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大智慧,周易大智慧如何对待变化的时间

易经教你如何说话

最近一段时间在研究易经,感悟良多,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一下。 易经告诉人类:要想成大事,说话如水,要“软”;做事如山,要“硬”语言的能力巨大,也能暴露一个人的修养。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水滴石穿,以柔克刚,说话当如水,要软要柔;巍峨不动,雄伟有力,做事应如山,要硬要稳。说话要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柔软的语言话语像清风可以化解矛盾增进情感。做事要硬,沉稳有力,不骄不躁,坚定的前进步伐能够事半功倍。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周易定乾坤。论语讲的是天下君王治国安邦之大计,而易经则是讲乾坤万物运行规律之大智。它广大精微,包含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这样一部对于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典籍,将人的修养修行及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应对策略讲到了极致。《周易》拥有着大智慧,包罗万象,不仅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很少有之相媲美的。其中的内容也是无时不刻的警惕世人做人的道理,生命的本质。易经警醒:要想成大事,说话如水,要“软”;做事如山,要“硬”。易经劝告:要想成大事,说话如水,要“软”;做事如山,要“硬”说话要软一、 语气不对,说话白费说话要软,软在语气。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于好心,出于好意,话也是好话,但是出口之后,就变了味,明明是关心,却变成了指责,这就是说话的语气有问题。易经:“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与人说话,不能过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不管是命令的口吻还是谄媚讨好的语气,都会使人不舒服,久而久之,朋友们就会敬而远之了。龚华有一句名言“妙唱非关舌,多情岂在腰。只要发自内心,出于自然,什么样的语言都能取到好的效果”。与人说话,语气真诚平和才是最重要的。曾国藩早年在京做官时,盛气凌人,说话语气狂妄,因此失去了不少朋友,也树立了很多政敌,为自己的为官之路埋下了不少隐患。好好说话,态度真诚一点,语气柔软一点。二、措辞要柔,关系不愁说话要软是首要,措辞表达在其次。语言的艺术博大精深,不像数字那样客观理性,表达要具有弹性。语言有时能为行动锦上添花,有时却适得其反,直话直说不适用于任何情景,有些词儿不能说。话出口之前要三思,多换位思考,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说话注意措辞,迂回的表达可以避免误会发生,增进双方的感情。我们常说中华语言深奥,同一句话不同的措辞说出来,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差甚远。同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褒可贬。任何感情都需要维护和经营,再好的朋友说话也要注意分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每一段关系的破裂都是由于说话措辞引起的。曾国藩做人“外圆内方”,但这种外圆内方并不是与生俱来,初做官时由于说话措辞不当,曾国藩也吃了不少亏。关键在于吃亏之后,曾国藩反思自己的言辞,自此后逐渐养成习惯,说话体贴他人。说话要软,别逞口舌之快,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做事要硬一、 能力没有,不能长久做事要硬,就是要有真本领。现在很多人都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句话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本身。当下稳定的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已经消失,只有能力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花瓶好看,只是摆设。一个人没有能力,嘴上功夫了得,口若悬河,真正到实处却没有能力。即使机会摆在眼前,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抓不住,别人也不会再信任你。曾国藩一开始就将自己目标定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不论是读书,还是向他人学习,从来没有停止过。正是因为自身的本领过硬,才能建立起湘军,才能在战争中一次次获胜,才能成为清末四大名臣。做事要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有底气,做事才能硬气。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不学习就意味着被淘汰,没有能力,就像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长久。二、 原则底线,牢记心间做事要硬,要有底线有原则,不要做老好人。一个人总是听从于别人的意见,从来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平时看起来和每个人关系都不错,但到关键时候没有人愿意听从他的意见。做事要硬,守住底线,如果底线被突破,人就很难再回头。突破很容易,难在坚守,很多人坚守不住,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很难重新找回,也走上了歧途。曾国藩能在官场上游刃有余,靠的不是八面玲珑,而是坚守原则,始终秉持着自己的底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的底线,有时候“心狠”也是一种善良,毫无底线反而是一种恶。做人难在明辨是非后的坚守底线。做事要硬,有能力,有原则,有底线。说话如水,要软要柔,措辞要恰当,语气要真诚;做事如山,要硬要稳,能力要提升,原则要坚守。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读真经一部”,就是说的《易经》。《易经》是我们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华萃取和高度升华,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人觉得《周易》这本书晦涩难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阅读。更关键的是,易经的智慧可以轻松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职场中,生意场上,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本《周易》,书中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我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简单理解,《易经》可以让你知天命,知人命。知天命方可顺天时,知人命,才可尽人事。这本《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号,而是能让你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大智慧,着实让我受益无穷。使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难懂的古文用白话告诉你,把深奥的原理一一图解给你看,从起卦到讲解,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让你即使读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经所说的知识。里面还有相近的注释和插图。厚厚的一大摞书,讲述了易经全文原文、译文与给后人的启示。每天睡前读一读,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何乐而不为?

易经的智慧

易经是一门严密的逻辑推理学,在宇宙中,天体的运作,自转,产生了变化即为阴阳,易经最高深的哲学,最严密的逻辑推理学,最精准的预测学。         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唯一留存至今的只有文化,而什么样的文化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的验证,思想的碰撞,权柄的争夺,世代风雨的洗涤,至今还留存着,并一直以来都运用着,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易经文化提升到哲学就是大智慧,所以有一句话讲出了真理,“天地之道,唯有易经”。                万事万物,在任何的诞生与延续都必须遵守几点规则,第一,在思维高度上能得到哲学认可,第二,在历史的演变中能得到实践的验证,第三,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大量的论证性,第四,还能为世人所用,世代相传都,易经在以上四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易经为群经之首的文化沉淀,里面藏着我们一生为之探究不完的人生哲理与大智慧,这就成为了我们开悟的过程。这样的大智慧,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不是文字,而是智慧,让我们能生生世世造福子孙后的大智慧,这智慧需要得到最真实的运用,而最真实又体现在哪里呢?就落在我们的生活中,商业中,人事中......        在人世间如何形象地体现易经的大智慧,需要我们每个人德配位,才发挥,德才兼备,就如易经所说的,阴阳平衡,具有了阳的思维,好的德行,在五行象意来讲属火,叫才华,同时又具备阴的能力,符合道的商业,策划,运营,金融,在五行中属水,叫才能,既有才能又有才华,这就形成了一个太极,一个阴阳,一个卦象叫水火济济,也就是阴阳合和万物生,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传道立业,更深入讲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德配位,业立本,易经智慧为我们种下了一颗善种。                 易经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低调亲切,语言简洁精准,自己以身作则,自律自行,言行一致,随时随地都要谦卑礼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处事低调,当自身都能做到,拥有了大智慧的时候,自身能量增强增大,无需再要高调,因为随时随地你都可以高调,又何需处处高调,这就是易经的能量,向内求,要有尽有,向外求,一无所有!

有大智慧的古书十大谋略书籍

;     有大智慧的古书      你好!《周易》是一部充满管理智慧的大书.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大学、中庸、老子、论语、孟子、诸子百家、三字经、十万个为什么..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大家熟知的有《孙子兵法》,《战国策》,《三国志》;另外还有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 .《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你将 《三国演义》认真看几遍也能发现许多东西 还有就是我主推《鬼谷子》智慧古书      天文地理:《山海经》,《孙子兵法》,《水经注》,《甘石星经》,《灵宪》、《浑仪图注》,《漏水转浑天仪注》 ,《玄图》,《梦溪笔谈》,《括地志》,《徐霞客游记》教人之道:《老子》(道德经),《论语》,《墨子》,《孟子》,《孝经》,《诫子书》,《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算命预测:《周易》,《鬼谷子》,《诸葛神数》,《梅花易数》,《冰鉴》工艺技术(科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你好!《周易》是一部充满管理智慧的大书.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大家熟知的有《孙子兵法》,《战国策》,《三国志》;另外还有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 .《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你将 《三国演义》认真看几遍也能发现许多东西 还有就是我主推《鬼谷子》十大谋略书籍      谋略书有:《鬼谷子》、《六韬》、《孙子兵法》、《韩非子》. 1、《鬼谷子》,战国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      1、治国谋略《论语》:国无信不立.《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统治谋略《韩非子》: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3、外交谋略《鬼谷子》: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4、军事谋略《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5、做人谋略《厚黑学》: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孙子兵法最有智慧的古书排名      《周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      《菜根谭》、《幽梦影》、《小窗幽记》、《围炉夜话》《颜氏家训》、《朱氏家训》,到后来的《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再到解放前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闻一多家书》;解放后的《傅雷家书》、《沈从文家书》等 国外的如英国培根《人生论》,      NO.10 锏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 后来才有了杨家枪和杨家将的故事.NO.3 矛 有古书上也说矛=枪, 但从一些小说和文.朗朗上口的课外文言文      提供参考—— 苟有闻名者,以为追随者众,遂投新闻节目,以为名.出,众人不视之,唯独乐,吾之名闻也,声播四野矣.则散发于见者,赞为自号,自娱自乐,何其倥.      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_)( 潍坊市200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予尝谓诗文书. 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2002年湖.      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有:1.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 《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__日,总把新桃换旧符.6. 《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流传千年的《易经》包含了哪些核心智慧?

想要知道《易经》的核心智慧是什么,就要先知道《易经》在讲什么。《易经》被称作群经之首,分为三部,《连山》《归藏》天皇氏所著,《周易》姬昌和孔子都有写。《易经》这本书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天人合一,而这本书最想达到的一个理想,就是达到天人合一。所以《易经》这本书总的来说,它的核心智慧也就是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人和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生活在一个定律里面,而这个定律是永和不变的,这个定律是阴阳互生。同时《易经》还强调了一点,就是三才之道,三才是哪三才,就是天地人三才。三者要同时立起来,而在这三者之间的核心就是人,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最中间的中心。也就是由天地两者生成原则,然后由我们人来实现。换句话来说,就是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强调的一点就是人与自然统一。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去违背,我们要顺其自然,不能觉得自己足够强大了就去破坏自然、改造自然,以此来达到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目的。但是遵循自然也不是愚昧的遵循自然,而是在遵循自然的同时利用这些规律来改善生活。天人合一的利用。几千年的发展,让《易经》的核心智慧天人合一,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比如经济、文化等等,就是连单个个体,也被天人合一这个核心智慧所渗透。在这几个方面里面,最为明显就是保护自然这一个方面。几千年来,我们与自然互利共生、相辅相成。每当我们做出一次破坏大自然的行为,违背了大自然的自然法则,下一次,就是我们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时候了。比如,我们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接着就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身,然后就是各种洪涝灾害的频发等等。

国学泰斗曾仕强: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生必读的易经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初识曾仕强,源于他在《百家讲坛》讲解的《易经的奥秘》,幽默风趣,且又通俗易懂,让人获益良多。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有太极,生两仪,谓之阴、阳。自然孕育之始,万物生化之源,一切由之而产生。 世界怎么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物种多元化,有不同的因素互相作用,互相激荡,它才会生生不息。没有矛盾,就不会起变化;不起变化,就是死亡。 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是一个阴,一个阳,合起来就叫道。而是说自然的变化,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外乎——自然孕育。但它背后有个道理,那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 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坏人不一定一直是坏人,偶尔也做好事;经常好人也会做坏事。这种观念对中国人影响太大了。 我们中国人认为一内含二,以一为中心。 西方人认为阴阳是两个东西。 中国人认为阴阳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里面含有两种成分,一种叫阴,一种叫阳。合起来,它就叫太极。太极分出去,就是阴阳。讲一,它就是太极;如果讲二,它就是阳与阴。 西方,分大于合。 中国是合中有分,怎么分,都离不开要合。 西方人看地球,看到最后,就看出一个结果。他说一分为二。 中国人看法不太一样。他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先生是智者,更是管理学界的大家,他一生,著书立说,游学授课,足迹走遍世界各地、大江南北,将发扬中华道统文化当成自己终生的使命和最大乐趣,为之孜孜不倦忙碌并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23年,先生积劳成疾。 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中,他曾在镜头前乐观地谈到自己患病后的生活。 他说:“生死是有命的,那过程很重要。我们要欣赏那个过程。所以我就常常跳出自己看自己。这个老先生得了癌症,而且还已经扩散,无从开刀起。他有八十几岁了,经不起化疗的折腾。那怎么办呢?那只好快快乐乐地面对它。所以每个人来看我的时候,都看我笑嘻嘻的,没有什么,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在那里叫苦连天。” 关于为人处世 先生有三句箴言:人人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 短短十五字,简单明了的说明了为人处世的道理。社会道德的恢复,不是大而化之的呼喊口号,而是具体从每个人开始,人人凭良心做事,通过自己的行为向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慢慢形成。 凭良心有哪些好处呢? 在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的现代社会,“良心”的导正还有实际的用处吗?其实《易经》中的讼卦早就对此有所解答。 《说文》曰:“讼,争也。公言之也。”讼字一边是言,就是开口说话,一边是公,就是说给大家听。 人与人之间为什会“讼”呢? 讼卦的卦辞说: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有孚就是信用,就是诚信,窒就是窒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一旦窒息了,信用开始破产,双方互不信任,因此引起争端。 大家都不凭良心做事,谁也不信任谁,自己不讲信用,暗自去揣度他人,自然不会有信任感。 西方人的处事原则是合法,而中国人不仅仅要求合法,更进一步要求合理。每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从来不违法,中国人只是在做法律没有规定的事情而已。 我们要“凭良心,走礼制”。孔子注重“礼”,认为礼制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国人本身有很大弹性,所以我们的制度也永远是有弹性的。 有弹性的中国人、中国话、中国字又依据什么进行变通呢? 两个字:道德。道德是中国人的最高信仰,但凡有人做了违反道德的事情,即使没有法律条文的约束也会为人所唾弃。最后的结果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艰难险阻之下,自我成长。我们老想过一种很简单的日子——定了法,大家依法办事,这种模式五千年都没有实现。 所以讲来讲去还是要大家讲良心,自己管好自己。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最后变成最有用的。这是《易经》给我们较好的启发。 为什么要立公心呢? 人是社会性的,每个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公”。 《礼记-礼运》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说文》曰:公,平分也。背私也。可见要在人群中做到“公”就要对大家一视同仁,不能有很多私心,这就是《易经》中的同人卦。 同人就是大家尽量朝向同一个目标努力,同心协力,效果自然就会好。人要做到同人不是很容易的,因为每一个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人生观、价值观也不相同。 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完全相同,因为那不但不可能,而且不需要。但是最起码我们要了解到,只有求同才能存异,这就叫做大同小异。 孔子提出来的一个人类最高的理想,就是世界大同,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叫地球村。可是我们发现现在地球村推行得不是很顺利,到现在世界大同还只是有名无实,有待于我们人类共同努力。 同人卦的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同人于野”就是告诉我们,要由近推到远,由亲推到疏,一步一步地去一视同仁,才能实现。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过程,慢慢从里往外、从近到远地推出去,才会比较容易做到,一下子要把天下人看成一样的,比较不容易。共同努力就需要一个原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求同存异——把大家相同的部分归纳起来,不同的部分彼此各让一步,自然而然地大家的看法就很接近了。 君子会同类相聚,而种族的差异确实存在,我们只要求做到,可以同的尽量同,没有办法同的我们尊重各有不同的成分、不同的表现,彼此谅解,彼此包容,这样就叫大同了,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同人卦的卦辞中,只有“同人于野”,没有告诉我们要“同人于家”,同人不是在家里完成的,在家里的就叫家人卦了。 换句话说,在家里面,我们可以靠亲情来彼此照顾,但是当我们出去以后,就要做到一点——用我们的理智来指导自己的感情。 先生教导我们“时时立公心”,就是要我们实践同人卦初九爻所说的:同人于门,无咎。首先要把私变成公,化私为公,为了公义而出门,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打开自己心房,将心比心,光明正大的与人交往,自然可以无咎。 凭良心也好,立公心也罢,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可以说毫无价值。所以在最后先生明确指出一定要“自己先力行”。 先生曾说:“中国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人,但是要跟中国人讲道理,也是天底下最难的。”道理人人会说,但不一定人人会做。 所以,才要先力行。 阳明先生苦修西南,龙场一朝悟道,得出四个字“知行合一”。中山先生一生漂泊坎坷,始终向身边的同志强调四个字“知易行难”。这些无不与先生提倡的“先力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也可以看出“行”字的重要。 《易经》中强调“行”的卦就是履卦,履就是履行,整个履卦就是实践天道的意思。 履卦卦辞: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履虎尾”就是时时刻刻都好像走在老虎尾巴的后面,一不小心踩到它的尾巴,就没有命了。“咥”就是咬的意思。你踩到老虎的尾巴,老虎却不咬你,你就高明了。这个“亨”是指人庆幸没有被老虎咬,真是亨通。 这告诉我们,人生的旅途充满了危机,而度过危机的合理方式就是依理而行。“履”跟礼貌的“礼”,跟道理的“理”异曲同工,就是礼貌、礼仪、礼节、理智,都要根据道理来实行。 在履卦实践天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就是履行法定的义务,不做违法的事情,这是对每个人的最基本要求。在一切合法这个层次上再提高一点,就是一切的人伦日用都是精神合理的表现,就是凭良心,立公心,遵守社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那么最高层次的履行天道又是什么呢? 是内心有仁爱之心。“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这是中国人的君子之道。 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 1979年,先生在新加坡讲学,意气风发,高瞻远瞩,他在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华道统文化精髓,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 他认为中国的人文习俗与西方有很大差异,不能一味模仿和追随西方的管理模式,而应该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化解中国人的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开创中国模式走向世界的先河。 其后,先生在传播“中国式管理”思想的同时,逐渐转向社会层面的教育。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等学府,为在校学生进行演讲。 因此,其被誉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先生曾言中国人所有的学问,只有一句话就讲完了,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时隔数载,智者已故,唯那句一阴一阳之谓道,仍回荡于耳畔。 共赢生态-共品

为什么周易准起来有点可怕?

周易属于我国古代传统的,算卦,根据生辰八字和命理的五行等,给人做出未来的预判,虽然我们不提倡相信封建,但是也应该退场,这种古老的传统技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