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影响性格的因素有哪些心理学

心理学中 人格,性格 气质是什么关系呢?

人格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气质.其二是性格.气质是意愿或倾向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性格则是习惯的一种反映.性格是后天培养的,气质则是先天就存在的. 另一种方法解释就是,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气质是它的硬件、性格是它的软件,这个硬件是性格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在每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上都做了一个特征明显的印记.这种潜在的结合在人生的早期(有些人要比其他人早),在人的生活实践或者社会环境(一个人独特的软件)能够有时间或条件发生作用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气质是人性的天然表现形式;性格是气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必然结果. 我想强调的是,气质、性格和人格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注定会形成一定得态度和行为模式,而且这些态度和行为是统一的相互关联的.

气质和性格有什么关系吗?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气质和性格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

一,区别:

①气质是不受内容制约的动力性特征,性格是态度和行为的特点;

②气质是带自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社会性个性心理特征;

③气质无好坏社会评价,性格有好坏社会评价意义;

④相对而言气质的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

⑤年龄越小气质起作用越大,成人后性格在个性结构中有核心意义。

联系

①二者都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都具有稳定和个别差异性的特点。

②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③气质能影响性格形成的快慢,在性格上打上气质的烙印与色彩。性格也能逐渐改变人的气质。

什么是性格?

就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活动当中,形成的对人、对事、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一些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是个性当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那么在这个个体生活中的一时性的,偶然的表现。比方说偶然的怯懦发脾气,因为不具有稳定性和习惯性的特征,所以说我们不把他叫做性格特征,

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认为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于后天的发展,包括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的氛围、受到教育的方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性格既有波动,也有固化,甚至有重塑的可能。一般的孩童时期性格会受到先天性气质的影响。

什么是气质?

是一种无形的气场,也是一种品格。

气质,其实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比如有些人,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又给人深不可测的感觉。气质,给人的是一种感觉。气质,是一个综合的表现。

气质如何养成?

1 改善形体,挺拔身姿

2 表情管理,自然亲和

3 着装搭配,凸显气质

4 谈吐优雅,气定神闲

5 心态情绪,自信从容

个人对性格和气质的看法。

气质是人们常说的“脾气”、“性情”,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 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特别表现在 情绪产生的快慢,情绪体验的强弱,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 绪变化的幅度及言语动作的速度等方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区别性格是你个人的习惯.行为.爱好.气质是你个人的修养.内涵以及道德.联系是有的.好的性格.好的修养.好的自身内涵.就能造就出不同的气质.

气质与性格有什么关系?

性格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只有具有温和性格的人,在第一印象里会给人留下好印象。现代心理学的气质,从严格的定义来讲就是“我们生来就具有形成某些特定行为类型的倾向性”,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思维动作言语敏捷。粘液质的人安静、沉稳、情绪发生慢而弱、言语动作和思维比较迟缓,注意稳定。抑郁质的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体验深沉,言行迟缓无力。气质与性格二者有着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的复杂关系。气质的生理基础根据巴甫洛夫学派观点,就是人与高等动物中共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而性格则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或气质的先天特点与神经系统在外界环境作用卜后天形成暂时的联系系统或动力定型的“合金”。正如巴甫洛夫曾指出的那样: “一个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是很显然的。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与那些在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混合物了。”所以在性格的表现上,就不可避免地要涂上各种气质的色彩,也就是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力征。例如,同样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在工作中容易表现情绪饱满、精力充沛;而粘液质的人则可能表现为踏实肯干、操作精细。同样是勇敢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可能表现为猛打猛冲,怒不可遏;而粘液质的人则可能表现为沉着应战、威武不屈。 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还表现在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与稳定性。例如,对于自制力或忍耐性格的形成,抑郁质的人比较自然和容易,而胆汁质的人往往需要经过极大的克制和艰苦努力,形成之后也很不稳定。 然而,由于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它又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即掩盖和改造神经活动类型的特性。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外科医师所应具备的沉着的性格特征,在形成过程中就有可能改造操此职业的胆汁质者的容易冲动和不可遏止的原有气质特征。 同时,从社会评价的角度来看,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人们总是把正直、诚实、勤劳、勇敢、谦虚、认真等等看成是良好的性格特征;而把阴险、狡诈、懒惰、怯懦、骄傲、马虎等看成是不良的性格特征。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在评定人的气质时,我们不能说什么气质是好的,什么气质是不好的。因为,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例如,多血质的人情绪丰富、工作能力强、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抑郁质的感情比较细腻、做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但耐受能力差,容易感到疲劳、容易产生慌张失措的情绪。粘液质的人容易养成自制、镇静、安宁、不急躁的品质,但也容易对周围事物冷淡、不够灵活。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态度直率,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但易暴躁,在精力殆尽时易失去信心,情绪易转为沮丧。 气质类型相同的人,当然容易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但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表型性格。气质类型不同的人,既易形成不同的表型性格,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倾向。例如,胆汁质的人,既可以是热情、积极、朝气蓬勃的人,也可以是鲁莽粗暴、不能忍耐、爱发脾气的人。多血质的人,既可以是活泼、亲切而有生气的人,也可以是轻率肤浅而轻举妄动的人。粘液质的人,既可以是恬静、沉着、稳重的人,也可以是懒惰、萎靡不振、对一切事物漠不关心的人。抑郁质的人,既可以是情感深刻而善解人意的人,也可以是孤僻羞怯而郁闷的人。 通常,一个人的气质在童年期表现得比较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他的某种气质特点也就更多为后天获得的个性特征所掩盖。在成人身上,气质和性格往往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表现为一个人特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很难把气质和性格严格区分开来。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物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例如,当小孩子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幸福。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作进一步的接触,等等。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具体来说,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研究表明,愉快和兴趣的情绪强度与被试的手工操作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下认知操作达到最优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这一不同唤醒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不同效应称为"叶克斯-道森规律"(A. Welford, 1974:Yerkes-Dodson Law)。 然而,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由于对成人情绪的诱发和确认都存在相当的困难,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得出明确的结果。这里我们引用孟昭兰所做的婴儿各种情绪对认知操作影响的研究结果。(孟昭兰,1997:婴儿心理学,p347--p350。) 实验是在如下的条件下进行的:在4个实验中,均以1岁4个月到1岁6个月的婴儿为被试,在实验室内通过人工方法分别诱发实验1:愉快与痛苦;实验2:兴趣与惧怕;实验3:愤怒与无怒;实验4:爆发怒与潜在怒,历时3分钟。然后向婴儿呈现操作任务,性质为问题解决,转动迂回取玩具或组装机器人。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 (1) 不同性质情绪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作用,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状态比惧怕有更优的操作效果;无怒的中性状态比愤怒状态下操作更好;爆发怒比潜在怒的操作效果更好。 (2) 情绪强度差异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影响。以愉快和爆发怒为例,在这两种情绪的背景下,认知操作呈"U"型曲线,表明最弱和最强的激活度不如中等强度能使操作效果达到最优。然而在负性情绪背景下(痛苦、恐惧),则发现情绪激活越强烈,操作效果越差。 (3) 情绪对操作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婴儿采用的操作策略有所不同。以迂回获取玩具的操作任务为例:愉快状态下婴儿采用有效的迂回获取策略较多,因此在操作中获得成功较快;而痛苦状态下婴儿更多采用径直抓取(难以成功)和被动呆视不动,从而延长了操作时间。

怎么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两者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彼此制约。 区别,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气质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气质是一种心理特征,可以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人与人之间皆存在气质差异,并且气质差异是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约束的。

特性,气质具有动力性特性、先天性特性、稳定性特性和可塑性特性,同时拥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个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差别:⒈ 性格的社会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 气质更多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⒉ 生理基础不同: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⒊ 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例子:“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中的“性格”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性格。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体现的则是心理学中“气质”这一概念。 勤奋属于性格,而活泼好动,行为敏捷则属于气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