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凭什么诊断双相情感障碍,什么人容易患上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怎么回事?

一、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病?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躁狂和抑郁症状集于一身的结合体。但是双相障碍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远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甚至在临床上也非常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A、双相情感障碍有何表现?双相障碍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双相I型障碍和双相II型障碍。双相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特征,在躁狂发作前后可以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在至少1周的时间内,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明显异常的、持续性的情绪高涨,睡眠减少、精力旺盛,热衷于各种活动。还有可能出现自尊心膨胀,思维飘忽不定,花钱大手大脚,严重时可能会有伤害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双相I型障碍的症状表现双相II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存在轻躁狂和重性抑郁发作两种症状。注意区别II与I型的差别在于躁狂症状较轻,而且有严重的抑郁症状。重性抑郁发作的表现为在持续的2周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心情低落,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兴趣,也无法产生愉悦感,体重突然减轻或增加,睡眠出现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反复出现的念头等。小编提醒大家,如果重性抑郁发作前后出现轻躁狂症状,便可诊断为双相II型,但如果轻躁狂症状转变为躁狂,就是双相I型障碍。如果从未出现过轻躁狂或躁狂症状,就可能只是单纯的抑郁症。二.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不仅大众对双相障碍的理解比较模糊,临床上,双相障碍被误诊为抑郁症的几率也特别高。国外曾有一项指出,有30%-40%表现为抑郁的病人,经过5-10年的回访发现其实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什么双相情感障碍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双相障碍易被误诊为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患者首次发病时都表现为抑郁,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的患者极少。而且在首次发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患者可能都处于抑郁状态。而当他们真的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时,患者或家人反而会觉得情绪变好了,以为是症状出现了好转,患者自身也会感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所以一般不会选择在这个阶段就诊。这种情况下,医生比较难了解到患者有躁狂发作的信息,因此容易误诊。

得过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会有什么影响

双向情感障碍易长期反复发作,导致病人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病人久依赖,物质滥用,药物依赖发生率比较高。病人出现抑郁的时候,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可以出现自伤、的想法或者是行为,而且的发生率较单相抑郁症更加高。积怨的时候,由于情绪极度烦躁,冲动控制能力比较弱,有可能会出现伤人毁物。严重躁狂状态时,由于比较容易积惹,冲动控制能力弱,判断力受损而做出一些非理智行为。有可能会出现行为轻率,不顾后果,随意的挥霍、盲目投资,乱交友、性行为紊乱,伤人毁物,无论是抑郁发作还是躁狂发作,在发作时病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能力都可能会受到损害。因此一旦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应该积极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是怎么回事?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具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其发病原因未明,可能受心理、生理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

双向情感障碍能好吗?

这个真的很难,需要时间。

怎么样才能确诊双相情感障碍?

怎么样才能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双相 情感 障碍是一种发作形式多样,表现形式复杂的 情感 障碍疾病,多年以来被公认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漏诊率高。我就试着说一下双相障碍的诊断,希望能够帮到你。 双相 情感 障碍即使在精神医学相对发达的美国也是一种诊断很困难的疾病,通常在症状出现后,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确诊。例如美国曾经有一项441名双相 情感 障碍患者的自我管理调查,发现35%的患者在首次寻求治疗和接受正确诊断之间至少等待了10年才最终被确诊为双相 情感 障碍。双相 情感 障碍一定是包括躁狂发作或者轻躁狂发作以及抑郁发作交替出现的 情感 障碍疾病。相比较而言躁狂发作更容易被识别,而轻躁狂发作虽然与躁狂发作相仿,但持续时间更短,严重程度更轻,对于患者的生活几乎不构成影响,所以一定更容易被忽略。 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症状一般至少持续一周,对于日常生活存在比较明显的影响,主要症状有: 轻躁狂 轻躁狂的特征是与平时表现有所区别的持续高涨或易怒的情绪,以及明显的活动增加表现,持续至少连续四天,症状表现发生在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在此期间,必须存在至少三种(如果兴高采烈的情绪占主导地位)或四种(如果情绪占主导地位)的躁狂症特征性的其他症状(可以参照上面的躁狂表现)。 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我们都比较熟悉了,通常抑郁症状会持续至少两周,至少存在下列5种症状,并至少存在一种烦躁不安或 情感 低落的表现: 要注意的是—— 单纯满足抑郁发作不能被诊断双相,至少需要有一次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才可以诊断双相 情感 障碍 。 双相 情感 障碍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是难以诊断,容易误诊和漏诊的,近年有很多学者认为双相障碍存在诊断扩大化的现象,因为之前我们诊断单相抑郁、精神分裂症甚至一些躯体疾病的患者近年都被陆续改诊为了双相 情感 障碍。但其实这是整个医学界的一个修订过程,是纠正我们既往诊断不严谨、漏诊和误诊的过程,我不认为这是扩大化,明确的双相障碍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很多患者被归为难治性抑郁症,最终被发现其实是诊断错了,治疗方向也错了。题主想要知道如何确诊,想必已经对双向 情感 障碍有了一定了解,其他回答的也都比较清楚,我这里就主要回复一下如何确诊。 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由躯体疾病或物质依赖所致的双相障碍。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尤以女性)可能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应做甲状腺功能测定。对过度兴奋及进食不好者应注意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了解。心理学测试、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和脑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可供参考。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血浓度测定,以保证疗效、监测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 诊断标准 躁狂发作 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意念飘忽,思维奔逸;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自负,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对睡眠的需要减少;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社会 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需立即治疗或住院;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②怪异行为。②“一级症状”。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抑郁发作 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企图或行为。④自责或内疚感。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⑧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社会 能力明显受损;需立即治疗或住院;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以上仅作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找精神科医生做诊断。我看题主提了几个跟双相 情感 障碍有关的问题,是不是自己有这方面的困惑,如果有就直接找精神科医生。 美国精神医生学会的DSM-5区分了3种双相障碍: 1、双相障碍Ⅰ型 过去被称为躁狂—抑郁症,它的诊断标准是,在一生至少要经历过一次躁狂发作。 2、双相障碍Ⅱ型 必须至少一次抑郁发作以及至少一次轻躁狂发作,才能达到诊断标准。 3、环性心境障碍 个体频繁表现轻度的抑郁症状,并且交替出现轻度的躁狂症状。 以上只是对三种的区分,具体详细的标准可以参考DSM-5。 所以,想要得到确诊的信息还是要去精神科医生地方。 双相 情感 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双相 情感 障碍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特点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比较相关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而确定。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 以下是双相 情感 障碍的临床表现,可做为诊断参考: 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症状特征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  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情绪不稳,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反应敏捷,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  精力旺盛,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不计后果,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 (4)躯体症状  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加上过度消耗引起体重下降;对异性的兴趣增加,性生活无节制。 (5)其他症状  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多变;严重时,患者极度的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冲动;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6)轻躁狂发作  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行为较莽撞,但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以上仅为参考,如需确诊,请咨询专业医生!

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双向情感障碍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它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精神疾病。现在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一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这个病的发病中间,还是起到一个最重要的作用,这个双向情感障碍是我们精神疾病遗传度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仅次于孤独症。咱们孪生子调查,就发现单卵双生的同病率要比双卵双生的同病率高很多。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更多的比如单基因或者是性连锁遗传方面的证据。所以还是一个多基因遗传。刚才讲了,它还跟环境因素有一个共同作用,比如像社会心理因素,像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包括婚姻状况的改变,或者是丧偶,都有可能诱发情感障碍疾病的出现。那么造成双向情感障碍的诱因有哪些呢?像生活事件,尤其是一些不良的生活事件,比如像恋爱或者是婚姻状况的改变,比如失恋了,或者是受挫受打击了,或者是一些丧偶,丧失亲人,这些都可以引起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 非遗传性的先天因素,会不会也是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原因呢?这个可能会出现。因为刚才讲了,有一部分人可能没有家族史,但是依然会有这个病发生,往往追溯到母亲怀孕的时候,可能有过母婴期的病毒感染,或者是它在婴幼年期可能出现分离焦虑,或者在他童年期青少年期,出现不良的生活事件,都可以导致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生。由此可见,双向情感障碍这个疾病它的诱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应激事件、季节因素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