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地支是什么,1990年天干地支
3月15曰天干地支是什么?
年庚子鼠,月己卯兔,日丁巳蛇。此日天干丁阴火,地支巳蛇为丙火。
古代用天干地支纪月、日、时的方法?
纪日法与纪年法一样,都是规定某一天的干支,然后60天一循环。纪月法:闰月没有干支,下面的说法不指闰月。地支:一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十二月为丑。天干:看年的天干。如果年的天干为甲或己(甲+5),则当年1月天干为丙,2月天干为丁。。如果年的天干为乙或庚(乙+5),则当年1月天干为戊,2月天干为己。。如果年的天干为丙或辛(丙+5),则当年1月天干为庚,2月天干为辛。。如果年的天干为丁或壬(丁+5),则当年1月天干为壬,2月天干为癸。。如果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戊+5),则当年1月天干为子,2月天干为丑。。以上是简便的方法,事实上,如果规定了某甲*年(甲子年,甲丙年,甲戊年。。。)的一月为丙寅月,那么这年的二月为丁卯月,。。。,十二月为丁丑月。继续,第二年为乙*年,一月为戊寅月,。。。。。。十二月为己丑月。第三年为丙*年,一月为庚寅月。。。。。。与上边五句话所说的一致。也就是说,纪月法也是先规定了某月的干支,然后60个月(五年)一循环的。纪时:地支:23点到1点是子时,1点到三点是丑时,。。。。。。天干:看日的天干。如果日的天干为甲或己(甲+5),则当日子时为甲子时,丑时为乙丑时。。如果日的天干为乙或庚(乙+5),则当日子时为丙子时,丑时为丁丑时。。如果日的天干为丙或辛(丙+5),则当日子时为戊子时,丑时为己丑时。。如果日的天干为丁或壬(丁+5),则当日子时为庚子时,丑时为辛丑时。。如果日的天干为戊或癸(戊+5),则当日子时为壬子时,丑时为癸丑时。。与纪月相同,上面五句话是简便的说法。如果规定甲*日的子时为甲子时,那么60个时辰(五天)一循环,每个时辰的名称与上面五句话都相符。也就是说,干支纪时也是先规定某一时辰的干支,然后推出来的。总之,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是通过独立地规定某年(月、日、时)的干支;然后把天干地支都+1,作为第二年(月、日、时)的干支。。。。。。但是有个问题:既然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原理都一样,为什么只有纪月和纪时有五句话的算法,而纪年则需要知道某年的干支进行计算,纪日必须要查万年历呢?先说纪年。假如还有一个纪时单位“牛”的话,1牛=12年,那么当然可以规定甲子牛的第一年为丙寅年等等,但不存在这样的单位“牛”。而如果知道某一年的干支,比如1987年是丁卯年的话,计算1234年、1840年甚至10000年的干支都很容易。所以想知道某年的干支的话,只要知道其他某一年的干支就可以简单地计算出来。再说纪日。请问:丙寅月的第一天的干支是什么?不知道吧?这就对了,因为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每个月的天数是变化的,因此不是天干数10的倍数,也不是地支数12的倍数。因此,假如一个月的第一天是甲子日,不考虑闰月,要经过60个(大月+小月),即(30+29)*60=3540天,才有一个月的第一天也是甲子日。1984年是甲子年,一月是丙寅月,我们马上知道1989年的一月也是丙寅月,因为5年是一个循环。我们只要知道连续五年的一月是什么月,就可以知道任何一年的一月是什么月,进而知道任何一年的任何一个月是什么月。在这120个月里,想知道某一天的干支,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就需要知道连续120个月每个月的第一天的干支。这还没有考虑闰月的情况,就已经麻烦得没有人愿意去尝试了。总之,由于不是每个月都是10或12的倍数,这才不能由一个月的干支得到这个月中某一天的干支。再有,由年的天干可以知道该年任何一个月的天干,不受闰月影响。但如上所说,知道120个月每个月第一天的天干,由月的天干推每天的天干为什么要受闰月影响呢??我们可以假设一下:1月为丙寅月,不管1月和2月中间是否有闰月,2月都是丁卯月,因此闰月对月的名称没有影响。假如1月的最后1天(第30天)是甲子日,1月和2月之间如果没有闰月,则2月第一天是乙丑日;但如果1月和2月之间有一个59天的闰月,2月第一天就变成甲子日了。不明白?那么我说的更简单一点:闰月这个月没有干支名称,但纪日的干支名称要一直排到闰月里再继续排。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阴历每个月都是30天,闰月一律是60天,那么就可以编口诀了。规定某单数月的第一天为甲子日,那么所有单数月的第一天将都是甲子日,所有双数月的第一天都是甲午日。
天干地支月份对照表,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提起天干地支月份对照表,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另外,还有人想问天干地支的月份和时辰怎么计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月份有天干地支的说法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干支纪月是怎么推算的?
相传古代很早就用干支来纪月了,如在《史记·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以十二月配十二子十母十二律……”,这里的“子”是指“支”、“母”是指“干”。在《史记·历书》中对此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述。在干支纪月法中,每年各个月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这就是: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在各月固定地支的前提下,再配上天干,就是干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以5年为一周(农历的闰月没有干支),循环往复。干支纪月法中既然各个月的地支已经固定了,那么天干又是如何搭配呢?其实,干支纪月中的天干和当年干支纪年中的天干之间,也有一个固定的规律,这就是:年的天干为甲或己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1974年3月,用天干地支怎么说
甲寅
今天是2023年3月13日、是什么天干、什么地支
搞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