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和五行强弱,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

十二地支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1月:寅属木、2月:卯属木、3月:辰属土、4月:巳属火、5月:午属火、6月:未属土,

7月:申属金、8月:酉属金、9月:戌属土、10月:亥属水、11月:子属水、12月:丑属土。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扩展资料:

一、五行相关

1、五音(宫、商、角、徵、羽)

2、五声(1、2、3、5、6)

3、五色(青、赤、黄、白、黑)

4、五味(酸﹑甘﹑苦﹑辛﹑咸)

5、五觉(感、知、触、视、察)

二、时间与地支对照表

23─1点子时1─3点丑时、3─5点寅时5─7点卯时、7─9点辰时9─11点巳时、

11─13点午时13─15点未时、15─17点申时17─19点酉时、19─21点戌时21─23点亥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阳五行

十二地支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

一、为什么地支有12个,地支的时空意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地支为什么是12个?地支做为一种符号被创造出来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是人们观察到世界运转得到的结果。比如人们会注意到月亮圆缺12次地球上物候完成一次循环,出于记录时间的需要就产生了12个符号,也就是说12地支初始是用来纪月的。后来人们也发现一天和一年也可以对应,比如中午炎热好比一年的夏天,半夜湿寒好比一年的冬天,早晚好比一年的春秋,因此就用12地支来记录一天的时辰。这样就形成了一年12月,一天12时辰的时间记录系统。也就是说地支被创造出来是因为记录时间的需要,后来慢慢的用其代表方位、生肖,其含义是后来逐渐丰富的。二、地支通过时间、空间与五行对应我们说五行的本质在于时空属性,时空能量,我们用地支记录时空时就可以通过时空属性和五行对应起来。比如我们用寅卯辰表示春天三个月,春天五行属木,所以寅卯辰三月也是五行木。巳午未代表夏天三个月,夏天五行属火,所以巳午未三月五行就属火。同理就有了申酉戌三月属金,亥子丑三月属水的对应。同样当用地支代表空间时,就有了寅卯辰代表东方木,巳午未代表南方火,申酉戌代表西方金,亥子丑代表北方水,这样地支就通过空间也和五行有了对应。万物皆分阴阳,地支也分为6个阳支和6个阴支,子、寅、辰、午、申、戌为六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六阴支。为熟练应用,我们要把12地支和12月、12时辰、12属相熟练对应起来,然后和四季、四方对应起来,还要分阴支和阳支分别按顺序记忆。需要注意的是辰戌丑未四个都属土,分布在四季末,在四季交接前18天,也就是24节气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18天为土主事,这几天五行为土。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十二地支配属五行与天干有类似意义。 寅、卯月为春季的正、二月,正是东方风木之气当令之时,故寅、卯在五行同属木。 巳、午月为夏季四、五月,正当南方火热之气当令,故巳、午在五行同属火。 申、酉月为秋季的七八月,正是西方燥金之气当令,故申、酉在五行同属金。 亥、子月为冬季的十、十一月,正当北方寒水之气当令,故亥、子在五行同属水。 辰、未、戌、丑分居春夏秋冬四个季月,都是中央湿土之气寄于四时月份,故辰、未、戌、丑五行同属土。具体讲,即在春三月(辰)夏六月(未)秋九月(戌)冬十二月(丑)的四个月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前的十八天,都是中央土寄王之时。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十二地支与阴阳及五行的关系

十二地支与阴阳及五行的关系是子---阳水 丑---阴土 寅---阳木 卯----阴木 辰----阳土 巳----阴火午---阳火 未---阴土 申---阳金 酉---阴金 戌----阳土 亥---阴水。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_,在未曰协洽,在申曰_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扩展资料: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查询表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查询表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查询表,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了解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查询表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查询表1

十二地支五行属性精解

1、奇偶分八字十二地支阴阳

阳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支:丑、卯、巳、未、酉、亥。

2、四季分八字十二地支阴阳

阳为:寅、卯、辰、巳、午、未;

阴为:申、酉、戌、亥、子、丑。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故有了八字十二地支五行属性特征。

八字十二地支配属五行属性

1、寅、卯月为春季的'正、二月

正是东方风木之气当令之时,故寅、卯在五行同属木。

2、巳、午月为夏季四、五月

正当南方火热之气当令,故巳、午在五行同属火。

3、申、酉月为秋季的七八月

正是西方燥金之气当令,故申、酉在五行同属金。

4、亥、子月为冬季的十、十一月

正当北方寒水之气当令,故亥、子在五行同属水。

5、辰、未、戌、丑分居春夏秋冬四个季月

皆是中央湿土之气寄于四时月份,故辰、未、戌、丑五行同属土。

6、即在春三月(辰)夏六月(未)秋九月(戌)

冬十二月(丑)的四个月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前的十八天,皆是中央土寄王之时。

7、八字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

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查询表2

八字十二地支的定义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又称十二支。中国古代用八字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八字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现在的23~1时,丑时为1~3时,等等,称为十二时辰。地支纪月就是将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面面一个月称为丑月,等等。地支与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的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

八字十二地支顺序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天干地支共同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历法纪年。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故,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故而称为岁星。后来又将这十二个部分命名,这就是地支。

八字十二地支释义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面面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面面。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已: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昧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十二地支五行口诀表

导读:对于我国八卦算命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八字必看五行,此外,五行还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从专业角度来说,地支共有十二位,单阳偶阴两分开,那么,大家对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十二地支五行口诀表。

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五行天干地支:

木:甲乙 寅卯辰

火:丙丁 巳午未

土:戊己 辰戌丑未

金:庚辛 申酉戌

水:壬癸 亥子丑

天干地支是什么

1、天干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性,乙丁己辛癸为阴性;

天干五行: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天干代表的季节及方位:春季甲乙东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秋季庚辛西方金,冬季壬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四季土。

2、地支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阴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丑未辰戌土。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天干地支五行属性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既然世界万物都有阴阳五行,那么天干地支的阴阳属性也不能例外:

十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称为阴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阴阳: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