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射覆数量,小六壬落在赤口怎么办
如果真正精通了大六壬,准确率有多高?能够洞察世情,洞察人心和射覆...
准确率有70%就了不得了,就算洞彻了也没啥意思,没听人说难得糊涂吗。还不如把这精力花在养家糊口和生活乐趣上呢。
大六壬入门基础知识
大六壬入门基础知识
什么是大六壬
大六壬,为古代天文星象应用学,其产生来自于天文历法,为术数预测之首,以道家天人合一的理论为指导,以天道对应人道,以时空信息包含万物运转的规律来推算人事。六壬以占卜人事著称,俗语说:“学会大六壬,来人不用问”,因此大六壬有“人事王”之美誉,被称为三式之首。
六壬者: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因河图云“天一生水”,故五行始于水,这是和天文学中水星的公转速度最快,公转周期最短是有有直接关系的。
六壬术数,大致可分为四种:①大六壬;②中六壬;③小六壬;④六壬金口诀。
大六壬的历史记载
六壬是东方最古老的占星学,是用式盘占卜吉凶的一种术数。
六壬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汉代许慎《说文》记:“言水者,准也,生数一,成数五,以水数及之成六壬也。”河图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是生数,六是成数,五行以水为首,十天干中,壬、癸分别为阳水、阴水。舍阴取阳,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称为六壬。六壬有七百二十课,以刻有干支的天盘、地盘相叠,转动天盘后得出所值的干支及时辰,判明吉凶。
六壬术起源很早,以占卜人事著称,其法由来已久,具体年代,已无法确定,到了东汉已经盛行,汉代《吴越春秋》、《越绝书》已有记载,由此已知定是始于汉代以前。《隋书·经籍志》载有《六壬式经杂古》《六壬释兆》。唐《王建诗·贫居》云:“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古。”说明在唐代时已经很流行六壬术。
到了北宋,宋仁宗还亲为杨维德编撰的《景偌六壬神定经》作序。说明宋代时已经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这时的相关六壬书籍有徐次宾的《口鉴》,宋元改朝换代之际祝泌所著的《六壬大占》和《壬易会元》等书。《四库未收书提要》载录了宋代祝泌的《六壬大古》,并介绍云:“是编《宋志》不著录,郑樵《通志略》所列六壬,多至八十二家。焦宏《经籍志》凡八十九家,钱遵王《述古堂书目》凡一十八家,皆无是册,盖佚已久矣。此从宋刻本依样影抄,卷首有泌边书序及六壬起例。案泌云六壬立名,古今不宣其旨,惟《周礼·哲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十二辰、十二月、十二岁、二十八星之号,即壬盘之体,三代之壬书,惟此一证,与术家以五行始于水,水生于一,成于六之说异。”
明代是中国数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六壬类书籍更是层出不穷,陈公献的《大六壬指南》、尹希吉的《六壬捷录》较为有名。袁祥著,郭御青校刊的《六壬大全》总汇六壬术诸家遗文,颇为详细,在社会上很有影响。
清代六壬专著更多,主要有徐端华的《六壬直指》,张宏的《大六壬说约》等。
民国是文人研究术数成为时髦,这时的六壬类著作主要有韦千里的《千里秘笈》、袁树珊所著《大六壬探源》和徐养浩所著《大六壬金铰剪》等。
大六壬基础知识解析
一、地盘是永远不变的:
研究大六壬,是以后天卦为主。其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排盘时要注意地盘永远不变。指的是宫位,方为。时序所对应的时空。
巳 午 未 申
辰 酉
卯 戌
寅 丑 子 亥
子:表示正北方,也可表示农历十一月(子月),也可表示子时,也可表示地气之纳象。
丑:表示东北方,也可称兼宫交气,也可表示农历十二月(丑月),也可表示丑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象。
寅:表示正东北方,也可表示正月(寅月) ,也可表示寅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卯:表示正东方,也可表示二月(卯月)也可表示卯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的纳形。
辰:表示东南方,也可称兼宫交气,也可表示三月(辰月)也可表示辰时,也可表地气的纳形。
巳:表示东南方,也可表示四月(巳月),也可表示巳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午:表示正南方,也可表示五月(午月),也可表示午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未:表示西南方,也称兼宫交气,也可表示六月(未月),也可表示未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申:表示西南方,也可表示七月(申月),也可表示申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酉:表示正西方,也可表示八月(酉月),也可表示酉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戌:表示西北方,也可表示兼宫交气,也可表示九月(戌月),也可表示戌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亥:表示西北方,也可表示十月(亥月),也可表示亥时,也可表示地气的纳形。
注:大六壬的运用只在日干上显一干,其它的干隐藏,气不显。但是内在的关键。地支天地盘都是,初学者,易于将地盘之气与形,同天盘之气与象搞混。使越学越搞不明白。
二、起天地盘
起天盘:随时空转移的十二地支,它表示月将、用神等,吉凶皆来于此。
皆天盘上的月将加临到地盘所表示的时辰上就是天地盘,如:甲子日未时戌将,其天地盘是这样:
申酉戌亥
未 子
午 丑
巳辰卯寅
横列:
天盘: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
地盘: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上下对应:子上卯;丑上辰;寅上巳......亥上寅
注:天盘也是用地支表示,此刻要注意,它是代表了“太阳”日宿,在地盘上的过宫走气,千万不能误混。是喻指月宫受阳的感应交会。其交会过宫是每月的中气。
什么是月将呢?陈公献在《大六壬指南》中说:“月将即日宿太阳也。正月雨水后日缠之次入亥宫乃登明将也;二月春分后日缠降娄之次人戊宫乃河魁将也
雨水和春分是每个月的气、不是节。即正月过了雨水气以后,太阳日缠就在亥宫,二月春分气后、太阳曰缠就在戊宫,我们这样依次推下去。
正月雨水后日缠在亥;
二月春分后日缠在戊;
三月谷雨后日缠在酉;
四月小满后日缠在申;
五月夏至后日缠在未;
六月大署后日缠在午;
七月处暑后日缠在巳;
八月秋分后日缠在辰;
九月霜降后日缠在卯;
十月小雪后日缠在寅;
十一月冬至后日缠在丑;
十二月大寒后冬至在子。
注:上面即是太阳过宫。强调月将代表了天道,也包括了28星宿的感应之气,28宿即是西向东排列:
1,星纪 斗,牛 女;
2,玄
也纳括了事物的天道感应之象。研究时,要认真区分清楚,很多人在此糊涂。
对月将的`说明
图中、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组成的方盘为一个固定的地盘,叫固定盘,称为十二宫。无论什么时候,在盘上的组合形式都是不变的。
在固定盘中,是以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依此类推。所谓寅月、卯月等称为月建,即建寅建卯等。和月建相对的就是缠,所谓缠,就是缠住或停留的意思。在寅月太阳就停留在亥宫,在卯月,太阳就停留在戌宫。
在一年十二月中,每过中气,太阳就会移动一个宫。太阳在每一宫里,要停留30天左右、为一个月。在这个月内,太阳主事,所以叫月将。
至于什么是 訾,降娄等等则称为十二次,表示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而每年所在的位置。过去是用岁星纪年,后来岁星被太岁所代替。
知道月将,再根据起算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天地盘了。
如我们在正月雨水后的午时算一件事,那就将月将亥加在天地盘的午上面叫做亥将在午时,形成一个活动盘,或者叫天地盘。
亥将午时
戌 亥 子 丑
酉 寅
申 卯
未 午 巳 辰
正月雨水后日缠在亥
活动盘一确定,就必须要用到当天的天干和地支。因为六壬课式只有一个天干,并且要把它化为地支。这就要用一种遁干方法,怎么遁?我们来看看十个天干在固定盘上的位置。
丙 戊 丁 庚
巳 午 未 申
乙辰 酉
卯 戌 辛
寅 丑 子 亥 壬
甲 癸
子、午、卯、酉叫做四正,没有天干可遁。其它叫作四隅,可以藏匿天干,每宫一个。因为戊己属土,由火所生,所以它遁在南方的巳宫和未宫里。
当天的天干遁在哪一宫,在这一宫上所乘的活动盘地支,就是这个天干所化的地支。
月将名称由来与天盘起法
近日收到不少研究六壬的易友来信,均提出月将十二名称是由何而来,笔者对作如下简要解释,不妥之处,敬请诸位方家指正。
从古代大量资料看,十二次实际上是一种岁星纪年法。早在春秋时期,由于周天子地位不断下落,各诸侯国纷纷利用本国君主在位的年数纪年,比较混乱。当时的星占家为了星占需要,便利用岁星运行十二年一周天的特点,把周天均匀的分为十二等分,十二年一个周期,故名十二次。这样以来,岁星每年所在的位置就成了整个中国统一纪年的标志,再把十二次的名称依次同地上各诸侯王国对应起来,就可以进行星占观天下妖祥了。十二次星天区分野:星纪代表吴越,玄枵代表齐,女取訾代表卫,降娄代表鲁,大梁代表赵,实沉代表晋,鹑首代表秦,鹑火代表周,鹑尾代表楚,寿星代表郑,大火、析木代表燕,这个分星分野体系也就是周礼所谓十有二岁之相。
由于岁星的运动是不均匀的,有时会发生所谓逆行,又由于岁星周期实际上为11.86年,每十二年即超过一周天,大约85年其位置就超前到下一个星次,这就是后人讲的超辰接气。根据此规律分演为十二个月,即称月将,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当年(公元535年)四月初一发生日食,士文伯认为鲁国和卫国将要承担这次日食灾祸,不过卫国祸大、鲁国祸小,他的依据是日食时太阳正从卫国大而分野走向鲁国的分野,即当时太阳正从女取訾之次走向降娄之次。
明白了上述月将的由来,再来研究大六壬起课方法就不难了。《六壬心印赋》曰:“月将即日宿太阳也。正月雨水后日足厘女取訾之次入亥宫,乃等明将也;二月春分后日足厘降娄之次入戌宫,乃河魁将也……”由此可知,月将即每月之中太阳在十二宫所处的位置,每月以此值日之将而加来人所占之正时上,顺布十二宫辰即天盘也。如正月午时来占,月将乃亥将登明也,则用午加亥、子加未……顺布十二宫。
金口诀起课方法
先确定年、月、日、时
就是把问课时的特定时间转换成干支时,比如1998年,4月,22日,下午2点,即为戊寅年、丙辰月、己亥日、辛未时。确定时间,最好手边有万年历,随时可以查阅准确的年月日时。这简单说一下年月日的确定。
六十甲子的排列:无论年月日时的都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依次排列下来,从古至今不可变异,所以必须明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六十甲子的组合,是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顺序组合的,在六十甲子组合中,是阳干配阳支,阴乾配阴支,不会出现阴阳互配的情况。
我们把六十甲子排列写出如下: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的确定就是干支纪流年,98年为戊寅年,99年就是己卯,2000年就是庚辰年,倒推上去,97年为丁丑年,96年为丙子年,95年为乙亥年,从六十甲子排列表中可以推知。
月的确定,一年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十二个月的地支是不变的.
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午为五月,未为六月,申为七月,酉为八月,戌为九月,亥为十月,子为十一月,丑为十二月。
而每月的天干是不确定的,因而是要查找出来,或计算出来。查找只要有本万年历,每年每月每天的干支都列出来,只要找到相应的阳历或阴历的年月日,就能找出对就的年月日的干支。比如在98年阴历10月,当翻开万年历找到98年10月这一项,就能看到本月的干支,即癸亥月。注意每月的月建是以节来论的,也就是说,当立春之後才能建寅,二月是惊蛰以後才建卯,其馀依次类推。三月在清明後,四月立夏後,五月忙种後,六月小暑後,七月立秋後,八月白露後,九月寒露後,十月立冬後,十一月大雪後,十二月小寒後。
日的确定一般要查万年历才能确定,比如九八年阴历11月17日,翻开万年历查到98年阳历11月17日为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干支为辰。
而确定日干支後,时辰的确定就容易了,可以推出来,也必须自己推出来,一般没有书可以查找。我们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这样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即从上一天的23点到1点为子时,下面十一个时辰依次为1:00-3:00为丑时,3:00-5:00为寅时,5:00-7:00为卯时,7:00-9:00为辰时,9:00-11:00为巳时,11:00-13:00为午时,13:00-15:00为未时,15:00-17:00为申时,17:00-19:00为酉时,19:00-21:00为戌时,21:00-23:00为亥时,时辰的支必须配上干才是完整的时辰,支配於所用方法还是五子元遁法,即甲己还是甲,乙庚丙作初,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辰,戊癸壬子头,时元从子推。
定地分
地分的取法灵活多样,主要依瞬间定位时的资讯点,所以抓取资讯点是关系。这介绍最基本最常用的定地分的方法,即求测者在预测师的相对方位。这使用的方位是以十二地支方点阵图为准的。不论预测师面向何方,南方总为午,北方为子,东方为卯,西方为酉,永远不变,配图以说明之:圆心为预测师,求测者处在A点为辰,处在B点为未,著求测者位置不能明显确定,在某位置,就凭预测师当时灵感所动定之,比如在辰巳位不能确定,这时你认定为辰即为辰,你认定是巳即取巳。比如来人落座後,处在预测师的南方,则地分为午,如果偏东一些则用巳,偏西一些则用未。地分的确定与当时预测师面向的方向无关,不管预测师面向何处,南方永远是午,北方永远是子,这一点要记住。上图示是以预测师为圆心,即预测师所处的位置在圆心处而设定的。
推算月将
月将是月建的处,正月建寅,亥为月将,反之,十月建亥,寅为月将。这把十二月将名称与月份对照冽表如下:
正 月 寅 亥 登明
二 月 卯 戌 河魁
三 月 辰 酉 从魁
四 月 巳 申 传送
五 月 午 未 小吉
六 月 未 午 胜光
七 月 申 巳 太乙
八 月 酉 辰 天罡
九 月 戌 卯 太冲
十 月 亥 寅 功曹
十一月 子 丑 大吉
十二月 丑 子 神後
在表中的月将是固定月将,而在课中使用的活月将,因此,要把它重新推算入课,根据古本运算用将口诀“月将加时方上传”,即把立课时的固定月将,加在立课时辰上,顺时针数到地分上,即是到课内所用月将。
定贵神
贵神十二位,必须记住、记清、记死,并且顺序也不能颠倒:
天乙贵神己丑阴土
天空戊戌阳土 腾蛇丁巳阴火
百虎庚申阳全 朱雀丙午阳火
太常己未阴土 乙卯阴木
玄武王子阳水 勾陈戊辰阳土
太阳辛酉阴金 青龙甲寅阳木
天後癸亥阴水
十二贵神的排列顺序是:贵、腾、朱、六、勾、青、空,白、常、玄、阴、後
十二贵神的起法是以日干决定的,起贵神的口诀必须记住:
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
丙丁猪鸡位,壬癸蛇兔藏
六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
定人元
人元是由当天的日干遁到地分上得来的,其口诀必须记住:
甲己还是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居,
戊癸起壬子,时元从子推。
定将干、神干
将神与贵神的干的定法,同人元的定法一样,也是用五子元遁法得来,如上两例中,第一例中将神为酉,相当於地分是酉的人元,即可得出将干来了,贵神赐蛇,腾蛇为巳,即可得出神干为癸。第二例中,将神为亥,将干就为己,贵神为勾陈,勾陈为辰。即可得神干为壬。
射复的三、射覆的起卦方法
---卦象与理数、时空射覆的基础是卦象,射覆、占卜是靠分析卦象而得出结论的。那么,卦象和事物是如何发生具体联系的呢?即具体的事物是中何显示出相应的卦象呢?这主要是体现在卦象与理数时空的关系上,从本质上说是宇宙万事万物与理数、时间、空间及卦象等之间的全息关系。 数的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万事万物都与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仅是数目、计量的关系,而且还有“质”的关系;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与“数”密切相关,或者说体现在定“数”上。“数”与时间、空间一样,都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易学中研究的事物与“数”的关系,与我们日常所讲的“数”不同,与现代的“数学”中所研究的“数”不同,是指“理数”,“自然之理”,所谓“理者,数而已矣”。所以古代的卜筮、六壬、奇门、星占、命相、堪舆等学说都称为“术数学”。象和数是易学中两个最重要的范围,历史上研究二者及其关系的学派被称为“象数派”。关于二者的关系,很早就有人论及。《左传.僖公十五年》韩简侍说:“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唐代易学家孔颖达解释说:“筮之用揲著以为卦,是筮以阴阳著策之数而告人也。凡是动植飞走之物,物既生讫,而后有其形;既为形象,而后滋多;滋多而后始有头数。象生而后有数,是数因象而生也。若易之卦象,则是因数而生,故先筮而后得卦,是象从数生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象”与“数”的关系是:先有物象而后有数,由数又产生卦象;而占断则是通过卦象和数去推断具体物象。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象”与“数”实际上是同时产生的,二者不可割裂,有象必有数,有数也必然有象。正如阴阳二仪,同由太极所生,而不分先后也。观阴而可知阳,观阳亦可知阴。1、理数种种(1)大“道”之数战国时期哲学家老子曾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看似简单,但却包括深邃的哲学名言,概括了宇宙产生、发展的过程。易学的数也是如此,从无到有,从“0”到“1”,从“1”到“2”,从“2”到“3”……。也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为“1”生两仪,由阴阳一两仪而成三画之八卦而类万物。具体地说,宇宙是个大极,DNA是个太极,生命最小的形态场也是个大极,……它们都孕育着两仪,进一步发展而生成众多。《周易.系辞上》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与老子所说在其哲学意义的表达上是完全一致。(2)天地之数《周易.系辞上》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十以内的数玉凡而具有神秘的意义,其中有五个奇数:一三五七九;五个偶数:二四六八十。奇数为阳,为天数;偶数为阴为地数。天数相加:1+3+5+7+9=25;地数相加:2+4+6+8+10=30;天地数相加:25+30=55。古人通过这些数字的奇偶对立关系,以反映天地万事万物的联系性。占筮就是通过数的演算而得到卦,而通过卦象推断具体的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3)河.洛之数为体现十个天地之数的神秘和变化,古人创作了《河图》、《洛书》。相传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其背有点,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居中。其表意为:中央五,象五行;一、六在左,象北方壬癸水;二、七在六,象南方丙丁火;三、八在后,象东方甲乙术;四、九在右,像西方庚辛金;五、十居中,象中央戊己土。五方各有一个天数和地数,总数为五十五。《系辞上》中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二句,对此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一种解释为,原文当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脱“有五”二字,此为河图中天地之总数,因为一个重卦有六爻,故从五十五中减去六,而且四十九。《河图》中,天地数所显示的的五行是按顺时针方向转以相生,为先天之体。又相传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洛河,其背有纹,为“洛书”。《尚书.洪范》中说:“天与禹洛生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洛书”取龟之象,其记法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九位九数为九宫。对应后天八卦,具体对应是:坎一为水,坤二为土,震三为木,巽四为木,中五为土,乾六为金,兑七为金,艮八为土,离九为火。其对应天干五行是:壬水一,丁火二,甲木三,辛金四,戊己土五,癸水六,丙火七,乙木八,庚金九。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克,后天用事。其中没有地数十。但已寓于众数之中,这是因为其无论相对的两角或两边,相加之和皆为十。同时,每个边天地数之和、每条对角线天地数之和都是十五,充分体现了天地万物阴阳平衡的协调的原理。(4)生成之数东汉易学家郑玄在注释《系辞》中说:“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这是指《河图》而言的。又说:“阳天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这里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生”表示产生,“生数”即可以生万事万物;“成”表示完成,“成数”即为完成之数。生数成数与五行、五方、八卦相配,即可概括万事万物,其数的千变万化,即可概括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古典占筮法用著草演算卦象的方法就是用了“成数”的“六七八九”四个数。此四数对应“四象”,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易纬.乾凿度》中说:“易一阴一阳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故太一(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十五。此又正合《洛书》之数,即老阴六加老阳九、少阴八加少阳七正好合为十五,这就与“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的“太一之道”或太极之道吻合。可见,卦象演算中用六七八九这四个数代表阴爻和阳爻不是偶然和任意的,它反映了古人深邃的象数观、理数观。(5)八卦序数先天八卦序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顺序数是按先天八卦或“伏羲八卦次序”排列的。从乾南到离东达震东北;又从东北到巽西南,经坎西,回到坤北。从乾到坤,所走的线路正是太极图的S线路,也是一条生命线路。这个序数是先天之数,邵雍的《梅花易数》的数字起卦法就是以此数演算起卦,由数得象。即在占卦时,直接将八卦序数视为实数,把一与乾卦对应、二与兑卦对应、三与离卦对应、四与震卦对应、五与巽卦对应、六与坎卦对应、七与艮卦对应、八与坤卦对应,由数直接得出卦象。后天八卦序数: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这个次序是按后天八卦或“文王八卦次序”排列的。即先由坎北向坤西南,再向震东、巽东西,经中宫至乾西北、兑西,再向艮东北,最后至离南,形成后天宇宙场。后天八卦之数,正合洛书九宫之数,是由卦象推数的重要依据。古代风水术中推人之命即以此序。 (1)大衍之数与揲著起卦法揲著起卦法是最古老的起卦方法。“著”是指著草(今通称蚰蜒草或锯齿草),占卜时用其茎揲著,就是数著草的数目,把它分成几份,进行演算以来占卦,进而得出卦象。《系辞上》中说:“极数知来之谓占。”就是指通过揲著之法,尽天地大衍之数的演算来起卦,以推知事物。并论述了演卦过程及其含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指两仪);挂一以象三(指三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指(手指之间)以象闫;五岁再闰,故再指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具体操作过程是:准备阶段:取著草五十根(或五十五根),也可用火柴棍、竹棍等代替。抽出一根(用五十五根时抽出六根)不用,占筮时只用余下的四十九根。一变:①将四十九根著草茎(或其他物)任意分为左右两份(“分而为二以象两”)。②从右边部分取出一根(策),夹于左手小指、无名指间(“挂一以象三”)。③将右边部分剩下的策,每四策一组分之(“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数到最后,或余一策、或余二策、三策、四策,把余策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中(“归奇于指以象闰”)。④将左边的部分四策一组分数之,数到最后余一至四策,将这些余策夹在中指与食指向(“五岁再闰”)。⑤把指间所夹之策合起来放到一旁(“再指而后挂”)。以上为一变,所余之策为四十或四十四。二变:⑥把一变所余之策四十或四十四再任意分成两份,如①⑦再挂一,如②所述⑧揲四、归奇,如③、④⑨再指而后挂,如⑤。以上为二变,所余之策为三十二,或三十六、或四十。三变:⑩将二变所余之策分两份,如①。⑾挂一,如②⑿揲四、归奇,如③、④。⒀再指而后挂,如⑤以上为三变,最后所余之策或为二十四,或为二十八,或三十二,或三十六。以四来除,其商或六,或七,或八,或九。六为老阴,功阴爻,为变爻,又称“交”;七为少阳,画阳爻;八为少阴,画阴爻;九为老阳,功阳爻,也为变爻,又称“重”。这样,经过三变,才得出一个爻画。一个“大成之卦”六个爻,就得经过十八变。汉代乃至隋唐以前,占筮、射覆主要是此种方法起卦。如本文一开始提到的西汉时的东方朔就是靠“别著布卦”而猜中壁虎的。隋唐以后人们常用的占筮办法是以钱代著。这也就是“火珠林推卦法”。唐代贾公彦在《周礼疏》中说:“但古用木画地,今则用钱。以三少(背面)为重钱,重钱则九也;三多(正面)为交钱,交钱则六也,两多一少为单钱,单钱则七也;两少一多为折钱,折钱则八也”。这样,自下而上,用双手摇动后掷开铜钱,看其正、反面排列情况,而定六爻之阴阳动变,从程序上就简化的多了,六次可成一卦。但是,“揲著起卦”的古典占筮法与“以钱代著”的“火珠林推卦法”在断卦主法上却是有差别的。即揲著起卦后,除参考卦爻辞外,主要通过分析卦象来推断所测之事、物。而“火珠林推卦法”,根据“纳甲”原理,对六爻配以干支、五行、六亲、世应等因素,主要通过分析其爻与爻之间、爻与日支、月支之间的生、克、冲合等种种关系来推断所测之事、物。本文所述的射覆起卦方法主要是“揲著起卦法”和宋代邵雍所创的“梅花易数”起卦法,“以钱代著”的“纳甲占筮法”不再细述。(2)“梅花易数”与数字起卦法“梅花易数”是北宋大易学家邵雍(字康节)发明的不同于“大衍之数”和“火珠林”起卦方法的另一种更灵活、更实用的起卦方法。它不同于只为求卦象而不管数地一般简捷方法,又脱离了大衍之数起卦的繁琐方法,却集中了二者的长处,真正达到了数与象的统一,是占筮学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和突破。其基本方法可用“卦以八除,爻以六除”两句来概括。《梅花易数》一书中说:“卦以八除。凡起卦不问数多少,即以八作卦数。过八数即以八数退除,以零(余)数作数。加一八除不尽,再除二八、三八,直除尽,以零数作卦。如得八整数,即‘坤’卦,更不必除也。凡起动爻,以重卦总数除六,以零作动爻。如不满六,止用此数为动爻,不必再除。如遇六数则除之,一六不尽,再除二六、三六,直除尽以零数作动爻。若一爻动,则看此一爻,是阳爻则变阴爻,阴爻则变阳。取爻当以时加之。”“梅花易数”成卦的特点:其一,是由两个八卦之象由上而下相重而成,而不是由下而上一爻一爻地相加六次而成。其二,是成卦之后六爻中只有其中一爻是动爻,而且必然有一爻是动爻,而没有两个以上的动爻。其三,在断卦方法上也比较简明。除了依据动爻查《周易》卦爻辞外,主要分咖哩 卦之体用、动变及互体,根据五行生克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在一个六爻卦中,上下两个卦象,无动爻的为静象为体,有动爻的为动象为用,并且生出变卦形成之卦。一个六爻画卦中的上下两个卦象的体用关系在五行表现上五种,即体生用、体克用、用生体、用克体、体用比合。除此之外还有互体与体用的关系,变卦与体用的关系等等。“梅花易数”直接用数来起卦的内容很多,主要有:年月日起例、物数占、声音数占、字的笔划数占和字数占、丈尺寸数占等等。如“物数占”:见有可数之物、即用可数的物数为重卦的上卦,并用当时时数为重卦的下卦,用重卦之数加上时数除以六以定动爻。“声音占”:凡闻声音,数得几数,起作上卦,加时数配作下卦。又以声音,如闻动物鸣叫之声,或闻人敲击之声,皆可作数起卦。“丈尺数占”:丈尺之物,以丈为上卦,尺数为下卦,合丈尺之数取爻。又如“字数占”:凡见字数,如停匀,即平分一半为上卦,一半为下卦:如字数不匀,即少一字为上卦,取“天轻清”之义,以多一字为下卦,数“地重浊”之义。例《邻夜扣门借物占》(《梅花易数》):“冬夕酉时,先生方拥炉,有扣门者,初扣一声止,继而又扣五声,且云借物。先生令勿言,其子占之,诚所借何物。以一声属乾为上卦,以五声属巽为下卦,又以一乾五巽共六数。加酉时十数,共得十六数,以六除之,二六一十二(余四),得天风‘女后’,第四爻变巽;互见重乾,卦中三乾金,二巽木,为金木之物也,又以乾金短而巽木长,是借斧也。子乃断曰:‘金短木长者器也,所借锄也。’先生曰:‘非也,必斧也’。闻之,果借斧。其子问何故。先生曰:‘起数须明理。以卦推之,斧亦可也,锄亦可地;以理推之,夕晚安用锄,必借斧。盖斧切于劈柴之用耳。推数又须明理,卜占之切要也。’” 时间与空间是事物存在的根本形式之一。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产生、消亡,运动、变化的。万事万物都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特定的时空也就体现了特定的事物特征及变化发展规律。“宇宙”一词,“宇”是指无限的空间,宙是指无限的时间。说《周易》是“宇宙代数学”,就是指《周易》的卦象体系,既包含了无穷的时间性,也显示了无限的空间性,并且它将万事万物与时间、空间有机地联系到一起、统一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多维全息关系。正是如此,通过一定的时间或者空间来求得卦象来联系特定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正是易学占筮、射覆的奥妙所在。时间起卦法和空间起卦法就是这一奥妙的反映。从全息论角度来看,时间与空间构成了时空全息网。从时间来说,宇宙中万事万物在其时间流程上是时时全息的,每一时刻的时间结构都是同一的。最后的东西包含着最初的东西,最初的东西经过一定的时间变化就发展成为最后的东西,也就是开端与结果全息,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一原理的深刻反映。从空间角度来说,空间与物质也是全息的,不仅物质的空间结构是空间本身结构的某种程度的表达,而且每一空间量子都包含着整个物质世界的信息。在同一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空间结构上存在着全息对应关系,任何部分都是一个潜在的个体。同时,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在空间结构上也存在着全息关系,每一个个体都与它所在的那个层次的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功能和信息。所谓“方以类聚”,即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宇宙即是时空的交合,时间是空间的纵面分布,空间则是时间的横向排列,二者一动一静,一虚一实,构成了一个立体坐标系。这个立体坐标系每一个时空交点,便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万事万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轨迹,都会在这一主体坐标系上反映出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活的灵魂,也是中国术数学中本质的内涵。《周易》的预测原理也就是这一本质内涵的反映。 时间起卦法也是邵雍大师发明的以年、月、日时数起卦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年、月、日数相加除八后,余数为上卦,年、月、日、时数相加除八,余数为下卦;年、月、日、时数相加除六,余数为动爻数。其年、月、日、时全用农历。月数与日数,即农历的每月、每日之数。年、时数取法如下:年数: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时数: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取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年、月、日、时起卦法是射覆最主要的方法。如果在同一时辰内射覆数次,那么在起卦时还要加上每次的次序数,一般来说,第一次不加,从第二次起,依次加2、3、4……。如农历辛未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戌时,在李某某老师家里,连续躲覆数次,其卦象如下:第一卦得火水未济之雷水解。卦象分析:外卦离变震木,木四火生;又内卦坎水生变卦震木。此物从外屋得来,柔软、木性,有水分,碧白色,可食,为蔬菜之类。果然,为半截蒜苔。第二卦得风地之风水涣卦象分析:外巽木,为草木类,碧绿色,内坤变坎水,为柔物;巽体、坤用,体克为破碎物;坤土变坎水,有水分,或可食,仍为蔬菜类。果然,为一片白菜叶。第二卦得水天需之水泽节卦象分析,内卦乾金变兑金,为金属物,体用金水相生为完整物,兑为与瓶有关,坎为与水有关。乃是茶杯盖。 空间起卦法即直接根据人或物及其所在的方位进行起卦。如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直接从东而来,进门后,向南一拐,让测其手中之物。根据来人方位,东为震属木,南为离属火,木长火短,藏于手中,火柴棒之类是也。根据人或物及其方位起卦进行预测,邵雍大师称之为“端法后天起卦。”其方法是:“以物为上卦方位为下卦,合物之数与方卦之数,加时数取动爻。”如《梅花易数》中的《老人有忧色占》:“巳丑日卯时,偶在途行,有老人往巽方,有忧色。问其何以有忧。曰:‘无’。怪而占之。以老人属乾为上卦,巽方为下卦,是天风‘女后’。又以乾一巽五之数、卯时四数,总十数,除六,得四为动爻,是天风‘女后’之巽为风。《易》曰:‘包鱼,凶’是《易》辞不吉矣。以卦化之,巽木为体,乾金克之;互卦又见重乾,俱是克体,并无生气,且时在途行,具应速。遂以成卦之数中分布取其半,谓老人曰:‘汝于五日内,谨慎出入,恐有重祸。’果五日,此老赴吉席,因鱼骨鲠而终。”又如《断易》(平原子著)中的“风席帘占”:己巳年冬月午时,静坐读书,忽风从南来吹动门帘,觉而有卦。风为巽为上卦,南为离为下卦,得风火家人卦,互离坎,变益卦。《辞》曰:‘家人(口高)(口高),悔,吝,妇子嘻嘻,终吝’。断曰:明日巳时来一心肝有病的道人。巽为体为仙道,家人为同行之人。互卦坎水克离火,离为心,故心有病。体生离火,为池气之象,巽木为肝,肝主眼,故而眼多泪。以上列举了几种主要的起卦方法。除此以外,周易的起卦法法是很多的,特别是《梅花易数》中还有很多的随机起卦法,使起来也更加灵活,但这必须对万事万物及其周易卦象融会贯通、熟记于心,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高境界。总之,通过卦象来射覆,这是运用周易理论进行实践的一种高超技术,既不能把它看成是骗人的魔术,也不能仅仅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游戏,射覆现象深刻地反映了理、数、时、空与万事万物及其周易卦象的全息性联系,同时也深刻地说明了“易与天地准”这一事实,所以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探讨。谁知道大六壬通道理论
通道主要包含自然和人类意识的连接遁甲换旬进入消失连接等关于世界运转的绝密知识欲要学会和精通通道那需要有较深的术数能力哲学修养和对修炼方面的理解以上就是大六壬通道的基本理论大六壬排盘求解
按射覆来看,个人意见,有误莫怪。1,日生上神,辰神,泄气,卦主劳心费力。2,三传财发用,主妻才。卦主为女,此处则指钱财。蛇+子=坠水。卦主此事因钱财之事费心。3,中传 玄+辰=失路自制。落空则有虚假欺骗隐瞒之象。4,末传“伤鳞”,此事必对卦主有害。5,三传皆在内,此事家人之间的事。综合看,此卦为家人之间财务纠纷。
射覆的简介
“射覆”是古时数术家为了提高自己的占卜技能而玩的一种高超而又有趣的游戏,也是唐朝考核天文郎的主要考试内容之一。据《唐六典》所记载,官方正规的射覆考试使用的数理模型是六壬式,而不用易经八卦。在汉族民间禁绝筮占,百姓玩射覆,基本是筮占。“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颜师古注曰:“于覆器之下置诸物,令闇射之,故云射覆。”射覆所藏之物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笔墨、盒罐等等。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超而有趣的玩乐方式。纵观史料,射覆游戏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期已经流行于皇宫中。游戏类似于猜谜游戏只是谜面为各自所得的卦象,根据易经八卦的象、数、理从无限种可能的事物中推断出某种具体事物来。射覆可以无心“玩占”也可以考验易者的功力,成为古今易占家的一种高难度游戏。射覆的趣味性和交互性很强且寓教于乐,马上可以验证卦象,无论射中与否,都可以加深对易象的思考理解和启发,是练习占测能力和自信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