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中阳气之变动,八字适合养鱼

以动摇不定和多变之性为主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以动摇不定和多变之性为主的病理变化是动风。疾病发展过程中,或阳热亢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均可导致风气内动。故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风内动以眩晕、肢麻、震颤、抽搐等病理反映为基本特征。风胜则动,因其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故临床上称之为动风。

《周易》曰:知进退之道,方能颐养天年

人之道,应以天地为楷模,知进退修养之机,尊天道而行人事足矣。学懂《周易》这两卦,坚守大道,顺应时势,知进退之机,可颐养天年。第一卦,复卦。复卦,即地雷复,上卦为坤,下卦为震。震卦是由坤卦的初爻变化而来,震卦是坤卦阴极化阳的第一步,阳气退却后再次回归,故曰:复。复卦阳气从阴气中复返,阳气的回归预示着阴气的退却。上卦坤是天道最黑暗的时刻即将过去,下卦震是大地复苏的开始,寓意占地利而待天时。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此六爻中虽然只有一个阳爻,并且还是在最底部,但这就是光明与胜利之伊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阳复始,将给大地带来无限的生机。首先,我们来讲复卦的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阳气回归,带来生机,是生发的时候。阳气始生,充满活力,其发展之势,不再有任何阻力。待到阳气同类再来相助,更是生机盎然,无过必有利。七日阳气复归,利于事物向前发展。周天六十四卦,预示一个回归年,每一个卦六个爻,从初爻开始向上发展,七日后又回到初爻。可是此时已经发展为下一卦。阳气比复卦更为旺盛,故曰:七日来复,利有攸往。论人道,则是刚刚崭露头角,不能占据主动,需要朋友的帮助,有利于休养生息,不利于大的动作。要循序渐进的向前发展。接下来,初九爻:不复远,无祗悔,元吉。阴极生阳,复卦的初九阳爻,由坤卦变化得来。阳气的回归预示着阴气的退却,对于阴气则是:不复,越来越远,但远离阴气没有什么后悔,因为一个崭新的阳气生发时代,即将开始。此卦告知人们,不要抱着原来的主观思想不放,放下过去就意味着发展,就会有一个新的开始。六二:休复,吉。休,即为休养。六二爻仍为阴爻位,是暗喻阳气行至此处,阳气刚刚复归,是“勿用”之时,应该休养生息,积聚力量,等待时机,将来一定是生机一片,蓬勃发展。刚刚复归,是修养之时,若是贸然行动,则不吉。还有一层意思是,阳气复归,阴气进入休养阶段,复卦还是行隐道之时。六三:频复,厉,无咎。频,频繁,急促。厉,高,上升。经历二爻的休复,到达三爻已到达下卦的最上层。阳气复归的速度加快,急促上升,强大的功能即将体现,万物的生机场面将来到。阳气继续上行至三爻,此时阴阳二气处在分水岭,三羊开泰,万物生机昂然,无咎。对于人道而言,刚刚回复正道,由于原来的很多守旧思想,不能完全抛弃,需要慢慢地丢弃。为道日损,要严格对待这种思潮,才能防患未然。到此,复卦的下卦已经讲完,接下来就是上卦。六四:中行,独复。“中行”指卦气继续上行至复卦的中部,以复卦六个爻对应卦气,为二月春分时,阴阳二气处在中分线,阳气从下卦进入上卦中,此刻不再反复。而上卦的三个阴爻,在此时只有初爻刚刚回归阳爻,故曰:独复。寓意在面临恶劣的环境中,先知的智者发现天道回转,独自回归正道。六五:敦复,无悔。敦,敦厚,持守。以敦厚诚信的态度,来领悟复卦的深该意义,丢掉过去,没有什么后悔可言。在复卦到来之前,阳气还没有显现,是黑暗的阴时代,君子不论多艰难,都要以敦厚的品德,无怨无悔的坚守复卦之道。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阳气运行到上六,亢龙有悔,物极必反,迷失复道,就是不遵守复道。没有领悟休复、频复、中行、敦复的道理,而贸然行动,必然凶事来临。违背复卦的修养之道,这样的情况对国家很危险,一旦有战争爆发,只能大败而回。国君被杀,国家十年都不能恢复壮大。这就是不守大道,贸然行动的结果,当引以为戒。说到这里,卦爻辞的注释中,多处有无咎、无悔、元吉、灾眚的词句,同一词句在不同处的释义,是否相同呢?不尽然也。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中,形相同而义有别也。同一词句须视其所在卦爻的卦爻之象来诠释,切不可千篇一律,故要因情分析,因象而解。复卦预示着阳气的生机正在回复,天地重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一阳刚刚复苏,正是阴阳交替之时,阳气尚不可用,应静待其变,谨慎行动。做事应周密计划,脚踏实地。全卦中用不远复、休复、频复、敦复、迷复,告诫人对于自己的过去,必须随时警觉,及时改正,否则积重难返。要坚守正道,顺应时势,是复卦的要旨。复卦后即是颐卦。颐卦:为山雷颐。上卦为山,即艮,下卦为雷,即震。下卦一阳复始,预示地道生机一片。但一阳复始,阳气不足还处在勿用之时。上卦的艮卦为止,天道止行,从节气看,为一年中九、十月,从一天看是每天的傍晚时分,都是停止劳作修养的时候,故曰:颐。大地一阳复始,但上卦天时不应,只可颐养,等待时机。观天地万物颐养之道,自立得实,不向外求,切莫追求时尚,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人之道,应以天地为楷模,知进退修养之机,尊天道而行人事足矣。颐卦卦辞:贞吉。观颐,自求口实。口实,实证。圣人以不同的人为食物味道的感觉差别,来寓示颐养之道要因人而别,因时而异,切不可盲目追随别人,要寻求自己适宜的颐养方法,坚守颐养之道,就是遵守天地之道。能与天地合其德,四时合其序,善莫大焉。通过观察万物,顺应四时的颐养之道,从中获得启迪,自己应亲自依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得自养之道。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培养贤士,教育万民,颐养因时、因人,这里意义重大呀。下面讲颐卦爻辞。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灵龟,龟之灵者,咽息不食,以元气为养,而不只在以物为养,可御大寒,去大饥,可以长生不死。今舍去灵龟本性之颐养,如果用自己的颐养方法去养龟,就会脱离灵龟的本道颐养,势必凶险。自求口实,就是说,万物都有自己的颐养方法,不可以用自己的主观颐养方法,去对待万物不同的颐养。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颠,颠倒。初爻的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即颠颐,颠倒灵龟的正确颐养方法。拂经,指正确的颐养方法。拂经于丘,既是将正确的颐养方法,置于一边不用,违背颐养的时机与方法。将正确的颐养方法,搁置于高处不用,这样的方法违背大道,发展下去很危险啊。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虽然是好的颐养方法,可不合时宜,四季各有颐养之道,若只坚持一种方法,就会出问题,十年都不可以用这种方法,因为没有益处啊。这就好像治国一样,虽然是治国的良策,可当下国情不符合,应该立即改正,而不是坚守。十年勿用,就是等待时机,不能违背颐养大道。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颠倒颐养的方法,吉祥。寅月(一月)阳气融融,其势能顺势快速上升,不会有灾害。虎寅月,因寅与属相虎相配为寅。虎视眈眈,指阳气向上运行的势能。寅月以后阳气上行,不能再像冬天那样,此时应该调整修养。人应根据节气的变化,改变修养方法。六二爻的不正确颐养方法,此时颠倒回来正和时宜。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五爻是颐养卦的核心。遵守正确的颐养大道,一定是安康吉祥。此时不可出外涉历大川,违背坚守颐养的法则。暗指人应向坚守颐养正道的贤者学习,顺应他们,不出外行动。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由,为用,厉,即振奋。由颐是指阳气奋发向上,应用颐养的正道,严格遵守,会有好的结果,有利于出世,道济天下。阳气向上奋发,势能加大,可以施展才能。此时可以济养万物。暗指人此时符合易道,时机成熟,可以出世,道济天下百姓。大川并非指大山川,是指向外扩展疆域、事业的意思。到此,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为什么六二之“颠颐,凶”,六四之“颠颐,吉”呢?在分析卦爻辞时,一定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理解卦爻辞,而非静态。上下的爻辞是有关联的,譬如颐卦的二爻与四爻,都是“颠颐”,然吉凶为何不同呢?颐卦本来就是等待天时,在二爻的位置上,时机未到,违背颐养之道。颐养就是为了修养,不能采取行动,故凶。四爻就到了外卦,这时天时开启已截然不同,将二爻的错误现在改正,自然就应吉。六五爻为主爻,为什么“不可涉大川”,而上九之爻,“利涉大川”呢?六五爻与上九爻则不可相比,六五虽居核心,但颐卦的主象,就是颐养不可行动,而上九为末爻,是颐养的结束,颐养结束了就要行动,故六五爻,不利涉大川,而上九爻,则利涉大川。人道如天道,天道之气有盈虚进退,人道休养与天道相和。卦中虽然出现了多次,颠颐,拂颐,却吉凶不同,皆因时机不同,而达隐有别,天人相和,人与道通。

阳气升发,万物复苏。怎样提高人体内的阳气?

阳气升发,万物复苏。怎样提高人体内的阳气?1、晒太阳晒太阳是一个很不错的补阳气的方法,相对来说也是较为简单的。建议晒太阳的时候背光而坐最好,因为我们的背部有个经络叫做督脉。督脉的主要作用就是“监督”身上的阳气。把背部晒热、晒舒服了,身体的阳气也会随之变得充足。一般情况下,建议晒太阳在早上10~11点为宜,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比较充足,且光线相对来说比较柔和。晒太阳的效果比较好。2、睡眠睡眠也是一个补充阳气的好方法,拥有一个好的睡眠可以让我们白天消耗的阳气及时ID得到补充。且在夜间我们身体代谢和修复的功能也达到最高峰,在夜间如果没有进入睡眠的话,不仅对于阳气的生发不利,还会影响到身体内各脏器的正常功能。3、运动在生活中要坚持去进行运动,运动可以让阳气得到生发。现在在生活中很多人长期都处于久坐不动的状态下,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体内的阳气无法得到升发,导致气血瘀滞。长期如此会导致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会经常生病。所以想要补充阳气的话,坚持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4、情绪调理中医认为,阳气不足的人多数还伴随着气虚的现象,所以阳气不足的人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情绪不加、易悲哀的现象,所以在日常要注重自己的情绪调理。要学会去调理自己的情感,对于一些不良的情绪,要及时的去排解。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对于阳气的生发是非常不利的。在以上文章中给大家介绍了几个补阳气的好方法,春天的时候是补阳气的好时节,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调养好身体。如果想补阳气,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是补足阳气的一个好方法,另外还要坚持运动,适当的晒晒太阳,这样对于养阳气都有一定的帮助,比吃补品还要强很多呢。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出自哪里

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如下: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从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自身阳气不足时,身体会有哪些情况发生?该如何补充自身所需的阳气?

自身阳气不足时,身体往往会出现怕冷、腹泻、消化不良、心慌、胸闷等多种情况。而要补充自身所需适当进行中医方面的治疗,并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

看名医叶天士如何治疗高血压(肝风)系列一

生地 阿胶 牡蛎 炙草 萸肉炭

解析: 临证指南医案将肝风单独列出来,区别于中风,指的就是肝阳上亢欲动风的状态,现代中医多将他们归到头痛,眩晕等,勉强打个比方,这里的肝风,相当于现在有肝风内动的高血压类疾病。

首先,提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这是叶天士内风理论的重要观点。肾中一点元阳,赖肝气之舒达,以三焦为通路,运行于周身,为阳和之气。 若肾阴亏虚,阴不涵阳,真阳外露,则阳气上飞,燃肝木而为龙雷之火,若肝阴也虚,不能涵养肝阳,则阳气空旋而为内风。而肝风的妄动,则与阳明太阴有关,土不虚则木气不至于妄动,阳明脉虚则风乘之,则肝风最后形成。

肝肾阴虚所致的肝风内动,当养阴以和阳。现代多用重镇之品,虽然重镇之品自有其用处,但重镇寒凉,不可伤及胃气,因阳明虚则风更作,所以情志变蒸之热,也不宜用苦寒芩连之类。故用甘以滋液,酸以敛阳,且酸甘可以化阴。

生地滋肾阴,阿胶入心肝肾,最善养血而潜阳,因正宗阿胶由济水煎成,济水重于他方之水,故最能潜阳。牡蛎,山萸肉,也均有酸敛阳气之功。

王 阳挟内风上巅,目昏耳鸣不寐,肝经主病。

熟地炙 炙龟甲 萸肉 五味 磁石 茯苓 旱莲草 女贞子

解析: 肝阳上亢导致的眼花耳鸣失眠,因病在外,在肢体经络,故称为肝经主病。

目昏耳鸣不寐,总是脏阴亏虚,虚阳上冒,要潜阳,要滋肾,要清热。

阳气上冒,需用介类,金石之品以潜阳,重镇之。需用酸以收敛之,甘以滋培之。

本方熟地,女贞,旱莲草滋阴以清热,龟甲,磁石,清热以潜阳,五味,山萸肉酸以收敛之。茯苓淡渗,引脾阴入任脉以及肾。

曹三二 辛寒清上,头目已清,则知火风由脏阴而起,刚药必不见效,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治法大旨如此。

生地 阿胶 天冬 玄参 川斛 小黑豆皮

解析: 所谓辛寒清上,则知之前之疾病,必为风火上冒,如羚羊,桑叶,菊花,连翘之类。上焦清利后,当培补下焦,兼以甘寒之品降阴虚之热,使热不煎灼津液而能下达于肾。

生地,天冬,元参,清上热以滋下,阿胶、石斛,滋肝胃之液而润下,黑豆皮利水而益肾,通补下焦之法也。

陈四五 操持烦劳,五志阳气,挟内风上扰清空,头眩耳鸣,目珠痛,但身中阳化内风,非发散可解,非沉寒可清,与六气火风迥异,用辛甘化风方法,乃是补肝用意。

枸杞子 桂圆肉 归身 炙草 甘菊炭 女贞子

这里还是强调五志之火不能用苦寒发散。病人出现了头晕耳鸣,目珠痛,说明阳气所化之风火已经实实在在地串入了经络清窍,所以说阳气挟内风上扰清空。纯甘之品养五脏之液,也必须佐以辛凉之品清络内之风火。

枸杞、桂圆肉、炙甘草,纯甘而养肝脾肾之阴血,此治本之法。当归、菊花,前者养血而辛温通络,后者辛甘寒而清肝息风,兼清头目。女贞子清肝养阴而善清肝肾虚热,《本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本草经疏》: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其主补中者,以其味甘,甘为主化,故能补中也。此药有变白明目之功,累试辄验,而《经》文不载,为阙略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