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越多的人越信命,不信命的人是什么性格
经历过什么事情让你开始信命?
经历过身边亲人的意外离去,我开始信命。因为意外本可以不发生,但是就在某个时间点就是发生了,你能说这不是死神降临吗,我觉得这就是命。
在远古的时候,人类由于生产力落后,难以应对突发而来的灾难和事件,所以,他们将希望都托付给了上天和命运。
在他们看来,自己虽然掌控不来自己的命运和现实,可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相信,绝对会有能掌控其命运的人。这个虚幻的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天”。
其实,人的心理永远都是敬佩“未知”的。因为未知的一切,是能让我们感受到“可怖”的存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信命的人往往是“历经沧桑”的年长者
人为何会信命,用复旦大学一位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有所经历,生出悟性”。
人年轻的时候,往往不信命,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何?因为他没有经历人世的挫折磨难,自然不懂得人生之不易,而只会在象牙塔中侃侃而谈。
可当这些人出了社会之后,其实他们这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想法,就会瞬间改变。为何?因为他们有所经历,甚至这些经历让他们产生出“无力感”。
就像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不管他学历多高,能力多强,都得从基层干起。可时间一久,他碰到的钉子多了,人的棱角,往往就被磨平了。
不信命不信天的人被称为什么
一种是生活中从来没有见过厉害的大师能够算准他的命运,所以不信。对这类人,我是持尊重态度的,人家相信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也没啥不对的。第二种是对命运这件事没有一点点的了解,就主观臆断这是。他(她)们一般从小到大顺风顺水,所以膨胀地厉害,觉得只有傻才信这些。恰恰相反,我觉得这类人才是愚蠢而不自知。网上有个女博主,国内top大学本科,美国博士,本来我对她还是有几分欣赏的,自从有一次她发微博说:“算命都是忽悠的,人类这么渺小,老天爷才不会安排我们的命运呢(大意如此)”,我对她的印象就有了很大改变,觉得她有点儿配不上她的人设
一辈子经验让我信命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信命)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可见命就排在第一位! 我们一看到这句话,可能觉得这不就是的说法么,即使不排斥,也会当作所谓的大道理左耳进右耳出。 其实,能流传下来的话往往都富含哲理,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好好去深入思考过。 命就是我们的生命起点、生命终点、生命过程的集合;运就是运气,我们来到人间就是一种运气,因随机的一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出现了我们。也就是运气决定了有没有我们,然后运气决定了我们的基因、开始的环境(如生在富裕还是贫穷的家庭),以此作为起点塑造了我们的一生;风水我认为理解为环境好一点,好风水就是好环境,我们的一生就是受各种各样的环境影响。不同时代的环境是不同的(50后和90后的婚姻观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两代人受到了不同时代的环境影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环境也是不同的,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所构建起的环境还是不同的;道德、读书放到后面,这和很多人认为读书才是成功的首要因素有很大反差,其实我们严重地低估了运气对成功的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句老话最核心的一个词就是——运气,信命可以看做信运气! 01 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人这样传授经验:我的成功也没啥秘诀,就是要努力、要坚持、要大胆去做。他们往往习惯性地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可事实并非如此。 据研究表明,我们很少有人不借助运气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可能生在一个好的家庭、好的时代、好的国家,可能上学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或者偶然间看到一本好书而影响了你的一生。 所以为什么会有少年成名?可能一些人运气来得早;为什么会有大器晚成?可能一些人运气来得迟;为什么会有怀才不遇?可能一些人一辈子都没有碰到好运气。 当然,有的机遇来了没能力,有的机遇来了没抓住,能力恰好碰上机遇抓住了才能成功。但就像拿破仑说的:“没有机遇,能力就毫无意义。” 举一个例子:社会学家邓肯·瓦瓷与人设计了一个名为“音乐实验室”的实验:他们在一个网站传了48首歌,人们可以下载这些歌曲中的任何一首,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给出的评分得到一个歌曲质量评级。然后研究人员创建了另外8个新的独立网站,每个网站都是相同的48首歌。但这些新网站给出了更多的信息:访问者可以看到每一首歌曲的下载次数,以及之前的质量评分。 在第一次网站的实验评分中,有一首歌曲的评分排在26位,而在新的8个网站得到的反馈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其中在一个网站它排名第一位,而在另一个网站它排名第40位。 这个实验证明了,这首歌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先下载的人对它做出的反应。如果他们很喜欢,就会形成一种光环效应,然后其他人就很有可能也会下载给出好评。如果最初下载者恰好不喜欢它,评分当然不高,排名可能就在后面了。就像很多美术作品,我们不知道哪幅画是好的,我们的看重可能就是因为他的出名。 我们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快要下班时来了一条新闻推送,然后看了一下,于是回家慢了两分钟。这条新闻偶然间来的,但这足以改变了他后面的全部行为与人生轨迹。我们总感觉很多事都是自己控制的,其实什么事都是随机的;当你感觉什么事都是随机时,其实你也感觉到有实实在在可以控制的时候。 就像你确定待会去打水,这就是你能控制去做的事,一般你也能打到水。但你产生去打水这个想法也是受前面的事情影响,比如喝多了才促成现在去打,而喝多了可能是因为天气热,而天气热又是你没有能力控制的,追根到最前面就回到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才有了你。其实还不完,继续往前看,你爸和你妈认识也是一种缘分,他们的精子和卵细胞何时结合你也决定不了。再往前看,因为地球有了适合生命的环境才有了人类,后面才有了你父母。如果还往前看,地球的出现你也决定不了,太阳系的出现你也决定不了,往前推可是无穷无尽。 在你打水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随机事件,可能会碰到你朋友和你说话,碰到朋友与没有碰到朋友导致你后面的人生轨迹完全不同。 所以很多老人所说的“命中注定”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单纯看做,它是富含哲理的。 这些客观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反作用的。由偶然得到生命的起点开始,接下来我们的人生由主观和客观交织在一起,我们的成功由运气与能力交织在一起。 但我们很多人只有在失败的时候才想起运气,怪自己的运气太差。成功了在滔滔不绝地讲自己都是靠努力、勤奋而获取这成就的。其实这是孤立、片面的说法,成功永远离不开运气的成分。 02 先来看一个例子,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 照片的左二就是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这张照片拍摄于2003年12月海南岛的一个早上。任正非不是和朋友在度假,而是在谈论摩托罗拉收购华为的事项。 就是这次会面,华为与摩托罗拉达成了协议,摩托罗拉以75亿美元收购华为。据报道,后续的尽职调查进行地非常顺利,而且这笔交易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不会与双方监管机构发生冲突。可在关键的时刻,摩托罗拉的CEO换人,后面不同意收购华为。 很多事情包含着运气成分,如果当年收购成功,可能就不会有现在那么强大的华为了。 当然,我不是说努力不重要,而是强调运气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很多人要么过度地强调运气的作用,要么忽略运气的作用 。这就导致有的人不想面对困难,不想去努力,总想着单靠运气而不劳而获,或把自己的失败总归于运气而不好好总结失败的原因;有的人一定要追求结果,如果自己努力去拼搏了还是不成功就无法忍受。 那我们如何对待 运气呢? 曾国藩曾经说过:“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我们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 觉得这是强调我们要努力,但怎么可能不问收获呢,耕耘就是为了收获,上班老板看的是结果,谁管你的过程呀,所以老想不明白这句话。 其实,过程你努力了,又找到好的方法去实行,又能坚持,但结果你还是不能百分百控制,运气的成分你决定不了,只能某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些成功人士深知这个道理,你问他为什么成功,他会很谦虚地说,因为我的运气好。 而承认运气,感恩运气的人也有很多好处! 有人作了一个实验,抽取一些人做调查,调查后会得到一些报酬,这些报酬可以捐款给慈善机构也可以不捐,结果得出: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如运气、遇到好老师、配偶支持等,比那些把自己成就都归于个人品质等主观因素的人,平均多捐款了25%。 承认运气的存在让人变得更加慷慨,不仅如此,证据还表明,对运气表示感激会让人更加快乐,也会让人对你的印象更好。 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成功人士忽略运气的成分呢? 因为说成功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更能表现自己的厉害,更有话题性、更有故事性。人们在做出判断时经常依据一个经验法则——可得性启发:指人们倾向于以某个事件在知觉或记忆想起的容易程度作为判断的依据,并认定容易感知的或容易想起的事件更常出现。 很多聪明且勤奋的人成功后,自然而然会归因于自己的一直打拼,因为平时一直在拼命工作,多年来每天在解决难题,日常的经验经常提醒它自己是一直在努力,一说起来最容易感知到、最容易想到,而运气在人的脑海里是没有什么记忆的,更很难感知到。 可得性启发还导致,我们更容易想起消极的事而不是积极的事。 吉洛维奇曾研究过相关理论发现,用谷歌搜索“逆风”,会找到大量人们逆风强行的照片。而搜索“顺风”,却很难找到能够恰当描述这一概念的照片。所以像困难、解决难题、奋斗等一些事情更容易想起,而像运气这种事情就不易回忆到,我们往往高度了自己努力的成分。 对于人们普遍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技能和努力,而把失败说成运气不好,在某些情况下有其心理上的可取性,但总的来说,拥抱更现实的属性更符合我们的利益。 运气虽然是不可控的,但在很多不可控的事情上也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具体如何做呢? 03 运气,在数学上我称为概率,我们的人生,应该要以概率思维去思考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有趣的小事例: 假如你正和朋友在抛硬币(假设密度均衡),出现正面是你赢,出现反面是你朋友赢。你的运气很不好,前8次都出现了反面,接下来第九次抛硬币,你是不是觉得出现正面的概率会大很多?很不巧,还是反面。于是开始第十次,这次你是不是觉得势在必得,总该轮到正面了吧,是不是想赌大一点? 其实出现正反面是一个独立的随机事件,抛到第九次、第十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与前面的每次出现正面的概率都是50%,这个过程出现的心理称为“赌徒谬误”。 很多人其实是没有概率思维的,像买彩票,明明是个独立的随机事件,中不中基本全凭运气了。但很多人在研究出现号码的规律,其实这没用,买彩票不是相关事件,上一个号码不会与下一个号码有关系。农村里还是有非常多人买特码,研究出现特码规律的报纸和书刊可赚钱了,最后输钱的多是买家。 如果有概率思维,这糊涂行为不会降临到你身上。 我们很多人抱怨自己运气太差,对别人好换来的都是不懂感恩,我到底要做一个好人还是心狠一点的人呢?如何提高与别人相处友好而不受欺负的概率? 我们知道一般与人相处有四种模式: 对别人有善,无论别人是否对我友善都坚持; 对别人不友善,无论别人对我如何都坚持; 首先对别人友善,如果他对我也友善,我继续对他友善;如果他对我不友善,我也对他不友善。 首先对别人友善,如果别人对我不友善,我就一笑而过不理睬; 我们该如何与人相处呢? 经过计算机多次模拟,第三种方式与别人相处模式最终胜出。所以我们做个老好人,只对别人好不一定能赢得胜利(《自私的基因》也有相关的讲述)。 其实这个过程是用到了“贝叶斯定理”来思考,我们需要概率预测或提高成功的概率,很多都可以用这个决策工具去思考问题。 那何为贝叶斯定理呢? 简单地来讲,判断一个事物,当信息不够多时,允许先行判断,然后根据新的信息不断修正判断。随着新的信息越来越多,判断会越接近准确,也就是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我们在平时里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概率,要想提高自己的运气,提高成功率,就应该以概率思维来做事,在不确定中得出最优解。不信八字算命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
不算命的人,都是有知识文化的人。都是愿意把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的人。为何人一般年纪越大越相信“命”?
因为年纪大了的话,就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和实力,然后就相信命运吧
为什么人越老越信命?
主要是经历多了,相信命运是有定数的,同样的人为什么有人富有人穷,从小的朋友有的早亡,有的长寿,世上万般皆是命,思量半点不由人啊,以前不是特别信,但越长大越信,感觉很多事不是努力了就有结果,但不努力又怕错过机会,经历的越多越感觉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