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观研究课题和目的怎么写,婚恋观研究重点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的意义怎么写?

我只有个模版,您可以参考。 (一)理论意义 研究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既是社会学关注的领域,也是心理学学科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把高校大学生目前的恋爱观、性爱观、婚恋观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一般意义上的调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以往相关研究所没涉及到的内容。论文重点将关注恋爱中的动机、态度、沟通、社会期望与责任、亲密与依恋等方面,对恋爱心理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有助于让我们清晰的看到当代大学生恋爱中的整体心理反映与恋爱中表现出的心理异常,进而为当前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撑。 (二)现实意义 面对当代开放的大学环境,大学生从生活观到恋爱观都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但大学恋爱中仍出现着众多的问题。论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反映出目前大学生的恋爱状况和所持有的恋爱、性爱、婚恋观念,而且可以进一步分析出高校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与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干预建议,其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急需《傲慢与偏见》论文提纲及论文

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论文 摘 要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虽然终身未嫁,但婚恋却是她小说创作中的一贯主题。18世纪的英国,影响婚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产,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另一主要因素是地位,这是由社会传统价值观所决定的。简则对婚姻有着他独特的见解:爱情是婚姻最基本的条件,但财富有时是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婚姻还应当门当户对。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就是通过对几对青年的婚姻描述,表明了她的婚姻观。 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三对青年男女的婚恋观:韦翰和丽迪雅的结合纯属“生理需要”层次的冲动:柯斯林与夏绿蒂的婚姻基本上出于对“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恋过程则主要是爱情与尊重的有机结合,并体现出“自我实现的需要”。由此揭示出个人不同婚恋选择的最直接原因在于其内驱力因素以及需要层次的差异。 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通过介绍简·奥斯汀的生活背景和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文章分析了小说《傲慢与偏见》三对青年男女的婚恋观。总之,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会幸福,贪图金钱和情欲的婚姻不会幸福;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婚姻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应该单纯地为了金钱而结婚。

论文《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选题理由 、价值、和参考文献

作者在情节的字里行间也在诉说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她通过贝内特小姐的口说:“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她批判那种惟利是图的金钱婚姻。就像我一直说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过多的考虑那些外在的因素,两个人真正好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可以说,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里最仔细审慎地剖析描述了绅士淑女恋爱求婚的全过程,并全面透彻地说明了她所谓的理想婚姻的各种基础。 另外,她也在拿起反讽和喜剧这两种有力的艺术武器来批判那些不合理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乡绅贵族阶层的保守人物,揭露他们的虚伪,嘲弄他们的愚蠢。正如借伊丽莎白所说:“世事经历得越多,我就越发对这个世界不满。世人都是反复无常的,那种表面的优点或见识是很不可靠的。日复一日,我的这种信念更加坚定。”想想我们现在的人不也是如此?我承认包括我自己在内。但是我很有意愿并且支持所有人去打破一些传统,毕竟世界在变,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更开放,更新潮。 《pride and prejudice》。那我最后就祝愿无论是在爱情还是生活中,人们都能少一些傲慢与偏见,多一些谦诚和理解吧!这样爱情才能更稳固,生活才能更美好!

中英婚姻观念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2 Exploring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Allusion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3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4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5 6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7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8 Hemingway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9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10 浅析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策略11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12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13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4 英语广告的修辞及其翻译15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16 《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17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18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19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20 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分析21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22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 and Darcy23 《天边外》的悲剧分析24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25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26 27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28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2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0 中英文广告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31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32 合作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33 在概念整合理论下探讨英语复合词教学34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35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36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37 科技英语语篇中被动语态语篇功能的分析38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39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4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女性主义解读41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4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3 汉英语言中动物名称文化内涵对比分析44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结局的文化对比研究45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46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47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48 试论《围城》中四字成语的英译4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0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51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52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53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5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55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56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57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58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59 英语中无意歧义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60 可口可乐产品推销中的中国元素分析61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比较研究62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63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64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65 语域理论观照下的商务合同翻译66 论艾略特《荒原》中的宗教信仰与价值观67 浅谈企业形象广告设计68 析“花”在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义69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70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71 Biblical Ideas on Women and Sex72 A Fe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73 论<<禁食与欢宴>>中乌玛的觉醒74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75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76 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77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78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79 [学与行政学]行政忠诚:困境与重塑8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1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82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83 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84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开题报告+论)85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86 简析班纳特太太的婚恋观87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88 [税务管理]我国开征遗产税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研究89 英语长句的理解和翻译90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

调查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行为有什么目的

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研实践报告书-12-08 23:25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实,当二十一世纪大车轮轰隆隆地在我们身边碾过时,就如这车轮的印记,大学生恋爱的出现乃至存在都已成必然之势。几年前某某人一句:“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便成了诸大学生的座右铭,以用来躬行。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因此,我们这次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辅之以网络调查手段,重点调查了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恋爱的相关问题,为此,笔者做了小小调查,数据不一定有代表性,只代表一地一时的存在情况。参考而已,不必过于苛刻追究。经笔者计算在理工科院校比如本校而言:男女比例为3:1甚至更大。因此为量取理想情况,故实际人数应低于此数。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大学生恋爱,存在问题,原因,解决对策*********************************************一、总概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我们的 问卷中“你正在恋爱吗?”这一个问题上,“正在恋爱”的占35% ,“从前从未恋爱过”的占43.3% 。而且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是开放的,在“你觉得在大学里谈恋爱对双方的影响”这一问题的回答上,认为“弊大于利”的只占5% 。诚然,恋爱对大学生心理成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性能量的重要途径;其次,恋爱有助于大学生发展健康的自我概念;在次,恋爱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完善。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大学上恋爱存在许多误区,这些误区产生了众多消极影响,极大地危害了大学生身心健康。二、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1、恋爱行为的不成熟性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在恋爱中,常显露出其不成熟性,根据问卷“你选择你的恋人的因素”这一调查,结果显示重庆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恋爱选择因素总体上还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以“感觉”、“外貌”这类为主要选择因素的同学仍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校学生恋爱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另外,在“你对‘不问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恋爱态 度的看法”这一问题上,“反对”的只占41.6% ,而持“赞同”及“无所谓”态度的却占了58.4% 。在“你觉得恋爱与婚姻挂钩吗?”这一问题上,认为恋爱与婚姻不能等同的竟然高达80% 。这说明,我校学生在恋爱行为上往往只注重过程而轻视结果。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把恋爱与婚姻起来至于以后怎样发展很少甚至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极易导致违背社会公德行为的发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针对这种“不成熟性”的行为,建议我们的大学生在一下两个方面加强努力:①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②懂得爱情意味着责任。2、恋爱动机的片面性在“你想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你在大学里谈恋爱最初动机是?”这一问题,统计结果如下:“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占77% ,“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占10% , “满足好奇心”占8.3% 。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在恋爱动机方面是比较健康的,但仍有不少人抱有寻求精神寄托和满足好奇心的不良心理。经过我们的,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仍然处于心理成长时期,自尊心过强,在与同学交往中不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形成心理闭锁;二是因为不少人考入大学后失去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感到生活乏味。在这种前提下产生的爱情,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和冲动性,一旦日后寂寞感等感觉消失,“爱情“会随之结束,这势必给自己,同时也给对方带来痛苦与不幸。为此,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建议:①正确了解恋爱与爱情,明白爱情即意味着责任,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心理因素为不负责任地恋爱②扩大交际圈,交一些知心朋友。③树立远大的人更加标。3、对性问题的困惑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观念虽对大学生影响较深。在“你能接受婚前性行为吗?”的问卷调查结果中,“绝对不能”占31.7% ,“别人可以,自己不行”占25% ,“ 不清楚,视情况而定”占40% ,“完全可以,没什么大不了的”占3.3% 。而网上调查结果却分别是:4% 、8% 、55% 、33% 。这充分显示在我校及其他大学生中,对婚前性行为具有较大的迷惑与徘徊。经研究及调查发现,热恋中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原因有一下几点:①沐浴爱河,情不自禁。②为了牢固恋爱关系。③好奇心所致。④希望与对方结婚。但是,爱情是圣洁的,当代大学生应该放弃许多自己的欲望和及时行乐的思想,使彼此在爱和信任中成长,在婚姻的祝福中享受永远相爱。重要的是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①确认识权利和责任。②培养两性正常的交往。③性观念的升华。④学好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卫生、性道德等在内的性知识。4、情感依赖较重,承受能力较弱。在“你认为你的爱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问题上,结果显示大学生恋爱面临的问题具有广泛性、繁杂性等特点。这些问题极易导致恋爱破产。解决好大学生恋爱受挫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几个应对大学生恋爱受挫的方案,供大学生参考:其一,不妨静下心来一下失恋的原因。其二,失恋后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办法来减轻这种痛苦。其三,坦然面对挫折。其四,积极寻找自身优点。5.畸形恋爱心理普遍存在。在“你经历过以下哪种类型的恋爱”这一问题统计中,出现以下结果:“暗恋”存在最为普遍,其次是“三角恋”和“网恋”。这说明我校畸形恋爱现象已比较严重。下面将针对几个重点存在问题加以阐述。(1)暗恋。暗恋固然能体验到一种快乐,但更多的感受是痛苦。那么如何走出暗恋的误区呢?第一,主动了解对方的态度第二,勇敢地向对方求爱。第三,自我解脱,激流勇退。第四,及时释放郁积的能量。第五,不要盲目再次恋爱。(2)三角恋。三角恋是指一个女子(男子)同时与两个男子(女子)建立恋爱关系。三角恋爱贻害无穷,不但会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引发恶性事件,更 不会对自己的爱情有什么好处。若已陷入三角恋纠葛,那就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第二,比较权衡,果断抉择。第三,理智自控,和平解决。。第四,当进则进,当退则退。第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3)网恋。我校网恋所占比重较低,但网络作为新事物,具有发展性,因此网恋问题不可小看。据研究,网恋的存在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在生活压力日益加重的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宣泄自己的情感,而网络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其次,网上爱情似乎更符合人们对浪漫爱情的向往。然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与现实隔离世界,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网络交流只是人们交流的一个新手段,但绝不能代替现实生活。网友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沉溺于网上虚拟的境界,合理把握虚拟网络在显示生活中的比重,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网上的朋友,让爱情从网恋走向现实。以上就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我校恋爱存在的问题,以及经过研究学习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爱情是一种过程,一种成长的过程。每个人或早或晚都回接触它。我们不应该通过一些流行的曲和优秀作品来理解爱情。对大学生来说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人的祝福。在本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在胡剑老师的指导下,校图书馆在提供有关资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及贡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目的和意义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因为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从艰辛的高中步入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 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不成熟,很多事情率性而为,包括爱情。造成了一生的悲剧,或者影响了一生的择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