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组合方式,天干地支组合规律
干支纪年法是怎么纪年的?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具体是怎么使用的呢?
笼统的来说,就是使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天干,加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些地支来明明年份,一个轮回是60年,成为一个甲子。比如今年就是庚子年。
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
干支(天干地支)纪年,是指中国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干支纪年以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注意:不是以春节为进入下一年,也不是以每年的阳历一月一号进入下一年的,而是以立春进入下一年。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因此又称“十二地支”,其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2023干支纪年法如何计算?
干支纪年法2023年是庚子年。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干、支的顺序排列组合,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的“六十年转甲子”。它的计算方法为:先计算天干和地支的顺序数,然后将两个并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干支年份。天干的计算方法为:年份除以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若余数不为3则要减去3,若余数减去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数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减去3为负,则加上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顺序数。如:2023÷10=101……11-3=8 .8+10=18按天干顺序数数到18即为壬。地支的计算方法为: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若余数不为3则要减3,若余数减去3为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减去3为负,则加上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如:2023÷12=168……4 4-3,按地支顺序数到5即为辰。最后把天干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则2012年农历为壬辰年。扩展资料地支(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干支纪年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在我国的日历牌上通常有两个部分:一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公历日期,另一是用汉文数字表示的农历日期。这两者之间常常用“农历壬子年三月小”,“农历丙午年二月大”等字样隔开,这里的“壬子”、“丙午”就叫做“干支”。查一下过去的历书,“壬子”年对应的是1972年,“丙午”年对应的是1966年。
干支实际上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做“地支”。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我们就可以得到六十对干支,这常叫做“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干支纪年至迟在东汉初期已经普遍使用,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过。
干支纪年在我国历史学中广泛使用,特别是近代史中限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年代常用干支纪年表示。例如甲午战争、庚子义和团起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然而在现代史中,因为采用了公历纪年,干支纪年就不必要了。把公历纪年换算成千支纪年,通常要查阅专门编制的甲代对照表。这类书一般比较少,而且查起来也很麻烦。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很容易地算出公万某年所对应的干支来。
天文纪年法规定,公元元年记为+1年,公元前1年记为0年,公元前2年记为-1年,公元前3年记为-2年……。
然而从干支纪年换算公历纪年却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干支经过60年就重复一次,同一个干支对应于一系列公历纪年,它们之间相差60年或是60的倍数。为了解决这种不确定性,就必须考虑其他复杂的因素,这里就不多谈了。
干支纪年是怎样排列的大神们帮帮忙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传统纪年法依旧沿用干支纪年。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 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这六十对干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从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