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天干地支是啥年,2030年天干地支

有没有最近几年的新的农历年号?

最近的壬戌年是1922年、1982年、2042年、2102年、2162年。

壬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9个。前一位是辛酉,后一位是癸亥。论阴阳五行,天干之壬属阳之水,地支之戌属阳之土,是土克水相克。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9年称“壬戌年”。

壬戌年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2,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9,除以12的余数是1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壬戌年”。

干支纪年法的由来

干支纪年是中国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

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已用干支纪年。其实,是岁星纪年,采用岁阳岁阴结合以纪年。岁阳: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天干地支与年月日对照表

天干地支在传统命运学的方面来讲,其实简称“干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所以天干,地知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如今的生活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

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八字中的五行的有几个天干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五行:金、木、水、火、土。天干五行: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地支五行: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子亥属水、辰戌丑未属土。所谓八字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的组合。

阳历11月21日阴历10月2日哪些年同一天

在1900年到2200年范围内,公历11月21日与农历十月初二同一天的年份如下:1930年11月21日 十月(大)初二 星期五 干支:庚午年 丁亥月 乙亥日1949年11月21日 十月(大)初二 星期一 干支:己丑年 乙亥月 乙卯日1968年11月21日 十月(大)初二 星期四 干支:戊申年 癸亥月 乙未日1979年11月21日 十月(小)初二 星期三 干支:己未年 乙亥月 壬辰日2025年11月21日 十月(大)初二 星期五 干支:乙巳年 丁亥月 甲午日2063年11月21日 十月(大)初二 星期三 干支:癸未年 癸亥月 癸丑日2082年11月21日 十月(小)初二 星期六 干支:壬寅年 辛亥月 癸巳日2131年11月21日 十月(大)初二 星期三 干支:辛卯年 己亥月 己酉日2177年11月21日 十月(大)初二 星期五 干支:丁丑年 辛亥月 辛亥日2196年11月21日 十月(小)初二 星期一 干支:丙申年 己亥月 辛卯日

如果用天干地支纪年,辛卯年是哪一年

去年2011年 是辛卯年 辛卯:1891 1951 2011 2071 2131 天干地支纪年 甲子:1864 1924 1984 2044 2104 乙丑:1865 1925 1985 2045 2105 丙寅:1866 1926 1986 2046 2106 丁卯:1867 1927 1987 2047 2107 戊辰:1868 1928 1988 2048 2108 己巳:1869 1929 1989 2049 2109 庚午:1870 1930 1990 2050 2110 辛未:1871 1931 1991 2051 2111 壬申:1872 1932 1992 2052 2112 癸酉:1873 1933 1993 2053 2113 甲戍:1874 1934 1994 2054 2114 乙亥:1875 1935 1995 2055 2115 丙子:1876 1936 1996 2056 2116 丁丑:1877 1937 1997 2057 2117 戊寅:1878 1938 1998 2058 2118 己卯:1879 1939 1999 2059 2119 庚辰:1880 1940 2000 2060 2120 辛巳:1881 1941 2001 2061 2121 壬午:1882 1942 2002 2062 2122 癸未:1883 1943 2003 2063 2123 甲申:1884 1944 2004 2064 2124 乙酉:1885 1945 2005 2065 2125 丙戍:1886 1946 2006 2066 2126 丁亥:1887 1947 2007 2067 2127 戊子:1888 1948 2008 2068 2128 己丑:1889 1949 2009 2069 2129 庚寅:1890 1950 2010 2070 2130 辛卯:1891 1951 2011 2071 2131 壬辰:1892 1952 2012 2072 2132 癸巳:1893 1953 2013 2073 2133 甲午:1894 1954 2074 2134 乙未:1895 1955 2023 2075 2135 丙申:1896 1956 2023 2076 2136 丁酉:1897 1957 2023 2077 2137 戊戍:1898 1958 2023 2078 2138 己亥:1899 1959 2023 2079 2139 庚子:1900 1960 2023 2080 2140 辛丑:1901 1961 2023 2081 2141 壬寅:1902 1962 2023 2082 2142 癸卯:1903 1963 2023 2083 2143 甲辰:1904 1964 2024 2084 2144 乙巳:1905 1965 2025 2085 2145 丙午:1906 1966 2026 2086 2146 丁未:1907 1967 2027 2087 2147 戊申:1908 1968 2028 2088 2148 己酉:1909 1969 2029 2089 2149 庚戍:1910 1970 2030 2090 2150 辛亥:1911 1971 2031 2091 2151 壬子:1912 1972 2032 2092 2152 癸丑 1913 1973 2033 2093 2153 甲寅:1914 1974 2034 2094 2154 乙卯:1915 1975 2035 2095 2155 丙辰:1916 1976 2036 2096 2156 丁巳:1917 1977 2037 2097 2157 戊午:1918 1978 2038 2098 2158 己未:1919 1979 2039 2099 2159 庚申:1920 1980 2040 2100 2160 辛酉:1921 1981 2041 2101 2161 壬戍:1922 1982 2042 2102 2162 癸亥:1923 1983 2043 2103 2163

六十甲子年份对照表

1.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2.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除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 2 3 4 5 6 7 8 9 10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乙已年是哪一年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乙已年是六十年轮回之一 不能确切表示公元某一年最近的是1965年和2025年,其余的以六十年为一轮回,自已计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