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34,易经的智慧44
图解易经的智慧—经部的目录
图解经典70:图解易经的智慧(上)经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易经》中“卦”的智慧《易经》中“爻”的智慧人类智慧的源泉——《易经》易学人物继承表宇宙在手 万法由心编者序:人生智慧的宝藏本书内容导航第一章 读易必备的基础《易经》的起源、影响及基础第1节 易学源流浅说:集上古文明之大成第2节 天干与地支:古历法的符号系统第3节 河图与洛书:宇宙魔方第4节 无极与太极:世界万物之源第5节 两仪:处处有阴阳第6节 四象与五行:天地四季与五种物质第7节 八经卦:世界最初形成的八大元素第8节 六十四卦:易学最深奥的部分第9节 八卦纳甲与纳支:卦爻配干支第10节 六十四卦与二十四节气:象征节气与卦爻第11节 六十甲子:奇异的纪时方法第12节 关于卦爻的一些术语:承、乘、比、应,错、综、复、杂第13节 《易经》中的象:八经卦的物象第14节 《易经》中的数:精细而完备的数字系统第15节 《易经》中的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第16节 《易经》中的占:奇妙的占断术第二章 《周易·上经》的智慧 天地万物运行的哲理第1节 卦一 乾 潜龙在渊的智慧第2节 卦二 坤 厚德载物的智慧第3节 卦三 屯 建功立业的智慧第4节 卦四 蒙 教育启蒙的智慧第5节 卦五 需 持之以恒的智慧第6节 卦六 讼 解决争端的智慧第7节 卦七 师 带兵打仗的智慧第8节 卦八 比 交朋择友的智慧第9节 卦九 小畜 积德行善的智慧第10节 卦十 履 独善其身的智慧第11节 卦十一 泰 小往大来的智慧第12节 卦十二 否 大往小来的智慧第13节 卦十三 同人 同人于野的智慧第14节 卦十四 大有 自天佑之的智慧第15节 卦十五 谦 卑以自牧的智慧第16节 卦十六 豫 欢愉和乐的智慧第17节 卦十七 随 随缘不变的智慧第18节 卦十八 盅 改革创新的智慧第19节 卦十九 临 居安思危的智慧第20节 卦二十 观 观民设教的智慧第21节 卦二十一 噬嗑 赏罚分明的智慧第22节 卦二十二 贲 曲则有情的智慧第23节 卦二十三 剥 防微杜渐的智慧第24节 卦二十四 复 休养生息的智慧第25节 卦二十五 无妄 天雷无妄的智慧第26节 卦二十六 大畜 日新其德的智慧第27节 卦二十七 颐 自求口实的智慧第28节 卦二十八 大过 遁世无闷的智慧第29节 卦二十九 坎 习坎行险的智慧第30节 卦三十 离 日月丽天的智慧第三章 《周易·下经》的智慧 社会人生发展的哲理第1节 卦三十一 咸 夫唱妇随的智慧第2节 卦三十二 恒 立不易方的智慧第3节 卦三十三 遁 不恶而严的智慧第4节 卦三十四 大壮 非礼勿履的智慧第5节 卦三十五 晋 失得勿恤的智慧第6节 卦三十六 明夷 箕子之贞的智慧第7节 卦三十七 家人 相夫教子的智慧第8节 卦三十八 睽 感化恶人的智慧第9节 卦三十九 蹇 反身修德的智慧第10节 卦四十 解 赦过宥罪的智慧第11节 卦四十一 损 惩忿窒欲的智慧第12节 卦四十二 益 见善则迁的智慧第13节 卦四十三 施禄及下的智慧第14节 卦四十四 品物咸章的智慧第15节 卦四十五 萃 观其所聚的智慧第16节 卦四十六 升 步步高升的智慧第17节 卦四十七 困 困境求通的智慧第18节 卦四十八 井 求贤若渴的智慧第19节 卦四十九 革 顺天应人的智慧第20节 卦五十 鼎 稳重图变的智慧第21节 卦五十一 震 临危不乱的智慧第22节 卦五十二 艮 动静得宜的智慧第23节 卦五十三 渐 循序渐进的智慧第24节 卦五十四 归妹 成家立业的智慧第25节 卦五十五 丰 盛衰无常的智慧第26节 卦五十六 旅 明慎用刑的智慧第27节 卦五十七 巽 谦逊受益的智慧第28节 卦五十八 兑 朋友讲习的智慧第29节 卦五十九 涣 拯救涣散的智慧第30节 卦六十 节 适当节制的智慧第31节 卦六十一 中孚 诚信立身的智慧第32节 卦六十二 小过 行动有度的智慧第33节 卦六十三 既济 功成身退的智慧第34节 卦六十四 未济 成功在望的智慧图解经典71:图解易经的智慧(下)传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易传》中系辞的智慧《易传》中卦序的智慧编者序:重新绽放《易传》的智慧之光本书内容导航第一章 《易传》概说第1节 《易传》的内容:七种十篇第2节 《易传》的作者:孔子十翼第3节 《易传》与《易经》:传承不绝的易学第4节 孔子与《十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第5节 如何读懂《易传》:开启易学之门的钥匙第二章 《系辞传:上篇》的智慧第1节 天尊地卑:乾道与坤道第2节 设卦观象:君子怎样读《易经》第3节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小大与险易第4节 《易》与天地准:不违背天地之道第5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日用而不知第6节 易道之广大:无所不包第7节 易其至矣乎:乾为道之门,坤为义之门第8节 圣人以《易》解天下之玄妙:言应千里第9节 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易经》中的数学第10节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易》有“四道”第11节 开物成物,冒天下之道:把握天下之道第12节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履行诚信,顺应天道第三章 《系辞传:下篇》的智慧第1节 八卦成列:道从观察中来第2节 八卦与人类上古进化史:《易》的演变过程第3节 易者,象也:《易》的象思维第4节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第5节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殊途同归第6节 乾坤,其易之门邪:古而不老的易学第7节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易》的忧患思维第8节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经世致用的学问第9节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推衍万事万物的始终第10节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内容详备,无所不包第11节 《易》之兴也:殷之末世,周之盛德第12节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第四章 《说卦传》的智慧第1节 参天两地而倚数:揲蓍成卦法第2节 圣人作易,以顺性命之理:顺应本性与命运第3节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逆序而数第4节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八个物象的基本特性第5节 帝出乎震,齐乎巽:方位和季节第6节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卦象的作用和意义第7节 乾,健也:八卦之卦德第8节 乾为马,坤为牛:八卦代表的八种动物第9节 乾为首:八卦与人体各部位第10节 乾,天也,故称父:乾坤父母与三子三女第11节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万物类象第五章 《序卦传》的智慧第1节 《序卦传》一:上经卦序第2节 《序卦传》二:下经卦序第六章《杂卦传》的智慧第1节 《杂卦传》通释:杂而不乱第2节 《杂卦传》句解:两两对解之卦附录一、《易经》六十四卦原文二、 《系辞传》
殷旵的 易经的智慧
本书的目的正在于解析《易经》的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易经》,掌握其所蕴含的人生智慧,编者从《易经》六十四卦的本意出发,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易经》中有关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易经》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易经》,用《易经》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作者自设宾主,一问一答,难字、奇句,豁然而解; 作者力求古今通气,史论结合,举一反三,启人遐思,借古圣之史慧,益今人之智力,中肯恰当,不言而喻,雅俗共赏,妙在轻言细语之中;著作让人如听家常,如坐春风,没有天方夜谈的奇闻,没有照本宣科的套话,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怎一个“妙”字了得。看到你能一直坚持读到700多页,你这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倒是着实让我感动。中国有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有一句俗语:“有志者,事竟成。”加油吧,你一定行的!!!在现代,《易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哲学思想、计谋策略、思维方式、修身养性、军事、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医学养生、行为科学、文艺美学、围棋技艺等等,真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甚至目前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等到启示,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为有关人生问题的六十四个专题,三百八十四爻可看作三百八十四种处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与最佳对策。《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在今天,仍然是引导人们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锦囊宝鉴,人生的行为指南。而学习《易经》任何时候都不会晚,孔子曾说:“吾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人生半途,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当然有助于对《易经》更深入地理解。话虽如此,青少年朋友拥有充沛的精力和丰裕的时间,如果能及早从《易经》这大海洋中汲取富贵的智慧之水,作为跋涉人生中的甘泉,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加深领悟,当然就更为理想不过的了。名家谈论《易经》集录部分如下:1、《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国学大师南怀瑾 2、《易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琼 3、《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4、《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 5、《易经》乃是中国人一切智慧的基础,是唯物主义及其规律的基础。——日本汉学家本田成之 6、谈到人类智慧宝典。首推中国《易经》。——欧洲哲学家捷思
《易经》第三十四卦智慧:壮勿妄动,蓄势待发
《易经》第三十四卦 大壮卦 雷天大壮 震上乾下 大壮卦卦辞:利贞 本卦辞的意思是:坚守正道,将会非常有利。 大壮卦人生启示:壮勿妄动,蓄势待发 大壮卦位于遁卦之后,《序卦》中说道:“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退避到一定程度,就须转而走向大壮。就好比隐者居于山林中积蓄自己的能力,经过不断的积蓄,现在终于变得能力强大了。所以遁卦接下来便是大壮卦。可是大壮卦并没有前进的意思,只是表示通过“遁”,已使力量得到了最大的积蓄,是蓄势待发的意思。 大壮卦,是异卦相叠。下卦为乾,上卦为震。震为雷,乾为天。天鸣雷,云雷滚,声势宏大,阳气盛壮,万物生长,刚壮有力,所以称之为“壮”。大而且壮,故名“大壮”。 大壮卦的卦象是乾(天)下震(雷)上,为震雷响彻天上之表象。雷在天上发挥威力,却动摇不了天在下的半根毫毛,这是壮大的表现。君子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越出准则和规律去做非分之事。像天上的雷在轰鸣,也绝对动摇不了君子坚持礼仪的正当行为。大壮卦指非常强盛的意思,给人的启示就是壮勿妄动 大壮卦告诉人们在阳性力量占优势的时候要注意运用智慧的道理。在现实中,会发现有些人强壮有余,常常是智慧不足,倾向于靠武力或暴力来解决问题。大壮卦就属于伤卦或牢狱卦,意指喜欢用强力或猛力必然受伤。所以大壮卦强调的是必须拥有智慧和机智,避免盲动和冒进,使自己的阳性得到正确地、充分地利用。 占得此卦者,要注意坚定纯正地做人,保持节操,不干违法之事,遇事冷静,谦和待人,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做正事上,这样就会很吉利了。 在事业上要注意:处世凭智不凭力,有勇更有谋,切忌蛮干, 否则自取凶险。不可妄动,应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但是对小人应有所防犯,尤其要注意身边有没有奸诈的小人,要远离这些小人。凡事有盛必有衰,要认清物极必反的道理,对此提高警惕。易经的智慧:想家中日子越来越顺利,看看这3句话,是哪三句话呢?
《易经》中有提到,一个家庭,如果想要福气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顺,就可以看看易经,在《易经》中,有着这样的智慧:想家中日子越来越顺利,看看这3句话,是有道理的!1、受人之辱,不动于色在《易经八律》就有这么一句:受人之辱,不动声色。意思是说,自己一旦受到别人的侮辱,非但不能生气动怒,反而还要面不改色,以平淡之心对待。成大事者,是必须要做到能克制自己情绪的。古有韩信受得胯下之辱,才有了往后的辉煌成就,倘若韩信当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很有可能就没有以后的成就了。《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话,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当拜上将军。2、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易经》里讲:厚德载物。怀揣着善良,心存着善念,多做善事,无形中就会为你避开很多祸事,让你享受幸福的人生。一个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拥有他的财富与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如果你能有宽容厚德之心,那就相当于在为自己的后代积福。当你或者是自己的家庭受到苦难的时候,相信也会有很多人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来帮助你。3、恩之重,施恩须忘记,受恩当谨记《易经》云:“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孔子也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就是说但是我们接受别人的恩赐,已经要谨记于心。易经,能帮你度过人生中所遇到的坎坷《易经》自身的复杂广博,深奥晦涩。孔子曾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有人说: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曾仕强《易经的智慧》哪里可以买到?
《易经的智慧》讲座长达150集,历时半年,曾教授将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轻松幽默的语言,引领观众和读者自在挖掘《易经》这座智慧的宝藏!本书由《易经的智慧》电视讲座整理而成。我有在网上博客看到,这是目前国内最全的一套 曾仕强大全集,木盒精装34张超大容量DVD,官方正版,学习成功的最佳教材。很强大的,你可以去看看的。
易经的智慧的名称:易经的智慧
规格:34盘DVD易经的智慧(共150集)出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590版权信息刊号:ISBN 978-7-88912-181-1目录第一集.阴阳之道第二集八卦定乾坤第三集易经与命运第四集破解占卦第五集.乾坤易之门第六集乾卦六龙第七集六龙御天第八集孔子文言传第九集.阳极成阴第十集地道柔刚第十一集.乾坤之道第十二集始生之难第十三集蒙以养正第十四集需要等待第十五集待机之道第十六集争强好胜第十七集化除讼累第十八集师忧比乐第十九集师出正道第二十集亲比和谐第二十一集情投意合易经的智慧2目录第二十二集 卦有次序第二十三集 小有畜聚第二十四集 以小养大第二十五集 实践天道第二十六集 柔能克刚第二十七集 天下太平第二十八集 君子的责任第二十九集 否从泰来第三十集 无道则愚第三十一集 否极泰来第三十二集 一视同仁第三十三集 万众一心第三十四集 为富要仁第三十五集 谦恭合礼第三十六集 谦谦君子第三十七集 乐极生悲第三十八集 择善而从第三十九集 整治腐败第四十集 临事而惧第四十一集 亲临现场第四十二集 观察瞻仰第四十三集 见微知著第四十四集 慎始善易经的智慧3目录第四十五集 序卦之道第四十六集 文化与文明第四十七集 铲除梗碍第四十八集 治狱之道第四十九集 人文精神第五十集 装扮得体第五十一集 贲极剥始第五十二集 硕果不食第五十三集 剥极而复第五十四集 复兴之路第五十五集 无妄而正第五十六集 避祸成事第五十七集 大畜德性第五十八集 慎始敬终第五十九集 颐养之道第六十集 自作自受第六十一集 大过大悟第六十二集 化解大过第六十三集 处险不惊第六十四集 用险止险第六十五集 向上提升第六十六集 光明大道第六十七集 易经体例第六十八集 上经综述易经的智慧4目录第六十九集 无心之感第七十集 心心相印第七十一集 致恒之道第七十二集 天长地久第七十三集 退隐山林第七十四集 全身而退第七十五集 大壮之道第七十六集 严防非礼第七十七集 光明磊落第七十八集 宽以待人第七十九集 忧患人生第八十集 心地光明第八十一集 诚信齐家第八十二集 忠厚积善第八十三集 多疑之害第八十四集 和而不争第八十五集 越挫越勇第八十六集 止于至善第八十七集 化险为夷第八十八集 待时而动第八十九集 崇尚自然第九十集 二合为一第九十一集 损以修己第九十二集 为道日损第九十三集 损极而益第九十四集 为学日益易经的智慧5目录:第九十五集 决所当决第九十六集邪不胜正第九十七集不期而遇第九十八集宣扬文化第九十九集聚合之道第一百集 聚少离多第一百零一集 积小成大第一百零二集 适时上升第一百零三集 处困之道第一百零四集 坚持正理第一百零五集 不变而通第一百零六集 供养无穷第一百零七集 革新之道第一百零八集 顺天应人第一百零九集 革故鼎新第一百一十集 礼贤上士第一百一十一集 奋发警醒第一百一十二集 长治久安第一百一十三集大忧大定第一百一十四集 止其所止第一百一十五集 循序渐进第一百一十六集 悠久稳健第一百一十七集 情理难决第一百一十八集 知敝永终第一百一十九集 永丰宝丰第一百二十集 出丰之道.........《易经》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