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易经还是周易好,易经和中医为什么分不开
学中医就必须学易经吗?
我认为不要学易经了,和中医基本不沾边。说啥的人都有,光听别人的学不成不要紧,还把自己累个好歹的呢。
学中医要学易经吗
不学。中医的范畴不包含这个,但也不绝对排斥,如果有兴趣可以学。
古方派用药简单易学,提倡方证对应,反对把简洁的论述,复杂化,哲学化,思辩化,认为这和仲景的法则是背道而驰的,走的是“实证主义”的路子,是对沉醉于思辩的中医流弊的拨乱反正。
这一流派认为看病就是看病,反对把易经,看卦,看相之类的混进来,坚决反对学医先学易。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易经》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易经》。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学中医,有看周易的必要吗?
医易同源。要想提高必须看。仅看点教材是不够的。学中医就必须学易经吗?
我认为不要学易经了,和中医基本不沾边。说啥的人都有,光听别人的学不成不要紧,还把自己累个好歹的呢。中医与周易
中华哲学是中医的基础。中华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阴阳哲学是中华哲学的基础之一。 阴阳哲学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从树影的日升日落的变化中中得到启示,即以木杆的阴影来度量太阳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古老的“阴阳”意识。在后世的发展中 阴阳哲学分为两个支线: 一个是以“物”和“相”为主,从早起的阴阳天相理论,包括阴阳七曜,也叫阴阳七政,阴阳九行,阴阳十行等,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们开始逐渐以身边的金、木、水、火、土5种身边事物来代替天上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才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阴阳五形理论。 第2个支线以“形”和“数”为主,表现为不同的卦象和术数。阴阳理论产生之后,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丰富,到了“伏羲—神农文明时代”(距今1.2万年—1万年),创造了“阴阳八卦”理论。 这一时期正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形成了父系社会价值观和母系社会价值观两大思想体系,表现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上的“阴生”和“阳强”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和精神追求,即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洛书》《连山》和《河图》《归藏》两个流派。 《洛书》流传发展了3000年左右,发展成为《连山易》。所以,《连山》是以艮卦开始,艮卦代表山,像山之伟出,体现出高大强盛,崇尚力量,以男性为尊的思想。而母系氏族社会崇尚阴藏生养,柔弱哺育,在阴阳理论上,逐渐形成了《河图》《归藏》流派。《河图》流传发展3000年左右,发展成为《归藏易》。所以,《归藏》由坤卦开始,坤卦代表大地,象征万物皆生于大地,终于又归藏于大地,体现出归藏、生养之德,以我为母,以女性为尊的母系社会价值思想。 启建立夏朝后,推崇《连山》,彰显高大强盛和力量。后来,商朝灭夏,易政怀柔,改推《归藏》。到商周之际,周文王被囚羑里城,在《连山》《归藏》的基础上,去繁就简,归纳提炼,将以前的阴阳理论和生克变化思想,进行了系统化、格式化和哲学化,以极高的思维和语言形式,科学地阐述了事物存在变化的形式、状态、量变质变、各种情形以及普遍存在的法则、规律等,成为独立的哲学理论体系—《周易》。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连山》《归藏》已经非常古老,当时的信息思想传播很慢,《周易》的形成已是几千年之后的事了。 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看,《洛书》《河图》及其《连山》《归藏》,以及后来的《道德经》《易经》及其之上的文明和文化体系,繁衍广大,博大精深,被后世称为“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人类文明中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文明分离与融合形成的灿烂文化文明,是华夏文化的价值核心。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洛书》《连山》和《河图》《归藏》两个流派,实际上就是一直左右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儒家与法家,或是说“法制”与“德治”思想的肇始,是社会国家治理的两大根本基础。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以“法制”求强,以“德治”求明,阴阳一体,相生相克,不可偏废,方是完整的华夏哲学伦理,也才能保证和推动社会国家的健康发展。 中 原 智 库 2023年1月24日 资深中医理论学者罗广英教授一直主张中医的自立性,不同意把周易的理论说成中医背后的万能之说,他直说:"周易的卦序排列是没有中土五表达的,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的表达也没有,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是卦象体系的缺陷"。周易称离卦/心、坎卦/肾,艮卦/脾,怎么能说没有表达呢? 周易的离卦/心 下爻为阳爻,中爻为阴爻,上爻为阳爻,反映了两阳爻被一个阴爻隔离了,但是,心实为阳中之阳。 周易的坎卦/肾 下爻为阴爻,中爻为阳爻,上爻为阴爻,反映了两阴爻被一个阳爻作为坎挡住了,但是肾实为阴中之阴。 由此可见,离坎都无法真实地描述《内经》里心肾的阴阳真面目。周易说心的形象为外面有心壳,里面有可流动的血液,故可以用离卦形象来描述心。也说中爻为火,上下阳爻怕火离得远远的,符合心/火之意。 而坎卦/肾,周易说肾/水,故上下爻代表水,中爻为山,表示山水,山为坎。 周易还用这种形象的方法来描述了艮/脾/土。下爻为阳,中爻和上爻为阴爻,表示土和上面茂盛的生态,但看不出阴阳中土之意。周易也用肺、肝、心包的爻卦。 我不反对这种唯象之论,但必竟无法定量地描述《内经》的真正原理,就不能说周易之论可以复盖整个中医中药之原理,甚至说《内经》及中医是由周易派生的,周易的原理远远超出中医之原理。在这方面,国内比较典型的著作有《周易与中医学》。 其实,《黄帝内经》里阴阳学说的具体内容及其定量原理远远超出易经学说。比如,在《内经》里说纯阳精致使人夭,可见,帝/师是知道纯阳精是什么东西,只是没说什么具体东西。又如周易可以用先天八卦的阳→阴顺序,可以列出脏器循环顺序,但是由什么动力,按这个顺序推动的,就无法说出其中的知其所以然。当代科学语境比较园满地解读其中的知其所以然。(作者,金日光先生,中原智库资深研究员、原全国政协常委、原 北化大学术委主任、现世界华人报网总编) (图片选自网络)
易经和周易哪本更好?
周易比较好,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包括卦名,卦象,卦辞,爻辞几个部分,体现更多的是自然科学,深奥难懂。易传是对易经的延伸,体现的是伦理道德。也被称为“十翼”,给易经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个人愚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