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何忌讳63岁74岁,63岁有什么忌讳

民间为什么会忌讳“七十三、八十四”呢,有什么讲究?

七十三和八十四是古人所认为的两个大门槛。

民间流传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的俗语。意思是说,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时死亡。

这种说法来源于历史上的两位圣人,圣人孔子去世时的年龄是73岁,而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活了84岁。

正因为孔孟两位被称为圣人,所以,他们去世的年龄就自然被当作难以逾越的界限。老人们也因此担心自己能否活得过圣人,担心到了这个年纪,就会有“阎王不请自己去”的危险。于是这种说法便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扩展资料:

所谓“七十三、八十四”是不科学的说法,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大约为11年一周期,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正是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那这么说的话,95岁也是另一个低谷,106又是一个低谷,但是由于活到95岁,106岁的老人实在太少,因此很少提及。

唐鹤德为张国荣过63岁冥寿,过冥寿有哪些典故和讲究?

一般来说都会穿着比较正式而且肃穆。

为何民间特别忌讳“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年龄?

据有关文献记载,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在封建社会中,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 所以他们归天的年龄,也就被后人看成是大不吉利的事情和难以逾越的界限了。所以才有“七十三”、“八十四”是“坎儿”的说法。

关于老人的年龄有三个忌讳和一个不能说,都是些什么?

农村有很多禁忌俗语,这些俗语表达某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其中就有一些是针对年龄而言,当到了这样的一个年龄,就有了一些讳莫如深的禁忌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农村传说只要人活到了66岁,当到了六月六这天的时候,就要吃上闺女割下的一刀肉,为什么呢?因为农村老人到这个年龄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禁忌,说的是:人活六十六,阎王要吃肉。对于农村人来讲,意思是人就要迈进第一个坎了。九是最大的数字,六十六是一道坎,那六十九也是一道坎,因为六十九是个大数,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所以到了这天,这个岁数的老人都很低调,来悄悄避开这个大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到了这两个年龄,有很多农村老人都活得小心翼翼的,也非常忌讳说其自己的年龄,如果在这两个年龄里不小心生病,那精神的压力也跟着而来。不过,只要老人过了这两个年龄的坎,似乎就获得更健康硬朗,谈笑风生,可能是心里放下了压力,所以精神劲特别好的缘故吧。而这个时候,他们就特别希望儿女能留在身边。百岁不能说百岁。即使百岁的老人,当别人问起他的年龄时,他都只说九十九岁这样,因为很多人在庆生的时候,都祝福老人说“长命百岁”,那老人真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当然这就不是祝福语了。所以,即使不说自己九十九岁,也会说自己一百零几岁,来避开这个忌讳。农村的禁忌习俗丰富多彩,每一种禁忌都蕴含了多年来农村的生活哲理甚至是信仰之类的东西,我们在尊重这些习俗的同时,也看到了农村长期发展过来的深厚文化。

为什么老了都怕73岁和84岁呢?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这是民间对人生寿命的传说,也就是说人活到七十三岁是一个寿终关口,过了七十三岁还有望活到八十四岁。到了八十四岁又是个寿终关口,如活到八十四岁不死,就算闯过了这道关口,还能继续活下去。

古人认为活到这两个年纪的老人,是最容易被老天收走的。至于原因则是相当封建了:因为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

实际上,这两个年岁并不一定是不吉利之年,不能截然看成人们寿终的关口。在我国的老人中,在七十三岁或八十四岁去世的并不比其他年龄段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生活和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提高,况且一个人的寿命长与短,取决于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则是长寿的要诀。

性别与寿命

男性一般出现心脏疾病或中风的时间比女性早大约10年,在百岁老人中,女性占85%,而男性只有15%。女性在绝经期(平均为51岁)后与男性相比的这种优势趋于减弱,因此有些科学家推测雌激素在这种优势中发挥作用。

另有一种学说认为是慢性缺铁(由月经导致)造成了女性的这种优势。铁是我们细胞制造导致老化的自由基的关键,这种自由基是导致心脏病、中风、老年痴呆和癌症的因素。

人的正常寿命在100岁以上,民间为什么忌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

在民间,老人们经常会忌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主要是因为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包括现在许多乡村中的老人还有这种概念,首先要说明的是,这肯定是无稽之谈,可为什么古人会相信呢?其实七十三和八十四除了以上的意思之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中国古代的数字文化很特殊,其中有许多数字代表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比如说“九”被认为是数之极,是帝王的最爱,一三五七为阳数,二四六八位因数,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九九八十一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也代表着一方文化。

而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数字合起来也有其含义,是唠唠叨叨,左一句有一句没完没了的意思,“水浒传”中二十一回就有“那婆子坐在横头桌子边,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醒世姻缘传”又有一句:“打得那素姐口里七十三八十四无般不骂”。如果说七十三八十四是唠唠叨叨令人不厌其烦的意思,那么民间老人所忌讳的必然不是其本身数字的意思,而是在这两个年龄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为什么叫阎王不叫自己去?显然与生死攸关。

据现代生物学家的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推算出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00岁以上,相当于人生长发育周期的五到七倍,大约在110到115岁左右。当然,这是在不考虑其它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现实中不可能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即使在医疗相对发达的如今,能活过一百岁的已经算是长寿,在古代百岁老人更是被人“供”着,因为能活到百岁的实在太少。

古人的寿命普遍比现在人的寿命要低,而且低很多,像73和84岁这样的年龄绝对算得上是长寿,人们在这两个年龄段担心老人也无可厚非,但为何偏偏要选择这两个年龄?原来这两个年龄是我国古代两位圣人归天的年龄,孔子活了73岁去世,孟子活了84岁去世,古人认为连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圣人都过不去这两个年龄的坎,自己比圣人不知差了多远,又怎能过得了呢?因此这两个年龄便成了不吉之年。

有一些地区的还有些习俗,比如老人在到达这两个年龄口的时候便给老人买活鲫鱼吃,相信吃了鲫鱼的老人能够向活鲫鱼一样猛的一蹿蹿过关口。虽说纯属无稽之谈,但从中又能看出儿女的孝心,以及对父母长命百岁的期盼,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尊崇孝道的国家,处处透露着孝道也不足为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