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与周易的区别,易经和易转区别
《易》与《周易》的联系与区别?
“乾、坤、巽、震、离、坎、兑、艮”这八个字相信多数人都不是很陌生,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这八个字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中,从出生到归逝都有用到。而从这八个字所衍生出来八字、吉凶、堪舆等等一直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一生。 但是大多数认为《易》与《周易》即为一本,从没有想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也难怪,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易经不知转手了多少次,改动了多少次,其本来面目为何也没人知道,将它合认为一本也无可厚非。 其实要分清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容易的,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易经十二篇。’又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而不绝。’”从这段话中,可以窥见一二,其中所提到的三圣,则分别指伏羲、文王、孔子。而三古则指三圣所居之时代,而这也与神话传说中所言不谋而合。相传,八卦为伏羲氏观河图洛书所创,用来为当时的民众趋吉避凶;及至文王被帝辛囚于羑里八年而梳理八卦,并由八卦而衍生出六十四卦;最终由孔子定稿而成其书,而在一九七七年,在西岐凤鸣村发现的西周甲骨文中,也有以数字结合成奇偶符号,可见在西周时期已经有八卦。 而今天所传《周易》基本都由孔子所定稿,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同时,也是道教的经典典籍。而《易》初为伏羲氏所创,现今已不可考,文王所做八卦已经将伏羲氏所做的八卦增添了很多,所以只能说是由于伏羲氏的脱胎而来,与之是一脉相承,但是又不同于伏羲氏所创,故而称作《周易》。而孔子所定稿的也只是将流传下来的《周易》做了整理与解析,并综合流传的多数版本而整合而已。 究其根本,始终是以伏羲氏所创为基,文王增补而成其《周易》,《周易》所存十二篇中包括卦象、卦爻辞、十翼。这十二篇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在中国人的传承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是现代社会的今天,在大多数农村中还保留着看八字、问命理的习俗。而儒家更是将《易》经作为必读经之一,道教则更甚,衍出生死、堪舆、吉凶、嫁娶等等一系列。 而《易》中所记所载解读起来也是甚是困难,现在研究此书的人很多,但能精通此书的人却微乎其微,而且能懂此书之人,并不显山露水,不懂此书之人却到寺庙道观旁摆摊骗人钱财。此书中所载所记对人生的哲理有着许多深层次的阐述,只是很少有人慧眼识珠,更有甚者看到有人阅读此书则以不屑的眼神直射过去,将此书列入封建之类,殊不知,此书的博大精深,超出常人所能理解,而了解者更是不敢夸其口能懂此书。
周易和易经有什么区别
《易经》内容更加广泛,《易经》包含了《周易》,两者属于从属关系。
《易经》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易经有三本、其中一本是周易,周易是传世的一本;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周易》,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易经有三本、其中一本是周易,周易是传世的一本。《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
《周易》的核心思想《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是《易经》包含了《周易》,涵盖面更广阔。周易集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于一身,就像将内容大致相同,版本却不同的的书,重新加以整理、排序、编纂,形成了一个新的易经版本。易经成书,始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伏羲一画开天地,作乾坤坎兑震巽离艮,八个经卦,初具规模。易经成书,始于伏羲,在《系辞.下》第2章有详细论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经成书,始于伏羲,却并没有止于伏羲。伏羲氏之后,后世圣人,神农氏,黄帝、尧、舜氏都对易经成书有所继承、补充。《系辞.下》第2章文字记载为证。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从伏羲始作八卦开始,从传说中的神农氏、轩辕黄帝,到唐虞三代,尧、舜、禹、夏、商、周,中华民族的历代圣贤,都根据自己历史时代的发展现实,对易经的成书,做出过贡献,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连山易,归藏易的早期易经版本。周易的成书,离不开连山易,归藏易。只是这两个早期的易经版本,湮灭于历史的洪流中,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易经与周易有什么区别?
《周易》就是《易经》,两者是一个东西,只是叫法不同。《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易经与周易的区别???要详细的!!
周易:周易是远古进行卜筮形式中的一种,除了周易以外,还有“连山易”和“归藏易”。连山易位夏朝所用,而归藏易为商朝所用,周易则为周朝所用,所以,称为周易。这三种易的区别在于首卦不同,周易首卦为乾卦。其他的则不是乾卦为首卦。易经:易经,为儒家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包括周易和对周易的卦爻辞的解释等十篇文献。即所谓“十翼”。传说,孔子对其进行过仔细研究和修改,史上有“韦编三绝”之说,意为孔子对周易下的功夫很深。区别:周易其实就是一本“卜筮之书”,算卦用的。而易经由于经过孔子的研究与修改,增加了解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实际上是以中国传统智慧对周易进行解读,因而集中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精华,因而人们往往把易经当做一本哲学著作去研究。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有哪些?《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薮,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如“阴阳”,对中国人影响功莫大焉。至今,上至鸿儒硕学,皓首穷经;下至街头卜者,研读谋生,无不奉为圭臬,浅人浅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是十三经中最深奥、最神秘的'书了。所以,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读《周易》!那么你知道周易和易经的区别有哪些吗?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有哪些?
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这三者不同之处为:
第一,这三者始卦不同,《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
第二,这三者相传出现的时代不同。《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但是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所以通常所说的《易经》就是指《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