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大小月卦编排法,年运卦怎么推算

农历的算法是怎么算的?

首先我复制粘贴的,还有就是算法复杂,如果你的心算能力强就会更快些!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 一、 推算年干支口诀 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此法是将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将地支定位(图一),然后以地支子位为花甲子的开始,可定为1864,1924,也可定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阳支,而且也是每旬的开始,天干都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些年的公历尾数均为四。“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每循环一次,地支总与下二支(旬空)。其中余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开始。我们从地支子位开始,隔一位逆推,即从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开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为甲申旬开始,------年尾数都为四,年间隔都是十年。在确定旬开始以后,以该年尾数四为起点,从下支开始挨位顺推,其公历年尾数分别是5,6,8,9,0,1,2,3,而后又是下旬的开始。“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掌握此法推算,如果将甲子年定为1984年,按口诀可知1994年为甲戌,2004年为甲申,年为甲午等。确定每旬开始的公历年数后,可根据需要顺推任何一年的干支,虽意性很大,可推千年万年的干支。 二、推算月、时干支口诀 天干五合前为主,月时干序一至五。 年干隔数配寅月,日干配时本数身。 古往今来,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是按天干五合的方法,分成五种情况,即甲、己之年(日)定月(时)的方法相同------。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并一前一天干为主,即甲、己以甲为主,乙、庚以乙为主,------,配上序数甲为1,乙为2,丙为3,丁为4,戊为5(图二),成为推算月、时的固定序数。“年干隔位配寅月”,推算某年的月干,先看该年干与何干相合,然后按“天干五合前为主”的方法,查出该干的序数,并设此干为零,按序数隔干确定寅月的天干。如98年是戊寅,戊癸干合,戊年与癸年的天干相同,属于同一种定寅月天干法。五的序数尾5 ,从5 开始,隔己、庚、辛、壬、癸五天干到甲,就可以算出98年寅月的天干是甲,其他月的天干就好推算了。“日干配时本身数” ,此句推算方法与年干定寅月天干发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日干合干以后,从合之干的前干本身算起,按序数查,到何干,便是该日子时的天干。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二、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 闰爻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推算方法:此诀是为了掌握某年农历大小月的排列顺序和有否闰月而编的。“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在 正常情况下,农历每年为十二个月。我们可以将一至六月编为前卦,七至十二月编为后卦,几一年编为两卦,并以一月为前卦的处爻,七月为后卦的初爻。“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我们将大月规定用用阴爻表示,小月用阳爻表示,按大小顺序用阴阳爻将一年编为两卦。遇到有闰月的年份就多出一个月,一年为十三个月。“闰年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在出现有闰月的年份时,按闰月大小用阴阳爻表现出来,并标在 闰月的前后两月的爻位中间的左侧,如同伏卦一样,一看便知到闰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同时,提醒您农历年、的确定,不是按万年历编出的月份确定的,而是按节气确定的。如1998年,按上述方法可编成《井》和《坎》两卦,而今年闰5月为小月,上半年月卦符号为“: 。 : 。 。 : ”,下半年的月卦符号为“ = 丨 = = 丨 = ”,上半年卦第5、6爻间伏一阳爻,可知今年润五月为29天。 四、推算日干支口诀 推算日干支,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⑴ 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曰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除此之外,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循环2.5次。根据这一规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干支各减一位,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这个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⑵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曰的干支。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公历小月为30天,按农历大月推算口诀,我们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与下月初一干支则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公历大月为31天,在小月干地相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加一位数,即是大月后下月一日的干支。“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经过研究,发现凡地支为申、子、辰的年为公历闰年,二月为29天。在推算3月1日干支时,可按农历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即在干同地干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减一位,则为3月丨日干支。“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干冲退二天。”除地干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其它年二月均为28天。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按干同支冲规律,干支各减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月首,代表每月第1日。其推法与农历日干干诀后两句相同。 五.实例: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午时的干支。 ⒈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98年农历大小月,排上两卦,并标出闰月。同时,记住正月初一日和元旦日干支。 ⒉推算1998年的干支。我们按《推算年干支口诀》在手掌上将地支子位定为甲子,为1984年,并将大拇指按在地支子位上。按“隔位逆推十年正”,大拇指从甲戌94年开始顺推,即94年为甲戌,95年为乙亥,96为丙子,97年为丁丑,98年干支则为戊寅。 ⒊推算农历6月份干支。确定1998年戊寅干支以后,按《定月时干支诀》,戊干与癸干合以戊为主,戊的序数为5,将大拇指固定在戊位上。“年干隔位配寅月”,从戊位开始,将大拇指顺数,隔过天干,已,庚,辛,壬、癸五干到甲,便是98年正月的天干,即正月干支为甲寅,再从寅支开始,按甲,己,丙,丁,戊6月干支为己未。 ⒋推算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干支。 ⑴推算农历日干支。如前所述,98年大小月卦为《井》和《坎》。因为闰5月为29天,为阳爻,伏在《井》卦第5、6爻问,卦形为 =丨= 丨丨= 。 因为要推算的是农历98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为己亥,先用大拇指在手掌亥支上定位,然后按《农历日干支推算诀》中的“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的规定,逐月推算初1日的干支。正月为大,干同支冲,大拇指跳到巳位上,2月初1日干支为已巳;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亥位后,再减1位,3月初1日干支为甲戌;3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辰支后退1位,4月初1日为癸卯;4月为大,干同支冲,大姆指跳到酉干,5月初1日为癸酉;5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卯支再退1位,闰5月 初1日为壬寅。闰5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申支后再退一位,六月初一干支为辛未。知道6月初1日的干支后,从此位顺推初10曰的干支为庚辰。 ⑵、推算公历8月1曰干支。 98年干支为戊寅,年支不属于申子辰,故98年2月为28天。按《曰公历干支推算口诀》中“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两天”的规律,逐月推算。98年干支戊申,大拇指定在申位上。1月为大,干同支冲加一天,大拇指由申位到跳到寅,加1支到卯,2月1日为己卯,2月28天,干同干冲退二天,大拇指跳到酉位退二支,3月1日为丁未;3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丑进一位4月1日干支为戊寅;4月为小,干同干冲,大拇指跳到申位,5月1日干支为戊申;5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酉位,7月1日干支为己酉;7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卯进1位到辰,8月1日干支为庚辰。 ⒌推算农历6月初10(公历8月1日),该日干支为庚辰。我们按《定日时干支诀》知道,该日干庚与己相合,按“天干五合前为主”,以天干己来推算,己的序数为2,将大拇指定在天干己的位置上。“日干定时本身数”,大拇指从第二位到丙,可知庚辰日子时为丙子。将大拇指从丙子顺推到午年时,天干为壬,午时干支为壬午。 经过在掌上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可知98年农历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午时干支,分别为戊寅年己未月庚辰日壬午时。 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要在理解《冯氏掌上巧推年月日时干支法》的基础上,将巧记口诀和在掌上定位推算结合起来,并经常对照万年历进行推算,才可能达到熟练生巧,运用自如。 ⒉再运用此法时,应先制定一种表格,并随身携带,供推算年干支时使用。 此表格如下: 年序号 本年大小月卦(闰) 立春月日时 正月初一日干支 元旦日干 支 1988 :丨:丨丨::丨::丨: 正月初八庚子日辰时 己亥 戊申 1999 丨丨:丨丨:丨:::丨: 腊月十九丁亥日未时 甲子 癸丑 在推算逐日干支时,一定要注意大小月,分清干同支冲和干同干支冲加减的区别。 掌上巧推年月日时干支法(附录) 一、 逐年推算元旦干支口诀 欲推来年元旦日,先知今年日干支。 申子辰支年为闰,干加六位支冲支。 余年天干加五位,干冲退一便可知。 推算方法:“欲推来年元旦日,先知今年日干支。”推算来年元旦日的干支,必须先知道今年元旦日的干支,并用大拇指在掌上定位。“申子辰干年为闰,干加六位支冲支。”凡年支临申子辰的为闰年,2月29天。推算下一年元旦日的干支,只要大拇指从今年元旦日支位,跳到相冲的地干支位上,而后天干顺加六位,便是来年元旦的干支。“余年天干加五位,干冲退一便可知。”除申子辰年外,其它年干2月均为28天。大拇指在掌上定好今年元旦日支位置,推算来年元旦干支时,将大拇指跳到相冲之支退一位,天干加上五位,即是来年元旦的干支。 二、逐年推算正月初一日干支口诀 欲推来年正一月,先知今年日干支。 常年退回小月数,闰月小数五六七。 小六干同天隔三,迂五前句各加一。 逢七支同天隔三,各退一位定无异。 推算方法:“欲推来年正一月,先知今年日干支。”推算来年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必须先知道今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常年退回小月数,闰月小数五六七。”常年,指没有闰月的年份。推算农历正月初一干支,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逐年编上两卦,以便确定某年的小月数。如果今年没闰月,求来年正月初一日干支。经过研究,凡有闰月之年小月数分别为五、六、七三种。“小六干同天隔三,迂五前句各加一。”闰月之年,如果小月数为六,来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于前一年初一日干支则是地支相同,而天干则顺隔三位。小月数为五的,按干同天顺隔三后干支各进一位,便是来年正月初一日干支。“逢七支同天隔三,各退一位定无异。”闰月之年小月数为七的,在确定当年正月初一日干支后,推算下一年正月初一日干支,只要按支同天顺隔三位后,干支各减一位,便时来年正月初一日干支。 三、 用卦象推算公历各月第一日干支法 用卦象推算公历各月第一日的干支,主要是按公历大小月固定不便的实际,编上一个适用任何一年的卦象。然后按大小干支循环规律,进行推算各月第一日的干支。公历年大小月固定卦象,上半年是《未济》卦,下半年为《蹇》卦,其卦象如图三所示。在推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二月,因为有28天和29天之分,所以在《未济》卦象的等二爻,标上闰年合非闰年字样,以便在推算时引起注意。在推算时,要将《公历曰干支推算口诀》做为依据,确定下月第一日干支,然后按“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推算出所求之日干支。图三。 6月 丨 一曰干同地支冲+1 12月 = 一日干同支冲 5月 = 一日干同地支冲 11月 丨 一日干同支冲+1 4月 丨 一日干同地支冲+1 10月 = 一日干同支冲 3月 = 闰一日干同地支冲+1 09月 丨 一日干同支冲+1 2月 丨 闰年2月29天,非一日干同支冲—2 08月 = 一日干同支冲+1 非闰年2月28天,一日干同支冲+1 1月 = 元旦日干支 07月 = 一日干同支冲 四、 用卦象推算农历各月初一日干支法 农历大小月,其天数固定不变,即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是,由于大小月的排列不规则,因此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先编上本年的上下半年的月卦。然后依据两个卦象,参考《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在知道正月初一的日干支后,按“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的规律,运用卦象来推算农历各月初一日的干支。经研究发现,农历相邻两月大小月的排列,共有四种类型,其推算逐月初一干支法如下: ⑴ 两小月相邻同支冲 ⑵ 两大 — 下月干同支冲—1 = 下月干 — 本月初一日干 = 本月初一日干支 ⑶大小月相邻 ⑷ 大小月相邻 — 下月干同支冲 = 下月干同支冲—1 = 本月初一日干支 — 本月初一日 △ 实例:推算2001年各月初一干支 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先将2001年编上月卦。上半年为“艮”卦,下半年为“既济”卦。 ⒉2001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为丁亥。 ⒊推算时,要将1、2月,3、4月等相邻两月,与四种排列类型对照,然后按相同类型进行推算。 ⒋根据卦象,逐月进行推算。 6月“ — ”干同支冲己酉 12月“ = ” 干同支冲—1辛巳 5月“ — ”干同支冲—1己卯 11月“ — ” 干同支冲壬子 闰4月“ — ”干同支冲丙戌 10月“ = ” 干同支—1壬午 4月“ — ” 干同支冲—1丙辰 9月“ — ” 干同支冲葵丑 3月“ — ” 干同支冲丁亥 8月“ = ” 干同支冲—1癸末 2月“ — ” 干同支冲丁巳 7月“ — ” 干同支冲—1甲寅 1月“ — ” 正月初一丁亥 经过逐卦推算农历12月初一为辛巳。

一年十二月(十二个气),对应十二卦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每个月的特性,每个月的特性各不相同。要描述一年十二个月这各自不同的特性,我们来看看这六十四卦怎么刻画一年的十二个月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冬至(即农历十一月)起阴极阳生,坤卦下生一阳,一阳复起,是为复卦。 冬至一阳生,寒冷的土地下,悄悄地开始变暖,所以谓之 一阳生。这个时候的大地,地面上寒冷还在,万物不生,还是当初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是为坤卦;地面下,已有一丝暖意升起,因这点点的温暖,百草的根或种子开始准备孕育新芽,是为震卦;上为坤,下为震,从而构成卦象名为地雷复,是为复卦。 (复卦)代表子月,节气为冬至。复卦六爻代表大雪至小寒的三十余天。子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复卦是五阴一阳,阳爻居初位,此时一阳来复,阳气始升,将会打开新局。(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丑月(即农历十二月)二阳初生,为地泽临。二阳在下,井中水极温,是其验也。泽者,气也。丑月掘地下入,则见其出气。农历的十二月,天气仍很寒冷,地面上仍是收割后裸露的黑土地,而在地面下, 二阳初生,已经变得温暖,土壤中总是含有一定的水分的,在寒冷的天气里,这水分被冰冻;但随着这 二阳初生,冰冻的水分解冻了,土壤变得湿润;于是,地面上,仍可用坤卦来刻画,地面下,已需用兑卦来描述了。上为坤,下为兑。坤为地,兑为泽,所以,两者构成卦象地泽临,是为临卦。 (临卦)代表丑月,节气为大寒。临卦六爻代表小寒至立春的三十余天。丑月相当于农历十二月。临卦卦象已有二阳,说明天气虽冷,但春天即将来临。(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寅月(即农历正月)三阴在上,三阳在下,为地天泰,是曰:“三阳开泰”。天地气交,勾萌尽达。是月立春,万物发生,律中大簇,以成太和之气象。这是农历的正月,乍暖还寒,地面上仍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地面下,已经很温暖,已经是三阳在下了。三阳构成乾卦。从而,地面上为坤卦,地面下为乾卦,坤为地,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地天泰,是为泰卦。 (泰卦)代表寅月,节气为雨水。泰卦六爻代表立春至惊蛰的三十余天。寅月相当于农历的一月(正月)。泰卦卦象为三阳在下,说明春天开始了,万物就要复苏,新的生命就要破土而出了。成语“三阳开泰”既是此意。(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二月惊蛰动雷,雷出地而上于天,故应雷天大壮,言万物方壮长也。农历的二月,春雷开始在天上炸响,是为震卦。地面下,当然仍是很温暖的景象,仍是三阳在下,这时候,冬眠的动物和虫子被这轰隆隆的春雷惊醒了,地里的庄稼也开始茁壮生长。地上为震,地下为乾,震为雷,乾为天,构成卦象为雷天大壮。 (大壮)代表卯月,节气为春分。大壮卦六爻代表惊蛰至清明的三十余天。卯月相当于农历的二月。大壮卦六爻已有四阳在下,说明阳气已经战胜阴气,此时万物都开始活动,草木生长发芽,动物开始繁衍。并且大壮卦是“上震下乾”,雷在天上,天上始有雷声。(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三月为泽天夬,言雨泽自天而降。农历的三月到了,梅雨季节来了,屋里屋外,到处湿漉漉的,常常淫雨霏霏。这地上,自然只能用兑卦来描述了。地下,仍是三阳在下,是为乾卦。上为兑卦,下为乾卦,兑为泽,乾为天,两者构成卦象泽天夬,是为夬卦。 (夬卦)代表辰月,节气为谷雨。夬卦六爻代表清明至立夏的三十余天。辰月相当于农历的三月。夬卦六爻已经呈现五阳之象,天地间只有一阴气残余,阳气是充足的时期。正如人们所说,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踏青旅游好时光。(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四月阳极,为纯乾之卦,故昼日极长。 农历的四月,是初夏了吧,地面上也热, 三阳在上,地面下也热, 三阳在下。上也为乾,下也为乾,自然就是乾卦。 乾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卦)代表巳月,节气为小满。乾卦六爻代表立夏至芒种的三十余天。巳月相当于农历的四月。此时卦象六爻纯阳,天气以没有一丝寒意,人们可以穿单衣,正是草木茂盛季节。(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五月阳极阴生,是为姤卦。地面上,骄阳似火,地面下,却 阳极阴生,一丝丝的凉意悄悄在地下出现了,从而地面上仍为乾卦,地面下,已经变成巽卦。乾为天,巽为风,两者构成卦象天风姤。 (姤卦)代表午月,节气为夏至。姤卦六爻代表芒种至小暑的三十余天。午月相当于农历的五月。姤卦卦象显示底部出现一阴爻,天地之气阳极阴生,说明由于温度过高,出现潮湿天气。(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六月二阴初生,四阳在上,为天山遁。遁者,藏也。六月亢阳在上,阴气欲出而不得,名曰三伏。金遇火伏,即遁藏之意,人皆避暑,亦是遁意。农历的六月呢,夏天快要走到了尽头,地面上,暑热仍在,属于三阳 ,是为乾;地面下,已经转为凉爽,已经是二阴初生,只能用一阳二阴的艮卦来刻画。上为乾,下为艮,乾为天,艮为山,构成卦象名为天山遁,是为遁卦。 (遁卦)代表未月,节气为大暑。遁卦六爻代表小暑至立秋的三十余天。未月相当于农历的六月。遁卦卦象底部已有两个阴爻,阳动阴藏,有些农作物已经成熟。天气因阴气的加重更加闷热而潮湿,人和动物躲藏起来,以避暑气。遁即躲避,也告诉人们要学会躲藏以生存。(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七月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为天地否。否与泰对。天地气交,则万物生;天地气不交,则万物死。故立秋以后,草木渐死,梧桐叶落,是其验矣。七月节名处暑 ,盖暑者,天地水火相蒸之气也。暑自此止,则天地之气上下各分矣。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为乾,下为坤,乾为天,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天地否,是为否卦。 (否卦)代表申月,节气为处暑。否卦六爻代表立秋至白露的三十余天。申月相当于农历的七月。否卦卦象已有三个阴爻在下,正所谓泰极否来。此时阴气已经变得很强盛,也就是说,天气虽然很热,但是还是容易着凉。多事之秋意即如此。此时需要祈福消灾,七月十五为鬼节,人们会在此时祭祖先即鬼神,以求庇佑,同时由此领悟,要收敛修德以避开灾难,以求吉祥。(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八月阴渐盛,为风地观。观与临反。至于八月,则临卦之气体休囚,故《爻辞》曰:至于八月有凶,以见八月观卦为主。上为巽,下为坤,巽为风,坤为地,构成卦象名为风地观,是为观卦。 (观卦)代表酉月,节气为秋分。观卦六爻代表白露至寒露的三十余天。酉月相当于农历的八月。观卦卦象已经是四个阴爻了,说明天气渐冷,正是秋风萧瑟,农作物的生命已到尽头,已经成熟。而仲秋美景也开始呈现,明月当空,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正是观赏好时节。古时有“二八之月,奔者不禁”之说法,正是观玩之意。(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九月五阴一阳,为山地剥。草木黄落,剥即落也。木落而果见树梢,有硕果仅存之象。农历的九月,草黄了,叶枯了,采摘后果树上,只剩了几颗干瘪的为人遗弃的果实,孤零零地悬挂在光秃秃的枝头,大地的生机悄然收藏。已是深秋,瑟瑟凉意的表面,仅剩一点点的温暖。地面下,仍是静悄悄的黑土地。所以,上为艮卦,下为坤卦。艮为山,坤为地,两者构成卦象名为山地剥。是为剥卦。 (剥卦)代表戌月,节气为霜降。剥卦六爻代表寒露至立冬的三十余天。戌月相当于农历的九月。剥卦卦象已有五个阴爻,仅一阳爻在上,说明阴气强盛,连一点余阳都要排挤掉。此时万物凋零。落叶纷飞,天地间生气被剥夺。(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十月六爻皆阴,为坤卦。俗名阳月,谓其无阳也。昼短夜长,以应极阴之数。农历的十月,冬天来了,大地一片沉寂,难得见到生命的气息,六爻皆阴 ,上也为坤卦,下也为坤卦,构成的卦象名为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代表亥月,节气为小雪。坤卦六爻代表立冬至大雪的三十余天。亥月相当于农历的十月。坤卦卦象六爻纯阴,阴气最盛,此时万物隐藏起来,动物开始进去冬眠时期,天地闭塞成冬,一年到了终点。由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坤卦当令的时节也会有两三天小阳春,所以又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十一月阴极阳生,又为复卦。天地间,新一轮的循环在这里重新开始。

农历的闰年闰月是怎么算,有什么规律?

农历有闰月的年份叫农历闰年。农历闰月的推算,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五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五月。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巽上兑下对应几月份卦象

根据传统的六十四卦对应八卦和六十四卦对应月份的配对,巽为六卦之一,对应的是阳爻在上、阴爻在下的卦象,其序号为五;兑为八卦之一,对应的是两个阴爻夹一个阳爻的卦象,其序号为六。巽上兑下的卦象是《渐》卦,为六十四卦中的第53卦。关于《渐》卦的卦象排列,是由下至上依次为兑、震,而巽位于中间。关于六十四卦和月份的对应关系,有不同流派的说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周易历法,根据这种说法,每个六十四卦都对应一个月份和节气。根据周易历法,《渐》卦对应的是农历五月,其节气为芒种。所以可以认为巽上兑下对应的是五月份的卦象为《渐》卦。

农历的大小月分是如何划分的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 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十九年七闰法”。 一般情况都是这样的:正月,3月,5月,7月,8月,10月,腊月30天。 其余29天。

关于农历大小月推算

阴历大小月的安排,原来由南北朝至唐代亦曾有过一些 争论, 中国唐代以前的历法,以二次「日月合朔」(即在地球看见新月)的平均日数 29.53 日为一月,是为「朔望月」。由於 29.53 日不是整数, 因此阴历有了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廿九日。由先秦至唐代,历法 均是大小月轮流交替,只有某些时候有两个大月连续出现。此种历法,是为「平 朔」。 但由於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公转,因此月球公转速度就有快慢之别,29.53 日 只是朔望月的平均值。采用「平朔」的历法,大小月相间,诚然比较简单,但日 月合朔(新月)就未必发生在初一,可能是在上月末日,或是在本月初二。南北 朝时期刘宋何承天,首先主张以实际「日月合朔」之日为初一。此种历法,是为 「定朔」。采用「定朔」的历法,初一必定是「日月合朔」之日,但由於月球公 转速度不均,故有连续数个大月或连续数个小月的情况。「定朔」一法,起初面 对不少阻力,直到唐代,中国历法才开始弃「平朔」而用「定朔」。大月30天,小月29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