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977是什么卦象,六十四卦每一卦详解
易经987777是什么卦?
987777代表的六爻是阳阴阳阳阳阳所以是火天大有卦是易经第14卦
我想问问大家八卦所对应的数字!!!
乾——一、四、九 坤——八、五、十 震——四、八、三 巽——三、五、八 坎——一、六 离——三、二、七 艮——五、七、十 兑——二、四、九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坐标分别是: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乾坤谱解释了周易中的数学原理,证明了周易中蕴涵了一定的科学性.
易经777677什么意思?
这数字分别对应六爻这个六爻是阳阳阳阴阳阳这个卦是天山遁卦八卦五行的对应数字是什么
八卦五行代表了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我们听到五行八卦什么的都感觉不可靠,其实它是有来历的。我在此整理了八卦五行对应数字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八卦五行对应数字介绍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后盘古开天地,混沌初开,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是为阴阳两仪。阴阳又再分阴阳,阴中之阴为少阴,阴中之阳为少阴,阳中之阳为太阳,阳中之阴为少阳,是为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在四象的基础上继续分阴阳,生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后人用八卦定吉凶。 四象对应五行的木火金水,木者少阳,火者太阳,金者少阴,水者太阴。土寄四隅,由四象混合而成,木火金水,对应东南西北四方,四方交汇处即为土,为中央。 由此可见八卦、五行同出阴阳。 数字1~9,在《易经》中称之为:阴阳两仪,三寸三身,四梢四象,五行五脏, ,七星,八卦,九宫。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 乾为天, 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则构成六十四卦。这八组基本符号也与数字有对应,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其中没有9这个数,在易学理论中,9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 五行意味着物质的运行与生克规律,金木水火土,为天地万物之宗。而五行所对应的数字便是1、2为木,3、4为火,5、6为土,7、8为金,9、0为水。五行再分阴阳,1、3、5、7、9为阳,2、4、6、8、0为阴,一共10个数字,即自然数。每个数字的特征含义几乎可以说与希腊占数学吻合。 八卦五行对应数字知识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族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 方法 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比如说,现代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 五行八卦的介绍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学说同今天的数学、物理、化学一样,一直是中国古代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八卦,是阴阳、五行的延续,也或将万物分作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和兑。八卦通常运用在方位、测卦、风水等学科上。而最能将八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梅花易数这学科。 五行八卦图易经667779是什么卦象
易经的卦从下往上数,也就是说667779是从下往上数的,6代表老阴,就是说是变爻,6、8是代表阴爻,9代表老阳,也是变爻,7、9是代表阳爻。所以说你这个卦是
天山遁卦。6是老阴是变爻,9是老阳是变爻。所心说之卦是泽天夬卦,也就是说初六、六二、上九三爻变,只有老阴、老阳才是变爻。
明哲保身 转进有序
33、遁卦 天山遁《遁》(下艮上乾) 第三十三
当位有应随时行,天下有山遁而亨;
退避三舍有凶险,自缚手足乱折腾。
优柔寡断必生祸,奉公克己霸业成;
嘉遁贞吉志向正,果断决策兴门庭。
【原文】 遁:亨。小利贞。【译文】遁卦象征避时隐退之意,天下正值隐遁之时,阴渐长而阳渐衰,君子者当匿迹避时,奉身隐退而后能得亨通。而小人者应谨守正道,不宜妄动以害阳刚君子。
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艮,艮为山;天高于上,山止于地,有遁止不进的象征。又二阴爻生于下,阴渐长,有小人渐盛、君子退而避之的现象。六月之卦。正是贤人君子摆脱桎梏,避免灾害,挂冠悬笏,退隐山林的理想境界。所以卦名曰遁。君子处当遁之时,身退则道亨。小,指二阴。小利贞,小人当道,利于贞正自守。
【原文】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艮,艮为山,天下有山,天高山远,是遁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不用以恶报恶的方法对付小人,而是采取严厉的态度,挂冠悬笏,自甘退隐,远离小人。 “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意思是说:“《遁卦》的卦象是艮(山)下乾(天)上,为天下有山之表象,象征着隐让退避。山在逼天,天在后退,但天无论怎样后退避让,却始终高高在上。君子应同小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不可侵犯的态度划清彼此的界限,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会生出一种震慑住小人的威严来。”《遁卦》告诫我们,当我们处于不利时,切勿盲目行动。我们应该权衡轻重,韬光养晦,以退为进,保存实力,总结经验,待机而出。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小利小惠所诱惑,因小失大。 有一首诗形容农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然而,很多人为了功名富贵,总是不顾一切地向前争取,却不知道前面有可能是悬崖,跌下去会粉身碎骨;或者有可能是一面墙,撞上去会鼻青脸肿。如果此时懂得以退为进,转个弯儿,绕个道儿,或许会有更加宽广的空间。战国时期田忌同齐王赛马,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一开始就以劣等马出赛,齐王以为这是田忌屡战屡败、破罐破摔的表现,不免骄傲起来,依然按上等马、中等马、劣等马的老套路出马,尽管他大胜了第一场,却连输了后面两场。暂时的胜利往往会蒙蔽人的眼睛,使之对事实背后的危险浑然不觉,这样也就丧失了最佳的挽救时机。“退一步海阔天空”、“放长线钓大鱼”等古训,都体现出以退为进的大智慧。那么,如何才能运用这种智慧呢?首先,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退”与“进”、“失”与“得”之间的辩证关系。“退”并不是无原则地忍让败退;“进”也不是不假思索地急躁冒进。我们一定要牢记:“退”应该有底线,“进”也要有节制。至于“底线”和“节制”则需要我们根据事情的不同加以灵活地判断和处理。在退却的过程中抓住良机,果断出手,绝不能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因此,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因时而异、随势而动的。 三爻变: 以本卦与之卦的彖辞进行占断,本卦为自己、之卦为对方;【原文】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遁”、“亨”,即是退隐则通泰的意思。九二阳爻为刚,居外卦而处中位,六二阴爻为柔,居内卦而处中位,像小人盘踞于内,志得意满;君子退隐于外,明哲保身,这是时势造成的局面。君子退隐守贞,有利于自身,而无利于国事。小人之势渐浸增长,当此时君子及时退隐,意义是重大的。
【原文】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译文】 《彖辞》说:夬,就是决断的意思。夬卦刚众柔弱,刚能决胜于柔。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乾,乾义为健。刚健而又和悦,敢于决断而又能和睦相处,这是夬卦的品德。“小人被举用于王庭”,这是因为上六阴爻居于全卦阳爻之上。“小人窃位,发号施令,声厉词严”,小人得势,蕴藏着危机,而且是普遍的危机。“邑中传来命令说出击不利”,因为发兵出战,崇尚武力,这是穷困之道。“利有所往”,是说上六之爻,孤悬独立,阳刚之爻再增进一步,则全卦纯阳,意味着小人消退,君子得势。 说白了这二个卦就是说怎么,处理小人的,遁卦讲远离小人,夬卦讲怎么解决小人。 你自己理解吧,相信你会懂的。 不多说了,给加个采纳,谢谢。
易经877898是什么卦?
是六十四卦家人这一卦主要是讲在家庭的诸多关系中,夫妇关系是根本,但卦辞只说“利女贞”,对女子提出了行为的要求,而却未言及男子,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古代人认为家内之事,女子是主要因素。家庭主妇正,则全家正;家庭主妇不正,则全家不正,故卦辞言利于女子守正。未言及男子,并不是男子在家中不居重要的地位,恰恰相反。“利女贞”恰是以男子的口气来说的,男子在家中不管怎么做总是正确的,关键是女子要能行妇道守持正固。“女贞”恰是男子齐家的主要内容,所以卦辞言“利女贞”,恰是男尊女卑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