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卦与否卦,否卦是什么卦

否卦 否极泰来 第33课

从64卦的排序看,从泰到否仅一步之遥,从否到泰则要经过62卦之遥。泰卦与否卦即是错卦,又是综卦,又是交卦。泰卦与否卦几乎是分不开的。从否到泰要经过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人力(人为的力量)来加速调整。爻的变动叫“爻之”。从否到益,从益到损,从损到泰,一共才经历两个阶段而已。损益的关系就像否泰的关系,益中有损,损中有益,能益能损就能从否到泰。 用人力,透过爻之,从损益表里面去研究,最后就是“否极泰来”。无论是保泰去否,还是否极泰来都阐述了《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无论一个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这样的状态都不会永远的持续下去。就像泰卦与否卦的转换一样,事情由盛而衰的转变总是快过由衰复兴的转变,此时需要我们摆正自己的心态来看待得失。每一卦爻的变动都瞬间变为另一卦,不同的卦之间都有关系,几个卦同时去看,就可以面面周到,这叫周全。《易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告诉我们看似无关的事情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保泰难,去否也不容易。我们要养成居安思危的习惯,面对现实,按部就班,步步为营,小心谨慎。 千百年来我们受《易经》影响深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为阳极生阴,阴极成阳。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泰与否,得与失会在片刻间达到转变。 西方人是以事为本,中国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更加有人情味,但也有很多弊端,人心善变,错综复杂,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叫“有一利必有一弊。”泰卦与否卦基本上都是以人为本,也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磨合。只要一个团体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去否保泰,自然泰的时间就会比较长。比如,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的时候,只要每个人都伸出援助之手,体恤企业的困境,大家齐心协力就可以助企业渡过难关。 泰卦下卦是君子,否卦下坤仍旧是君子,是不是君子一定要受苦,受委屈呢?其实这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权有钱时很容易变小人,就像否卦的上乾。权力使人腐化,财富难保忠贞。这就使君子很容易瞬间变小人。对于小人不正当获益的行为,只要小人最终心态转变,君子就要宽容小人的“逆取顺守”。 一切的变化都是一滴一点累积起来的,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易经》告诉我们要把所有人看成是人,下节学习同人卦。

64卦之剥、复、否、泰卦

1、剥卦和复卦: 剥极而复,是北宋欧阳修提出的易学命题。剥和复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卦,剥卦发展到终了,就会转变为复卦。欧阳修以此说明“物极必反”的道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某次,他家的马无故跑入了胡人的领地,邻居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过了几个月,那匹跑丢的马自己找回来了。不仅如此,它还带回了几匹胡人的良驹。邻居都赶来表示祝贺。老人又说:“这未尝不是一种灾祸。”老人的儿子酷爱骑马,见家中来了良马,兴奋不已。某日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又前来慰问,老人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年后,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去作战,一时之间死伤无数。惟有老人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保全了一条性命。人生福祸无定,可以否极泰来,也可以泰极否来。我们总是根据当前的情况,判断什么是好运、什么是厄运。所以,才因为困境的出现而忧愁,又因为困境的消失而欣喜。其实所谓的好运和厄运,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片段。所以,不妨将绝境看淡,将眼光放远。人生是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心若宽了,一切就完美了; 心若淡了,人生就幸福了。 2、否卦和泰卦: “否极泰来”一词,源于《易经》否卦和泰卦。否卦是乾上坤下,泰卦是坤上乾下。 两个卦象颠倒来看就能相互转化。 《易传》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初六】爻辞曰:“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大意是:“拔起一大把茅草,它们的根须连结在一起,这象征着团结一致,就能吉祥亨通。”【九五】爻辞曰:“九五,休否,大人吉。”大意是:“结束这黑暗的局面,未来光明且吉样。”【上九】爻辞曰:“上九,倾否,先否后喜。”大意是:“把颠倒的一切修正过来,先遇阻碍,后大欢喜。”从【初六】到【上九】,否卦逐渐走向极点。由极点向反方向转化,就是“倾否”。“倾否”意味着闭塞不通的局面被打破,亨通的局面开始到来,因此说“先否而后喜”。先否而后喜,坏运气被扫除,这就是“否极泰来” 苏轼曾在《东坡易经》说:“否至于此不可不复,因非倾荡扫除,则喜无自至矣。” 通观否卦和爻辞不难发现,困难面前并非是黑暗一片。相反,否的出现,恰恰预示着泰的到来。人的本性,总是趋利避害。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谁也不能永远一帆风顺。运气不好的时候,请相信否极泰来。

易经之否极泰来

易经的第十一卦泰卦,第十二卦否卦,泰卦跟否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他们既互错又相综,而且泰否两卦还是交卦的关系-如果把泰卦的上下两卦交换一下,它就变成了否卦,把否卦上下两卦交换一下就变成了泰卦。从中我们可以慢慢体会到泰与否几乎是分不开的,否中有泰,泰中有否,否紧接着就是泰,泰紧接着就是否……         泰卦跟否卦基本上都是以人为本,实际上《易经》大部分的卦都是以人为本,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西方人是以事为本的,中国人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呢?就是因为中国人以人为本,而人心善变,各有主张,所以中国社会才会这么错综复杂!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放弃人本,走上以事为本,那样不是轻松愉快,简单明了吗?以人为本的处事方式,让中国人在工作中更在意别人的感受,更具有人情味。而西方社会的以事为本,使得他们在处事方面更加简单直接。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然而一个人无论处于哪种社会,想要拥有稳定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到保泰去否。那么,什么是保泰去否?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们以人为本的处事方式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些错综复杂的变化。这叫有一利必有一弊。     泰卦跟否卦的着重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磨合,四个字,叫做保泰去否。只要一个团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坚定的保泰去否的信心,这个团体自然地就会泰的时间比较长,否的时间比较短。因为当团体处于泰的时候,大家都会很小心去防范可能引起否的地方,一旦防范不了,否态出现的时候,大家也会尽全力把它去掉。有一利必有一弊。平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因为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功能;工作之余,我们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而有朝一日当我们这个团体遇到变动、困难的时候,每个人就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功效。 《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保泰去否,得到长远发展,就要做到居安思危,让这种危机感成为一种习惯。而今天,正是由于中国人的这有习惯,使得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也使得我们能够从容地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那么,一旦我们陷入危机,该如何运用易经》的智慧实现否极泰来呢?       否极泰来,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需要我们把它变成实际的行动,自然就会有成果。就是人要往积极的、好的方面去想,因为心想会事成。中国人常说,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竟成跟心想事成有什么不同?意思就是说光用心想是不够的,光有想法没有动作,或想来想去,时不时就改变主意,那样心想怎么会事成呢?所以,还要把它变成自己坚定不移的志向,有志者最后是会成功的。       当我们在泰卦的时候,要记住,好不容易有好日子过,大家要齐心协力,彼此包容,宽宏大量,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就穷力,彼此包容,宽宏大量,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就穷出花样、乱搞主张,弄得大家慌张得不得了。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做害群之马,不要让自己一个人把整个团体败坏掉。这就叫做坚贞忠实。而且我们还要预防虚伪,因为大家熟了以后,很多人会熟不拘礼,有些人会慢慢地开始伪装,慢慢地走上否的方向。一个团体要和平,要合理。当它不幸陷人否态的时候,大家马上知道要使这个团体里的每个人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同时来面对才有办法,而不是靠某一个人就能力挽狂澜,大家的心都要朝向去否,把去否树立成大家共同的目标,那就好了。大家在这个时候受点委屈,受点羞辱,没有关系。       大家在同一条船上,要高度警惕,谁都不可以让这条船沉掉,这样很快就会先否后喜一否的时候当然是否,但是否变泰的时候大家就高兴了,就喜了。保泰难,去否也不容易;创业难,守成也不容易。总而言之,我们心里要有准备,不能恐惧,不能害怕,更无法躲避。每一个人都面对现实,按部就班,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习惯,哪一天就算否真的来了,也不至于慌张,不至于自乱阵脚,而是会自己去调整,用人力爻之,从损益表里面去研究应对方案,最终达到否极泰来。       无论是保泰去否还是否极泰来,都阐释了《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易经》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这样的状态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就像泰卦和否卦的转换一样,事物由盛而衰的转换总是快过由衰而复兴的转变。此时,我们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来看待得失。

否卦 否极泰来 第33课

从64卦的排序看,从泰到否仅一步之遥,从否到泰则要经过62卦之遥。泰卦与否卦即是错卦,又是综卦,又是交卦。泰卦与否卦几乎是分不开的。从否到泰要经过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人力(人为的力量)来加速调整。爻的变动叫“爻之”。从否到益,从益到损,从损到泰,一共才经历两个阶段而已。损益的关系就像否泰的关系,益中有损,损中有益,能益能损就能从否到泰。 用人力,透过爻之,从损益表里面去研究,最后就是“否极泰来”。无论是保泰去否,还是否极泰来都阐述了《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无论一个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这样的状态都不会永远的持续下去。就像泰卦与否卦的转换一样,事情由盛而衰的转变总是快过由衰复兴的转变,此时需要我们摆正自己的心态来看待得失。每一卦爻的变动都瞬间变为另一卦,不同的卦之间都有关系,几个卦同时去看,就可以面面周到,这叫周全。《易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告诉我们看似无关的事情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保泰难,去否也不容易。我们要养成居安思危的习惯,面对现实,按部就班,步步为营,小心谨慎。 千百年来我们受《易经》影响深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为阳极生阴,阴极成阳。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泰与否,得与失会在片刻间达到转变。 西方人是以事为本,中国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更加有人情味,但也有很多弊端,人心善变,错综复杂,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叫“有一利必有一弊。”泰卦与否卦基本上都是以人为本,也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磨合。只要一个团体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去否保泰,自然泰的时间就会比较长。比如,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的时候,只要每个人都伸出援助之手,体恤企业的困境,大家齐心协力就可以助企业渡过难关。 泰卦下卦是君子,否卦下坤仍旧是君子,是不是君子一定要受苦,受委屈呢?其实这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权有钱时很容易变小人,就像否卦的上乾。权力使人腐化,财富难保忠贞。这就使君子很容易瞬间变小人。对于小人不正当获益的行为,只要小人最终心态转变,君子就要宽容小人的“逆取顺守”。 一切的变化都是一滴一点累积起来的,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易经》告诉我们要把所有人看成是人,下节学习同人卦。

地天泰也 否极泰来什么意思

诸事亨通,恶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天地相交,是泰;天地不相交,是否。在《易经》泰卦中,地在天之上,天下到地的下面。地的属性是下沉,虽然在天上面,但地向下与天交往;天的属性是向上,虽然在地的下面,天也要向上,于是天地就相交了。

在古文化中,天地相交,就寓意着风调雨顺,万物生长,是好的现象,这就是泰卦的卦象。而否卦呢,则是天在上、地在下。天往上走,地向下沉,天地越来越远,就无法交合在一起了,天地不交,万物枯竭,这就是否卦的卦象。

最后,想说的是,要理解否极泰来,也不能不理解为什么《易经》中,泰卦要放在否卦的前面。这就要理解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道理,中国文化从来是将善终的,一件事物,开始好,不是真的好,有一个好的结果,才是真正的好。

人生,怕的不是开始坏,而是好的开始,被你糟蹋了:

稀里糊涂地落个败局。所有,有一句话叫:盖棺定论,一切都结束了,得到的评价,才是最终的评价。中国文化的人生哲学,不论少年英雄,论激流勇退,相忘于江湖。

诗云: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易经•否卦》,依靠俭德中和的正道,必能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注意这里的否读作pǐ,而不是字面的读音fou,意思是不好的事情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好运转化。这个成语就是出自《易经》。 可实际上,泰卦在否卦之前,准确地说应该是“泰往否来”,后世从文化习惯上把否放在泰前面,读起来顺口,所以才有了否极泰来成语中,否在泰之前了! 【读经典】 先看卦画和标题: 从卦画上可以看到,否卦是坤下乾上,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仿佛是各得其所,看上去很正常,其实不然,否卦与泰卦互为反卦,天地否卦的情况正相反。天地之气互相不流通,万物失去阴阳二气的滋养,世界进入闭塞的状态! 易经讲究辩证发展的思想,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天地之道,物极必反。。一切总是在两极之间摆荡,到达一个极端时就会产生质变,和顺畅达的泰卦,接下来就进入天地闭塞的否卦! 接着看正文和卦辞: 简单翻译下:否卦,闭塞而没有人道,不利于君子坚持正道,事业也将由盛转衰。 简单翻一下:彖辞说“否之匪人,大往小来”,这是天地之气互不交流,而致使万物难以亨通顺利。 上卦乾君高高在上,下卦坤臣位卑于下,国家就无法治理;内卦坤阴,外卦乾阳,内里柔弱而外表刚强;内小人而外君子,这是小人之道强盛,君子之道削弱的表现。 简单翻译下:象辞说天地不交通,是否卦的卦象。君子应当从这一卦象中得到启示,俭以养德、藏锋韬晦,不可追逐荣耀与利禄。 最后是具体的六爻: 简单翻译下:连根拔掉茅草,及其同类,坚守正道吉利,亨通顺利。象辞说:“连根拔掉茅草,坚守正道吉利”,是愿意拥护君王,实现伟大志向的缘故。 简单翻译下:包容承受得柔顺胆怯,对于小人来说是吉利,对于有德行的人来说,并不是通泰顺利的表现。象辞说:“有德行的人身处窘境不亨通”,是因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和小人不愿一起共事。 简单翻译下:包容羞耻。象辞说:“包容羞耻”,是因为六三阴爻居阳位,处位不当,才德与职位不相称。 简单翻译下:得到君王授命,没有灾害,众人依附同受福禄。象辞说:“得到君王授命,没有灾害”,说明九四阳爻扭转小人知道的志向正在进行。 简单翻译下:困阻之时停止行动,对于有德行的人来说是吉祥的。时刻提醒自己,正处在危险境地,命运好像系在柔弱的苞草、桑枝上一样。象辞说:“有德行的人得到吉祥”,是因为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处位得当,喻人才德称其职位。 简单翻译下:短暂的闭塞,只是暂时的,象闭塞之后会畅顺。象辞说:厄运到了终极就会倾覆。不顺畅的日子还会长吗? 【写心得】 泰极必否,物极必反,事物永远是对立发展的。泰卦和否卦展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与统一,否是闭塞不通,阴阳之气不和谐,万物凋敝。天地不交,是非皆颠倒程颐说的“天地不交则不生万物”,就揭示了小人得势,君子失势的现象! 处于否卦时,唯有以贞能够战胜,卦辞使用“利贞”二字,要求君子收敛才德,坚守正道,超然物外。就像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有道则显,无道则隐,绝不为了荣禄迎合俗鄙。 具体在六爻中,初爻时期小人得势;二爻君子迎难而上;三爻众人无功不禄;四爻君臣精诚团结;五爻大人谨守正道;上爻必会否极泰来! 面对人生困境挫折,真正的强者敢于战胜困难,绝不言弃,坚韧不拔;保持乐观从容的态度,积极进取,坚韧前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有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最终一定会云散月明! 【做冥想】 “否”这个字很有意思,上面是“不”字,下面一个“口”字,不口就是是不能言的意思,古人讲“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的善恶都藏在心中,口中的言语则容易吐露心声,言语一出,总会利害随之,所以否卦的卦名就是慎言闭口的意思! 否卦天在地上,本来是自然的情形,怎么会不恒通呢?原因是乾卦天有向上的性质;坤卦阴是向下的性质,天与地相背离,上下不交流、不沟通,君臣不能同心同德,君王与民众也不一条心,怎么会亨通呢? 当然这是前面的泰卦顺承下来的,太平盛世往往导致君王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奢侈,然而欲壑难填,这种生活必然要建立在,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于是君王与民众之间便会产生矛盾了,盛世也就由盛转衰了! 而我们中国素来以中和为美,追寻平和中正的状态,在全盛时期也要谨慎谦逊,避免事物向反面转化;在事业运程低谷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否极泰来,度过最黑暗的黎明时刻,必将遇见灿烂的朝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