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气图为什么那么排列,孟喜卦气图
卦气的卦气
顾名思义,卦就是基本八卦及其相互重合而生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的最本质单位,古今的人们一直都认为,卦是圣人创造的,用来代表世间万物表象的符号,和自然物质元素存在者相应的对应关系,比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坎代表水等等,而且人们一直认为,这些卦和组成卦的六爻,相互之间可以变换,而且这种变换是和自然物质世界的变换是同步的,所以自古以来的方术家都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卦爻的各种变化和相互关系来把握和窥探自然以及社会的变化发展规律。而“气”就是指同一事物的两种对立属性,综合起来就是指“阴”与“阳”,分解开来就是事物的多少、大小、高低、寒热、早晚、明暗、吉凶等等。而卦气合起来就是用易的八卦来表象事物的阴阳对立的静态属性和消长的动态属性,这样,易的卦辞和爻辞就可以看作是在描述事物阴阳属性,从中就可以洞察天机时运了。古人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一年四季寒暑变化上,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直传承到现代的,独树一帜的卦气学说。在卦气学说中,不包含离、坎、震、兑四正卦的六十卦,每一爻主(值)一日,六十卦一共就是是360天,其余的五日四分之一日均匀的分摊到六十卦中就形成了一卦主六日八十分之七日的所谓六日七分卦气,(当然邵雍的卦气中,四正卦是乾坤离坎,六日七分是一样的)。除了卦爻值日的分法外,还有一个卦序的问题,就是用六十卦来对应365.25日。但是,卦气中的六十卦,到底是按一个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现存的两种不同顺序。一个就当今传世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的顺序,邵雍卦气就是按照这个顺序,以复卦起事于冬至之日,最后以坤卦结束,最后还有一个七日来复的说法。而另外一个卦序就是《小过》、《蒙》、《益》、《渐》--------《屯》《谦》《睽》《升》的顺序,这两个顺序对于易学界来说,是众所周知的。这样,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十二月,以及天干地支组合的六十甲子就排列成为一种和地球自转以及地球绕太阳公转和月亮饶地球运转形成的年、朔望月、日周期相互同步,周而复始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卦气,古代的五行、阴阳、二十八宿、音律、观物占候等等都是统一的,关于这一点,通过上面提到的卦气表,就会一目了然。和卦气密切相关的,还有十二辟卦,十二辟卦是从上述六十卦中提取出来的,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的卦。综上所述,卦气学说应当具有几大特征,第一是气起中孚,第二是坎、离、震、兑四正卦不用,(不用就是不值日)为四方伯,或者是乾、坤、离、坎主北南东西四正方位和冬夏春秋四个季节。其余六十卦,六日七分主一年365又四分之一日,第四是十二辟卦:主十二辰,将六十卦分每五卦分为一组,共十二组,十二辟卦就是他们的代表,也成为“君”卦,或十二消息卦。而 <乾坤谱>中又提出了立体卦气排列方法.
小寒对应什么卦象?24节气对应的卦象是什么???
十二消息卦、农历十二月及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地天泰----------正月---------立春、雨水雷天大壮-------二月---------惊蛰、春分泽天夬----------三月---------清明、谷雨乾----------------四月---------立夏、小满天风姤----------五月---------芒种、夏至天山遯----------六月---------小暑、大暑天地否----------七月---------立秋、处暑风地观----------八月---------白露、秋分山地剥----------九月---------寒露、霜降坤----------------十月---------立冬、小雪地雷复----------冬月---------大雪、冬至地泽临----------腊月---------小寒、大寒
...也就是阴从左降还是右降?为什么有两种图?别复制粘贴。
是S 白阳黑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卦气的立体卦气排列方法
这个世界图式不仅是一个空间的图式,也是一个时间的图式。照上面的说法,六十四卦在一年阴阳之气的消长中都起“用事”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卦气”。易纬《稽览图》有更详细的方法,将六十四卦皆配入四时。《稽览图》说:“小过、蒙、益、渐、泰寅。需、随、晋、解、大壮卯。豫、讼、蛊、革、夬辰。旅、师、比、小畜、乾己。大有、家人,井、咸、姤午。鼎、丰、涣、离、遯未。恒、节、同人、损、否申。巽、萃、大畜、贲、观酉。归妹、无妄、明夷、困、剥戌。艮、既济、噬嗑、大过、坤亥。未济、蹇、颐、中孚、复子。屯、谦、睽、升、临丑。坎六震八离七兑九。已上四卦者,四正卦,为四象。每岁十二月,每月五月(按五月月字当作卦)...
周易竟如此简单—先天八卦图详解
在了解先天八卦图之前我们先来重新温习下以前的易学,天道思想从伏羲氏时代开始,到了文王时期的神道思想,再到孔子的人伦思想,经过焚书坑儒以后的汉代易学的研究注重象数,想恢复易的本质,孔子只是借周易阐述他的人道思想,所以汉代易学偏重的方向是从天文、历谱、音律以言易,王弼的去象数易,重振老黄玄学之风,唐代易学并无建树,佛学兴起,到了宋代易学从陈传老者哪里得到道家太极图示,传到钟放、穆修、李之才,再到邵雍这里,而邵雍是把伏羲氏或者文王易演绎到了极致,观物篇所涉及的不仅有汉代的天文、历谱还有日月星辰、寒暑昼夜、动植飞走,土石水火,涵盖人眼之中一切宇宙万象,合历史人事、圣贤事业于一体,展现了一个伏羲氏未尽表达之理,所以蔡西山对他称赞道:“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先天易图的来源,有人说是来至于陈传,有的说是邵雍,还有说法是蔡元定师从邵雍而作,具体是谁不得而知,况且对于先天易图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我们今天就具体讲讲先天图示: 1.八卦次序图:我们简单解释下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两仪上面的四象又是一个阴阳叠加而来,两仪中的阳在加一个阳变成太阳,两仪的阳加一个阴变成少阴,两仪的阴加一个阳就是少阳,两仪的阴上添一个阴变成太阴,而后的八卦以此类推,构成了我们的先天数: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按照先阳后阴的次序而来,阴为静,阳为动,任何事物都静止,都不动是不会交感、不会演变的,所以必须阳动才行,所以阳动在前,阴静在后,这个和我们的2进制类似,0为静止,1为运动,独零不长,独1不生。2,八卦方位图:上图是方位图,后人多有研究,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其内涵实质,在预测学里面都是引用先天八卦的数、后天八卦的位,而此图为先天的位,但是还是有必要给大家在描述下,易传有说过,乾道左行,坤道右迁,大家可以看看下图就知道了:3.64卦次序图 此处的卦序不是按照京房卦气图旭,不是魏伯阳或者虞翻的卦图,也不是朱熹之流的乾坤屯蒙之云,而是完全按照二进制的方式而来,遵循上面的先天8卦次序,而后相叠,构成8重卦,成为现在的64卦图:此卦图是和卦图1类似累加上去,对于大家而言应该好理解,乾+乾=乾卦(重卦),乾+兑=夬卦,乾+离=大有等等 4.64卦方位圆图此图和图2类似只是在先天八卦次序图里在增加八卦成为八重卦。 5,64卦方图6.卦气图,前面我们学习了孟喜的卦气图,还有人记得四正卦,六日七分法,七十二候吗?还有谁记得魏伯阳的四正卦?先看完邵雍的四正卦我们在来做个比较:孟喜的四正卦是:坎、离、震、巽,而魏伯阳的四正卦是:乾、坤、坎、离,一个是来至于易传---帝出乎于震,一个是乾为天,这就是先天与后天的区别,而魏伯阳是用组合排列的方式研究卦序,一阳,一阴,二阳四阴。。。等等,十二消息卦包围其他卦,参看下图: 今天就暂且讲到这里,下节再讲:元会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