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述了什么道理呢,看易经的人都是什么人
《易经》的道理
1、耐心积累,潜龙勿用。《易经》的第一卦,乾卦的第一爻,只有4个字:潜龙勿用。 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积累,打好基础,初期要潜龙勿用。这是很多人忽略的规律。因为现代人,普遍急躁,做事有结果偏好,不重视过程,尤其是前期的积累。急于求成,违背了《易经》的自然规律,所以欲速则不达。我们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其实,不是因为意志力和执行力差,而是我们的期望和预判,有偏差。按照《易经》的规律,真正要做成一件事,一般需要潜龙勿用1到3年的时间,长则7年以上。事情越大,需要潜伏积累的时间越长。 2、调整预期,积蓄待发。 我们上班,从一个新手,到一个能独当一面的成熟稳重员工,大约需要1、2年时间。我们创业,一个店面,或者一个项目,真正能平稳运营起来,也需要2、3年时间。我自己从零基础做自媒体,从小白,到进入正轨,也需要2年时间。这是成事的普遍规律,前期需要足够的时间酝酿和积累。没积累够时间,事情就很难成,即使成了,也不稳定,容易夭折,打回原形。我们若是下定决心,想真正地做成一件事,就不要妄想几十天,几个月,大半年,就能看到效果,达到预期。这不切实际,也不符合规律。应该调整自己的期望,不问成绩,不求速成,做好心理准备,埋头苦干1-3年。潜龙勿用,是为将来积蓄待发。 3、感应时机,一触即发。 如果你真正做到了上面说的2点,当时势来了,你能感知得到。这是一种直觉感应。就像你打篮球一样,你持续训练了2、3年,慢慢会产生球感。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别人叫你描述“球感”是什么东西?你可能说不上来,因为这是你的直觉感应。时机也是如此。虽然,时机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它真实存在。有准备,有实力,有备而战的人,时机来了,能直觉感应到,一触即发,顺势而为。 大道至简。 《易经》的道理,并不复杂。可惜,人们不屑于简单可行的道理,宁可去追求一些高深的东西。我有个朋友,花钱请了健身教练,发誓要1个月瘦10斤,3个月瘦30斤。我说那不符合规律。即使你通过强制运动、节食,达到目标,以后也会反弹。切合实际的做法,最好是一个月瘦3斤,10个月瘦30斤,不伤身,不反弹。一年以后,你就是一个瘦子。 事情的结局,你们猜到了吗? 朋友当然听不进我的建议。1年过去了,不但没瘦下来,现在还更胖了。希望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真正助你成事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简单之道,不需要太多机巧,不需要你去拼命,只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你认为易经到底告诉了中国人哪些方面的道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是非常的伟大的,其中古人的很多著作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其中包含着非常高深的道理。就比如《易经》,《易经》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几乎包含了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对于易经有很多的教授也对其进行了解读,从中不难看出易经告诉了我们做人的许多方面的道理。
第一,只有自己先努力,上天才会来保佑我们。“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句话是出自《易经·系词上》。这句话并不是说来自上天的保佑只要我们获得了,就可以大吉大利了。相反的,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去为人做事,那么老天自然而然就会保佑我们,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天助己助者”。这一观念和我们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可见古人的智慧。
第二,为人要谦虚。《易经》其实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实用而且人人都需要明白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谦虚,就像古语所说的那样“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这部著作中有一卦,特别以谦虚的“谦”字命名,这主要是告诉是人们谦虚是每个人值得一辈子都去践行的一种生活态度,因为谦虚的人不仅可以在事业上取得他人的相助,而且在精神方面也能和别人愉快地相处。
第三,这部经典著作还告诉了人们一个在处事当别重要的要素,那就是诚实守信。在这部著作中专门对诚信进行解析的是中孚挂,“中孚”的意思就是不管是处事,还是说想要立身都应该心里怀着诚信,不能弄虚作假。这正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应该要谨慎遵守的一种处世态度。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坦诚相待,如果一昧的弄虚作假,最终也是会遭受惩罚的。
《易经》主要讲什么?
信则有,不信则无易经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易经》讲述的内容很广泛,但其中提到最多的是让人们要“居安思危”。《易经》到底讲的什么道理?
《易经》是西周早期的一部筮书,并不是后世宣称的哲学著作。所以它不存在核心观点或一般道理。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误区:
不少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
关于“三易”,《周礼‧春官‧大卜》中说:“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按照南怀瑾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
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易经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易经》讲述的内容很广泛,但其中提到最多的是让人们要“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