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战争的卦象,师卦预示会发生什么
易经占卦
易经怎么算卦 du知道军其实都说了。。现在主流是纳甲筮法和梅花易数也就是所谓的六爻和梅花易 易经本身是讲卦爻的阴阳规律的。儒家的辞是儒家对于这种规律填补了辞,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但是现在摆地摊的或者江相派的却拿着儒家的辞去用来算卦。。然后依靠辞这种马后炮圆的概念导致很多人以为算卦是语言学是心理学。。。 不管算卦还是算命还是风水都是很严谨的,都是从阴阳的消长一步一步推导过来的,就如同从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到微积分一样。。也不是几个月几天就能学会的。 易经占卦 地水师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坤,为阴,阴气浊而下沉。喻寓兵凶战危,用兵乃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顺乎形势,坤为地。地下有水,数量无穷,水流所向,随势而行。这正是军旅之象,所以卦名日师。 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师卦,阐释由争讼终于演变成战争的用兵原则。战争是凶恶的工具,关系著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存亡,所用兵必须慎重。军队必须是正义之师,统帅必须中庸、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战喜功。战争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这是师卦的主要精神。 用兵的原则,首重纪律严明,统帅必须刚健中正思威并重,不可刚愎自用。作战应以安全为首要,指挥权必须统一。小人不能重用,即或有战功,也不可使其拥有权力。 这一卦的占断,凶多吉少。强调兵者凶器,告诫用兵必须慎重。 师卦只有一条阳爻,在这种卦象里这一条阳爻就是至关重要的,而阳爻又“刚中而应”,六五爻与之相应,因此领导要刚、重,才能有下属与你相呼应。用这种刚中而应的正道来管理下属,下属就会顺从,就会大吉大利。此外,带兵作战,将领既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还要具有宽容的心。只有宽容人民,人民才能从之;只有“畜养”人民,人民才能顺应。师卦告诉管理者用人之道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要任用具有优良品德的长者为领导。《孙子兵法》说“将者”必须具有五种品德――智、信、仁、勇、严,具备这五种品德的人即乃辅佐。第二,要把小人从自己的阵营里清除出去。第三,要彻底授权,用人不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四,要论功行赏,舍得封赏,不断封赏。 《左传》故事 前597年,荀林父担任晋国正卿,荀氏家族如日中天。此年6月,荀林父带领晋军与楚庄王争霸,荀首(智庄子、知庄子)担任大夫。晋三军六卿悉数出征,与楚庄王会猎于黄河。晋军中诸卿建议撤退,不宜与楚军争锋,先gǔ(彘zhì子)因平日就与荀林父政见不合,对于退兵他嗤之以鼻,并率领所部擅自渡河。 荀首说:“先gǔ的军队危险了!《周易》上有这样的卦象,从《师》卦初爻变卦为《临》卦,爻辞说:‘军队初出必须纪律严明,不顺从将有凶祸。’遵守军纪是‘臧’,反其道就是‘否’。大众离散而柔弱,流水壅塞成为沼泽(坎为流水,变卦兑为泽)。有军纪指挥三军如同指挥自己一样,所以叫做律。不遵守纪律,军纪枯竭无用。从充满到穷尽,阻塞而且不整齐,所以凶险。不能流动叫做‘临’(坎流水变兑沼泽),有统帅而不服从,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说的就是先啊。果真和敌人相遇,一定失败,彘子相当于师卦六三爻的“舆尸”,即使免于战死而回国,以后一定还有大的灾祸。” (原文: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出处:《左传》) 荀林父无奈率全军跟进,晋军被先gǔ毫无准备的拖入战场。这次后之战,晋军败如山倒,荀林父回国后,请求国君赐死,并为先遮祸。 躲过一劫的先gǔ没有过多的反省,只是担心将来国君会找他算账,为防不测,竟于前596年率领鲜虞、戎狄等外族部落偷袭晋国,后阴谋失败,晋景公大怒,杀先,族灭其家,显赫一时的先氏凋零了。真应了“虽免而归,必有大咎”。 怎么用易经占卜 怎么用易经占卜啊???用钱币占卜怎么看卦啊???这是我从网上找来的,谁能告诉 我是什么意思啊!! 易经占卜的方法(钱币法) 一、钱币要求 三枚铜钱(古币),如乾隆通宝,光绪通宝等等。如没有铜钱就用现在流行的硬币代替也行。不管是铜钱还是硬币,最好三个钱币大小、 厚薄、质地、文字、符号等相同,硬币以伍角(第四版,二②中有介绍)的最好。铜钱或硬币一定要干净无污垢。 二、钱币的阴面、阳面 钱币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涉及到的阴阳属性有,方为阴,圆为阳;线条组合(图案、字都可看成线条的组合)为阴,线条为阳;粗为 阴,细为阳;粗糙为阴,光滑为阳等,根据以上内容不难为各种币分出阴阳面。 ①乾隆通宝,以乾隆通宝(字为阴)为阴面,以线纹(椐说是满文)为阳面。 ②伍角硬币(第四版),以5角和梅花图案(字与图案都为阴)为阴面,以国徽面(内有两个圆为阳)为阳面。伍角硬币建议就选择这一 种,另一种(第五版人民币)一面是5角,另一面是荷花,两面都是阴的属性,阴阳面分的不明显,不要用此种币摇卦。 ③其它铜币或是硬币参考以上内容定阴阳面。 三、摇卦时间、地点、本人情况 开始摇卦时,记下摇卦时的年、月、日、时。最好能告知你摇卦的地点省、县。还要告知本人性别,出生时间等。 四、摇卦方法 1.手洗干净,待干后,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将三枚钱币合扣在手心,意念集中在所测之事上,不要被外界其它的杂念干扰,心中的意念 应为询问句,不能为肯定句,如测近期财运,意念应为“我近期财运如何?”,不能为“我近期财运肯定好”。待心中的意念专一、心 平气和(大约一分钟)时,两掌虚空,随意摇动几下,不要使钱漏出,然后双手分开,将钱散落在平整、干净、较硬的物体平面上,让 钱币自行滚动,不要人为的用手按住或阻挡,钱币若落地也不要管它,待钱币静止时,三枚铜钱的阴阳面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若出现三个阴面,老阴,记为: × ②若出现三个阳面,老阳,记为:× ③若出现一个阴面、二个阳面,少阴,记为: ④若出现二个阴面、一个阳面,少阳,记为: 这样初爻(第一爻)就成了。 ⒉再按照“1”的方法,连摇五次,就分别得到了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上爻(第六爻)。从第二次起,为保证意念的专 一,不分心,在心中一直默想与第一次摇币时同样的意念下,拾起钱币直接摇卦。 ⒊把六次摇币所得的结果,按下面的顺序排列,就得到测事的主卦。 上 爻 第五爻 第四爻 第三爻 第二爻 初 爻 然后就可以得出一个卦,就可以根据你算出的卦来测自己想要预测的事情了!一个卦中算出来的带有叉的那一个爻就是叙述告诉你生活中即将发生的变化 《周易》就是用来算卦的吗? 一说到《周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算卦、看风水。如果到大街上走一走,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在大街小巷吆喝着给人算卦的人都称自己是用《周易》来给别人算命的。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让别人相信,自己不是在胡说八道,招摇撞骗,而是有理论依据的。至今估计还有很多人半信半疑:《周易》真的这么神吗?它算出来的到底准不准?当然也有人说,这完全是,去算命的人真是愚昧,两个眼睛的人被没有眼睛的人(算卦的大多都是瞎子,即使不瞎也会装瞎)忽悠,真是可怜! 那么,《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就是用来算卦的吗?如果它是用来算卦的,真的能算准吗?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不寒而栗――自己的命运原来能够被“算”出来!这种观点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艾子后语》里曾经记载了一个专靠算命来行骗的术士:齐王喜相命,有个人自称神相,还说自己是鬼谷子的学生、唐举的老师。齐王敬重不已,请他相命。神相却说:“先不要急,我给人相命一定要先谈一整天才行。”于是就跟齐王闲谈。谈了一会,有人来报告齐王说秦兵包围了即墨已三天。齐王脸色大变,神相在一边便说:“我看大王眉宇间一股黑气,预示着一定会有战争。”又过了一会,卫士绑上来一个人,说此人偷了国库许多东西。神相又在一边说:“我看大王下巴发青,一定要破财。”齐王不高兴了,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已经发生了的,我想知道将来的事情。”神相端详了半天才说:“我看大王面部方正、气宇轩昂,一定不是平凡之人!”齐王很气愤,一怒之下就把这位神相杀了。看来,打着算命的幌子行骗,迟早是会露出狐狸尾巴来的。 可是,这真的是我们古人眼中的《周易》吗?仅仅是简单地占卜、预测命运这么简单吗?肯定不是。在今天被我们看起来很荒唐的事情,我们的祖先却是非常严肃的。据说古人演卦有很多规矩,必须先斋戒,吃素食,还要沐浴,洗个澡,毕恭毕敬地去演卦。整天吃肉,身上脏兮兮的,演出卦来肯定不灵。而且,你不能碰到个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去演卦。比如,你今天家里丢了一只鸡,就不能靠演卦推算一下自己的鸡被谁偷去了。只有遇上大的事情,才能透露天机。否则,就会遭遇厄运。 《韩非子》中记载着一个周文王给商朝的奸臣费仲演卦而蒙难的故事。费仲是纣王身边的奸臣,无恶不作,坏事做绝。当时周文王在朝歌,一次与费仲一起饮酒,喝的有点多了。费仲知道文王能够演卦,就让文王算一下他的命运。文王一开始不愿意,但拗不过费仲的一再请求,何况费仲当时是纣王身边的红人,得罪不起。无奈之下,文王就替费仲演了一卦。费仲迫不及待地问文王结果如何,文王一时语塞,紧锁双眉,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费仲急了,一再催问。文王说:“此卦甚是奇怪,大人您现今虽享荣华富贵,只是日后,您死的倒真是奇怪。”费仲问:“但不知是怎样的死呢?”文王答曰:“人之生死虽有定数,有因疾病而死,有因水火而死,有刀兵而死,有跌扑而死,或者悬梁投井而死,而大人您,日后要在六月间冰冻而死!”费仲一听,脸色就变了,问文王:“君侯自己终身,可曾占过没有?”文王回答说:“倒也占过”。“但不知日和如何”,费仲问道。文王说:“不才倒得个善终正寝,百子送终。比大人您,却好得多了。” 这话让谁听了都会恼火。你落了寿终正寝,我却来了个死于非命!这不是明显地嘲弄我吗?何况古代人对生死很是忌讳,而费仲又是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小人。所以,文王占这一卦不要紧,却是把费仲给得罪了。费仲认为文王戏耍了他,怀恨在心,跑到纣王那里地告了文王一状。文王因此蒙难,被纣王囚禁在里整整7年,受尽了折磨。不但如此,为了营救文王,他的大儿子伯邑考还被纣王害死。 文王因为喝醉了酒,随意演卦,泄漏了天机,付......>> 怎么用易经占卦 建议你去耽百家讲坛的《易经的奥秘》这个系列,里面对你的问题回答得非常详细,包括易经太极的来历,象数理是怎么回事等等。 怎样用《易经》占卦 铜钱占卜法 前面介绍的《易经》卜卦方法是比较正统,比较准确的。但是操作使用起来很麻烦,效率比较低。所以后人就发明的金钱卦的占卜方法,具体如下: 用三枚铜钱(或者是硬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随便摇几下,然后抛在地上,如果是一个面朝上,便是阳爻,两个面朝上,便是阴爻,三个面朝上是可变阳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9”,三个字都朝上是可变阴爻,即用稻草算法得出的“6”。用铜钱爻六遍就得出一卦,也是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画卦,卦画好之后,再按照朱熹的说法,解卦的方法有这么七个原则: 1、六爻皆不变者,则占本卦卦辞; 2、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 3、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而以上爻之辞为主; 4、三爻变者,则占本卦及之卦的卦辞,而以本卦为主; 5、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二不变之爻辞占; 6、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不变爻的爻辞占; 7、六爻皆变者,则以乾坤二用之辞占,并参考其之卦卦辞。 读懂了以上文字之后,您就可以给自己算卦了。 算卦本来是很神圣的东西,而且经历了先人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准确度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占卜的时候得有一颗虔诚的心,这不是封建,这个你慢慢会体会到它的神奇之处。还有算卦不能乱算,也不能天天算,占卜前,自己先想好要问的事情,占卜得出的结果就是你要问的事情的结果。 怎么用周易占卜? 晋败楚鄢陵得复 成公十六年。晋楚遇于鄢陵。晋侯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及战。吕奇射其王。中目。楚师败。 复卦: 按:此亦不用彖辞。 杜注曰:复,阳长之卦,阳气起子,南行推阴,故曰南国蹙也【按:子正北方,一阳初生,必逐渐增长,阳长则阴消,故曰推,曰蹙】。南国蹙则受其咎,离为诸侯【《正义》曰:离为日,日君象,故为诸侯】,又为目,阳气激南,飞矢之象。 何氏《订诂》云:贞我悔彼,以震木入坤土,射之义也。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周易》最早的确是作为一本占筮之书存在的,更确切地说,《周易》是上古时期三本占筮之书中的一本。据《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但在上古时期,卜筮往往与、军事等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国家决策往往要依赖占筮的结果,故而间接影响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则更多是占筮背后的哲学内涵。换言之,《周易》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占筮之法的内在基础,即义理为体,占筮为用。 确切而不精确地说,《周易》可以看作我们华夏文明现存的最早的奠基性哲学著作,也是我们儒、道思想及很多传统文化、观念的滥觞,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学并没有太明显的义理与象数之争,而秦火之后,《周易》以卜筮幸存。 至于汉代,置五经博士,《易》学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西汉的《易》学派别,大抵分为训故举大谊,阴阳候灾变,章句守师说和《十翼》解经意四派,东汉也分为四派,一为马融等人为《费氏易》作章句,二为郑玄、荀爽治《京氏易》和《费氏易》,三为虞翻治《孟氏易》,参以《周易参同契》之纳甲之书,四为陆绩专治《京氏易》,由此可见,以孟喜、京房为首的汉儒主要阐述象数之理。自魏王弼作《周易注》盛行后,汉《易》衰微,王氏尽黜象数,为《易》学史上的第一大转折。唐朝时孔颖达为王弼及韩康伯作疏,使王氏易学广为流传,惟李鼎祚撰《周易集解》,保存了汉朝术数的余绪。宋代陈抟、邵雍出,后有《天地自然之图》、《先天图》、《后天图》、《河图》、《洛书》等易图出现,兼有紫微斗数、梅花易数等占筮之法流传,术数又兴。朱熹取其易图,参以义理,遂《易》学又为之一变。程子、胡瑗等则专阐义理,李光、杨万里等参以政事,《易》学流派日益繁多。元朝多取程朱之学,明朝则以禅解易,明代高僧智旭所作《周易禅解》为其圭臬。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时,主要将《易》学发展分为两派六宗:一为象数,汉儒言之,一变京、焦,二变陈、邵;二为义理,王弼兴之,一变胡、程,二变李、杨。到了近代,主要的《易》学大家则是旧学新释的杭辛斋先生和阐释象数的尚秉和先生。近年新出土的?帛书周易也是研究的新的热点。 纵观《易》学的发展历程,其年代之远旁支之多无出其右者,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因而要了解《周易》更不可偏信一家之言。 《周易》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真的能预测未来,而是其中所包含的华夏民族先人们的思维方式。若能从中汲取些许的智慧并有所启迪,面对时间洪流不后悔、不害怕、不迷茫而达人知命,那么《周易》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谓?善《易》者不卜,善莫大焉。 壹、蓍草演易程序说明: 「蓍草筮占法」,三变得一爻,重复步骤六次,共十八变,得六爻,即成一卦。 第一变 : (1) 手持五十根蓍草,拿出其中任何一根放在正前方远处不用。(一根代表太极) (2) 随意把四十九根蓍草分两撮,分置於桌上左右手端。(象天地两仪) (3)......>> 易经如何卜卦 你想怎么卜卦都行,麻烦点的就是蓍草法,铜钱法,简单就是先天与后天起卦,一万物起卦,但这个要求很高。满意请采纳
六十四卦方圆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是易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图,所谓研易,即推演此图。宇宙、时空、人类文明乃至万物,全在此图中。此图外面是圆图,里面是方图,取外圆内方之义。圆图为时间,方图为空间。用此图表示宇宙的时间和空间。 伏羲之十四卦方圆图,简称方圆图或先天图。陈抟说:“易学,意、言、象、数四者缺一不可。其理具见于圣人之经,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谓《先天方圆图》也,以寓阴阳消长之说,与卦之《生变图》并非创意所作,孔子《系辞》述之明矣。”他的意思是,学习《易经》只要有这一个就可以了,因为它包括了易学约意、言、象、数和阴阳消长之说,又后于孔子的巜系辞》所述。 圆图 方圆图外面的圆图,其方位与先天八卦相同,重卦与三划卦相同,乾、坤分居上下,离、坎各列左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逆数,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顺行。自然地将六十四卦分成了八宫。左半圈从复卦到乾卦,共三十二卦,一百一十二阳爻,八十个阴爻,阳由少渐多,为“阳升阴消”过程。右半圈从姤到坤,也是三十二卦,是一百一十二阴爻,八十个阳爻,阴由少浙多,是“阴升阳消”过程。其它卦皆生于复、姤两卦。“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姤”,所以此图又称“复姤父母”。《观物外篇》说:“无极之前,阴含阳乚。有象之后,阳含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女而为垢,是以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姤也”。朱熹说:“圆者动而为天。”这个说法是获得易学研究领城广泛认同的。圆图的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封次序,从乾卦始逆时针排列一周而成圆形。 金木水火土五星依次运行, 而成春夏秋冬四季,配以十二地支和二十四节气,便是一幅完整的天体运行图。 古人认为“天动地静",天体是顺时针而行的,这与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的方向正好相反。但是,正是因为这个“相反,使得古人与今人的认识结果是一样的, 天体左旋,正是地球右迁。方图 我们再来看方图。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方图是先天六十四卦次序的倒图。易学研究者普遍认为,这个图是对《说卦传》“天地定位”一节的解释 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中间巽、震、恒、益为第一个层次。其外十二卦以坎、离、未济.既济为四隅是第二层。再外二十卦以艮、兑、咸、损为四隅是第三层。最外二十八卦以乾、坤、泰、否为四隅为第四层。 从大方图来看,从西北角至东南角是条斜线,以先天八卦的次序排列着八纯卦一 ——乾、兑、离、震、巽、坎、艮、 坤,这样就将六十四卦分成了两半。四层对角的卦象相反,第一层震、巽相对,表示“雷风相薄”:第二层离、坎相对,表示“水火相射”:第三层兑、艮相对,表示“山泽通气”:最外一层乾坤相对,表示“天地定位”。因此可以看成这是一个古代大地的方位图。 六十四卦方圆图,圆图代表天,方图代表地,所以“方者静而为地”、“天圆地方”、“天动地静”。 朱熹说,圆图“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图“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即天与地、阴与阳在图中的相交。方圆图的“内方外圆”之理,是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也和道家的“内外清静、有无相生”、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而无为”的真人、神人、至人境界是一个道理。此外,方圆图的圆通无碍(具足自觉觉他),更是佛家明心见性至普化群生,以达到佛心圆满的至美之道。 过去的周文王大概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才以乾卦文辞的“元亨利贞”四德,来含括易卦的内外圆明之道。
周易关于战争的各种卦!!!求齐全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对于这一爻的解释,历来认为是:不富有是因为邻国的掠夺所致,用兵侵伐有利。但《谦卦》的卦义是不主张用强的。所以“朱子的弟子,怀疑《谦卦》的六五上六为什么会有肯定战争的说法?朱子回答:谦让,也是兵法的极致,这是以退为进,导致胜利。”(语见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白话易经》)我们认为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而朱熹的回答则牵扯的太远了。“六五”阴爻柔顺,居上卦中位,象征谦虚中正。但阴居阳位为不正。《易经》一卦里初、三、五奇数为阳位,二、四、上偶数为阴位。阴爻占据阳位,柔顺中正,不利于积极行动。同时,与五相应的二也是阴爻,不能相应,也是不利于积极行动之象。再加上《谦卦》本身禁绝用强,由此可知,解释为用兵侵伐有利是有问题的。我们来看爻辞,“不富以其邻”曾在《易经·泰卦》里出现过,原句是“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泰卦》里解释“不富以其邻”一般也是不富有是因为邻居掠夺所致。我们觉得这种翻译显然不当。“翩翩”是鸟飞翔的样子,“不富以其邻”应为“不以其邻富”,即不因为邻居富有。“不戒以孚”是不加以戒备将被俘虏。整句的意思是:自由飞翔的鸟儿,不要因为邻居富有而不加以戒备,那样将会被邻居俘获。如果硬要解释为不富有是因为邻居的掠夺所致,那么与“翩翩”上下文意显然不合。同时《泰卦》阐释的是通泰的道理,要通泰就必须警戒,防患于未然。这里作者很显然是以飞鸟作喻,告诫人们不要太自在了,要警戒,要有提前防范的意识,这样,才能通泰。与《泰卦》相同,《谦卦》的“不富以其邻”也应该是不要因为邻居富有的意思。“以”在这里是介词,与“其邻”名词性结构结合为介词结构,做形容词“富”的状语被后置了。“利用侵伐”,按常理应当是用侵伐是吉利的,但这既与《谦卦》义不符,也与后面的“无不利”相重复。《周易》一书惜墨如金,不可能前后重复。更何况“无不利”已包含了一切吉利,用辞很重。因此,我们认为,这里的“利用侵伐”应标断为:“利,用侵伐。”与前后相联系,串起来可译为:不要因为邻居富有,认为有利可图而采用侵犯讨伐的手段,这样就没有什么不吉利的了。前面我们说过,五爻是君爻,作为君主,似乎应当是为所欲为了,但《谦卦》本身要求谦虚谨慎,而五君爻为阴爻,阴爻柔顺,并不具备有所作为的条件,只能谦让。如果不动争强好胜的念头,就没有什么不吉利的了,否则,以五君爻本身柔顺的性格,上下又没有应援而贸然行动,甚至动用武力去侵犯讨伐邻国,结果自然是不吉利的,同样也违背了柔顺中正的本义。在这里,《周易》作者用否定的手法明确地告诫高高在上的君主,越是处在高位,越要谦虚谨慎,不能因为邻居富有,认为有利可图,而采用侵犯讨伐的手段。正确的作法是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富强。这样做,当然就没有什么不吉利的了。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鸣谦”,我们在前面已经阐释过,即有名而谦。“上六”在《谦卦》里处在最高的位置,但《易经》的原则是六爻无位。五爻是君主,权势显赫,六爻相当于退位的君主,无职无权,所以六爻无位。另外,任何事物都会达到极点,而达到极点后就会重新发展变化,这是六爻无位的另一层意思。一部《周易》绝大部分卦的六爻爻辞充满了忧患意识,也充分体现了《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然而,《谦卦》的上六虽无位,却因为谦虚主动让贤,这是明智的选择,也是六爻声名远播的根本原因。从卦象上分析,六爻阴爻阴位得正,又与下卦的三爻阴阳相应,下方有强有力的应援,可以积极行动。同时,谦虚谨慎是无所谓极点的,越是谦虚,越能无往而不利。所以,六爻这位退位的君主,由于谦虚而已经声名远播,在看到五爻不能将谦虚的美德发扬光大,下方又得到了三阴爻的积极支持,因此,即使主动地“利用行师,征邑国”也是吉利的。“利用行师,征邑国”也即“用行师,征邑国利”。“邑”即采邑,封地。“国”即邦国。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声名远播而又谦虚的人,即使用军队去征讨自己的封地和其它的邦国,也是吉利的。因为凭借谦虚的声名会使四方群起响应,万民慕德,用箪食壶浆迎接他。而不单凭这种名声反而更加谦虚,就不再会有任何的过失,即使是征战,也会兵不血刃,用德义使万民归化,这样做,还有什么不吉利的呢?这里作者以战争作喻,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这可以说是谦的最高境界。通过以上的解说,我们不难看出,《谦卦》所阐释的基本原则就是谦虚、退让,不论地位高低,都应当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做事,这样就会无往而不利。反之,如果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终将免不了失败的命运。我们说,《谦卦》全吉是相对于其它六十三卦而言的,而《谦卦》本身的卦辞、爻辞表面吉利,背后却始终充满着一种深沉的警惧意识,这正是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真理再往前迈进一步便是谬误,谦虚的反面是骄傲。谦虚是一种美德,但真正的谦虚并不容易做到,只有君子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谦虚,这也许正是《谦卦》告诉我们的一大人生哲理。易经八卦图详解
《周易》八卦图的详细分析 一、马、牛、羊、鹿图腾象形地反映的是地球大陆板块的全部轮廓构造,具体由北美大陆为头部,南美大陆为前足,北美大陆以北的巴芬岛及东北部群岛构成羊、鹿图腾的头角,北美大陆和格陵兰岛形成牛的头角。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大洋洲大陆为身部躯体的轮廓影象。其中,欧亚大陆为马、牛、羊、鹿之背部,非洲大陆成马、牛、羊、鹿腹底 *** 之象,亚洲大陆的西西伯利亚则是马、牛、羊、鹿的尾部,大洋洲系马、牛、羊、鹿之后蹄。“乾,马首;坤,牛腹;震,龙足;兑,羊口。”八卦图腾属性反映在地球地理形态之中,二、豕(猪、兽)、狗图腾象形地反映非洲大陆为头部,欧亚大陆为身躯、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的地理形态构造。非洲大陆为豕、狗的头部,南部非洲为鼻部,北部非洲是其头顶、耳部分,非洲大陆、亚洲大陆之间的红海和亚洲的 *** 半岛为其嘴部;欧亚大陆的欧洲是豕、狗的前部躯体,斯堪的挪威亚半岛是豕(猪)、狗的一足;亚洲构成豕(猪、兽)、狗后部躯体,西西伯利亚为其尾部。豕(猪、兽)、狗图腾面南背北,呈俯卧状。“坎,豕耳;艮,狗手;”八卦图腾属性也能反映在地球地理环境中。三、鸡、雉(鸟)图腾象形地反映大洋洲为头部,亚洲南洋群岛为鸡、雉(鸟)图腾颈部,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印度洋段则构成鸡、雉(鸟)图腾颈腹部的连线。欧亚大陆和亚洲东部大陆架为身躯,非洲大陆和亚洲东部西西伯利亚为鸟翼的地球地理组合构造。鸡、雉图腾也同样显现和地球地理的一致性。按照八卦图腾反映的地球地理构造形态或者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到“乾,马首;(北美大陆)”、“兑,羊口(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处)”、“巽,鸡股;(俄罗斯北冰洋北部)”、“艮,狗手;(北冰洋欧洲斯堪的挪威亚半岛处)”按照图1由西向东排列艮、巽、兑、乾四卦环绕北极和北冰洋呈“十”字形排列。(图2)从八卦图腾其他卦位在地球地理位置的来看,《周易》八卦图中的震卦为龙图腾,龙图腾在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中是由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四大海洋水系,一条长达几万里联系各大陆板块巨大海底山脉体现的,龙图腾之首位于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大西洋北部、北冰洋海底。震,龙足,其位置在印度洋大洋中脊系海底山脉“入”字形山结处,如龙图腾之一足;坤,牛腹,位于非洲大陆;坎,豕耳,系指亚洲大陆 *** 半岛;离,雉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海底,坤、坎、震、离四卦都处在相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地理位置上,这样以南极为中心也呈“十”字形成另外一组卦象组合。(图3)从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图1)上按照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排列,八卦图表现为艮 巽 兑 乾 北半球 北冰洋坤 坎 震 离 南半球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艮 坤 乾…北极…巽 离… 南极 …坎兑 震从地球球体剖面上分析,八卦图分布在球面上,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地球的地磁的两个中心点,在《周易》和八卦图来讲是“两仪”或者“阴阳”之形容,《周易・系辞》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地球的球体剖面就是太极,南北极为两仪,南北极各领一组四个卦象,南北极卦象相错、相合在一起便成八卦。此图的排列与《周易》八卦图隔位、八卦相错的格局对应,其中乾、巽、艮卦位一致,仅只有兑卦有所不同。如果再以地球表面立体平面图由西向东(地球转动的方向)的顺序排列,即八卦坤、艮、坎、震、巽、离、兑、乾进行组合,乾坤卦是头尾,也是两仪,即阴阳,各统领三卦组成八卦图。坤、艮、坎、震一组;巽、离、兑、乾一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卦象和伏羲八卦图是大致是对应的,只是在震卦、巽卦阴阳属性上有不同,或者颠倒。这样的八卦图阴阳爻的排列似乎更合乎阴阳爻的变化规律......>> 易经八卦图什么样子 可以在百度图片搜一下“六十四卦方圆图”,就出来了。 比如image.baidu/...r=ala2 易经八卦图解析25卦 《易经》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 无妄: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 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 佑,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畲,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 = 上 艹 下甾 无妄卦终 《易经》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 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养贤也。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说辐。 象曰:舆说辐,中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 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 :童豕之牿,元吉。 象曰: *** 元吉,有喜也。 六五:□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 = 豕 + 贲 大畜卦终 《易经》第二十七卦 颐 山雷颐 艮上震下 颐:贞吉。 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 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 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 :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颐卦终 《易经》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 栋桡,本末弱也。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 攸往,乃亨。 大过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①世无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 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① = 辶 + 丶 + 豚 □② = 禾 + 弟 大过卦终 《易经》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 ......>> 易经八卦方位图 这个是后天八卦方位图。 只能插一张图片,去百度一下就能找到先天八卦图了。 一般算人事用后天八卦,参悟天定什么的就用先天八卦了。 周易八卦的八卦图解 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河图洛书》所创 。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七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乾(qián)乾为天卦象: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坤(kūn)坤为地卦象: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震(zhèn)震为雷卦象:上震下震八纯卦;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巽(xùn)巽为风卦象:上巽下巽八纯卦;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坎(kǎn)坎为水卦象:重坎八纯卦;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离(lí)离为火卦象:重离八纯卦;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离散,离开,分离。凡八纯卦互为依托帮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虽比和,但内有冲突,谋事可成,却有周折,目疾,心脏疾病,高血压,肺虚症。艮(gèn)艮为山卦象:上艮下艮八纯卦;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兑(duì)兑为泽卦象:上兑下兑八纯卦;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口若悬河,善言喜说,高兴,沼泽地,洞穴,废穴,败壁破宅,坑洼地,纵横沟渠。测事如意悦心。口疾,气管疾病,肺疾,麻脸,肝胆疾症,股疼,血光灾,作手术。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它又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道家认为,太极八卦意为神通广大,镇慑邪恶。 《易经》八卦中“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各代表什么意思 乾天坤地,离火坎水,震雷巽风,艮山兑泽。在家族中乾坤代表父母,震长子,坎中子,艮小子,巽长女,离中女,兑小女,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继续追问。 怎么记住八卦图及含义 为之后打字方便,全横为1,半横为2,相对于天和地,分上中下变化,叫“动”。 全1为天,乾111 全2为地,坤222 天下动,为风,巽112 地下动,从地底大震,为雷,震221 天中动,热气在空中游走的样子,为火,离121 地中动,河流地下水,为水,坎212 天上动,为泽,可以理解为湖,就是天可映在水面“之下”,故泽在天之上,兑211 地上动,为山,艮 122 是不是也应该把图上方位加上? 天地不用说了吧…… 其他,按逆时针,依次上中下变 然后一般认为 风雷 是比较特殊的吧,换一下 okay 易经八卦图里的八个字怎么读 乾(前)坤(昆)震(阵)巽(讯)坎(砍)离(黎)艮(亘)兑(对)。周易竟如此简单——邲之战,晋得《师》变《临》卦,庄王霸业
历史背景分析 楚国城濮之战以后(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元气大伤,后经过楚庄王任用贤人,使楚国日益强大,晋秦之间的关系在崤之战以后崩裂,秦楚联合抗晋,到了宣公十二年春,楚国围攻郑国,一直持续到夏天,晋国派兵助郑,在有关攻郑和帮郑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现在把晋军和楚军的将领作如下描述 晋军 中军将:荀林父 中军佐:先縠 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 上军将:士会 上军佐:郤克 上军大夫:巩朔、韩穿 下军将:赵朔 下军佐:栾书 下军大夫:荀首、赵同 司马:韩厥 楚军 楚庄王 令尹孙叔敖 中军 - 帅:沈尹 左军- 帅:子重 右军 - 帅:子反 晋军得到郑楚讲和以后,晋楚内部出现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现在把两派争论点提供出来: 晋军 晋军主和派以中军将荀林父、上军将士会、仲虺为代表:荀林父认为等楚国退回以后在进攻郑国,因为晋出兵就是因为郑国求救,一点骨气都没有,让晋国劳师动众,结果自己和楚国讲和,士会从仁义道德方面分析现在不宜和楚国结梁子;仲虺从《诗经》里面阐述帮助郑国得罪楚国不利于自己,主和。 晋军主战派以中军佐先縠为代表:晋国都已经称霸中原了,军人的职责就是大战,建立功业,不能因为楚军强大而害怕,主战。 荀首站在周易的立脚点分析先縠主战的错误:「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三之《临》三,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韩献子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子为元师,师不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已重,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师遂济。 翻译 先縠这些军队危险了。《周易》上有这样的卦象,从《师》卦变成《临》卦,爻辞说:‘出兵用法令治理,法令不严明,结果必凶。’执行顺当而成功就是‘臧’,反其道就是‘否’。大众离散是柔弱,流水壅塞就成为沼泽。有法制指挥三军如同指挥自己一样,所以叫做律。执行不顺当,法制治理就穷尽而无用。从充满到穷尽,阻塞而且不整齐,就是凶险的征兆了。不能流动叫做‘临’,有统帅而不服从,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临’吗?说的就是先縠的这个行为了。果真和敌人相遇,一定失败,彘子将会是主要罪魁,即使免于战死而回国,一定有大的灾祸。”韩厥对荀林父说:“彘子率领一部分军队失陷,您的罪过大了。您作为最高统帅,军队不听命令,这是谁的罪过?失去属国,丢掉军队,构成的罪过已经太重,不如干脆进军。作战如果不能得胜,失败的罪过可以共分担,与其一个人承担罪责,六个人共同承担,不还好一点吗?”于是晋国的军队就渡过了黄河。 有关这段描述不是卜筮之人所测,只是在做决断时,懂周易的荀首根据现象而引出的两卦,师卦代表出师,而现在因为进攻还是不进攻产生分歧,也代表出师之前都没有想好,叫意志不坚,故取师卦的第一爻变,得到临卦,师卦第一爻:师出以律,否藏凶;临卦第一爻:咸临,贞吉。 我们先从体用关系简单分析,师、临卦上卦取坤为体,师卦下卦为坎,临卦下卦为兑,坤土克坎水,应该是小吉,外因对我很不错,代表出师前,打着仁义之军帮助郑国,晋军有理,但是郑国刷两面派,变化成了临卦,临卦的下卦为兑金,坤土生兑金,必消泄,也就是吃亏不讨好。从爻辞分析之前,我们首先给大家明确一点,就是《周易》讲究的是预防,吉中带凶,凶中带吉,防微杜渐才是正途,所以孔子才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师卦初爻说的是出师要以军纪为第一要义,不然好事中隐藏着凶险,何况现在先縠独自专行,不听主帅的,而后得到临卦,贞吉。这个到后面真的是吉吗?从韩厥告知荀林父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法不责众,即使失败了,后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凶险。 楚军方论点: 1.楚庄王要回家; 2.令尹孙叔敖:以前打陈国,现在又打郑国,我们总是以仁义在外,又不能得到好处(打了就走,他国还是他国,又不兼并,没意义啊),你伍参的肉够我们吃吗; 3.宠臣伍参:你这个糟老头子坏的狠,我们赢了,就是你这个糟老头子没谋略,输了,我的肉也在晋军哪里,轮不到你!晋国国军是新人,没啥经验,主帅那边又有矛盾,这种机会不大力的把握,等到什么时候呢? 战争结果: 郑国两面派,不知道哪一方会胜利,所以离间两国打仗,臣服赢的那个国家。结果是晋军大败,元气大伤,从此楚庄王登上霸主地位。荀林父作为主帅,失败后,请求死罪,晋景公允予,士贞子说道,荀林父一身为晋国国事操心,鞠躬尽瘁,杀了他一点好处没有,在说战争这个事情本来有赢又输,这只是暂时的嘛。晋景公就命令荀林父官复原位。
《易经》中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内容上?
《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约产生于西周初期,其内容极其广泛,其中也包含有军事思想。宋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说:"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其理一矣。"《易经》中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某些卦的爻辞之中,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反对恃强凌弱。《易经》这一思想充分地体现在《兑》卦之中。"初九"爻辞说:"和兑,吉"。意思是说,国与国之间需和谐共悦,才能吉利。"九二"爻辞:"孚兑,吉。悔亡。"这是说,国与国之间以诚信相待,就会吉利,如有反悔,就会灭亡。"六三"爻辞:"来兑,凶。"说的是某一国家依靠强大的武力去威胁别国,强迫其服从自己意志,便是凶。
主张师出有名和进行自卫性的防御作战。《易经》虽然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反对恃强凌弱,但并不绝对地反对战争。它认为进行战争首先要做到师出有名。《谦·上六》爻辞说:"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如不得已进行战争,在战前则必须取得道义上的主动。
《易经》主张自卫性的防御作战。《蒙·上九》爻辞说:"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意谓攻打愚昧、昏乱之国容易取胜,主动去侵略别国不利,进行自卫性的防御作战则有利。
对民众在战争中作用的初步认识。《晋·六三》爻辞说:"众允,悔亡。"如果能得到众人的信任,取得战争的胜利便没有困难了。《观·六三》爻辞说:"观我生,进,退。"观察了解我"生民"的意愿,以此来决定战争中的进和退。这些可谓是最初的关于民众在战争中重要性的认识,这种认识虽是简单的,但对后世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主张保持戒备状态。《易经》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小心谨慎,提高警惕。对战争来说,更应做好戒备,否则,就会遭到失败。《泰·六四》爻辞:"不戒以孚",即是这层含义。
对军队纪律的重要性的认识。《师·初六》爻辞说:"师出以律,否藏,凶。"其意是说,军队出征打仗要执行严格的纪律,不然就会打败仗。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军队纪律重要性的最初认识。
对战争与地形关系的认识《易经》主张军队在驻营时要注意选择有利的地形。《需·初九》爻辞说:"需于郊,利用恒,无咎。一九三"爻辞说:"需于泥,致寇至。"指出军队驻扎在郊野,利于久驻,而无灾患;如驻扎在泥泞之地,敌寇便会乘机而来。
作战指导思想。《易经》已经初步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作战指导原则。第一,进攻要大胆果断。《易经》认为在进攻时如果畏首缩尾,必然导致失败。《晋·九四》爻辞说:"晋(进)如鼠,贞厉。"在攻城方面,《易经》主张抓住时机实施不断的进攻,以争取成功。《同人·九四》爻辞说:"乘其墉,弗克,攻,吉。"攻城者登上城墉,而守城之敌未退,攻者如不抓住时机继续攻打,则城不易被攻下,只有不断攻打,才能取胜。第二,抢占有利的制高点。《同人·九三》爻辞说:"伏戎于莽,升高其陵,三岁不兴。"其意思是说,军队埋伏在莽草丛中,并抢占了高陵--有利的制高点,往往能战胜敌人,并使敌人大伤元气,多年得不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