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的演变,六十四卦再演化
易经的象术是怎样发展演变出来的?怎么从卦看象,象是什么,有没有简单的...
首先是由河图洛书发展出易经(切记易经只是三划唯一卦共八卦是没有文字的),然后有文王发展成周易六十四卦,后孔子写十翼!也就是现在的周易! 易经的象多指现象和卦象。卦象如:天之乾卦,三划以表示天 地之坤卦断开的三划!现象就是现实中的象!不知象者不知卦所以易经叫我们的首先就是修心!数在卦中,就是爻的顺序。九一至九五、最后一爻上九。表示爻是从下往上数。而九、七是阳数;八和六属阴数。 至于演变卦象教你个最简单的(不过简单的不怎么灵验只能适合新手玩占)三枚同样的硬币在手中摇几次抛出,一共这样六次就得出六个爻,即一卦,第一次的为初爻,在最下面,最后一次为上爻在最上面,2背为\\少阴, 一背为少阳\ ,3个背为叉老阴,3个正为老阳,叉和圈为变爻就是变成其他的爻,老阴变阳,老阳变阴,然后得出另一卦,即变卦,也可能没有变卦,然后你看书解释就行! 如果你喜欢推荐你去看那几本书 《易学基础教程》 《周易译注》《周易全解》《<周易>经传十五讲》 南怀瑾写的书也不错! 切记占卦只是玩耍!不要想着靠它来占卜那样永远学不好易经只会亵渎群经之首!修心更重要!达到处境随心变就有小成!懂易者不占!
周易八卦起源是什么?
先有八卦,后来发展为连山易,再后来为归藏易,到周朝时成为周易。八卦,是易的来源,整部易经就是围绕八卦来说的。本卦有八个,8X8=64,周易说64卦,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八卦预测的优点,周易八卦即演变到今天的“六爻”预测。六爻预测的优点也是其他预测体系不能取代的,他不仅能够预测与求测者本人相关的吉凶祸福,特别是对某单件事(如升官、发财、寻人、找物、对某件事的选择等等)的预测奇准外。
而且也能一卦多断,同时更神奇的是能够预测与求测者本人没有直接相关的事情,如别人比赛,谁胜谁负。如风、火、雷、电、洪水、地震、冰雹等等,这是其他预测体系不可取代的甚至更具有的优势。八卦预测的起卦方式,起卦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手摇起卦、生日起卦、时间起卦、数字起卦、方向起卦、外音起卦等等,但是,为了很好的感应人的生物场能,正确地反应事物的自然结果,所以,根据经验总结,最好还是以手摇起卦为好。
手摇起卦的方法,求测者以三枚古铜钱(或三枚相同大小的硬币也可,当然最好是古铜钱),平放在求测者手心(铜钱不可重叠),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在没有饮酒、没有太饱太饿、没有极度慌乱的情况下,将铜钱两手合十于手掌心,心情平静、意念专注地想到所测之事,默念大约1-2分钟后,让铜钱在两手间合成的空间里摇动数次,然后很自然的将铜钱撒在桌面上或干净的地上,记下这次的结果(有文字的为正面、没有文字的为反面),这算第一次。
从第二次到第六次,勿须再默念直接将铜钱放在手心里摇动后,撒在桌面或地面上,依次记下每次的结果就行(特别提醒:每次结果的顺序千万不能记错)。这样六次所产生的阴阳结果排出来的卦象,就是一个六爻卦。预测师就可以根据这个卦象断出具体的结果来,然后再根据这个结果,再提出一些如何改变或化解的方法,以利达到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目的。
罗盘的使用方法,罗经之最要者,为天池中之金针,此针乃磁针,以定子午而明方位。子午既定而后八卦九宫由此而分,阴阳干支之位,亦由此而判。 罗经何以有天地人三盘之分呢?因为天地人三盘之针,所指的子午各有所不同,所谓正针者,乃磁针所指之子午。以此磁针所指子午为正式之二十四方位,称之为地盘,其针称之正针。 人盘之子午在地盘壬子、丙午之中,故此针称之为中针。此中针子午为式之二十四方位,称之为人盘。 天盘者,其子午在地盘子癸、午丁之缝,故其针称之为缝针。
分宫卦象次序歌 中各卦是怎样演变的
以“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遯,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为例。第一卦“乾为天”当然是不变。第二卦“天风姤”,是从第一卦变初爻而成滴;第三卦“天山遯”在第二卦“姤“的基础上变第二爻而成滴;第四卦“天地否”是在第三卦”遯“的基础上变第三爻而来滴;第五卦“风地观”可看作在第四卦”否“卦的基础上,变化第四爻而来滴;第六卦”山地剥”可看作在第五卦“观”卦的基础上,变化第五爻而来滴;第七卦“火地晋”则换了一种变化方式,在第六卦“剥”卦的基础上又开始变化第四爻而成;第八卦“火天大有”的变化方式则在第七卦“晋”卦的基础上,将下面的三爻每一爻都变而成的。——这里的“变”的意思是,阴阳互变。在看以上说明的时候最好先记清楚最基础的八卦符号图案,并且拿根笔来画一下,就十分清楚了。其他各卦也可按此思路依次类推。现在我个人有点不明白的是,第七卦为什么要变化第4爻呢,第八卦为什么要变化下三爻呢~现在还想不明白古人是咋想嘀:)有造的告诉我哈,嘻嘻。六十四卦卦名是怎么由来的
六十四卦卦名由来 乾 乾上乾下。 达于上者谓之乾。凡上达者莫若气,天为积气,故乾为天。——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坤 坤上坤下。 《说文解字》:“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坤为地(《说卦》《明夷·上六》),故卦名“坤”。 屯 坎上震下。坎王则震胎。 屯,难也。《说文解字》:“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震为足(《说卦》《剥·初六》),坎为险(《坎·九二》《彖》),步入险境,其行难也,故曰“屯”。 蒙 艮上坎下。艮王则坎休。 马王堆汉墓帛书《缪和》:“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蒙:蒙昧无知。坎为知(《临·六五》),艮为弃(《离·九四》),弃知,故曰“蒙”。 需 坎上乾下。坎王则乾休。 需,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襦”,均应读作“濡”。濡,湿也。乾为天(《乾·九五》)、坎为雨(《小畜·上九》《鼎·九三》),下雨天,故曰“濡”。需,传本《归藏》作“溽”,濡与溽同义。 讼 乾上坎下。乾王则坎相。 《周易音义》:“讼,才用反。争也,言之于公也。郑云:辩财曰讼。”坎为盗寇(《说卦》《需·九三》《蒙·上九》)、乾为金(《说卦》《鼎·六五》),盗金,必致讼,故曰“讼”。 师 坤上坎下。坤王则坎没。 《彖》曰:“师,众也。”《周易本义》:“师,兵众也。”《吕氏春秋·论威》:“凡兵,天下之凶器也。”坤为众(《说卦》《晋·六三》)、坎为寇(《蒙·上九》《需·九三》),众寇,故曰“师”。师,兵众也。八卦是怎么形成的
先有八卦,后来发展为连山易,再后来为归藏易,到周朝时成为周易。八卦,是易的来源,整部易经就是围绕八卦来说的。本卦有八个,8X8=64,周易说64卦,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八卦预测的优点,周易八卦即演变到今天的“六爻”预测。六爻预测的优点也是其他预测体系不能取代的,他不仅能够预测与求测者本人相关的吉凶祸福,特别是对某单件事(如升官、发财、寻人、找物、对某件事的选择等等)的预测奇准外。
而且也能一卦多断,同时更神奇的是能够预测与求测者本人没有直接相关的事情,如别人比赛,谁胜谁负。如风、火、雷、电、洪水、地震、冰雹等等,这是其他预测体系不可取代的甚至更具有的优势。八卦预测的起卦方式,起卦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手摇起卦、生日起卦、时间起卦、数字起卦、方向起卦、外音起卦等等,但是,为了很好的感应人的生物场能,正确地反应事物的自然结果,所以,根据经验总结,最好还是以手摇起卦为好。
手摇起卦的方法,求测者以三枚古铜钱(或三枚相同大小的硬币也可,当然最好是古铜钱),平放在求测者手心(铜钱不可重叠),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在没有饮酒、没有太饱太饿、没有极度慌乱的情况下,将铜钱两手合十于手掌心,心情平静、意念专注地想到所测之事,默念大约1-2分钟后,让铜钱在两手间合成的空间里摇动数次,然后很自然的将铜钱撒在桌面上或干净的地上,记下这次的结果(有文字的为正面、没有文字的为反面),这算第一次。
从第二次到第六次,勿须再默念直接将铜钱放在手心里摇动后,撒在桌面或地面上,依次记下每次的结果就行(特别提醒:每次结果的顺序千万不能记错)。这样六次所产生的阴阳结果排出来的卦象,就是一个六爻卦。预测师就可以根据这个卦象断出具体的结果来,然后再根据这个结果,再提出一些如何改变或化解的方法,以利达到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目的。
罗盘的使用方法,罗经之最要者,为天池中之金针,此针乃磁针,以定子午而明方位。子午既定而后八卦九宫由此而分,阴阳干支之位,亦由此而判。 罗经何以有天地人三盘之分呢?因为天地人三盘之针,所指的子午各有所不同,所谓正针者,乃磁针所指之子午。以此磁针所指子午为正式之二十四方位,称之为地盘,其针称之正针。 人盘之子午在地盘壬子、丙午之中,故此针称之为中针。此中针子午为式之二十四方位,称之为人盘。 天盘者,其子午在地盘子癸、午丁之缝,故其针称之为缝针。
八卦是怎样演变六十四卦?
从八卦到六十四卦出于某种很偶然的原因,伏羲先生画了八卦,而没有画六卦。其实,八卦看起来并不比六卦更完美,从构图学上来说,六卦显然比八卦更能打动人心。六卦由许多等边三角形组成,在这点上八卦就逊色的多了,八卦顶多可以分解成许多等腰三角形罢了。六卦放在哪儿都稳稳妥妥,立起来都不会倾倒。假设要用六卦来象征自然天地万物及其变化,六卦也跟八卦一样胜任有余。拿六卦的六条边分别命名为天、地、风、雷、火,水,可以完美地表现自然的构造和变化。不像是八卦,一条边表示水,另一条边表示泽——嘿嘿,重复了。八卦是一个认识自然的理论模型,或者说是一个哲学模型。凡模型,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更何况这模型还是出现在三四千年以前呢!又更何况这模型试图来象征自然宇宙后来还包括人类命运的全部变化。说实话,功能这样完备的哲学模型别说是三四千年以前,就是在今天,我们也无法把他完美地构造出来。构造不出来并不说明八卦就是真理,否则地话,真理也太廉价了,今天的幼儿园里的幼稚儿童一不小心就能给我们构造出一个,我们岂不是要感到应接不暇?类似的哲学模型世界上还有很多。在古代——这种哲学模型只有出现在远古时代才有学术上的研究意义——希腊有恩培多克勒的土、气、火、水模型;中国还有一个金、木、水、火、土模型。我觉得,五行学说是其中构造的最为完备的一个,因为他抓住了构成世界的某些元素。而八卦呢,既包括水火等“基本元素”,又包括了山、泽、天、地等混合元素,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就是这个不伦不类的宇宙构造模型,也许是因为他出现的最早的缘故吧,成为中国人智慧崇拜的偶像。直到今天,某些脑筋里进水太多的学者级人物,还把他看成是“博大精深”的代名词。八卦不智慧吗?——很难说。在遥远的上古时期,人类缺少最起码最基本的认识自然的手段和方法,也缺少最基本的经验积累,要知道他们那时候只有语言还没有文字,可是,渴望认识世界的愿望和冲动却已经有了,在某些古人的心里还非常强烈。怎么办?——他们大概也只有根据自己直观的经验和最原始的认知能力来解决问题。在他们的经验里,最庞大的事物就是天和地,其次是山和泽;最普遍的事物就是风和火,还有雨水雷电,森林走兽。他们如果想要对自然事物形成某种概括性的认识,也只好从这些可以认识的基本事物中来进行归纳。希腊人恩培多克勒认为这个世界由土、气、火、水四种东西组成;伏羲总结出八卦;另一位中国人总结出五行;可是,你能据此判定他们谁比谁更高明?当然,八卦的情况更复杂一些。八卦中包含着某种数学原理。原始的八卦可能不是一个八角图形,而是一个包含着从一到九等基本数字的数学模型。把这几个数字按照某种规律交叉排列,某些神秘的内在联系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比如,对角和对边上的数字之和竟然完全相等。这在今天看来属于最简单的数学模型,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不屑一顾,可是,在远古的人们看来,问题绝不会这么简单。这里头包含着某种确定不变的内在规律,可能,还预示着某种神秘莫测的黑暗力量。如果古人看重的是其中的内在规律,这将成为某种数学体系的一个开端;顺着这个规律延伸下去,更多的数学规律将不难被发现,欧式几何也许就是这样被推导出来的。如果古人看重的是其中的神秘力量,那么,以古代头颅的善于直接联想的思维模式,某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就不可避免要产生出来。中国古人恰好是顺着这条道路来思考的。先是,他们用这个几何图形来算命;后来,他们就借助于这个几何图形来进行哲学思考,并把他和自然、宇宙、人生、道德、社会、命运,整个地联系到一起。把哲学和道德困在一个原始古朴的几何图形里,并且是与算命抽卦搅浑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思维习惯。人类文明还刚刚起步,不把人的哲学理性和道德理性从这个几何图形中拯救出来,这个文明将陷身泥潭,而且很难自我脱身。感谢老子,当《道德经》横空出世的时候,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哲学理性已经清晰地与算命抽卦分道扬镳。但是不幸,一个双料的奴才紧跟着也诞生了。孔子,他不但把中国人的人格禁锢在奴性的泥潭里,而且把中国人的哲学理性重新拉回到算命抽卦的混沌泥潭。在孔子之前,据说是文王姬昌把伏羲的八卦扩展到六十四卦。对比八卦和六十四卦,我们发现,做为一个认知世界的哲学模型,六十四卦并不比八卦更有价值。但是,做为一个推测人类命运的算命模型——如果八卦真能用来推测人类命运的话——八卦向六十四挂延伸是必然的。人的命运变化显然不是只有简单的八种模式,不是只有好、坏、成、败、吉、凶、顺、逆等八种情况,而是要远为复杂的多。古人喜欢算命,周文王也喜欢算命。当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据说还一囚就是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里文王姬昌大概经常要靠算命抽卦来排解自己的时光。我能脱身吗?什么时候脱身?用什么手段来脱身?我应该向那位祖先或神明来祷告?我应该去贿赂谁并且通过什么途径去贿赂才能使自己得救?——我们无法责怪周文王,陷身囹圄的人是很容易的,更何况周文王当时的确是生死难料,又何况他还有的心理基础。总之,周文王用七年的时间反复地推演八卦来给自己算命,终于把伏羲的八卦扩展到六十四卦;而且,极有可能他还亲自写上了许多条既像是卦解,又像是祷告,又像是哲学感悟的卦词。后来文王终于被释放了。做为周部落地首领,专门给他算命驱邪地巫师本来有好多,但他从此最信赖的就是六十四卦算命术;这一点,我们在《周易》的卦词里还能明显地看得出来。高明的算命师总是不会把话说得太满,而是模棱两可,富有哲理和象征含义。把这些卦词记录下来,从某些方面来看,也可以当成哲理感悟来阅读。但是,算命就是算命,算命永远也不会成为哲学。除非我们像孔子那样把传自先王的任何遗迹都当成偶像来顶礼膜拜,否则,我们就只好承认:《周易》就是算命术,而且仅仅就是一种算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