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财富五分法,增加财富的佛经
如来佛理财四分法,如来有佛经告诉人如何理分财物吗
有的。在《巴利三藏》长部第31经——《教诫新嘎喇经》里,佛陀以偈诵的方式教导新嘎喇居士子如何分配和使用自己的财富:善分钱财为四份,他实结交诸亲友。日常受用一份财,两份用来营事业,第四份则应储蓄,以备危难急用时。——玛欣德尊者译译文:适当的将钱财分为四份,他真诚的结交亲人和朋友。日常用度四分之一的财产,四分之二的财产用于经营自己的事业,最后四分之一的财产则储蓄起来,以备在危难、紧急时使用。 本经是佛陀对一位名叫新嘎喇的居士子 (Siïgàlaka gahapatiputta)所作的教导,故名为《教诫新嘎喇经》(Siïgàlovàdasuttaü)。世尊教导新嘎喇居士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作为在家人应当避免的不良行为和应当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一、应当避免的不良行为共有十四种:四种污垢的行为、由四种不良心态导致的恶行、六种损耗钱财的行为。其中还重点探讨了人们应如何交朋处友:如何识别冒充的坏朋友和结交真正的好朋友。二、应当处理好的人际关系可分为六种,包括:亲子之间的关系、师徒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主仆之间的关系和在宗教方面的僧俗关系。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双向性的,其着重点在于作为一个在家人所应当承担的家庭和社会的各种义务与责任。此外,经中还探讨了在家人应当如何积累财富和分配财产等问题。一个在家人如果能够真正地按照经中的指示去实践的话,他的人生必定是幸福与快乐的。在上座部佛教的传统中,本经被视为是在家人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是获得幸福生活和美满人生的最佳指南。——玛欣德尊者著更详细的内容,请百度“中国上座部佛教”,下载《您认识佛教吗?》参考。
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
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 --- 《杂阿含经》
一、合法的财富
佛教不完全否定钱财,黄金是毒蛇,黄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粮,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合法的钱财,能用来作福利人,钱财越多越好。
二、发财的方法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如何合法取得呢?在社会上,聚集财富最基本的方便法门,就是要学习作工、经商、务农等各种的工巧技艺,同时亦要能勤劳、节俭、宽厚、信心、结缘、布施,如此必能致富。
三、如何处理财富
经过努力而获得的合法财富,在《杂阿含经》里,将其分为四分来处理:
一、分自食用,取之四分之一用做衣食住行之需。
二、二分营生业:保留四分之二经营事业,继续投资。
三、余一分藏密:另外一分要做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四、结论
佛教里处理财富的方法,除了《杂阿含经》的财富四分法外,余如《心地观经·厌舍品》的财富四分法为:
一、一分财宝,常求息利,以瞻家业。
二、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须。
三、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
四、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
在《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以波斯匿王为例,说明财富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一、一分奉如来世尊及比丘众。
二、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
三、一分财物留资国用
在《般泥洹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必需之外,有四分法:
一、为供养父母妻子。
二、为瞻视人客奴婢。
三、为给施亲属知友
四、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
若能依上述方法处理财富,家居生活必能安定富足。
佛教的财富观是怎样的
这就是所谓的福报,包含了财富、名声、相貌、地位、寿命、人缘、运势等多种因素,每一个人的福报都是由自己的上一世的行为所获得,或多或少,因人而异,同时又在创造下一刻的福报。体现在中国民俗中,这就是生辰八字;体现在近代科学中,这就是DNA。诸如神佛菩萨,其之所以能够成神成佛,自然累积了巨大的福报,尤其是佛,福报近乎于无限。我们若行为端正、发心善良,以此去祈求神佛菩萨,那么不同的人则可获得如下恩赐: 1、蒙佛指引,去往福报好的方向,渐渐福报显现;所谓“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即如此; 2、蒙福慈悲,将个人未来的福报预支,提前享受,并能以此为起点,多做善事、多行善举,不仅能弥补未来的的福报,还能积攒更多福报。 3、蒙佛慈悯,行方便法门,将他自己的福报分赐予你,以此为种子,为你种下善根,成就你未来的福报。 因此,这就是我们求佛后面的奥秘,佛菩萨虽灵验,但更多的是在于自己!济群法师谈《佛教的财富观》
如何看待财富?古语云:“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这八个字, 高度概括了世人对财富的态度。财富,人人都爱。维持生计是人的根本需求,更别说财富可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和诉求。而“取之有道”这四个字,却在西方物质文明, 贫富差距的冲击下,人心失衡,而渐渐失去了其道德约束力。大部分人认同获取财富不正当的手段最终会让人自食恶果,今学习法师的开示的《佛教的财富观》,愿与大家一同分享。《佛教的财富观》包括七部分内容: 一佛教如何看待财富:财富本身没有善恶之分,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富,又能合理使用,没有贪著之心。我们就是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二财富与道德修行:道德是追求利益应遵循的准则,利益是道德行为带来的果实。追求利益和修行并不矛盾,时时保持正念,就是最好的修行。 三佛教徒能否追求财富:应根据情况分别看待,学佛者要不要追求财富,关键看自己的发心。 四怎样追求财富:首先要明了财富的因果,在深信因果的前提下广种福田,同时重视今生的努力,奉公守法,开源节流,财富就会日益增长。 五合理支配财富:不合理的享用财富,福报总有耗尽的一天,布施出去的钱财才真正的属于我们。我们即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的播种和收获,才能为当下的人生和未来解脱积累足够的资粮。 六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是生命的低级需求,精神财富才是可以依赖的无价之宝。功德法财重要性甚于世财,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惑,树立正念,解脱烦恼,成就智慧。 七结束语:追逐财富损害身体健康,谋取私利使心灵遭受伤害,我们必须对财富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如法求财,合理使用,才能成为财富的真正主人。佛经说财富是五家共有的,指哪五家?
佛经中说的财富五家共有中的五家,指:国王、盗贼、眷属、水和火。为何说为五家共有呢?财富会被国王(官府)罚没或者强制占有,会被盗贼偷盗,会被眷属侵占,会被水所漂以及被火所焚。
佛家讲钱何分配如何捐
财富应分作四份。第一分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第二分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分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第四分用以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获的,决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的。--------------------------------------------------------------------------------------------------------------------济群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五、合理的支配财富 2、合理分配财富发布时间:2012年12月30日来源: 作者:济群法师126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群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五、合理的支配财富 2、合理分配财富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地支配我们的财富呢?佛陀也在经典中为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财富应分作四份。第一分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第二分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分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第四分用以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获的,决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只有将财富当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间就会充满温暖,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会有耗尽的一天,也就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一味地积蓄财富,也未必就能属于我们所有,因为货币会贬值,股票会下跌,银行会倒闭,即使将财产紧紧地锁在保险柜中,又能有几分保险系数?所以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就像播下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会为我们带来百倍、千倍、甚至千万倍的收获。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地播种和耕耘,才能使我们“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为当下的人生和未来的解脱积累足够的资粮。========================================================================星云长老:四.怎样处理财富 我们有钱,并不完全达到目的,怎样处理自己的财富,这仍然是主要的课题。假如你每一个月有一万元的收入,你怎样来处理你的财富呢?在《杂阿含经》里面有一首偈语说:“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抚于贫乏。”我将这个道理把它引伸来解释为十分的财富如何处理呢?就是:十分之四──经营事业十分之三──家庭生活十分之二──储蓄应需十分之一──作福功德在《大宝积经》中,告诉我们财富处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为例,他的财富,已经不要为生活计算,他处理的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宗教三分之一──用来救济贫穷三分之一──奉献国家作为资源在《涅槃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四分之一──供养父母妻子四分之一──补助仆佣属下四分之一──施给亲属朋友四分之一──奉事国家沙门不过各位的财富如何经营,刚才讲的几点,限于时间的关系,我提供出来给你们作为参考。不过你们各位,对你们自己的财富,也总有个自己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