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象中的位时中应,卦中当位是什么意思
易经中的正确方位如何?
易经中的方位,有分先天和后天两种,一般运用是以后天八卦为用,后天八卦所象征的八个方位:即乾为西北;坎为正北;艮为东北;震为正东;巽为东南;离为正南;坤为西南;兑为正西。
卦的主要构成
卦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组成
一、卦名。
如:乾、坤、震等。
二、经卦:
由三根爻组成的卦。
三、重卦:
有六根爻组成的卦。如:下三爻的经卦称之为下卦,也叫内卦,上三爻的经卦称之为上卦,也叫外卦。
四、爻:
代表阴阳状态的符号,连在一起为阳爻,用“九”表示;断开的一条线为阴爻“六”表示。爻:效天下之动,而且包括天、地、人三方面。六十四卦分别代表各种不同的现象,卦里的爻分别代表其中某一阶段的状态。
五、爻位:
有六根爻组成的卦,从下往上数,第一爻为初爻,第二爻为二爻,第三爻为三爻,第四爻为四爻,第五爻为五爻,第六爻为上爻。
六、当位不当位:
初爻、三爻、五爻为阳位二爻、四爻、六爻为阴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当位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为不当位。
规律如下:初、三、五爻为阳位,二、四、上爻为阴位,相同为当位,不相同为不当位。如:乾卦中,初三五爻为阳位,阳爻当位。二四上爻为阴位,阳爻就不当位。
《易经》讲适,中,正,顺,应是什么意思
六十四卦中第五十二卦:艮为山?《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白话解如下:《艮卦》象征抑止:止于背部,不得使身体面向所止的地方;就好像在庭院里行走,两两相背,不曾感觉到有人的存在,进入这一境界,就不会受害。《象辞》说:《艮卦》的卦象是艮(山)下艮(山)上,为两山重叠之表象,象征着抑止;君子的思想应当切合实际,不可超越自己所处的地位。初六,抑止应该在脚趾迈出之前,这样就不会受害,而且将有利于长久坚守正道。《象辞》说:“抑止应该在脚趾迈出之前”,这就说明没有失去正道。六二,抑止人的小腿的行动,不能迈步追随应该追随的人,他的心中是不会快乐的。《象辞》说:“不能迈步追随应该追随的人”,又不能退下来听从抑止的意见,因而心中不快。九三,抑止腰部的行动,断裂脊背的肉,危难将像熊熊的烈火一样烧灼他的心。《象辞》说:“抑止腰部的行动”,说明危险将像熊熊的烈火一样烧灼他的心。六四,抑止身体上部不动,就不会受害。《象辞》说:“抑止身体上部不动”,自我控制不超越本身的地位。六五,抑止于口不随便乱说,说话很有条理,悔恨将会消失。《象辞》说:“抑止于口不随便乱说”,说明六五爻居于中位能守中道。上九,能够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就吉祥。《象辞》说:“能够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就吉祥”,说明上九能够将敦厚的德行保持至终。易经中的当位
爻位:由下而上,分别名为初、二、三、四、五、上。其中初三五为奇,属阳位;二四六为偶,属于阴位。凡是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均称为“当位”。反之,则为不当位。乾卦初、三、五爻当位。易经 爻的中、正、应、比指的是什么
正: “当位”、“在位”、“得正”、“得位”,就是待在应该呆的位置上。阳爻处在初爻、三爻、五爻之位是合理和稳定的,阴爻处在二爻、四爻、上爻之位是合理的,稳定的。应:相应,相互呼应、支援、观望之意。初爻与四爻为应,二爻与五爻为应,三爻与上爻为应。两爻之间,一个是阳爻,一个是阴爻,就成他们“相应”,如果两个都是阳爻或都是阴爻,就称它们为“不应”。比:相邻两爻在位置上的亲近关系。相邻两爻的性质相反,成“比”;相邻两爻性质相同,不成“比”。
《易经》中上卦、中卦、下卦的含义是什么?
《易经》六十四卦中上卦、中卦、下卦分别都是哪些?其一、为什么要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在《周易》当中,是没有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的说法的。在六爻卦中,分上卦、下卦,是针对一个六爻卦的构成而言的。即下三爻为一个经卦,为下卦,也叫内卦。上三爻为一个经卦,叫上卦,也叫外卦。这显然与问题中所指上中下卦意思完全不同。但是,上赶赴主、中卦、下卦的说法,在少数预测运用中确实存在。其取意大致是说,上卦,为吉利或者大吉大利的卦。比如经:乾卦,因为其辞为“元亨利贞”,就有可能被认为这是一切通泰顺利,大吉大利的卦。被人认为是上卦。大壮卦,雷天大壮,震动,雷厉风行,有利于行动之象。但雷又为惊动不安。所以有人认为,这最多最个中卦或中上卦。习坎卦,因为讲洪水暴至,危险重重,因而被人认为下卦,甚至是下下卦。其二、把卦分为“上卦、中卦、下卦”是不严密的。这种分法,用了卦象,但以周易卦辞为主要依据。卦辞、爻辞吉,则吉;卦辞爻辞凶,则凶。全吉为上,次吉为中,再次为下。这其实不是很可取的。卦辞爻辞的吉凶,分量定等,成形后,也可能成为接受者的通说或共认。但它其实是模糊的。全靠理解者的人为衡量。卦者,时也,时者位也,位者有其势也,因势而施术则万事备。盖读卦解卦用卦,并非全用一个或基本上不是全用一卦之整体应象,而是究其过程与所求之事比类,得到行动的指导或提示,以使处于困惑中的求者有一点开示。当然其合理性或应验与否全看后续个人感受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是吉凶共存的。吉有大小,凶有急缓,这倒是存在。但吉凶总是互存而且互相转化。得一吉卦就吉么?得一凶卦就一定凶么?这可能造成误导。否极泰来,小来大往,大吉大利之时就可能是倒霉之时,困厄难解之时也可能是好运临头的前兆。学卦解卦不可几个字看死,否则既不符合变易之道,也可能反而使易卦失去指导作用。后人们也发明了很多起卦的方法,比如铜钱摇卦、竹签摇卦、奇门遁甲排盘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和易经学说有着极大的渊源。那么摇卦是开始,拿到卦后我们到底怎么看才是关键所在,今天就以风地观卦为例,来教大家如何看卦,不管您有没有易经的基础,只需要按照这6个步骤,就会很轻松读懂卦意,熟练掌握后也会成为高手。第一步:在易经书上找出这个卦一个卦出来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要去翻开易经书,如果身边有易经卡片的就更好了。我们对照卡片上的内容,知道了这个卦的序号是什么,这其实还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比如风地观卦,风为巽,序号是5;地为坤,序号是8,那么风地观就是58号。第二步:看卦辞和爻辞卦辞是这个卦的主纲领,而爻辞代表着身处这个卦中,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卦辞是大概的方向,是全面的,而爻辞是细节到每一个环节,如果安身立命,明哲保身。比如风地观卦,卦辞是“盥(guàn)而不荐。有孚颙(yóng)若”,意思是说祭祀前要洗净双手,献上祭品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恭敬和虔诚的模样。这个卦说得很显然是礼仪之道,引申出来的含义就是人际关系的来往,再深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预见未来的能力,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观卦的六个爻辞每一个都需要看一遍,然后摇卦的时候如果有动爻,我们需要仔细看动爻的爻辞,因为天机隐藏于动爻中。第三步:看卦象卦象,就是卦整体的象征,易经分为象数理占四门学科,而其中的象,就是看卦象的意思。看卦象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要不拘一格地考虑问题,不要墨守成规,思维保守之人看卦象就会觉得没有想法。比如风地观,上面是两个阳爻,下面是四个阴爻,阳爻在上,好比是两个大人,而四个阴爻在下,就代表了四个小孩,小孩子渴望快点长大,而大人却希望自己回到童年,彼此互相观望、互相羡慕。当然那两个阳爻也可以代表大国风范,而下面的阴爻代表瞻仰大国的小国,上面的阳爻代表阳刚、君子,而下面的阴爻代表着臣子、小人。第四步:看卦数卦数,就是卦变幻的规律,比如风地观卦,他的卦数是逐渐加剧的,从一开始的阴爻,逐渐转换成阳爻,这个过程是不断地变换,到了九五的时候,就真正变成了君子。第五步:看卦中的互卦和错卦学习易经,需要用乾坤两个卦来对照着看,观卦,其实就是乾卦的下面四个爻变动,也是坤卦的上面两个爻变动。乾卦最下面的爻由阳变阴,代表阴盛阳消,但是坤卦刚好相反,又是阳盛阴消,如此一来就发生了很多妙不可言的关系,需要我们去感悟。互卦就是卦中藏卦,比如风地观,里面有艮卦,也有坤卦,还可以互出一个剥卦,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第六步:最后看动爻如果有动爻,一定需要详细地观看。卦分为上卦和下卦,上卦代表外,下卦代表内,如果动爻在上卦,则是外部的事物在发生作用,而动爻在下卦,说明内部的事物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