次索取坤卦的第三爻阴爻,而成阴卦的,所以称为少女. 【讲解】这 是八卦取之人伦之象,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这是务必要记得的.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白话】 乾卦有天,圜(圆),君,父,玉,金,寒,冰,大赤,良马,老马,瘠马,驳马,木果等现象. 【讲解】此以下说明八卦广取万物之象,学者应当知研. 乾卦纯阳刚健,故为天.天体圆,运动不息,故为圜.天之生万物,如君之主万民,如父之为家长,故为君,为父.纯粹刚强坚固,故为金,为玉,为冰.盛阳色极红,故为大赤.刚健故为良马.马健而时变则为老,身变则为瘠,色变则为驳.木果圆在上,故为木果. 第十二章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 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白话】 坤卦有地,母,布,釜,吝啬,均,子母牛,大舆(车),文,众,柄,黑的象征. 【讲 解】坤卦纯阴象地.万物资生于地,人资生于母,故为母.阴柔故为布.阴虚能容,故为釜(锅子).阳大阴小,坤阴为小,故为吝啬.万物均资养于地,故为均. 为牛,生生相继,故为子母牛.能载物,故为大车.地生万物,故为文,为众.操纵万物,故为柄.阴暗故为黑. 第十三章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专,为大涂, 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白话】震卦有雷,龙,玄黄,专,大涂,长子,决躁,苍莨竹,萑苇的象征.又于马有善鸣,馵足,作足,的颡的象征.于稼穑,有反生的现象.它终究会变成健,蕃鲜的现象. 【注 释】 ①馵:马左足白.音注. ②的颡:白额之马. 【讲解】震为动,故为雷.阳在下,有动荡不已的样子,故为龙.天玄地黄,震为乾坤始交,故为玄黄.一阳在下,二阴在上,故有大涂之象.专,阳初动,专静致一,故专,延叔坚作"旉",解作大布.虞翻认为不对,当作专,故本文从之.明儒来知德作车,以 为车乃动之物,亦恐非汉儒之元意.坤一索而得男,故为长子.一阳动于下,其进锐,故为决躁.震为东方,东方属青,故为苍莨竹.萑苇下茎实,而上干虚,如荻,芦之类,像震阳在下,阴在上之象.震为动,故于马为善动,故为善鸣,为馵足.反巽为白,故为的颡.阳刚在下,故于稼为反生.震阳刚躁动,故为健,为蕃 盛新鲜. 第十四章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 究为躁卦. 【白话】巽有木,风,长女,绳直,工,白,长,高,进退,不果,臭的象征.巽卦在人有寡发,广颡,多白眼,近利市三倍的现象.它终究会 变为躁卦的. 【讲解】巽为入,木善入,风善入.坤一索而得女,故为长女.《洪范》曰:"木曰曲直."从绳可取直,工制木,故为绳直,为工.风无色,无臭,长在高空中,进退不定,故为白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巽二阳一阴,阴少故寡发,阳多故广颡.为白,为进退,不果,故多白眼.乾为金为玉, 巽为入,巽从乾来,故近利市三倍.震阳决躁,巽旁通震,故为躁卦. 第十五章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 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白话】坎卦有水, 沟渎,隐伏,矫輮,弓轮等象征.在人则有加忧,心病,耳痛,血卦,赤的现象.在马则有美脊,亟心,下首,薄蹄,曳的现象.在车则有多眚的现象.又有通,月,盗的现象.在树木,有坚多心的现象. 【讲解】坎为水,故有沟渎,险陷,隐伏的现象.水流有曲直,可以任意矫輮,故为矫輮.弓轮为矫輮所成.险陷,隐伏,故为加忧,为心病.坎为耳,故为耳,为心病,故为耳痛,为血卦.又从乾来,乾为大赤,故为赤.在马,则因乾为马,坎得乾之中爻,坎阳在中,阳为美,故为美脊.为险陷,阳刚又在中,故为亟心.阴柔在上,故为下首.阴柔在下,故为薄蹄,为曳.于车而言,则坎为沟渎,为险陷,故多眚.水流通畅,故为通.坎中满,又水寒,故为月之象.为险陷,故为盗.于木,则因阳刚在中,为亟心,故有坚多心之象. 第十六章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 其於人也,为大腹,为干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白话】离有火,日,电,中女,甲胄,戈兵的现象.于人则有大腹 和干燥之卦的现象.又有鳖,蟹,蠃,蚌,龟等象征.在木而言,则有科上枯槁的现象. 【讲解】离为日,为火,故为电.离再索而得女,故为中女.离上 下皆阳,外坚锐,故为甲胄,为戈兵.于人为大腹,因离中虚.为火,故为干燥之卦.外刚内柔,故为鳖,蟹,龟等介类.火性炎上,故为科上槁. 第十七章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白话】 艮有山,径路,小石,门阙,果蓏,阍寺,手指,狗,鼠,黑嘴鸟的象征.在木头则有坚硬多节的现象. 【讲解】为山,一阳在坤土之上,故有小路,小石 的象征.上画阳相连,下二阴双峙而中虚,故有门阙的象征.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实皆在上,故为阳之像.阍寺皆掌王宫之守,禁止人不能入,艮止之像.手能止物,狗能止人,鼠刚在齿,鸟刚在喙,皆艮之象.艮为小石,故为木坚多节. 第十八章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白话】 兑卦有泽,少女,巫师,口舌,毁折,附决的象征.于地为刚卤之地.又有为妾,为羊的象征. 【讲解】兑卦为泽,三索坤 而得女,故为少女.兑阴见于外,有口舌的现象.兑为口,为悦,为少女,故为巫师.兑为秋天之卦,秋天万物毁折,故为毁折.兑柔附于刚上,为刚决柔之卦,故 为决附.兑为金,为西方之卦,西方多咸地,故于地为刚卤.为少女,故有为妾之像.为悦,故于动物有羊的现象.哪位大侠说说对日本蜡烛图的见解?
金融人网单中谦老师说:日本蜡烛图还是非常不错的。它最早的出处在于中国的阴阳。后期,结合三只乌鸦、丁字型这些形态。三只乌鸦,三根线都是黑的,连续下降,这是坤卦。而六根都是阳的,这是乾卦。 日本蜡烛图是分析市场的一种模式。世界上画K线的模式,最早是画一个一个点,然后把点连起来;后来是画一个一个小木柱;再后来出现k线图和美国线;最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形态分析。 可以把日本蜡烛图当作一个认识K线的方法,但是如果真正深究,它还有解释不到的东西,有不准的地方,有没有出处的地方。它本身源于中国《易经》的阴阳,但却没有把《易经》的核心体现出来。 中谦交易系统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出处,包括能量团的画法,以及为什么画这么多能量团,每一个地方都能拿出中国古籍的出处,而且是合一的。《易经》原文及解释
《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白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穷极幽深,参赞于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产生了 很多的蓍草.天为阳,地为阴,将天一天三天五,合起来为九,用以代表《易经》阳的数目及符号,地二地四,合起来为六,用以代表阴的数目和符号.阳数阴数既立,又观察阴阳的变化,而设立卦;发挥于阳刚阴柔的道理,而设置爻;和顺于道德,调理于合谊的事理,创造了《易经》,以穷尽事物的道理,竭尽天地的善性, 以至于探讨天命的事理. 【注释】 ①蓍:古代的一种灵草. ②参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为九,故阳数用九,天为阳,阳数奇. ③两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为六,故阴数用六,地为阴,阴数偶. ④倚数:就是计算数字.参天为九,所以《易经》阳爻都用九,两地为六,所以《易经》阴爻都用六.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 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白 话】从前圣人的创作《易经》,是将用以和顺于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道理,分为阴与阳,在《易经》六爻的位置属第五爻和最上一爻,五为阳位,最上一爻为 阴位.分地的道理,为柔和刚,柔属于阴,刚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二爻,初爻为阳为刚,第二爻为阴为柔.又立人世间的道理,分为仁和义, 仁属于阴,义属于阳,在六爻的位置,是属于第三爻和第四爻,第三爻为阳为义,第四爻为阴为仁,六爻都是兼备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两两相合的,所以《易经》 以六个爻画,而成卦,阴位在二四上的三个位置,阳位在初三五的三个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阳刚和阴柔的爻画,所以《易经》六十四个卦,皆是有六爻 的位置,迭有柔刚,而有章法,一点都不乱的.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 《易》,逆数也. 【白话】乾为天而在上,坤为地而在下,有一定的位置;艮为山,兑为泽,交互的通气,山属于大陆性气候,泽即海洋性气候,二种气候 交互的通气,而产生了冬夏的季风;震为雷,巽为风,风雷是相互的迫击而相应的;坎为水,离为火,是相灭相生,相反相成,而不互相厌恶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等八卦,是两两相互的交错的.要数以往的事理,须从顺推,要预知将来的事理,要逆测,《易经》是用卜筮以决断将来吉凶的,所以《易经》是要用逆推的方法以 测知天下的事理. 【讲解】 宋儒根据此章,而画了伏羲先天八卦的圆图.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凡是对角线上的卦,都是阴爻和阳爻完全相异.明儒来知德即从此悟了相错的道理,这在汉儒,则叫做旁通. 第四章 雷 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话】震为雷,雷是用以鼓动振动万物的,巽为风,风是用以吹 散流通的,坎为水为雨,雨是用以润湿万物的,离为日,日即太阳,太阳是用以照明天下的,艮为山为止,山是用以停止天地万象的行动的,兑为泽为悦,泽水是用 以使万物和悦生长的,乾为君为天,天是君临万物,高高在上的,坤为地,地是用以储藏万事万物的. 【注释】 ①烜:照明之意. ②说:即悦字,喜悦的意思.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白话】 宇宙造化的一切万物,从震动产生的,整齐于巽(风),相见于离(日),役养于坤(地),和悦于兑(泽), 战惧于乾(天), 劳动于坎(水以洗濯,故劳), 完成于艮(山, 山为万物所归藏之处).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 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 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 曰成言乎艮. 【白话】万物出现于震,震是东方的方位,故中国居北半球,看到太阳从东方开始照耀.整齐于巽卦,巽是东南的方位,齐的意思,是说万物 的整洁齐一呀,日照东南,在九点,十点之间,万物欣欣齐整,普被阳光之泽.离卦的意思,是象征光明的意思,这是正是日正当中,万物都能相见,是南方的方位.古圣先王坐北朝南,而听治天下,面向光明的阳光而治理天下,大致是取之于这里的启示.坤卦的意思,就是地,万物都依靠着地,而获致养育,所以说,致役 于坤(于一天的时光,约下午三时).兑卦是喜悦的意思,象征着正秋八月,是万物所喜悦的,所以说说言于兑(于一天的时间,约在黄昏,夕阳无限好,故悦). 战惧于乾,是因为乾是西北的方位,这时正是将进入完全黑暗的时候,正是阴(暗)和阳(光明)交接战竞的时候.坎卦即是象征着水,是正北方的卦,是劳累的卦,这是黑暗不见,正是万物归息的时候,所以说劳累于坎.艮,是东北的卦位,是万物所成终结的地方,也是万物开始的地方,所以说成就是在艮卦,此时形成黎 明之时,黑夜将终,白天将临的时节. 【讲解】 这就是宋儒所画的文王后天八卦方位的根据. 第六章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 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白话】神明的意思,是说很神妙的使万物自然化成,而莫见其端倪,神妙莫测,所以叫做神.天地万物中,能够动荡万 物的,没有比雷(震为雷)更厉害的了.能够挠动万物的,没有比风(巽为风)更厉害的了.能够使万物干燥的,没有比火(离为日为火)更强烈的了.能够和悦万 物的,没有比泽(兑为泽为海)更令人喜悦的了.能够润湿万物的,没有比水(坎为水)更好的了.能够终止万物,始生万物的,没有比山(艮为山为止)更盛明的了.所以说水和火是相及相济,相反相生的,雷和风是不互相悖乱的,山和泽是互相以气相通的,然后天地间才能产生变化,而化成万物呀. 第七章 乾, 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白话】 乾是刚健的,坤是和顺的,震是动的,巽是入的,坎是险陷的,离是附丽美丽的,艮是停止的,兑是喜悦的. 【讲解】 这是说明八卦的卦德,彖辞的解释卦辞,都用八卦的卦德去解说,亦或谓之卦情.学者宜熟记勿忘. 第八章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白话】乾刚健有马的象征,坤和顺有牛的象征,震为动有龙的象征,巽为入有鸡的象征,坎为水有豕(猪)的象征,离为明有雉(山鸡,美鸟)的象征,艮为山有狗的象征,兑为悦有羊的象征. 【讲解】 这是八卦取于动物之象,亦可顺此推演为其他动物.学者亦切记勿忘. 第九章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白话】乾有头的象征,坤有肚子(腹)的象征,震阳在下,有脚的象征,巽有股(大腿)的象征,坎为耳的象征,离为目(眼)的象征,艮为手的象征,兑为口的象征. 【讲解】这是八卦引伸为人身之象,《系辞传》所谓"近取诸身",此即其一,学者亦当深记.《易经》卦爻之辞,多有本此取象,故 学者欲明象数,此等皆不可忽. 第十章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 长女.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白话】乾是天的象征,于人伦来讲,则是父亲的象征,所以乾称父.坤是地的象征,所以称为母.震卦初九为阳,是最初索取乾卦的阳而成阳卦的,所以称为长男.巽卦是最初索取坤 卦的阴而成阴卦的,所以称为长女.坎卦再次索取乾卦而得第二爻的阳爻,成为阳卦,所以称为中男.离卦是再次索取坤卦第二爻的阴爻,而成阴卦的,所以称为中女.艮卦是第三次索取乾卦的第三爻的阳爻,而成阳卦的,所以称为少男.兑卦是第三次索取坤卦的第三爻阴爻,而成阴卦的,所以称为少女. 【讲解】这 是八卦取之人伦之象,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这是务必要记得的. 第十一章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白话】 乾卦有天,圜(圆),君,父,玉,金,寒,冰,大赤,良马,老马,瘠马,驳马,木果等现象. 【讲解】此以下说明八卦广取万物之象,学者应当知研. 乾卦纯阳刚健,故为天.天体圆,运动不息,故为圜.天之生万物,如君之主万民,如父之为家长,故为君,为父.纯粹刚强坚固,故为金,为玉,为冰.盛阳色极红,故为大赤.刚健故为良马.马健而时变则为老,身变则为瘠,色变则为驳.木果圆在上,故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 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白话】 坤卦有地,母,布,釜,吝啬,均,子母牛,大舆(车),文,众,柄,黑的象征. 【讲 解】坤卦纯阴象地.万物资生于地,人资生于母,故为母.阴柔故为布.阴虚能容,故为釜(锅子).阳大阴小,坤阴为小,故为吝啬.万物均资养于地,故为均. 为牛,生生相继,故为子母牛.能载物,故为大车.地生万物,故为文,为众.操纵万物,故为柄.阴暗故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专,为大涂, 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白话】震卦有雷,龙,玄黄,专,大涂,长子,决躁,苍莨竹,萑苇的象征.又于马有善鸣,馵足,作足,的颡的象征.于稼穑,有反生的现象.它终究会变成健,蕃鲜的现象. 【注 释】 ①馵:马左足白.音注. ②的颡:白额之马. 【讲解】震为动,故为雷.阳在下,有动荡不已的样子,故为龙.天玄地黄,震为乾坤始交,故为玄黄.一阳在下,二阴在上,故有大涂之象.专,阳初动,专静致一,故专,延叔坚作"旉",解作大布.虞翻认为不对,当作专,故本文从之.明儒来知德作车,以 为车乃动之物,亦恐非汉儒之元意.坤一索而得男,故为长子.一阳动于下,其进锐,故为决躁.震为东方,东方属青,故为苍莨竹.萑苇下茎实,而上干虚,如荻,芦之类,像震阳在下,阴在上之象.震为动,故于马为善动,故为善鸣,为馵足.反巽为白,故为的颡.阳刚在下,故于稼为反生.震阳刚躁动,故为健,为蕃 盛新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 究为躁卦. 【白话】巽有木,风,长女,绳直,工,白,长,高,进退,不果,臭的象征.巽卦在人有寡发,广颡,多白眼,近利市三倍的现象.它终究会 变为躁卦的. 【讲解】巽为入,木善入,风善入.坤一索而得女,故为长女.《洪范》曰:"木曰曲直."从绳可取直,工制木,故为绳直,为工.风无色,无臭,长在高空中,进退不定,故为白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巽二阳一阴,阴少故寡发,阳多故广颡.为白,为进退,不果,故多白眼.乾为金为玉, 巽为入,巽从乾来,故近利市三倍.震阳决躁,巽旁通震,故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 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白话】坎卦有水, 沟渎,隐伏,矫輮,弓轮等象征.在人则有加忧,心病,耳痛,血卦,赤的现象.在马则有美脊,亟心,下首,薄蹄,曳的现象.在车则有多眚的现象.又有通,月,盗的现象.在树木,有坚多心的现象. 【讲解】坎为水,故有沟渎,险陷,隐伏的现象.水流有曲直,可以任意矫輮,故为矫輮.弓轮为矫輮所成.险陷,隐伏,故为加忧,为心病.坎为耳,故为耳,为心病,故为耳痛,为血卦.又从乾来,乾为大赤,故为赤.在马,则因乾为马,坎得乾之中爻,坎阳在中,阳为美,故为美脊.为险陷,阳刚又在中,故为亟心.阴柔在上,故为下首.阴柔在下,故为薄蹄,为曳.于车而言,则坎为沟渎,为险陷,故多眚.水流通畅,故为通.坎中满,又水寒,故为月之象.为险陷,故为盗.于木,则因阳刚在中,为亟心,故有坚多心之象.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 其於人也,为大腹,为干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白话】离有火,日,电,中女,甲胄,戈兵的现象.于人则有大腹 和干燥之卦的现象.又有鳖,蟹,蠃,蚌,龟等象征.在木而言,则有科上枯槁的现象. 【讲解】离为日,为火,故为电.离再索而得女,故为中女.离上 下皆阳,外坚锐,故为甲胄,为戈兵.于人为大腹,因离中虚.为火,故为干燥之卦.外刚内柔,故为鳖,蟹,龟等介类.火性炎上,故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白话】 艮有山,径路,小石,门阙,果蓏,阍寺,手指,狗,鼠,黑嘴鸟的象征.在木头则有坚硬多节的现象. 【讲解】为山,一阳在坤土之上,故有小路,小石 的象征.上画阳相连,下二阴双峙而中虚,故有门阙的象征.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实皆在上,故为阳之像.阍寺皆掌王宫之守,禁止人不能入,艮止之像.手能止物,狗能止人,鼠刚在齿,鸟刚在喙,皆艮之象.艮为小石,故为木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白话】 兑卦有泽,少女,巫师,口舌,毁折,附决的象征.于地为刚卤之地.又有为妾,为羊的象征. 【讲解】兑卦为泽,三索坤 而得女,故为少女.兑阴见于外,有口舌的现象.兑为口,为悦,为少女,故为巫师.兑为秋天之卦,秋天万物毁折,故为毁折.兑柔附于刚上,为刚决柔之卦,故 为决附.兑为金,为西方之卦,西方多咸地,故于地为刚卤.为少女,故有为妾之像.为悦,故于动物有羊的现象.
学易经用古汉语词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
学易经有古汉语词典的。易经是古人的著作,他的用词用法都是古语,所以是用《古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