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字的由来,输入一个字测字

相字的由来 了解历史

1、相[相,读音作xiāng(ㄒㄧㄤ),亦可读作xiàng(ㄒㄧㄤˋ)]。相姓,在全国人口约有16.2万,在各姓中排第320位,占全国人口的0.012%。夏朝有一个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孙,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 2、另外一支相姓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居住在相地,后来又迁都他处,而仍然留居在相地的人,便以相作为姓氏。相荣是晋代的著名辞赋作家。相士芳是明朝文士,举为进士后当官,善诗文。

如何测字,测字的方法

《红楼梦》的贾宝玉有块生来就有的宝玉,是他的护身符。有一次,不知怎么搞的,把这块通灵宝玉弄丢了。贾府上下乱作一团,到处寻找,仍未见踪迹。于是去请教测字先生。贾府总管林之孝上街找到了刘铁嘴求测,拈了一个赏字。刘铁嘴说道:是不是丢了东西?赏字上面是个‘小’,下面是个‘口’,这说明东西不大,口里可以放得下,想必是珠宝玉石一类的东西。‘赏’字下面是一个‘贝’,‘贝'字拆开就成‘见’字了,是不是这个东西不见了。因为上面是个‘当’字,那就赶快去当铺找吧。‘赏’字加一个‘人’字,又成了一个‘偿’字,只要找到当铺就有人,找到人便可赎回来,可不是偿还了吗?后来这块玉真的找到了。原来是个和尚搞的鬼。刘铁嘴拆字只对了一半,赏字的上半是一个尚,下面是个贝,合起来不就是和尚和宝玉了吗?古代测字术士认为夫押字者,人之心印也。古人以法绳为证,今人以押字为名。大凡穷通之理,皆与阴阳相应。文字虽然是人们创造的记录语言的符号,但却和天地阴阳之气紧密相连的。所以测字者往往首观阴阳,了解字的大致取势,然后再从其他方面进行推演。如有人写个人字问前程,笔势纵放有力则为阳,可以推断有好的前程;如果写的偏塌,即为阴,前途就会黯淡无光。阴阳确立,还要从五行来推断(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后就是八卦(乾、坤、震、巽、离、坎、艮、兑)某人写一个欠字,问六甲如何?测字先生断曰:明日一定生个男孩,但不是第一胎。当时是十月初十,第二天,其妻果然生下一个男孩。欠字加两点是次,所以知道生下的不是第一胎。欠字加上十一成为坎字,坎卦在八卦中是中男。初十来测,第二天是十一,所以知道明日当生。有人以球字问六甲,测字先生说:球字玉字旁,玉生山中,山在八卦中为艮卦,艮为少男。由上面可知,测字是需要方方面面的综合来论断,不但要有想象力无穷的思维,还要熟知阴阳、五行、八卦的知识。如果还要做到精细必须要结合天干地支。如有一读书人求测前途,写一戊字,测字者说道:戊缝丁而成,你肯定在丁年夺魁。戊和丁字结合为成字。明代有个人来测朋友的病情,写了个尼字,测字先生说:‘尼’字再加个‘夕’字就是个‘死’字,就是说你朋友只有一天的在世时间。此人听了大惊,忙说:这个字不算,再占个字。写了个生字,心想这个字应该好吧。测字先生说道:‘生’字上面可以拆为‘牛’,下面是个‘土’。子鼠丑牛。意思是此人丑日入土,明日正是丑日。拆字的方法很多,各人用法不同。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类:1.离合测字法根据字的拆解预示人事吉凶,先将字分拆离合,然后根据所离合形成。字形离合必须与推断休咎挂上钩。比如说看到‘渔’要想到如鱼得水,看到‘烟’字,要想到‘因风吹火’,看到‘秦’字想到枯木逢春等等。如有人问归期,写了个‘干’字,要想到十一,清朝时一个人写一个‘羲’字请断终身大事,测字先生是这样说的:你是属羊的,孤独终生。‘羲’字拆开,从‘羊’从‘我’,是只剩下一个属羊的我,孤寡一人。某人以‘瓜’字问父亲病况,测字先生以儿子的‘子’与瓜字相合,是个‘孤’,断其父凶多吉少。2、增添笔画法测字中有时遇到测得字很简单,简单的无法拆开,或是拆开后无法演绎,那就需要在原来的字上天上几笔了,如‘曹’加个木字成了‘槽’,巴加个口成了‘邑’。‘戊’加个草头成了‘茂’。宋朝樊将仕的妻子丢失了一个珍珠冠,多方寻找没有下落,写了个‘失’字,命其父求测于谢石门下。谢石说:盛氏姻亲,有没有朱氏?樊将仕回答说:我的妻子是朱家的女儿。谢石又问:你家有没有28岁的?樊回答说:有,是我妻子的哥哥。谢石告诉他说:就找他就行了。回家后经询问,确实是被他无意中拿走了。某官员的妻子怀孕十三个月了,还没有动静,就去求教谢石,妻子写了个‘也’字让他带去,谢石见字后说:这是你的内人所写吧?官员回答说:是的,但你说的依据是什么呢?谢石:焉哉乎也,都是说话的语助词,因此知道是你的夫人所写。不仅如此,谢石还根据所写的‘也’字,推断其妻三十一岁,也字上为三十,下为一字。官员答是。谢石又说:官人让我测这个字,是欲有所动,而不能也。也字,有水为池,有马为驰,今池远无水,路驰则无马,这样怎么能动的了呢?再者,你内人的父母兄弟均无存者,也字加人为他,但是不见人。你内人的财产也荡尽了,叶字加土是地,但是不见土,其事是否如我所说?官员回答说:确实很对,但这些不是我想求测的内容,我妻子怀孕很久了,至今不产,才来请教您。谢石说:你妻子怀孕十三个月了吧,只是尊夫人并非吉兆,所怀一怪胎,也字加虫字为‘她‘(古‘蛇’字,须早医治才是。并向官员传授了治疗办法。官员回去后,其妻果产下一大蛇。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加字测法,借用旁人的言语以及周围的事物,又称作假借测字。如写一个‘立’字,逢人在旁,则是‘位’,有水在一旁就是‘泣’,有女在旁,则为‘妾’。有两个读书人赴乡试,他们都以‘立’字求测,测字先生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会高中,而另一个人会有丧事。结果后来果然应验。有人问其中的道理,他说:丧父者问的时候,恰好有人汲水从这里经过,因此是个‘泣’字,断他有丧事。考中者问的时候,恰好旁边有人站在他身边,这样就是‘位’字,因此断他考中。乾隆时候,福建乡试场后,士子们一起去拆字,写个‘因’字,问乡试如何?测字先生说:国内一人,今科角首也。旁边另一人一看也写个‘因’字,他说:次科不就,后有恩科,可望得志。因为第一个人无心而写,而第二个人确实有心而写,‘因’和心组成了恩。这是旁边有个人看了,拿着折扇,指着这个‘因’字说:我也测这个字。测字先生皱着眉头说:你的扇子加这个‘因’字,成为‘困’字了,不好。3、减损笔画法测字时的字要与所测事物紧密相联系协调,有时候需要把所测的字一部分去掉,才能找到答案。明朝,朝廷选任宰相,有人写了一个‘全’字,请大名鼎鼎的郑仰田占测一下那些人会当任。他琢磨了一会说:全字从人,从王,‘王’有四画,可知当选者有四个人。‘全’字省去四画成了‘丁’字,四人中有姓丁的,全字省去两横,合起来是个‘木’,因此这四人中,有个名字中带木得,再把省去的部分加在一起,又合成了一个‘全’字,据此推断,四人中还有个带‘全’字的。求测者问:你说的那个带木得,不会是林尚书吧?郑说:不是的,林是双木,独木岂能成林。我说的木是名,不是指姓。后来果然应验。

诸葛测字三个字方法

诸葛测字三个字方法:求测之人只需要心诚手净的在心里想出三个字即可,然后将这三个字写在纸上,算出三个字的笔画,组成百位、十位、个位,然后对照诸葛神算的歌诀表,查找歌诀即可。这三个字,可以跟预测的内容相关,可以不相关,无论输入简体中文还是繁体中文,笔画数均按繁体笔画数计算(用简体也灵)。诸葛测字的由来诸葛测字是一种占卜术,相传是三国时代号称卧龙先生诸葛亮所作。知诸葛亮每遇难题,必用自己独到的占卜法-测字。心诚,手净,焚香祷告,然后在纸上写三个字(这三个字,即是天灵与人心灵交流,也就是说,你的心事已得上天了解,而上天会对你作出指示)。占卜结道果可以判断吉凶,难题迎刃而解。

如何测字

一 观物取象法 中国的汉字结构是正方型的,上下(上中下)/左右/内外/独立,都是象形的。测字最为基本的自然就是要熟悉汉字的结构和象形的取意。观物就是善于观察自然界的一切有机的生物,取象是指按照自然的物类聚,例如:“简”字 简意 牒也。顾名思义,从象形上来看,简字上下结构,上从竹说明是源于植物就是竹子,古人用竹子做为书写的工具。下部间从其声,门内有日,如果占字也要看时间节气,无论问什么事,其相关的是于竹子的属性有关的,且是家庭或是事业上有关的。简字本意是简单,单一的意思。与繁相对,了解了简字的意义,那么还要看节气,春占说明事情刚刚起步,夏占则为发展顺利壮大,秋占不利,冬占宜守。所谓观物取象既是如此。 二 聚散不弃法 每个字都有其自己的结构,即便是独立的字,如:人、土、心、日等等,都有其可以聚散拆装的方法。聚就是把字完整的来分析,散就是分散拆开来看,最终还要不弃原字的本意。例如:“注”字,左右结构形水声主,灌溉的意思。拆开来看,水边做主,利于的方向因该是北方,主也就是占字人的本身,若是占事业或工作说明主人有进入的意思了,水的性质是往低处走的。散拆还可以组装,还是一句话,最后必须回归本意。聚和散不可以分离的。 三 阴阳五行法 万物得阴阳化合出于一物,测字也应聚气凝神与易连通。首先熟悉八纯卦的基本属性,例如:“豆”字,豆为谷物为圆,乾象也。五行为金,利在西方,为圆满收获之意。分清阴阳,辩认五行,也就是说,每个字都有其五行的基本属性,金、木、水、火、土,归类五行。万物不外其内,例:“中”字,东西南北中,中为中央土,其属性为土,土厚淳德,结合春夏秋冬,如占身体当为脾胃,为事应守正中和,应和方位节气具体分析。 四 凝神感应法 所谓凝神感应就是在测字前,尽量使自己放松入静,松、静、定、慧,排除所有的杂念,用心体会,人与人乃至人与万物都是有感应相通的。当然这需要自身的积累,强求不得。感应到的触类相通,例如:某人求占,先不要去理会字本身的意义,也就是排除干扰,聚气凝神感应对方的信息,也可以所见所闻,瞬间的感觉往往也是很精确的。譬如求占者得一“云“字问婚姻,那么就感应云的景象,是乌云还是白云,是夏天的云还是秋天里的云,云的形云的状在自身的冥想中成立,若是秋天流动的白云,若求占者是未婚女性,那么也就是说他现在心有意而动,有了自己的意中人,由于云处于天而动,自是有心无行,秋天有肃杀之气,云得风而动,云想衣裳花想容,情犊初开。云聚云散空欢喜也。 五 万变归一法 测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一字知人知事,也是根据综合的易理数术而言。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将字拆开在组装起来分析。结合八卦的属性,例如:某人占疾病得“坤”字,左为土右为申,土中埋金其光暗淡,乾为脏坤为腑,土为脾胃金为肺,夏伤脾胃秋伤肺,若为男性脾气不和肺气不喧,故病在肺受脾胃所困。通过数字结合六十四卦,还是“坤”字,左土三数为离卦为上,右申五数为巽卦为下,得火风鼎卦,三五/八数,得二爻变之旅卦。鼎卦,木生离火,肝火旺,变火生土,火燥烈土,土不润难使金泽,故肺气受损脾胃不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其结果是一致的,触类旁通一通百通.

一个汉字的来历故事

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武”字是个合体字,按古代造字法的“会意”,“武”从止、从戈,由止、戈二字合起来成为“武”字。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止在甲骨文中实则为人的脚趾的象形,在金文中,“止”依然构成人的脚趾之形;在篆文中“止”依然如此。甲骨文中“武”字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足戈并立”,左边画一个“足型”,而右边画一个“戈型”,二者组合成其雏形,并以象形取意,即立足持戈,是一种静态;在此基础上字体由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近而形成了“止戈竖立”的组合,此时最大的变化在于“足型”被“止”字所代替,而“戈”的一撇移到“弋”字的左上角,其意是持戈而行,处于一种动态。进入青铜器时代,金文中的“武”字,已由象形向会意方向发展,并形成“动静”结合的字体,笔划粗细一致,结构相对协调,以适用于人的习惯认识和记忆。从甲骨文中“武”字的变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为武,而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与人斗是争夺地盘和剩余价值,与兽斗是维持生存和生命。

有字谜和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吗?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最早的字谜大约产生在汉魏年间。刘勰《文心雕龙·隐篇》说:"自魏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刘勰说谜语产生于魏代,是因为那时的文人创作了许多独立完整的字谜。如当时大文学家孔融写的一首"离合作郡姓名字诗",每句四言,每四句或两句隐射一个字。全诗长二十二句,共八十八字。全文如下: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驰张。吕公矶钩,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鳦,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俾它可忘。玫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这首诗的谜底连起来读是"鲁国孔融文举"(孔融字文举)。孔融的这首离合诗,现在已被公认为我国最早制作的完整而成熟的字谜了。这一时期,除了诗歌形式之外,人们还常常借助语言以外的实物来隐曲地表达文字之谜。《世说新语·捷悟》记载,杨修做主薄时,一次为曹操修建国府。在始构屋架时,曹操出来巡看,颇不中意。于是在相国府门上大题一个"活"字,不发一言就离开了。杨修一见此字,立即叫人把相国府的门拆去重修。他说:"'门'中加'活'字,就是'阔'字。魏王是嫌门太小了呀。"这件事传开之后,曹操的制谜之巧,杨修的辨谜之捷,都被当时人们传为美谈。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字谜就已经流行了。不少文人名士都嗜好字谜,引为雅乐。晋朝的潘岳、南朝宋国的谢灵运、谢惠连、鲍照,齐国的王融,梁国的萧巡之、陈沈炯等人,都制作了许多类似孔融的离合体字谜。当然,从这一时期的制谜技巧来看,有了很大发展。在离合文字偏旁之处,还揉和了象形、比说、会意以及名物文化等许多方法,对后世字谜产生了积极影响。 唐宋元明时期,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也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童谣歌赋、符瑞图谶、碑额书题、印章绘画、小说笔记、百戏技艺、酒令暗语中,都可以看到字谜留下的种种痕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谜为乐,以谜为戏,竞相猜测,蔚为一时风气。宋元时代,编字谜与猜字谜还被当作一种技艺,有人竟能以此为业,赚钱谋生。其中的佼佼者,竞能名播四方,流芳百世。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记:"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杭之猜谜者,且言一二,如有归和尚及马定斋,记问博洽,厥名传久矣。"正说明了当时字谜流行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能制谜、猜谜者的尊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