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先天之本后天之本,中医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冬日养脾早知道

为做好秋冬季 健康 科普宣传工作,以及提高人民自我 健康 管理能力和 健康 素养水平,10月23日,沈阳市安宁医院一行五人走进沈北新区卫健局开展线下 健康 大讲堂,八疗区李群主任为机关工作人员带来中医健脾 健康 知识讲座,医院志愿者累计发放 健康 科普宣传手册200余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对人体 健康 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平素 养生 保健中应重视对脾脏的调理。 脾虚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大部分来就诊的患者存在着脾虚表现,以脾气虚及脾阳虚表现为主。 比如,有些人平时做饭放油比较多,爱吃肥肉、甜食,还有人喜欢喝饮料,这些食物在中医被归类为“肥甘厚腻”,极易伤脾,导致脾气不足,具体表现为食欲一般,或者腹胀,尤其进食后胀气更加严重,总觉得每天昏昏沉沉,做事打不起精神,自觉乏力、没劲。严重的出现中气下陷表现,例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肛门坠胀感等。 出现上述症状表现,调理上应重视“补气健脾”,饮食上清淡,以瘦肉、蔬菜为主,可以多食用山药、白扁豆、薏米、大枣等药食同用食物。也可以购买黄芪、西洋参、茯苓、甘草、白术代茶饮。 脾气虚进一步加重,脾阳亏虚,除了气虚表现外,还会表现出畏寒怕冷,脘腹部觉得冷痛,喜欢用温水袋热敷,大便清稀,有时夹杂未消化的食物。此时,除了“健脾补气”外,还要重视温补脾阳,可以多食用姜、砂仁、肉桂、芡实、枸杞子等温阳之品。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的人往往体内湿气较重,舌苔比较厚腻,舌体胖大有齿痕,可以配合服用荷叶、红豆、豆蔻、藿香、陈皮等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药物。除了药物调理外,还可以采用按摩、艾灸的方式。 主要选取的穴位是足三里、中脘、气海、天枢等几个穴位,足三里穴属于 养生 第一大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中上4寸;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1.5寸;天枢穴与脐齐平,位于脐旁2寸。每天按揉上述穴位2分钟,或者用艾灸熏灸20-30分钟,可以达到益气健脾的效果。每天按揉上述穴位2分钟,或者用艾灸熏灸20-30分钟,可以达到益气健脾的效果。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辽宁省心理中西医结合心身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在北京回龙观医院进修学习神志病治疗,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负责或参与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局级课题4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老年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重性精神障碍、强迫症、躯体化形式障碍等多种精神心理疾病,尤其擅长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痴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同时擅长中医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汤剂、针刺、电针、艾灸、拔罐、放血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各种躯体疾病及心身疾病。曾多次进修学习催眠治疗,将催眠治疗与针刺治疗、推拿手法结合,治疗各种神经症、失眠症等,效果显著。

“先天之本,后天之本”是什么意思?

在讨论本题之前,首先应把“先天”与“后天”两个相对的概念搞清。《灵枢.决气篇》说: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篇》又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综合上述两段经文可知,所谓“先天”,是指禀受子父母“两神相搏”之精,及先天之精所化的先天之气,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是否可以理解为男性精子与女性卵子结合的受精卵而言。也可说“先天”指人体受胎时的胎元。它在个体生命中系“先身”而生。“后天”是指“精成”以后,即“脑髓生,骨为干……皮肤坚而毛发长”,就是受精卵以后的整个生命发育过程,皆应谓之后天,也应包括胚胎发育整个阶段。因为在胚胎发育阶段主要是由母体间接的获得水谷精微物质的营养而发育,已不再继续集受父体,所以应称其为后天。肾藏精,主命火,命火为“生气之源,是生命的原始动力。男性从“二八肾气盛界癸至,精气溢泻……”,女性从“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开始,肾的精气充盛,“两神相搏”故能有子,和“精成”以后的整个发育生长,抗御外邪的能力,都是肾的精气起决定作用。所以《医宗必读》说“先天之本在肾”。往往人体素质强健,称之为“先天充足”,素质虚弱,称之为“先天不足”。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之功能,而组成人体以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气血则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所以又说“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两神相搏之“精”,在母体内发育,以及胎儿娩出后,营养的供给都靠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只是胎儿时由母体间接供给,娩出后个体直接从外界索取而已,所以《医宗必读》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日后天之本在脾”。明代张景岳说“人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故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靠肾中阳气温煦,并肾精气为后天形体之基-础,而肾之所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与补充。因此,中医认为,脾与肾,即“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至脾阳不足,若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久则可累及肾阳不足。临床所见“脾肾阳虚证”即由此而生。有关“先天”与“后天”的概念,严格来讲,“先天”只能同时禀受于父母双方,而“后天”则可直接或间接的摄取于水谷精微和自然界。基于这一点,不难理解,临床真正有些因先天性器质缺陷所致的病理改变,单纯通过后天补益是不能获效的。如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先天性智能发育不全等,单靠药物进行后天培补基本无效。前两者多采用手术修补,方可弥补先天之缺损,而后者目前尚无恰当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遗传工程学的发展,未来探讨出良好的治疗方法,这是可能的。

后天之本是指什么?

后天之本指的是脾胃。人在出生以后,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的气血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中医将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人体必须依赖于脾的正常生理功能,才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质,然后再利用脾的。脾的描述脾是后天之本。因为先天之本是肾,在开始的时候肾生精,精成生髓,生骨,脉,筋,肉,皮肤,毛发,这是先天。后天,是我们吃五谷精微,脾胃脾胃消化吸收,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气血营养,运输布施各处。简单说就是,先天是父母给的,后天是自己吃的。脾是主运化吸收的。所以脾是后天之本。

中医所说的“先天”与“后天”究竟是什么?

“先天”是指人体受父母精血所形成的胎元,为人体生命之根本。是与出生后饮食营 养生 活调护的后天相对而言的。 《灵枢·决气篇》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显然,先天是指禀受父母“两神相搏”之精。是人体生命之本源,而先天之精又恰恰藏于肾,由于肾的精气充盈,具有生殖能力。到老年,由于肾的精气渐衰,生殖能力随之减退消失,形体也渐衰老。 总的来说,肾为生殖、生长发育之源。素体强健称为“先天充足”,素体虚弱称为“先天不足”,如某些不孕症,以及小儿发育迟缓的“五迟”、“五软”、“解颅”等症,都与先天不足有关,往往以治肾而获良效,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 人身脱离母体之后,就要依赖饮食营养。当水谷入胃以后,其中营养部分,由脾吸收,经过气化作用,变为津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总之, 脾为 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是后天营养的源泉。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明代张景岳说:“人始生,任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张景岳深刻、细致地阐述了脾与肾之间的关系。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靠肾中阳气温煦蒸化才能完成。唐容川也说:“脾……体阴而用阳,不得命门火以生土,则土寒不化,食少虚赢……”。肾中精气为后天形体之基础,而肾所藏之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与补充。 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脾与肾即“后天”与“先天”的关系是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 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 例如:脾气虚弱,运化不健,导致肾精不足,表现为腹胀、便溏、消瘦、腰酸、耳鸣,或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不良等病证。 又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久虚,损及肾阳,形成脾肾阳虚证,表现为腹部冷痛、下利清谷、腰膝酸冷、五更泄泻等病证。 又如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液,或肾的阳气虚损,气化失司,而导致水液的输布、排泄障碍,表现为面浮、肢肿、腹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脾肾阳虚水液停滞的病证。 治法上常采取“补火生土”、“培土制水”或“安奠两天”等脾肾同治的治疗原则。证明了“先天生后天,后天济先天”之说。 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源于先天,主生殖繁衍,为先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脾的运化,必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蒸化,始能健运;肾中精气,又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补充,才能不断充足。故《医门棒喝》说:“ 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之阳气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 。”这充分说明了先天温养后天,后天补养先天的相互关系。《血证论·阴阳水火论》所说:“人之初胎,以先天生后天;人之既生,以后天生先天。”亦是说明先后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什么意思

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有精华之意,指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壮大,”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除供应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故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脾主运化,运即是转运、输送,化有消化、吸收的含义。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作用

先天之本是指什么呢?

“先天之本”指的是中医概念中的肾脏。

肾是先天之本。因为在开始的时候肾生精,精成生髓,生骨,脉,筋,肉,皮肤,毛发等。先天就是父母给的营养物质。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

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

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主要是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说的,从中医上讲,先天之本是指肾脏,后天之本是指脾脏。这是中医理论上的脏腑理论所描述的生理情况。

先天之本是指肾脏出现的先天的天癸运行,气血、津液滋养,是由父母所决定的。每个人的先天之本不同,也就是肾脏的亏虚与否,都会决定患者疾病的走向,对患者的先天体质有决定性的作用。

后天之本是脾脏,指人体的消化系统,人体后天的水谷精微进行滋养,也就是吃食物之后能否进行很好的吸收、运化,都是由后天之本来决定。如果后天之本出现了纰漏、疾病,会导致人体营养吸收障碍,出现身体虚弱等相关疾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