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亢龙有悔潜龙勿用,易经亢龙有悔什么意思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
上述几词均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乾为天”. 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原文:乾:元、享、利、贞. 其意为:天是创造万物的根元,通达顺利,端正适宜.阳刚开创,无所不利.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其意为: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因为这一爻在最下方,称为“初九”,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其意为:九二是指爻在卦中第二位,也就是在下卦的中间,也是阳爻.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也有人解说为要主动去接近显贵伟人,必有所为.) 原文: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意为: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纵处危境,也可无咎.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解读: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见机行事即可无咎.重点在于把握时机.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解读:龙已飞腾在天上了,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居高临下,可以大展鸿图.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解读:“亢”字有穷尽至极的含义.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 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 我们可以将此喻为人生的六个阶段,即:潜伏时期—初露头角—勤学苦练—掌握时机—理想实现—功成身退.人的一生就是在这六个阶段中不断循环,谁能真正做到这几点,自然是完满而幸福,堪称完美!
易经里的飞龙在天、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是怎么意思?
意思: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龙星秋分时潜隐不见,不吉利,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群龙没有首。这句话由四个成语组成:
一、飞龙在天
【解释】:比喻帝王在位。
【出自】:《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译文】:九五,龙星春分时出现在天上,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孔颖达疏:“对有圣德之人不得在王位。
二、潜龙勿用
【解释】: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
【出自】:《易经》:“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下乾上。初九:潜龙,勿用。”
【译文】:第一卦:乾乾为天,干下干上。初九:潜龙,不要使用。
三、亢龙有悔
【解释】: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上九,龙星上升到极高的地方,是不吉利的征兆。
四、群龙无首
【解释】: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出自】:《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用九,卷曲的龙见不到头,吉。”
名著简介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1] 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是什么意思?
多数出自于易经乾卦一说「潜龙勿用。」 何谓也?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 之,忧则违之; 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修行高尚的人一般也是比较隐匿的人士。不因为外物的改变而改变,不追求功名利禄,不为混世、对错而烦恼,高兴则行之。引申出来的意思: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易经中的意思是 酒食不要轻举妄动"潜龙勿用" 也是降龙十八掌的其中一掌, 第四掌。见龙在田出自周易 乾卦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事。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乾卦的第二爻(九二),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已经崭露头角,但要能成事、成大事,还要向有权有识的人物学习,才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亢龙有悔”一辞出自乾上,让我们也先看看传统易学是怎么解释的:《象》的解释是:“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文言》的说法是: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文言》又说:“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归纳上面这些解释,有以下几点:一是“盈不可久”;二是“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三是“穷之灾也”;四是“与时偕极”。16易经文言乾卦第六爻: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原文 上九曰:“亢龙有悔①。”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②,是以动而有悔也。” 注释 ①亢龙有悔:亢龙,指状态非常活跃的飞龙。有悔,指超越了自己能力范围,会招致祸患。 ②辅:辅助。 直译 上九爻辞说:“龙飞到一定的高度就应适可而止,如果继续往上飞,就会招致灾祸。”这是什么意思? 孔老先生说:“太尊贵了,再没有位置可以安身。太高贵了,下面就难有亲上的人。有才德的人都处于下位,而高高在上者得不到好的辅助,动辄就会招来祸殃。” 详解 上九爻相当于太上皇,就是退休了。上九爻是“亢龙有悔”,已经“亢”了、过了。 子日:“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这句话是深深的告诫,得位之人“用誉”,给你面子,给你荣誉,那是得位之人的做法,是得位之人有智慧才这样做的,他也完全可以不“用誉”,也没有错,与退位之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退位之人应该清楚这些道理,已经退了位,就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说什么话。 “贵而无位”,人凭什么贵?凭什么高?所谓的母凭子贵,都不算贵,真正的贵是得位,得了位才贵,没有位,就没有贵。所以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贵而无位”就很麻烦。 这句话也说明了,退休的人已经没有位了,其实已经不贵了。什么是“得位”,就是阴爻得阴位,阳爻得阳位,就是合适的人得了合适的位。有些人没那个能力,即使谋得高位,可能也不会维持太久。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抱怨,抱怨社会不公平,甚至还抱怨自己的出生……事实上,机会曾无数次地摆在你面前,只是没有好好把握,或者因为能力不够水平不足,没有认知自我而坐失良机,这就需要提升对自我的认知,自我的认知是何其难的事情!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想要贵,就必须得位,那扫垃圾的岂不是一生都不贵?不是的。 如果你扫得特别好特别干净,特别到位,发挥到了极致,由此得到荣誉,就有了社会地位。我认为如果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得位,就是贵。 所以要用开放的思路来思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得了位你就是九五至尊,你就贵。 “高无而民”,“民”,众也。什么是“高”?有民才高,这是核心。如果你是独来独往的独行侠,那不叫高。就是你的言你的义要有人听,有人执行,有众人跟随,才是高。我们经常说高贵,高贵的人不是自以为是,眼睛不看别人的人,真正高贵的人是收敛于内心,充实于内心,明白自己的位,并且言义都相同,而且有人听其言,也有人执行之。 后面讲:“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圣人”与“贤人”有什么区别?圣人是有所做为,有言有义,简而言之就是内心有德有修为,并且能够感召周围的人,就是圣人。“贤人”是内心有修为有才德的人,感觉有点像佛教的“大乘”与“小乘”的区别。所以九五爻是圣人,上九爻退了位,就是贤人。贤人没有人帮辅了,因为没有位了。“是以动而有悔也”,没有帮扶和没有人执行你的言,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妄然行动,否则只会悔恨终生。 上九是一个受到谴责的君王的形象,原因是他盲目亢进,“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上九知进而不知退,受愚妄骄奢之心的支配,追求比九五更高的位次。这就好比太上皇,尽管尊贵无比,却丧失了行使权力的能力。由于高高在上,得不到民众的拥戴,得不到在下位的贤人的辅助。对于一个合格的君王来说,有位、有民、有贤人辅助,这是三个必备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三个条件,“动而有悔”就很自然了。 , "��2�K�=潜龙勿用 亢龙有悔 寓意是什么
潜龙勿用:出自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辞:初九,潜龙勿用.这个象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 亢龙有悔:成语,出自《周易》,解释:亢:至高的;悔:灾祸.乾卦爻位到了...
潜龙在渊易经六个阶段是什么?
人生的六个阶段: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上述几词均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乾为天”。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应用条件
需要客观地、全面地、准确地分析主方和客方情况,必须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此卦才有参考价值:
1、主方与天很相似,客方也与天很相似。
2、主方阳数是7,客方阳数也是7。
3、主方的行动是阳,素质是阳,态度是阳;客方的行动、素质和态度也是阳、阳和阳。
切勿用任何随机数方式起卦,否则此卦不能用作决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