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困五丈原签意,诸葛亮灵签测字

五丈原诸葛亮禳星简介

禳星的典故:孔明五丈原禳星续命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夜观星象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归位)救自己的命,就设下四十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就是讲冲凶星,需要化解的意思! 小说中孔明五丈原禳星续命只是作者为了神化诸葛先生而杜撰的情节罢了 诸葛亮夜观星象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归位)救自己的命,就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救他自己一命。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设下四十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葛亮算命法,1969年阴历10月28日

诸葛亮算命诸葛亮根据《易经》三百八四爻,所编写了签诗,巧妙地组成字盘供人卜算。其内容神秘而不可思议,小至个人荣辱,家庭得失,大至战役胜负,邦国荣衰,无不灵验如神。因此名声大震,代代相袭。明代后,该书被更名为《诸葛神薮》。出生年的重量:1941:6钱 1942:8钱 1943:7钱 1944:5钱 1945:1两51946:6钱 1947:1两6 1948:1两5 1949:7两 1950:9钱1951:1两2 1952:1两 1953:7钱 1954:1两5 1955:6钱1956:5钱 1957:1两4 1958:1两4 1959:9钱 1960:7钱1961:7钱 1962:9钱 1963:1两2 1964:8钱 1965:7钱1966:1两3 1967:5钱 1968:1两4 1969:5钱 1970:9钱1971:1两7 1972:5钱 1973:7钱 1974:1两2 1975:8钱1976:8钱 1977:6钱 1978:1两9 1979:6钱 1980:8钱1981:1两6 1982:1两 1983:7钱 1984:1两2 1985:9钱1986:6钱 1987:7钱 1988:1两2 1989:5钱 1990:9钱1991:8钱 1992:7钱 1993:8钱 1994:1两5 1995:9钱1996:1两6 1997:8钱 1998:8钱 1999:1两9 2000:1两2出生月的重量:一月:6钱二月:7钱 三月:1两8四月:9钱五月:5钱六月:1两6七月:9钱 八月:1两5九月:1两8 十月:8钱 十一月:9钱 十二月:5钱出生日的重量:初一:五钱 初二:一两 初三:八钱 初四:一两五初五:一两六 初六:一两五 初七:八钱 初八:一两六初九:八钱 初十:一两六 十一:九钱 十二:一两七十三:八钱 十四:一两七 十五:一两 十六:八钱十七:九钱 十八:一两八 十九:五钱 二十:一两五廿一:一两 廿二:九钱 廿三:八钱 廿四:九钱廿五:一两五 廿六:一两八 廿七:七钱 廿八:八钱廿九:一两六 三十:六钱出生时辰的重量:子时:一两六 丑时:六钱寅时:七钱 卯时:一两辰时:九钱 巳时:一两六午时:一两 未时:八钱申时:八钱 酉时:九钱戌时:六钱 亥时:六钱批注诗:2两1:短命非业谓大凶,平生灾难事重重,凶祸频临限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2两2:身寒骨冷苦伶仃,此命推来行乞人,劳劳碌碌无度日,中年打拱过平生2两3:此命推来骨轻轻,求谋做事事难成,妻儿兄弟应难许,别处他乡作散人2两4:此命推来福禄无,门庭困苦总难荣,六亲骨肉皆无靠,流到他乡作老人2两5:此命推来祖业微,门庭营度似希奇,六亲骨肉如水炭,一世勤劳自把持2两6:平生一路苦中求,独自营谋事不休,离祖出门宜早计,晚来衣禄自无忧2两7:一生做事少商量,难靠祖宗作主张,独马单枪空作去,早年晚岁总无长2两8:一生作事似飘蓬,祖宗产业在梦中,若不过房并改姓,也当移徒二三通2两9:初年运限未曾亨,纵有功名在后成,须过四旬方可上,移居改姓使为良3两:劳劳碌碌苦中求,东走西奔何日休,若能终身勤与俭,老来稍可免忧愁3两1:忙忙碌碌苦中求,何日云开见日头,难得祖基家可立,中年衣食渐无忧3两2:初年运错事难谋,渐有财源如水流,到的中年衣食旺,那时名利一齐来3两3:早年做事事难成,百计徒劳枉费心,半世自如流水去,后来运到始得金3两4:此命福气果如何,僧道门中衣禄多,离祖出家方得妙,终朝拜佛念弥陀3两5:生平福量不周全,祖业根基觉少传,营事生涯宜守旧,时来衣食胜从前3两6:不须劳碌过平生,独自成家福不轻,早有福星常照命,任君行去百般成3两7:此命般般事不成,弟兄少力自孤成,虽然祖业须微有,来的明时去的暗3两8:一生骨肉最清高,早入学门姓名标,待看年将三十六,蓝衣脱去换红袍3两9:此命少年运不通,劳劳做事尽皆空,苦心竭力成家计,到得那时在梦中4两:平生衣禄是绵长,件件心中自主张,前面风霜都受过,从来必定享安泰4两1:此命推来事不同,为人能干异凡庸,中年还有逍遥福,不比前年云未通4两2:得宽怀处且宽怀,何用双眉总不开,若使中年命运济,那时名利一齐来4两3:为人心性最聪明,做事轩昂近贵人,衣禄一生天数定,不须劳碌是丰亨4两4:来事由天莫苦求,须知福禄胜前途,当年财帛难如意,晚景欣然便不忧4两5:福中取贵格求真,明敏才华志自伸,福禄寿全家道吉,桂兰毓秀晚荣臻4两6:东西南北尽皆通,出姓移名更觉隆,衣禄无亏天数定,中年晚景一般同4两7:此命推来旺末年,妻荣子贵自怡然,平生原有滔滔福,可有财源如水流4两8:幼年运道未曾享,苦是蹉跎再不兴,兄弟六亲皆无靠,一身事业晚年成4两9:此命推来福不轻,自立自成显门庭,从来富贵人亲近,使婢差奴过一生5两:为利为名终日劳,中年福禄也多遭,老来是有财星照,不比前番目下高5两1:一世荣华事事通,不须劳碌自亨通,兄弟叔侄皆如意,家业成时福禄宏5两2:一世亨通事事能,不须劳思自然能,宗施欣然心皆好,家业丰亨自称心5两3:此格推来气象真,兴家发达在其中,一生福禄安排定,却是人间一富翁5两4:此命推来厚且清,诗书满腹看功成,丰衣足食自然稳,正是人间有福人5两5:走马扬鞭争名利,倌曜鍪路铣锫郏 怀 B辉丛粗粒 还笕倩 粤 ?/font>5两6:此格推来礼仪通,一生福禄用无穷,甜酸苦辣皆尝过,财源滚滚稳且丰5两7:福禄盈盈万事全,一生荣耀显双亲,名扬威震人钦敬,处世逍遥似遇春5两8:平生福禄自然来,名利兼全福禄偕,雁塔提名为贵客,紫袍金带走金鞋5两9:细推此格妙且清,必定才高礼仪通,甲第之中应有分,扬鞭走马显威荣6两:一朝金榜快提名,显祖荣宗立大功,衣食定然原欲足,田园财帛更丰盈6两1:不做朝中金榜客,定为世上一财翁,聪明天赋经书熟,名显高克自是荣6两2:此名生来福不穷,读书必定显亲荣,紫衣金带为卿相,富贵荣华皆可同6两3:命主为官福禄长,得来富贵定非常,名题金塔传金榜,定中高科天下扬6两4:此格权威不可当,紫袍金带坐高堂,荣华富贵谁能及,积玉堆金满储仓6两5:细推此命福不轻,安国安邦极品人,文绣雕梁政富贵,威声照耀四方闻6两6:此格人间一福人,堆金积玉满堂春,从来富贵由天定,正笏垂绅谒圣君6两7:此名生来福自宏,田园家业最高隆,平生衣禄丰盈足,一世荣华万事通6两8:富贵由天莫苦求,万金家计不须谋,十年不比前番事,祖业根基水上舟6两9:君是人间衣禄星,一生福贵众人钦,纵然福禄由天定,安享荣华过一生7两:此命推来福不轻,不须愁虑苦劳心,一生天定衣与禄,富贵荣华过一生7两1:此名生来大不同,公侯卿相在其中,一生自有逍遥福,富贵荣华极品隆7两2:此格世界罕有生,十代积善产此人,天上紫微来照命,统治万民乐太平

“上方谷司马受团,五太原诸葛禳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但见树林之东,落下金盔一个。廖化取盔捎在马上,一直望东追赶。原来司马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却反向西走去了。廖化追了一程,不见踪迹,奔出谷口,遇见姜维,同回寨见孔明。张嶷早驱木牛流马到寨,交割已毕,获粮万余石。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魏延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 且说司马懿逃回寨中,心甚恼闷。忽使命赍诏至,言东吴三路入寇,朝廷正议命将抵敌,令懿等坚守勿战。懿受命已毕,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却说曹睿闻孙权分兵三路而来,亦起兵三路迎之:令刘劭引兵救江夏,田豫引兵救襄阳,睿自与满宠率大军救合淝。满宠先引一军至巢湖口,望见东岸战船无数,旌旗整肃。宠入军中奏魏主曰:“吴人必轻我远来,未曾提备;今夜可乘虚劫其水寨,必得全胜。”魏主曰:“汝言正合朕意。”即令骁将张球领五千兵,各带火具,从湖口攻之;满宠引兵五千,从东岸攻之。是夜二更时分,张球、满宠各引军悄悄望湖口进发;将近水寨,一齐呐喊杀入。吴兵慌乱,不战而走;被魏军四下举火,烧毁战船、粮草、器具不计其数。诸葛瑾率败兵逃走沔口。魏兵大胜而回。 次日,哨军报知陆逊。逊集诸将议曰:“吾当作表申奏主上,请撤新城之围,以兵断魏军归路,吾率众攻其前:彼首尾不敌,一鼓可破也。”众服其言。陆逊即具表,遣一小校密地赍往新城。小校领命,赍着表文,行至渡口,不期被魏军伏路的捉住,解赴军中见魏主曹睿。睿搜出陆逊表文,览毕,叹曰:“东吴陆逊真妙算也!”遂命将吴卒监下,令刘劭谨防孙权后兵。却说诸葛瑾大败一阵,又值暑天,人马多生疾病;乃修书一封,令人转达陆逊,议欲撤兵还国。逊看书毕,谓来人曰:“拜上将军:吾自有主意。”使者回报诸葛瑾。瑾问:“陆将军作何举动?”使者曰:“但见陆将军催督众人于营外种豆菽,自与诸将在辕门射戏。”瑾大惊,亲自往陆逊营中,与逊相见,问曰:“今曹睿亲来,兵势甚盛,都督何以御之?”逊曰:“吾前遣人奉表于主上,不料为敌人所获。机谋既泄,彼必知备;与战无益,不如且退。已差人奉表约主上缓缓退兵矣。”瑾曰:“都督既有此意,即宜速退,何又迟延?”逊曰:“吾军欲退,当徐徐而动。今若便退,魏人必乘势追赶:此取败之道也。足下宜先督船只诈为拒敌之意,吾悉以人马向襄阳而进,为疑敌之计,然后徐徐退归江东,魏兵自不敢近耳。”瑾依其计,辞逊归本营,整顿船只,预备起行。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 早有细作报知魏主,说吴兵已动,须用提防。魏将闻之,皆要出战。魏主素知陆逊之才,谕众将曰:“陆逊有谋,莫非用诱敌之计?不可轻进。”众将乃止。数日后,哨卒报来:“东吴三路兵马皆退矣。”魏主未信,再令人探之,回报果然尽退。魏主曰:“陆逊用兵,不亚孙、吴。东南未可平也。”因敕诸将,各守险要,自引大军屯合淝,以伺其变。 却说孔明在祁山,欲为久驻之计,乃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田:军一分,民二分,并不侵犯,魏民皆安心乐业。司马师入告其父曰:“蜀兵劫去我许多粮米,今又令蜀兵与我民相杂屯田于渭滨,以为久计:似此真为国家大患。父亲何不与孔明约期大战一场,以决雌雄?”懿曰:“吾奉旨坚守,不可轻动。”正议间,忽报魏延将着元帅前日所失金盔,前来骂战。众将忿怒,俱欲出战。懿笑曰:“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坚守为上。”诸将依令不出。魏延辱骂良久方回。孔明见司马懿不肯出战,乃密令马岱造成木栅,营中掘下深堑,多积干柴引火之物;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皆伏地雷。置备停当,孔明附耳嘱之曰:“可将葫芦谷后路塞断,暗伏兵于谷中。若司马懿追到,任他入谷,便将地雷干柴一齐放起火来。”又令军士昼举七星号带于谷口,夜设七盏明灯于山上,以为暗号。马岱受计引兵而去。孔明又唤魏延分付曰:“汝可引五百兵去魏寨讨战,务要诱司马懿出战。不可取胜,只可诈败。懿必追赶,汝却望七星旗处而入;若是夜间,则望七盏灯处而走。只要引得司马懿入葫芦谷内,吾自有擒之之计。”魏延受计,引兵而去。孔明又唤高翔分付曰:“汝将木牛流马或二三十为一群,或四五十为一群,各装米粮,于山路往来行走。如魏兵抢去,便是汝之功。”高翔领计,驱驾木牛流马去了。孔明将祁山兵一一调去,只推屯田;分付:“如别兵来战,只许诈败;若司马懿自来,方并力只攻渭南,断其归路。”孔明分拨已毕,自引一军近上方谷下营。 且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入寨告司马懿曰:“今蜀兵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为久计;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懿曰:“此必又是孔明之计。”二人曰:“都督若如此疑虑,寇敌何时得灭?我兄弟二人,当奋力决一死战,以报国恩。”懿曰:“既如此,汝二人可分头出战。”遂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引五千兵去讫。懿坐待回音。 却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分兵两路,正行之间,忽见蜀兵驱木牛流马而来。二人一齐杀将过去,蜀兵大败奔走,木牛流马尽被魏兵抢获,解送司马懿营中。次日又劫掳得人马百余。亦解赴大寨。懿将解到蜀兵,诘审虚实。蜀兵告曰:“孔明只料都督坚守不出,尽命我等四散屯田,以为久计。不想却被擒获。”懿即将蜀兵尽皆放回。夏侯和曰:“何不杀之?”懿曰:“量此小卒,杀之无益。放归本寨,令说魏将宽厚仁慈,释彼战心:此吕蒙取荆州之计也。“遂传令今后凡有擒到蜀兵,俱当善遣之。仍重赏有功将吏。诸将皆听令而去。 却说孔明令高翔佯作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夏侯惠等,不时截杀,半月之间,连胜数阵。司马懿见蜀兵屡败,心中欢喜。一日,又擒到蜀兵数十人。懿唤至帐下问曰:“孔明今在何处?”众告曰:“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今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懿备细问了,即将众人放去;乃唤诸将分付曰:“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营。汝等于明日,可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吾自引兵来接应。”众将领命,各各准备出战。司马师曰:“父亲何故反欲攻其后?”懿曰:“祁山乃蜀人之根本,若见我兵攻之,各营必尽来救;我却取上方谷烧其粮草,使彼首尾不接:必大败也。”司马师拜服。懿即发兵起行,令张虎、乐?各引五千兵,在后救应。且说孔明正在山上,望见魏兵或三五千一行,或一二千一行,队伍纷纷,前后顾盼,料必来取祁山大寨,乃密传令众将:“若司马懿自来,汝等便往劫魏寨,夺了渭南。”众将各各听令。却说魏兵皆奔祁山寨来,蜀兵四下一齐呐喊奔走,虚作救应之势。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寨,便引二子并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来。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司马懿。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懿见魏延只一人,军马又少,放心追之;令司马师在左,司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齐攻杀将来。魏延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报谷内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懿曰:“此必是积粮之所也。”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张虎、乐?亦各引兵杀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兵夺了。郭淮、孙礼正在浮桥上与蜀兵接战。司马懿等引兵杀到,蜀兵退去。懿烧断浮桥,据住北岸。 且说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却说司马懿在渭北寨内传令曰:“渭南寨栅,今已失了。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众将听令,据守不出。郭淮入告曰:“近日孔明引兵巡哨,必将择地安营。”懿曰:“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我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令人探之,回报果屯五丈原。司马懿以手加额曰:“大魏皇帝之洪福也!”遂令诸将:“坚守勿出,彼久必自变。” 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主簿杨?谏曰:“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窃以为不必。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仆执耕,婢典爨,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失为家主之道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司马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众皆垂泪。自此孔明自觉神思不宁。诸将因此未敢进兵。却说魏将皆知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受之不战。众将不忿,入帐告曰:“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雄。”懿曰:“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众将俱忿怒不平。懿曰:“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众皆允诺。懿乃写表遣使,直至合淝军前,奏闻魏主曹睿。睿拆表览之。表略曰:“臣才薄任重,伏蒙明旨,令臣坚守不战,以待蜀人之自敝;奈今诸葛亮遗臣以巾帼,待臣如妇人,耻辱至甚!臣谨先达圣聪:旦夕将效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臣不胜激切之至!”睿览讫,乃谓多官曰:“司马懿坚守不出,今何故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曰:“司马懿本无战心,必因诸葛亮耻辱,众将忿怒之故,特上此表,欲更乞明旨,以遏诸将之心耳。”睿然其言,即令辛毗持节至渭北寨传谕,令勿出战。司马懿接诏入帐,辛毗宣谕曰:“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奉诏。懿暗谓辛毗曰:“公真知我心也!”于是令军中传说:魏主命辛毗持节,传谕司马懿勿得出战。蜀将闻知此事,报与孔明。孔明笑曰:“此乃司马懿安三军之法也。”姜维曰:“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彼本无战心;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耳。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众人。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也。” 正论间,忽报费?到。孔明请入问之,?曰:“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兵三路迎敌。满宠设计尽烧东吴粮草战具,吴兵多病。陆逊上表于吴王,约会前后夹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兵所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兵无功而退。”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孔明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维曰:“丞相何出此言?”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维曰:“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孔明曰:“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闲杂人等,休教放入。凡一应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姜维领命,自去准备。 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孔明拜祝曰:“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却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然患病矣。吾当乘势击之。”霸引兵而去。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正是: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未知魏延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孔明神卦怎么用?

甲) 报字:凡占卦者.必先报字.报字不拘何字.必先以三字为度.不可报四字.亦不可报二字.乙) 计算:将所报之字.先写於纸上.数其笔画.以便查字.其法有三.一) 第一字作百数.第二字作十数.第三字作个数.例如报身保顺三字.身字笔画作百数.保字笔画作十数.顺字笔画作个数.馀仿此举例如下:身 - 百位    保 - 十位    顺 - 个位二) 凡字笔画.在九笔以内者照算.在十笔以外者.减十笔算.(二十笔同)若恰在十笔或二十笔.俱照零笔计算.例如身保顺三字.一身字七笔.保字九笔.俱照算.顺字十二笔.则减去十笔. 照二笔算.馀仿此.举例如下:身 - 百 七  保 - 十 九    顺 - 个 二三) 此书照大易三百八十四爻.作为三百八十四签.所报之字笔画以三百八十四为度.过於三百八十四.则须减去三百八十四计算.减後仍多.再减之.必减至不过三百八十四为止.假如身保顺三字.为七百九十二数.减去三百八十四为四百零八数.仍过法数须再减三百八十四. 为二十四即照二十四查馀仿.此举例如下:报字 –身 - 百位    保 - 十位    顺 - 个位总数 - 七九二减去 - 三八四存 - 四零八再减 - 三八四存 - 二四丙) 查签:数已计定.即可查签

诸葛亮为什么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之大名在我国是赫赫有名的,虽然他已经故去多少年了,但是他的名字他的事迹甚至他的传闻都流转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交流中,一提到诸葛亮,大家首先就能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等等,其后最让人砸砸奇谈是他的去世,这里面甚至还有很多奇幻元素的传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寿不成应命而死,民间传闻更是各种猜想,到底诸葛亮因什么而死,还有诸葛亮的墓地上对的话是真的吗?诸葛亮因什么而死

诸葛亮因病而死,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不管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是小说传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都是因病而死的,积劳成疾,食少事烦,就连对手司马懿都料到诸葛亮必定不能久乎,这一点其实在诸葛亮行军出征的时候,生活作息上面都能看出端倪。

北伐中原的这些年里面,耗时过长,积劳过重,诸葛亮的身上压着太多的担子,一次次的舟车劳顿,行军布阵,前线出征,而且事必躬亲,司马懿在打听诸葛亮的作息之时,使者回答说“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立马料道“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终于到了五丈原之战的时候,诸葛亮的身体已经被掏空了,病死于此。诸葛亮的墓地上对的话是真的吗?

诸葛亮的墓地上对的话,这件事自然不是真的,诸葛亮逝于234年,生于1311年,两人之间可是隔着多少年多少代了,诸葛亮和是说不上话的,至于民间传闻,找到了诸葛亮的墓并进到里面看到诸葛亮写下的石碑上刻:我倒无人到,只有伯温到。也有说是其他话语的,这些传闻皆是民间传闻,当不得真的。至于会有这样的传闻,完全是因为也非常智慧,有跟诸葛亮并称的名气智慧,所以民间才会有这样的联想。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出现了一件怪事,到底是什么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一天夜里,诸葛亮强撑着病体,来到账外,夜观星象,惊恐不已,对姜维道:“吾命在旦夕!”姜维问道:“丞相何出此言?”诸葛亮回答道:“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暗,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以上是诸葛亮病重时的天象,客星应该说的是司马懿,而主星指的是诸葛亮自己,客星明亮而主星昏暗,意味着诸葛亮命不久矣。古代人喜欢看天象,坚信能够从天象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办法。诸葛亮也不例外。随后,诸葛亮采用祈禳之法,如果七日内主灯不灭,他就可以加12年寿命。可惜的是诸葛亮在即将成功的时候,主灯被魏延不小心扑灭,功亏一篑。这乃是天意,诸葛亮也不能逆天而行。

在诸葛亮死后,对面坚守不出的司马懿也通过天象知道了。他这一天夜观天文,看见一个红色的将星,从东北方向掉入西南方向,坠入蜀营内,三次想要升起,可是最终还是落下了。司马懿也不是泛泛之辈,他也会观星象,本领不在诸葛亮之下。司马懿通过观察天象,断定对手诸葛亮早已身亡,正是消灭蜀军,痛打落水狗的大好机会。善于抓住机会的司马懿岂能放过这次机会,立刻传下命令,起大兵追之。

可是由于司马懿疑心的老毛病又犯了,怕“狡诈”的诸葛亮故意遮蔽天机,造成假死的天象,引诱自己出战,趁机摧毁曹魏主力。他于是改变了主意,只派夏侯霸率领十骑,前往五丈原山探听消息。只有在确认诸葛亮真的已经去世的时候,司马懿才率领军队突袭蜀军。

以上是演义中关于诸葛亮五丈原临终前的天象,按照演义中,确实是有一颗将星降落。那么在正史上,诸葛亮病逝时,发生什么怪事呢?有什么异象发生呢?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晋阳秋》记载:“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诸葛)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诸葛)亮卒”。

什么意思呢?原来诸葛亮临终时,确实有一颗发红色光芒的流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落下,投落在诸葛亮大营内,落下来又反弹到天上,如此来回三次,落下来时形状较大,反弹上天空时较小,最终落在蜀营,不久便传来了诸葛亮的噩耗。因此,诸葛亮病逝时,确实发生了异象,有将星陨落,而不是三国演义中的胡诌。

这个天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虽然经过1700多年的争论,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这个异象,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件怪事,扑朔迷离,成了一个千古之谜,至今没有完全破解。经过1700多年的探讨,人们有以下三种猜测。

第一种猜测

诸葛亮病逝时,有流星降落,还不只一颗流星。

流星,指的是星际空间的流星体,大部分是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它们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在来到地球时,燃烧成为灰烬,少部分成为陨石,落到地面。因此,关于诸葛亮病逝时的天象,很可能是多个流星降落,时间上恰好重合,才被记载下来。

第二种猜测

UFO事件,也就是所谓的外星人“降临”地球。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经常有人观察到不明飞行物,种种怪异事件,难以解释。像诸葛亮临终前的异象,不排除外星人“降临”地球这一可能性。外星人降临地球,正好和诸葛亮时间去世重叠,才给诸葛亮的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三种猜测

纯粹是史学家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不凡,故意这样记载的。

古代名人出世,去世,都伴随着灵异事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史记》记载,刘邦出生前他母亲就梦见与神人相遇,是神龙的儿子。就连蜀汉后主刘禅,也是他的母亲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才出生的。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属于数一数二的贤臣,流芳千古。因此,东晋孙盛所著的《晋阳秋》,也可能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不平凡,给其编造了去世时的异象。

以上关于诸葛亮去世时异象的三种猜测,到底哪一种是对的呢?至今无人能够解释。这也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