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上怎么讲福祸相依,易经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
《易经》中的阴阳思想对现代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易经》中的阴阳思想简单来说就是统一、对立、互化规律,在现代发展中,这种哲学概念可以指导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医学研究、哲学研究、计算机研究等等,在商、政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阴阳在古代最初来源于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先人从中抽象出哲学道理,即所谓“一阴一阳之道”,阴阳交替,阴阳变化,才有四时和昼夜变换,并因此作用成历法研究,出现了河图洛书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等等,中华文明可以说就是从阴阳中发展出来的,道家的太极图就是很好的说明。由阴阳而来的第一要点就是对立,是辩证思想。无论是天和地、日和月、寒和热、明和暗,阴阳就代表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所有的事物都符合这样的辩证存在的规律。
这一点体现在古今的各行各业,并由此衍生出“福祸相依”等辩证思想,这种哲学理念是无关时间,不仅适用于古代,在现代发展中同样适用,比如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如何对立中统一。
阴阳就是自然界中所有对立统一事物的概括,在现代社会中,二进制的定义其实同样是一种阴阳概念,甚至斯比赛尔所编著的《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中将《易图》称之为2的乘方,计算机的本质就是0和1,并由此诞生复杂丰富的虚拟世界。这一点在物理学上体现也非常显著,太极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很好地解释粒子和能量,以及宇宙起源的问题。除此之外,阴阳之道还在医学上应用广泛,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医,中医的辩证就是建立在阴阳道理上的,因此中医和西医相比,更重视整体效果,比如五行相生,寒热虚实等。《易经》中阴阳的对立,消长,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概念,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是不会落后的。
祸福相依前面那句话是什么
没有前一句,原句是道德经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句。
《福祸相依》
《福祸相依》2023年1月16日周四,偷得浮生半日闲,于陋室之中品读易经大师张兴全先生之大作《掌中诀》,看到张先生在屝页给我题的:“锺灵毓秀穷数术,东海苍龙研易经。”心里满是思念,常言睹物思人,元旦期间张先生身体抱患,心里满是牵挂,,,, 但有朱学光大师和吴伶忠准医生到张先生家家,两人诊脉,都说脉搏跳两三下,就停,跳两三下,又停!两位大师商量,开复脉汤!按照一脉断生死,随时都有可能? 脉象歌:“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经过静养张先生身体定会康复。 借用张先生之大智慧: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苍天是最公平的,以塞翁失马的典故去衡量生活,以磨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去体验生活,用道德经的三宝做为座右铭,道德经的奥秘在于人生有三宝,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掌中诀》363页记:“每个人都有元神保护,一旦精神崩溃必死无疑,故说怕死。怕死必死。”陈继儒说:“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我用(德)尼采的话对他说“人是系于禽兽与超人之间的一条绳索,一条凌驾于深渊之上的绳索。……人的伟大处,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终鹄,人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过渡者。”我接着鼓励:“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磨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愿您“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苏辙在《宇文融》里说:“愚医能杀人,而不服药者未必死。” 《菜 根 谭》记:"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 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在闭门静养期间张先生正如《掌中诀》161页记:“人生的真谛是将自己触入任何时空去体会和实践每一个此时此地! 苏东坡诗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潇酒自然前世定,风流倜傥古今无,天寒水冷鱼难觅,留得空船载月归。缘起性空,空惆怅,唉悲叹,有多少圣贤遭磨难,不痴不聋不作翁,无才无徳老顽童,尔来对客惟称好,相风扬帆第一筹,随风转舵更何忧,亦不求做佛,亦无缘封侯,亦不须脱装去换酒,亦不须卖剑来买牛,牛不出头即是马,马上出头又作牛,牛马生活谁想过,赛马年薪强公候,老子赚钱儿孙养福,以父作马,望子成龙,龙蛟起凤,龙来浅水被虾戏,虎出平阳遭犬欺,龙图献瑞,马到功成。”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其中深意正是武当太乙神剑张三丰第十七代掌门人关老亨九前辈云:“闭门苦修勤练,一心求道,认清门径,不是同门同道,千万避而远之,不与世争、不为势用、不为利诱,要有信心,方成大器,慎之诫之,是我所望。” 致此 晚辈祝愿张先生身体安康,一切顺心。 妃子笑于珠海福祸相依,否极泰来是谁说的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写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这是一种很有用的处世智慧,福气来的时候不焦躁,灾祸来的时候不气馁,这是我们应该有的一种状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什么意思?
道家《老子》一书中,有许多让我们十分受益的道理,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的浅层含义,简单来说其实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祸福相依”。没有绝对的“绝境”,换一种角度看世界,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反败为胜”的生机。同时,越是顺境,就越是需要警惕,物极必反受用于绝大多数情形。
从哲学思辨层面来说,老子这句话告诉我们,“祸”和“福”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因为“祸”这一概念出现,相应的,才会有“福”这一说法。于此,我们在祈求“福气”的时候,就相当于是默认“祸事”存在的可能,当我们看待万事万物,有这样一种通透的时候,颜小二想,我们可以解开很多难题。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生机与危机道家老子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中预设了逆境和顺境两种情况,并借这两种人生常见的“境况”告诉我们,逆境中可能会有相应的“福气”,而顺境中可能也蕴含着同等的“危险”。
我们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会遭遇各种境况,有时候是一帆风顺的顺境,有时候则是处处碰壁的逆境。
但是,就颜小二个人来说,通过理解道家老子揭示“祸福相依”道理的名言,比起焦灼的逆境,我会更加警惕过于安逸的“顺境”。
逆境中的“绝境求生”,往往属从危险中寻找生机的情况,于此,本就立于谷底,又有什么打磨与苦难是我“意外”或无法承受的呢?
而顺境中的“安逸”总是让我惴惴不安。因为万事万物的发展趋势,总会呈现一个“物极必反”的态势,道家“反者道之动”早在千年以前就揭示了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逆境中的“生机”,可让人有绝地逢生之喜。
而顺境中的“危机”,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甚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具备“顺境暗藏危机”这个意识都是难题。发现逆境中的生机并不难,而发现顺境中的危险,才是真的难,关于这一点,道家的通透也是道家高明所在。
2、“祸福相依”之另一种看世界的视角对于道家思想的解读,颜小二也写了不少文章,其实更多是想尽力向大家展示道家“非寻常”的视角。
道家思想之所以博大精深,让人向往,原因之一在于它高明的视角。这种视角不是普遍意义下“功利得失”的视角,而是超越“功利”看“功利”的视角,于此就相当客观了。
或者这样说,道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里面展现的“福祸相依”视角,趋于一种超越“福祸”论“福祸”的存在。
我们要看清楚“福”和“祸”的关系,就不能让自己陷入“福”与“祸”之中,而是从“福”与“祸”中走出来,以俯视的姿态来看待“福”和“祸”的关系,于此,便能发现连接于“福祸”之间的路,继而能把握住福祸相互转换的“度”。由此,我们便能从容应对人生中的各类喜怒哀乐。当然,这是一种智慧,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里的人间真相“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作为《老子》一书中揭露的“人间真相”,其中有老子告诫世人于顺境中保持警惕的苦心,也有鼓励世人于绝境中寻找生机的乐观。除此之外,老子还向我们展现了一种“超越是非论是非”的视角,如果我们能掌握这种视角,许多时候,让我们坐立难安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写在最后,颜小二认为必须要告诉各位的是,《老子》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因高度精炼,所以给后人以无限发挥的“余地”,继而也成就了他的无限生命力。
注: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用祸福相依的道理说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怎样面对成功和失败_百度知 ...
福祸为天命,成败不在天,强者不论福祸走自己的的路,弱者被祸福左右自己,或成功或一事无成,人生终究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