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易有用吗,学会周易可以算命吗
学易经有什么好处
《易经》即是中华文化之源,亦是天地运行规律之根。具体来说,学习《易经》的好处,至少有三点:一、培养哲学思辨能力。《易经》的本质是一门哲学理论,它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的深刻思想。掌握了《易经》,就掌握了一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滋养优秀国学底蕴。《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是中华民族万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华一切优秀传统文化都扎根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了解了中华传统文艺、、生活等方方面面。三、掌握明辨是非能力、避免上当受骗。俗话说,“善《易》者不卜”,真正洞悉了《易经》的人,已然洞悉了人生。即便占卜,也只是在自己心有困惑不能定夺的情况下,才借助《易》理解惑,而不是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少了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也就不会轻易地陷入骗局。学了《易经》,自然就明白趋吉避凶的法则——“无咎”。《易经》曰:“参(叁)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这里“参伍”的意思 ,是《易经》留给后人的诸多奥秘之一,两千余年来,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在古代有时候写作“叁”,是数字“三”字的大写,而不是人参的参。“伍”,则是数字“五”字的大写。关于“参伍”,历来有很多争议,而本文赞同应从历法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呢?《易经》有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天上有什么?天上有日、月、星,称为三辰。地上有什么?地上有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正如《左传》中所说:“天有三辰,地有五行。”所以,“参伍以变”就是说,我们要观察、研究天地间各种自然现象和四时的季节变化,从中找出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错综”,在《易经入门·基础篇》中我们讲过,它本来是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形之间的关系,这里是用错综来表示各种现象交错、综合在一起,从而显得情况异常复杂。然而不管情况如何复杂,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也就是相互之间存在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在《易经》里面体现为数的关系,我们称之为易数。“错综其数”,就是按照《易经》所揭示的规律进行易数的推演。“通其变”,这个“通”表示了解、精通;“遂成天下之文”,这个“遂”表示于是、就;这个“文”,现在我们写作有“纟”的“纹”,表示纹理。自然界中万物都有纹理,纹理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我们通晓了“参伍以变”,所以也就知道了纹理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相应地,我们也就知道了事物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同时这也是《易经》中卦辞和爻辞的创作依据。“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这个“极”表示穷极,穷极什么呢?即通过易数的推演,穷极数的变化。就像现在的军事演习一样,并不需要实兵、实弹演习,只需通过计算机兵推,输入各种参数,也就是模拟数据,基本上就能达到实兵、实弹演习的同等效果,这也是对未来战争结果进行预测的一种方式。通过“极其数”,你就能知道、了解、掌握天下各种事物的变化之象,这个变化之象包括过程之象和结果之象。一卦里面,你既可以看整个卦的卦象,也可以看动爻的爻象,也可以看到从初爻到上爻的所有爻象,从而看出事物的变化之象,这就是“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是作者对《易经》的又一次赞叹,所谓“天下之至变”,是对日月运行和天地四时变化规律的认识,这一规律的核心就是历法。如果说《易经》所显示的,不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变化之象,那么还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下载APP,好文好书随时看00保存分享来自:nangongcunfu > 《国学悟道》举报[荐] 原创奖励计划来了,万元大奖等你拿!猜你喜欢类似文章系辞上第十章第三节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易经八卦入门《易 传上》译文周易中的领导智慧
易经可以算命吗?
易经肯定可以算命了。所有的预测方法都包括在易经内,不管是八字也好风水也罢,什么六爻,占星术,梅花易数,紫微斗数,大六壬预测等等都包括在易经内。
学习易经有什么用?
学易经有什么用?可以明白事理,大智若愚——坚守良心,不做五毛,法治生态洛书图解别世富-知乎专栏巽为乙木,为人民为奴隶,若风在墙内——山风蛊,则表示闭关锁国,必然腐朽虫生(山在外在上,为长城为防火墙)蛊的镜像与伏卦泽雷随则表示依时顺势则吉,宜去旧迎新,忌独断专行——雷表示客观规律,泽为公转《周易》真的可以算命么?
《周易》:为什么是“无用”之学?
关于学习《周易》,南怀瑾有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他说:学《易》需要“玩索而有所得”——学习《周易》,不宜太过认真或较劲,而是抱有“玩”的态度。 当然,这也只是他个人的见解。但是,他的这个态度,也从侧面说明《周易》一书,原本就是“无用”之学。 言外之意,《周易》一书,虽然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源头之一,但是,却依然是“无用”之学。 所谓“无用”,指的是没有实际应用功能之意,用当下流行的话讲,就是务虚而非务实, 由此可见,如果你把学《周易》当成“有用”之学,或者把学《周易》,当成你走向人生巅峰的跳板,那你就错了。 进一步地说,《周易》并没实际应用的功能,它所探讨的内容,不过是人生意义上的概率与框架。 甚至可以说,《周易》之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用”。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继续探讨,即: 一、《周易》原本只是一本占筮之书 众所周知,《周易》原本只是一本占筮之书。 所谓占筮,指的是古人在面对未知或难以选择时,用以帮助自己做出判断的一种参照依据。 当这种“占筮”的结果越来越多时,就有人将其收集起来,当成日后判断的依据,而这种方式流行于周代,并有人将这些“占筮”的结果汇编成书,故将其书称之为《周易》,这很可能就是《周易》一书的由来。 如当年周文王姬昌被纣王拘于羑里时,就曾推演过《易》,所谓推演,其实就是“占筮”,并总结其规律——周文王为什么“占筮”?因为他有所疑惑,所以需要借助“占筮”做出判断。 由此可见,“占筮”不过是因时因地以及当时的处境,而推演出来的一种有助于做出判断的参照而已,根本不具有实际应用的功能。 二、《周易》的哲学部分,其实是《易传》而不是《周易》本身 有人说,《周易》的本质是哲学。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因为《周易》的哲学部分,其实是《易传》,也称为“十翼”,而不是《周易》本身。 也就是说是,真正能够从世界观价值观方面指导人的行为,其实是《易传》,而不是《周易》。 而《易传》的成书时间,据历史学家们的推断,要比《周易》晚近千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周易》其实是一部“无用”之书,也是“无用”之学。 三、万事万物自有其规律 如上所说,《周易》是记录古人“占筮”的结果,而不是诠释某种“形而上”的规律。 更何况万事万物自有其规律,根本就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言外之意,如果有人想通过学《周易》来做预测,或者想要人为改变结果,那么,很可能就是自欺欺人。 甚至可以说,如果是为了“用”而去学《周易》,那大可不必学。 所以,综上所述的这三个内容,正是我们为什么讲《周易》是“无用”之学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菜根谭》《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诗经》《左传》《明儒学案》
学了周易之后有什么用
学周易有什么用学《周易》可以教我们怎么改命!人的命运要按照天命来改,要符合天道,天道就是宇宙变化的大规律里,其中有一种规律,叫因果律。坤卦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就是因果,做善事的人有善报,做恶事的人有恶报。再比如否极泰来,否卦和泰卦,地在上天在下是泰卦,天是阳气要上升,地是阴气要下降,这样阴阳就沟通了,否卦是天在上地在下,也就是阳气在上,阴气在下,这个中间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他就堵塞住了。人与人之间矛盾是怎么造成的,矛盾的99%就在于误会,误会的99%就在于不沟通,不沟通就是否卦了,就凶险了,所以这个卦是告诉我们要阴阳要沟通,天地要交合。所以说人走到极端的时候,比如说极度地困厄,各种打击各种艰难都来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好比是否卦,堵塞住了,就不通了。而泰卦是阳气在下,阳气要上升,阴气在上,阴气要下降,这个中间怎么样呢,沟通了,交通了,所以“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气志同也”,交泰了,你就会否极泰来。所以人在绝路的时候一定要这么去想,要沟通。《易经》告诉了我们这个天道规律,你按照这个规律来做,就可以趋吉避凶、趋利避害,这就是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