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详细,八字算命天干地支详解
十二地支是什么意思
十二地支的意思:又称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
地支,也是中华民族用来纪录时间的文字,叫做十二地支。“干支”古名“岁”(摄提),“岁”以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三皇本纪》:“天皇氏,木德王,岁起摄提”。
太岁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远古的天皇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代文献文记载确定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历,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
天干地支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
天干地支有多少个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共22个
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天干算法:4、 5、 6、 7、 8、 9、 0、 1、 2、 3 对应的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数除以12,后面的余数就代表某个地支,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 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八字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干支和五行属性对应关系
; 事物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譬如,八字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古代时候,干支的最为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用来记录年份,即干支纪年法,譬如,“戊戌变法”,此处的“戊戌”便是使用了干支纪年法,这个组合就是“天干+地支”,代表了戊戌年。若是运用现代的说法,那么就是指1898戊戌年。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聊聊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对应的相关内容吧!一、天干地支五行基本内容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相生详解:甲乙木生丙丁火干支方位:甲乙对应东方木,丙丁对应南方火,戊己对应中央土,庚辛对应西方金,壬癸对应北方水;亥子对应北方水,寅卯对应东方木,巳午对应南方火,申酉对应西方金,辰戌丑未为四季土。五行:木、火、土、金、水。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天干地支诞生的年代久远。此外,古人用天干合地支组合搭配,用于纪年也有很常的历史。此外,天干地支和五行又分阴阳而产生的,因此,每个干支同时具有阴阳的象和五行的象,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对应自然也是因为如此。 十二地支详解戌,八字戊代表什么意思1、天干与五行的对应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癸 五行 阳木 阴木 阳火 阴火 阳土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水阴水2、地支与与五行的对应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亥 五行 阳水 阴土 阳木 阴木 阳土 阴火 阳火 阴火 阳金 阴金 阳土阴水 以上是本期整理推荐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和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对应的相关内容。天干地支一一组合,配为60甲子,即为一个花甲子年。点击查询生辰八字查询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八字纳音五行查询表 天干相克详解:庚辛金克甲乙木 地支三刑是什么意思,地支三刑一定不好吗更多相关测试十二地支(古人用以记录时间的符号)详细资料大全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天干地支的起源,据现有的资料,最早出现于我国三千多年前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上。主要用作历法纪日,已经十分成熟,商朝很多帝王的名字里也用某一天干,比如报丁、武丁、祖甲等等 。 辛亥革命爆发后次年(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 *** 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即西方的格里高利历,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此历法并不比我们祖先使用的阴阳合历先进。 老百姓说的阴历, 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一直使用的阴阳合历。干支纪日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两项重大发明与独特创造。 我国夏商周断代史工程的专家学者们,利用史书记录的天象和出土的金文干支历谱,准确推断出 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的具体日期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令人在不可思议之余赞叹不已。央视10套节目的《探索-发现》栏目 ,曾经以《寻找失落的年表》为题播出过。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十二地支 别名 :十二支 地支包含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自古对应 :十天干 意义用处 :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用法举例 :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月 含义,解释,读音,代表的时间,十二地支相冲,关于十二地支,简义,配脏腑,对应月份,十二罡, 含义天干地支是什么?请详细写出1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