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心理学的关系,怎样才能学会易经

《易经》是解开宇宙和人生密码的智慧宝典

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父子,有君臣,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太极之道,大而无其外,小而无其内。《易经》是华夏古圣先贤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智慧结晶,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众经之首,“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经典巨著,历来被尊称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易经》也叫《周易》。《易经》的成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易经》始作于伏羲,伏羲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水、火、风、雷、山、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遂作八卦。周文王被囚羑里,演易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并将八卦推广而为六十四卦;最后孔子作《易传》,这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孔子在他的《易传》的《说卦传》中讲,乾坤就是父母,乾坤生三男三女,这就是八卦。父住西北,母住西南,长子住正东,长女住东南,次子住正北,次女住正南,少男住东北,少女住正西。 《易经》博大精深,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其思想体系无不出自《易经》——儒家学说以乾卦为起点,立论自强不息的刚健特性,以此推演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以至于对万事万物的看法;而道家学说以坤卦为起点,论说厚德载物的品性,以此推演对人生、社会、国家以至于对万事万物的看法。然乾极而阴生,坤极而阳至,说明物不可极,极则必反的道理。儒道虽立论不同,却异曲而同工。中国教育权威高校——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出自《周易》乾坤两卦卦辞,即“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辩证地处理方法,其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易经》是一部探讨变化的书,是一部古老而又神奇的智慧宝典,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易经》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年开始招收“《易经》与预测学”硕士生,而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屡次出现关于《易经》方面的考题,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2023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计划。此消息反映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人文社科方面的权威机构,已经重新审视“周易预测”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并将其纳入学科建制,开始着力培养掌握周易预测的人才。《易经》作为预测学的研究方向,被列入“中国哲学”专业之下,首次出现在国家权威学府的招生计划中。周易预测不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传的骗术。 中国现代医学、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等等,都是在《易经》知识体系中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易经》不仅仅被国人所看重,也被其它国家所推崇——韩国国旗的图案(太极旗)和蒙古国国旗中的太极图都出自《易经》。十七世纪以来,《易经》还被译成多种版本,走向了海外,引起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它不但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给西方文明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注入了新的活力。1626年,《周易》被法国传教士金尼阁译成拉丁文;19世纪30年代,法国传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译的第一部系统介绍《易经》的著作《中国最古的书》在巴黎出版。从此《易经》便走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殿堂,掀起了世界各地的易学热潮,从此,中国思维便潜入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底蕴中。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的摇篮”,并将《周易》称为“万有概念宝库”。英国学者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经说:“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密吻”。六十四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六十四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硷基(八个数)恰巧与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而384个阴阳键,与《周易》中384个阴阳爻严丝合缝。丹麦量子物理学大师玻尔一生最得意的成就是发现了“并协原理”,这个原理与《易经》中的“阴阳互补”原理不谋而合,有着内在的深刻共通性。丹麦国王为了奖励他的特殊贡献,在授予他的荣誉勋章上设计了太极图图案。1705年有人撰文称:“中国人失去了六爻的真正意义,一位欧洲天才为他们重新发现了这一知识。”欧洲历史上最后一个各学科的通才,德国启蒙运动中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莱布尼茨,在1703年发表的《二进制运算的解释》所用的例子里,便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0——7八个数字的二进制表示的对应。莱布尼茨将二进制看作“宇宙语言”,但他的二进制系统却无法与后天八卦图建立联系,他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八卦图的内涵远非二进制数系可以完全模拟。莱布尼茨二进制的伟大意义,则被现代飞跃式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络所证实——它们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运用的正是二进制表示和算法。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受《易经》启发,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同时性原理”。荣格指出,同时性原理除了可以从心理分析的案例中获得佐证外,主要是《易经》提供了最为完美的理论基础。他说:“像中国人这样天赋异禀而又聪慧的民族,居然没有发展出我们所谓的科学,这真是奇怪。”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从《易经》 的阴阳消长原理中得到启发,发现了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查理·威尔海姆评价中国的《易经》:“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易经》是解开宇宙和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它的表达方式是八卦,核心是阴阳五行。阴阳,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力量;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五种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易经》讲的就是宇宙间五种事物的阴阳规律。维护五行和阴阳平衡是《易经》的制胜法宝,是获得万物和谐和生命活力的根本。生命是由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就拿人类来说,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血为阴,气为阳。脏腑中肝、胆属木,心脏、小肠、三焦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脏和膀胱属水。如果人的脏腑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的气血就充足,精力就充沛,五脏平安,六腑康泰,健康状况就良好。古人说:知命方能无忧。那要如何“知命”呢?人生命运都会在八字命局大运流年展现,八字包含人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从八字中准确预测出本人和亲人在不同的大运中吉凶祸福的信息情况,而且可以准确定性具体的事情,同样可以通过八字看居住的风水环境,这种居住环境也会直接影响人生的命运。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学《易经》就是为了掌握这种规律,应用这种规律,顺应天道,顺应自然,顺天应人,趋吉避凶,把生活过得更美好!

学易经的人是怎样的人

一般学易经的人应该是有点悟性的人,懂得坚持的人,耐得住枯燥的人,有抽象思维的人,有类象思维的人,拥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中学生学易经对性格有帮助吗

1、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其实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焦虑、抑郁症越来越多,心理学越来越火的原因。而通过易学,你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自己。对自己了解的更透彻了,深刻的知道自己的各种想法、行为、性格首先的深层次原因,深刻知道了自己和不同的人之间相处模式的产生原因。2、心态更通透。研究过这些内容后,心态会变得更通透,对很多人或是事会看得更谈,不会过于纠结。比如说江阳君母亲的性格很刚,青少年时,老是和他产生争执。但是后来学会这些内容后,就看开了,明白了人性、明白了性格是怎么养成的,尤其是通过易学更明白了很多深层次的东西。自然就不去纠结她的性格了,也更理解她了,自然就没太多争执了。有的时候遇到意见不统一时,想去说服她,也知道如何入手了。3、更容易改掉缺点和进步。因为学了这些知识后,更了解自己了,而且对于自己的一些缺点,也能深刻的知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知道了深层次的原因,自然就容易改变。4、能够更好的了解别人。易学对一个人的了解速度和深度,比心理学快的多、深的多。通过易学,能够快速深刻的了解一个人,甚至比他自己还了解他性格产生的原因。从交朋友的角度来说,能快速拉近两个人的距离。你对别人了解的透彻了,自然能更好的沟通、交流、相处。当能深刻了解别人之后,就能够更好的处理一些人际关系问题。比如现在为什么离婚的越来越多?因为矛盾多。(本内容由江阳君原创,转载请注明)而更了解对方后,就能够更好的处理夫妻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再比如很多人感觉现在的小孩难教育,而更了解孩子后,自然就能更好的和孩子相处,更好的培养孩子,更容易挖掘孩子的天赋。再比如和朋友、同事、领导等,就不一一列举了。5、更容易交朋友。像易学、星座等,很多人都喜欢和感兴趣,所以在接触到陌生人时,很容易找到话题。同时通过这些东西,也能够快速了解一个人的过往和内心,更容易拉近距离。而对于已经认识的朋友,因为你懂他,所以也更容易加深感情。6、不容易被骗。世界上的人形形以色,鱼龙混杂。有好人,也有坏人,也有骗子。一个人对你好,不一定是真的好,可能是有所图。(本内容由江阳君手打原创,转载请注明)比如一些年轻姑娘遇到的渣男,比如一些骗子忽悠你投资理财,再比如一些骗子忽悠老年人等等。但是这些骗子刚一接触时,你肯定看不出他是骗子,甚至感觉他人不错,因为骗子更擅于交际伪装和取信于人。但是会了这些知识后,能够一下就知道对方是什么人,找你什么目的,会不会有陷井。7、更容易谈成合作。江阳君创业近20年,在谈业务、谈合作的过程中,好处巨大。比如说一次谈一个重要的业务,一旦谈成,获利颇丰。对方的老总是个女强人,非常不好沟通,而且对方又属于甲方地位,一度陷入僵局。而后聊到易学,对方颇感兴趣,最后以此为争入点,一下将对方征服,态度180%大转变,当场敲定合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8、事业更容易成功。学习了这些知识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分析未来的情况,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工作、事业。比如干什么工作更好,干什么行业更好,去那个城市更好等等。江阳君创业和做项目,没赔过钱,无非就是赚多赚多少,原因就是每每遇到重大决策,都结合所学的这些知识,特别是易学等,提前分析。8、有利于夫妻感情。学习了这些知识后,能够充分了解另一半的内心、思想等,包括对方一些缺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对方的真实想法等。(本内容由江阳君原创,转载请注明)以及也能分析出什么时候容易有矛盾,矛盾的原因是什么。知道了这些,遇到问题时自然就容易解决,沟通时,也知道如何更好沟通。9、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学习这些知识后,对孩子会了妥的更透彻,也知道了孩子的性格特点、思维特点、长板短板等,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当然更有针对性。包括也能够更好的引导孩子的学习,包括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等。10、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易学是从不一样的角度,描述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各种人事物。这个角度更侧向于哲学范畴。而通过易学,能引发我们对世界的各种人事物不一样的思考。比如平衡的道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道理、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的道理等等。比如头两天看到一个问题,有人问为什么坏人的命反而好,因为学了易后,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11、能够更好的把握未来。通过易学,能够更好的把握未来。其实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易学,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应该规避什么,什么样的选择是最佳选择。比如说分析出明年容易破财,那就可以提前规避风险。如果每次人生的选择都能好上那么一点点,最后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的人生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收获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看《易经》的人都是什么人?

孤独、孤寂、超然、聪慧的性格。华盖入命的人与《易经》有缘,但他们与其他神秘、深奥、难懂的东西也有缘,比如建筑、编程、医学、艺术、科学、物理等等。华盖之所以称之为华盖,是因为他的形状似伞又似云。大家看电视剧可能了解,古代天子出行时后面总有人撑个黄罗伞。那个伞就叫华盖,天子乘坐的那个车也叫华盖车。相传华盖是黄帝为了跟蚩尤作战而专门研制的宝器,此物金枝玉叶,与蚩尤作战时常有五色云气围绕在黄帝之上。可以说此物跟“七宝琉璃塔”似的有属性加持的功效。黄帝延制此宝的灵感,应该是来自天上如伞状的五色祥云。五色祥云有吉祥之意,被称之为华盖,因而黄帝制作的此物也被称之为华盖。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西晋崔豹《古今注·舆服》

《易经真的很容易》读后

【关于作者】 本书有两位作者,第一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学者曾仕强教授,他是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老先生在易经等国学方面造诣颇深,曾在《百家讲坛》中的演讲国学,备受好评。 2023年11月11日,曾仕强老先生在安详辞世,享年84岁。2023年他就预言到了5年后的新冠疫情这一大的灾祸,并明确指出中原地区要特别小心(后来果真从武汉开始爆发),并将之公之于众,他的死也被称“道破天机”因而被老天"收走“。 第二作者刘君政,是曾仕强老先生的夫人,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教育行政硕士,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历任师范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教授,胡雪岩教育基金会理事,和曾教授一起合著了《坤道》《易经真的很容易》等数十部书籍。 【核心内容及启发】 本书以提问的形式作为标题列出了十大章,分别是第一章,易经是什么样的学问;第二章 为什么天人可以合一?第三章 为什么需要合理定位?第四章 能预测未来的变化吗?第五章 怎样趋吉避凶?第六章 道德修养为什么是做人的根本?第七章 宇宙可能永续经营吗?第八章 易经是怎样开始的?第九章 易学的神是什么?第十章 易学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一、什么是“天人合一”?为什么要做到“天人合一”? 《易传》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是由于某种超然的或外在的动因所造成。它的变化,是由于宇宙的原动力,也就是阴和阳的互动、交感,可以说是天人互动、交感的结果。我们必须在“天定胜人”和“人定胜天”的合,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合理定位。在敬天、顺天、事天的大原则下,发挥人类的潜力,谋求天下太平。 天即自然法则也即天道,人分“上中下”三等,而只有中人之上的称为“万物之灵”的人 才能能过做到“天人合一”与自然合谐相处,趋吉避凶,自我发展。 二、因果报应,积善行德 《易经》的最高指导原则,就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卦文言),意思是多做好事,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充裕的喜庆;常做坏事,积累恶行的人家,一定会留祸殃给后代子孙。 从此处也可以看出,《易经》作为中国的儒家经典,和佛教一样讲究因果报应,目的是鼓励人们向善,人与人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如何实现心想事成 ? 未来会变化,主要的控制力量,在于我们自己的心。心想事成的先决条件,在于遵守自然规律。所以敬天、顺天、事天,透过占卜来引发第六感,可以掌握未来的变化。当然,也还有若干风险性必须承担。而降低风险性的最佳方式,其实不是买保险,而是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多做善事,多积德。多多发扬我们的向上(善)心,上(善)进心,以德为本,是做人的不二法门。 四、树立对易经和占卜的正确的认识 1、易理是大用,占筮是小用,对正当的事有迷惑时方可占卜,恶事、私欲,不宜占卜。 2、完全相信占卜,等于放弃自己的自主权。应当参考占卜的结果,从中找到趋吉避凶的方法。 3、对占卜的反应诚心诚意,全力配合,就会灵验,而将信将疑,不去行动则不灵,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心诚则灵。 五、“法天、敬天、顺天,致中和”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人是这个大生命当中的一个小单位,所秉持以生存发展的原理,完全相同。天人合一的共同原理,即在“一阴一阳之谓道”。 人应该法天、敬天、顺天,才能致中和 。 读到此段,醍醐灌顶,在下不才我给大家解读一下:人应该对宇宙持敬畏之心,法天,视自然规律为法则;敬天,即敬畏自然法则;顺天,即顺应自然规律行事,比如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能“致中和”,也就是才能生存发展,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六、人道与天道、德与才的关系 与天地合一,人道能通天道,人德能承接天德。人能弘道,天道因人道而凸显。以仁心感应天地及他人,推己及人,既久且远。德本才末,有德者最好有才,有才必须有德。 七、“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伏羲氏告诉我们,只有自己努力尽责任,才能够获得来自上天的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但是孔子在系辞下传又指出:“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意思是 天下万事万物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坚守贞正的精诚专一,也就是回归原点,既仁又诚。 可见上天佑助与否,完全端视我们的道德实践正或不正,当位或不当位。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只有修己以诚,自律自主,上天才会加以佑助,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八、“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告诉我们《易经〉的基本道理, 在于事物究极了就发生变化,变化了自然就会通达,通达了就能够特久。 九、易经原理下的“慧眼”与“慧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看透事情和人的工具,但,不是方法。真正能看穿事物本质,看透人,不仅要有一双所谓的“慧眼”,更要有一颗“慧心”,因为,看穿事物和看透人,就是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人性和心理,而事物的本质和人性和人的心理,不仅是靠“慧眼”看的,更需要“慧心”去向对方施加影响,以至于对方可以同样睁开“慧眼”和打开“慧心”,四目相对,心心相印。心理学叫建立“亲密关系”,易经讲的是“天人合一”。 十、和为贵,合为先 《易经》的整体思维,可以用“和合”两字来描述。“和”指和而不同,“合”为合中有分。 “和而不同”,表示大同之中有小异,必须互相尊重,不能勉强求其一同;“合中有分”表示全球化应该尊重本土化,以保持世界的多样化,符合生态发展的需求。和为贵,合为先,是世界大同的总原则。 十一、“仁”是宇宙的原点 人性的原点,其实就是宇宙的原点,具体而言就是一个“仁”字。 知识既然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从前。然而仁智不能并重,知识便可以害人一这一点已经成为事实,必须及早改善。 十二、如何理解“中庸”? 道德实践要求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致中和”,合乎中庸之道。 “中”的意思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到好处,“庸”表示用得有功效。“中庸”就是道德实践,恰到好处,必然成功。 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走中间路线”或者“骑墙观望不置可否”,当然,也不一定“不走极端”。 【读后小结】 一、名符其实 这本书是名符其实的, 它深入浅出的阐释了易经原著的精髓和思想,通俗易懂 ,并且每章后面都有“建议”,不仅解读了精华,还给出了理解和运用易经的指导,属实难道。 二、价值和作用 我认为,本书最重要的价值是让读者对易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不是简单的算命先生依据的占卜之术,而是揭示“天人合一”法则,教人崇德向善,指导人行为的儒家经典。“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法天、敬天、顺天,致中和”、“和为贵,合为先”等思想也能够 教会人们以更好的心态和辩证的思维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 三、如何运用 这本书相当于是介绍易经的书籍,并不是易经的“简本”,可以说只是易经学习的“预科”,因此,读了本书,如果想对易经真正由深刻的理解,还是需要去读一读原著的。读原著的话,建议可以选择《图解易经》,更利于理解和消化晦涩的古文,结合本书来读,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易经里主要讲的什么 与心理学有关系吗 好学吗 怎么学快一些 一般人能看...

一、《易经》名字简释: 易的释义:基本有四种,1、上日下月为易,2、如蜥蜴变化为易;3、化繁就简为易;4、金乌,大日,生命。 经的释义,也为三个:1、通“径”字,路径;2、经典;3、方法。 综合起来,易经的作用就是指导人们深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识天地、阴阳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科学奥秘,充分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之际遇,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董易奇老师表示涉及三项内容:哲学、修行学、占卜学。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二、《易经》的产生和发展变化: 历史传说中,有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周易(所以《易经》又被成为《周易》)、孔子修易之说,神话传说中又有连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传易等说法。因其年代久远,道、儒、术三教理解有不同,至今关于易如何产生及发展说法不一。从继承较好的道教及术数派来看,基本有天书神授之意。 综合来说,易经是远古众多圣人(或神人)根据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经过很长的年代创作并不断修改而成的。其中,经上古圣人(或连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时期集大成,作成《连山古易》。圣人盘古之后世,因时又作《归象易》。又经过很长年代,圣人观察大自然(天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重修易经,作成《归藏易》传于伏羲。归藏易偏重于个人修行及人类发展的问题。到周文王时,自然及社会环境又发生变化,文王对易经进行了演绎发展,而名周易(周义为周朝,圆周,周转回归)。到孔子时,其所增修易偏重于义理(哲学)。连山、归藏无传。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用来占筮的书,一般称为《周易》。在《左传》中已有《周易》的记载,如《左传·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左传·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说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目前,对《周易》成书的时代,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成于西周前期之说为大多数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说法颇多,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认为《周易》的“周”字是朝代的名称。 而《周易》的“易”字解释则更为纷繁。 一说:“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为易,刚柔相当。” 一说:“易 ,飞鸟形象也。” 一说:“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日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清代陈则震著《周易浅述》,将“易”的定义归之为二: 曰: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曰: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无论何种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则是不会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