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跟李淳风找的风水宝地,袁天罡的前世是谁

皇陵的"风水宝地"是如何选出来的

所谓堪舆,风水也。风水的核心,早期要求择址时“避风避水”,后来则要求“藏风聚气”。其中,郭璞的《葬经》里所谓的“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对后世帝王陵寑选址影响很大。中国古代帝王陵址择选秘闻中,最香艳的大概要数秦始皇了。司马迁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曾有记载。传说嬴政当年建骊山汤,碰到了一个漂亮女子。嬴政起了邪心,上前调戏。美女很生气,朝“死不要脸”的嬴政脸上吐了一口唾沫。这美女乃神女,一口唾沫让嬴政染了一身毒疮。自知得罪不起神女,嬴政找到神女赔礼道歉,求医治秘方。神女念嬴政有悔意,遂送他温泉水洗脸,毒疮随即消退。有了这段故事,嬴政在选择万年风水宝地时首先选择了骊山。乾陵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两位皇帝的合葬陵。史书记载,当年高宗在洛阳病逝后,武则天遵照高宗遗愿,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的太史令李淳风。袁天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之处。后来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只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做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这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另一位风水师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从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五官齐全,一对乳房坚挺对称。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赶紧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便下山回朝复命了。武则天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宝地,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武则天下令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好唐高宗,后来武则天追随丈夫葬于乾陵。其实在今人看来,古代帝王家的所谓“风水宝地”,不过是周围环境上佳的世外桃源罢了。风水理论中的“天人合一”说法,与现代地理学强调的人类发展要与环境、气候相和谐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有科学性,并无多少神秘感。(据《探索与发现》)

袁天罡在历史上都有什么精确的预言?

唐朝的袁天罡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风水大师,相传他能知过去晓未来,相术能力冠绝天下。精通面相、听风声就可以辨吉凶,一身相术本领登峰造极,他一生中曾做过许多旷世预言,至今都无人能破。

袁天罡是官二代出生,当时正值隋朝,他父亲袁玑担任过梁州司仓,他的叔父袁守城一位著名的术士。近水楼台先得月,袁天罡不爱学习爱术学,从小便跟随叔父袁守城学习术士,尤其擅于长于相面。

袁天罡赴入仕途后,担任洛阳任资管令。袁天纲初到洛阳时,在清化坊安顿下来,此时他的相术预测早已小有名气了,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当时,杜淹、王珪、韦挺三位才子也来请袁天罡看相。袁天罡预言三人都会出人头地,具体来说就是: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珪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但同进三人又会晚节不保——为官后都要遭贬谴,日后定当在此“再聚首”。

后来袁天罡的预言果然应验,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珪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在这里相聚了。

当然,这个不算什么,袁天罡“预言”的成名之作就是对武则天的预言,据《旧唐书》中记载,袁天罡年轻时周游天下,曾偶然遇到过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而当时的武则天还是一个在襁褓中的小孩子,当袁天罡看到女扮男装武则天的时候,大惊失色地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8个字:龙瞳凤颈,贵不可言!第二句话也是8个字:若为女子,必为天子。

袁天罡“预言”的经典之作是通过夜观星宿,成功作出了这样的预言,还是8个字:帝传三代,武代李唐。意思就是说李氏王朝在第三代之后就会出现“武氏代唐”的祸乱。结果他的预言无意中被传出去了,并且还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

一石激起千层浪,唐太宗为了李氏万代江山着想,下令彻查此事,结果毫无头绪,于是唐太宗把袁天罡的真传弟子李淳风请来了。

据说袁天罡比李淳风大十九岁,李淳风拜其为师后,袁天罡倾囊相授,而李淳风也不负师父的教导,很快修炼成一个精通风水、预言的大师。师傅两人后来还共同写了一本千古奇书《推背图》。

唐太宗找李淳风询问情况。李淳风推演了一番后,这个“武氏”就在后宫之中。唐太宗听了惊呆了,随后又问把“武氏”杀掉是否可以“避灾”。李淳风却摇了摇头说了8个字:天之所命,人不能违。意思就是说上天注定会发生的事,人也无法改变唐太宗急问他该怎么办?李淳风笑着说了11个字:此人可保大唐三百年基业。意思就是说,如果强行把武氏杀掉,那么唐朝在第三代的时候就会亡国。要知道“武氏”虽然会篡位,但是她死后唐朝依然可以存活300百年。

事实证明,这个预言说的没错,“武氏”就是武则天。她虽然唐太宗打压到感业寺,但她攀上了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后逆袭为皇后,最终坐上了皇位。一举登得帝位后,此时袁天罡也面临杀头之灾祸。

武则天把当年“泄露天机”、差点致她于死地袁天罡找来,要砍了他的头以示“惩罚”。袁天罡却只说了一句就保住了性命,10个字:陛下盛也洛水,衰也洛水!唐朝的新旧唐书都曾记载,武则天登基之时,天降大石于洛阳,巨石之上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所以后来武则天才会迁都洛阳,袁天罡道出了武则天登基的真理,于是逃过一劫。

武则天不但放过了袁天罡,而且从此对他更加刮目相看。相传,武则天晚年召集天下奇人为自己选陵,最后选来选去,还是选到了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两人。

两人接旨后,都开始遍寻天下名山,寻龙点穴。袁天罡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并埋下了一枚铜钱,而李淳风则经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也选中了一块宝地,插了一根发簪当记号。但是很巧的是,两人找到的风水宝地恰恰是同一块地方,也就是如今的咸阳市乾县的梁山上,而且李淳风的簪子也正好插在袁天罡埋下的铜钱孔正中央。最后,武则天就把自己葬到了这里——乾陵。

再后来,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也各自为自己的选了墓地,更巧合的是两人的墓地都选在了长安县,并且相隔数百米左右。

不过,令后人感到奇怪的是,袁天罡的墓地历经过一千多年仍然还好好的在那里,从没被盗过。而李淳风的墓地早就被洗劫一空了。师徒两个的墓地相隔不远,为什么徒弟的墓地被洗劫一空了,而师傅的墓地却完好无缺呢?

后人通过分析认为袁天罡的墓地正好在军营里,更巧合的是每次发生战争,军队都会驻扎在他的墓地上,有了“官方”的保护,所以一直都没有被盗过。

然而,这只是表义的理解,而事实的真相并非完全如此,李淳风临终前一语道破。据传,李淳风死前曾对子孙说:我死后数百年墓地将会被人盗,而我师傅袁天罡的墓将会一直保存完好。子孙问原因,李淳风答道:我师傅一生淡泊名利,一直积累功德。而我重功名,虽然贵为宰相,但却招惹了太多的怨气,我死后,一些仇人因怨恨我,肯定会挖了我的墓泄愤。而盗墓贼因为“仰慕”袁天罡不敢乱动他的墓。

传说也好,传奇也罢,不管怎样,新中国成立以后,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墓都被当成文物保护了起来。

袁天罡去世前,只做了一件事,墓地千年无人敢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墓地的地方就有盗墓者的身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中国古代,但凡家庭条件不错的人,死后墓中都会有陪葬品,这不仅是因为,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为了防止死后墓地被盗,古人曾尝试过很多防盗的方法,如在墓中设置机关,刻上狠毒的咒语等。 尽管是这样,很多古墓依旧没能躲过盗墓贼的手掌,尤其是帝王陵墓,能够保存到现在的屈指可数。唐朝著名术士袁天罡,是一位难得的奇才,精通星纬、风水,在相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根据《新唐书》记载,袁天罡一生为人看相无数,没有一次看走眼,最著名的莫过于为武则天看相。 当时的武则天还是个婴儿,袁天罡偶然经过她家门口,恰好遇到武则天的母亲有杨氏。杨氏听说袁天罡是位神算,就让他为怀抱中的武则天算一下前程和命运。本来袁天罡打算拒绝,但经不起杨氏软磨硬泡,最终妥协了。当他看到武则天后,顿时大惊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 原来,当时的武则天穿着男孩的衣服,一般人都误以为她是男婴。杨氏高兴坏了,尽管她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以后能成为皇帝,但未来肯定能大富大贵。为了感谢袁天罡,就把他拉到家里,好好招待了一番,还要给他不少银两以作为酬谢,被袁天罡所婉拒。 其实,袁天罡早就看出了武则天是个女婴,她将会夺取李唐江山,成为未来的女皇帝。但是,由于说太多会泄露天机,很可能会遭到天谴,袁天罡则故意说错认她为男婴。多年之后,袁天罡的预言果然应验,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这也证明了袁天罡不是浪得虚名的大忽悠。 后来,武则天入宫做了唐太宗的妃子,却未得到宠爱。唐太宗去世后,儿子李治继承了皇位,并把武则天从尼姑庵里接到后宫,对她万般宠爱。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就让袁天罡与李淳风为自己和唐高宗选择龙穴,以作为之后的陵墓。两人不负众望,在咸阳市乾县找到了一块风水极佳的地方,这也就是之后的乾陵。 一千多年来,大多数帝王陵墓都被盗墓贼挖掘,而袁天罡为武则天所选的乾陵,却一直完成保存到今天。很多人认为,这绝不是巧合,一定是袁天罡和李淳风的法术高强,才能确保无人能够打开乾陵。 尽管袁天罡能掐会算,但他也只是个凡人,终有死去的那一天。袁天罡病逝前,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墓地被盗,经过多日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以作为死后的墓地。而李淳风,也为自己找到了风水宝地。巧合的是,他们二人所找的地方,距离不过几百米。两人死后,被葬在了各自所选择的宝地里,但他们墓地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唐朝末年,李淳风的墓地就被盗墓贼光顾了,而且不止一次。而不远处的袁天罡墓地,则没人敢动,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旧保存完好。原来,自从袁天罡去世后,墓地周围就成了历代的军营所在地,就算给盗墓贼十个胆,他们也不敢去军营里盗墓。而李淳风的墓地,则没有那么幸运,被排除在军营范围之外,所以就多次被盗。 很多人都认为,袁天罡能力太牛,生前就算准自己的墓地会被历代军营所保护,这也确保了自己死后不被打扰,墓地能够一直完整保存。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呢?

袁天罡的占卜术

袁天纲著有相书、天文书、风水书多本,其中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罡称骨歌》、《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但大多已亡佚不可见。而他受唐太宗诏命,与弟子合著的探究历史动向的《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或许就是《推背图》最初的书名。

风水古城风水宝地:第一风水古城阆中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三面环水、四面环山,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阆中,拥有“中国第一风水古城”的美称。独特的风水文化,已深深的烙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阆中古城地处盆地,群山环绕,呈风水四象之式”,据阆中风水博物馆副馆长何惠君介绍,阆中古城三面环水,处于嘉陵江的“水抱”之中,四面环山,群山呈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四象之式拱卫古城。城市的选址、布局,融山、水、城于一体,堪称传统风水格局的典范,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和美学色彩。 站在古城的中天楼上环顾四周,整个古城被街道分割成无数个方正小块,青瓦屋顶连成一块。 “古城以中天楼为中心,呈棋盘式分布”,何惠君说,中天楼是古城的最高点,“龙砂水穴象”的穴位所在,城内90余条街道呈棋盘式格局逐步扩散。两纵向主街北宽南窄,锁住财运,贸易区位于城东南方,寓意紫气东来,财源广进。古城地处在“风水宝地”,大街小巷都充满了风水的文化。 在古城笔向街40号,有座建于明代万历间的蒲氏宅第,前有锦屏案山,后依蟠龙镇山,左有文笔塔相向,右有白溪濠相拥,清江缠护,阴阳交合,聚风藏气,独具风水特色。 “一甬四门通商字,道无尽而变向”。据蒲氏宅第主人李勇介绍,宅第在古城独具特色。古城内的院落基本都是坐北朝南的,而蒲氏宅第街门向北,古人为实现“坐北朝南”的向阳传统布局,从宅第之西侧辟一甬道纵贯到底到“福”字照壁前,折东再由南面进入宅第,形成独特的“倒座房”格局。 “蒲氏宅第在阆中只是个典型的风水院落”,李勇说,蒲氏宅第只是古城的一处风水特色,城内的其他院落都各具特点,阆中一直都是“风水古城”。 据何惠君介绍,汉代的阆中城并不具备现今的风水格局,“风水古城”阆中是唐代的风水结晶。汉代时阆中城地处嘉陵江江水反攻之处,常遭受水患影响。直到唐朝时期,有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来到阆中,勘测整个古城规划,将古城整体南迁,并确定了古城建设的风水格局。 何惠君还说,袁天罡和李淳风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天文历算家、风水相术大师,两人合着的《推背图》,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袁天罡更被誉为中国风水的鼻祖。两人来到阆中,也是一段奇闻。 史料记载,唐贞观年间,西南千里之外出现缭绕不散的王气,预示着江山易主,唐太宗急令火风令袁天罡测步王气,袁天罡断定阆中将诞生新朝天子,便在形成龙脉意象的蟠龙山龙颈处开山凿石,锯断龙脉,以断“王气”。据说,龙颈锯开后,王气向北流向广元,于是出了女皇武则天。阆中蟠龙山也留下了“锯山垭”的地名。此后,因仰慕阆中风水,袁天罡辞官定居阆中;两年后,李淳风为追寻“风水宝地”循入阆中。二人合建天宫院,死后都葬于现阆中天宫乡,两座墓穴遥遥相望。 据了解,天宫院之名早已名扬海外。早在2011年,数百名境外游客涌进古城,专程前去祭拜葬于天宫乡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 “天宫院一直有‘金针插铜钱’的传说”,天宫院讲解员贺恋景说,当年袁李二人为择阴宅,来到今天宫院“圣宝岗”,袁天罡以铜钱觅穴,李淳风以金针觅,二人相会论及此事,金针竟刚好插在铜钱孔中,便在此建立了天宫院。两人死后,分别葬在天宫院南北的观稼山、五里台,呈双凤朝阳之式,共同守卫着天宫院。 在五里台李淳风的墓地前,墓地工作人员常治荣正在点灯祈福。他说,在本地,一直留有李淳风葬在五里台的传说、歌谣,小时候,他还上山捡过火砖,火砖下面埋着的都是金钱。

古城阆中闺藏的小镇,袁天罡李淳风陵墓所在,风水绝佳历史厚重

《阆中之恋》央视电影频道经常播放的一首广告歌曲,美妙的音乐和唯美的风景让人迷恋那嘉陵江畔的古城。其实,早在唐朝就有两位厉害人物迷恋上阆中这地界,他们是著名风水大师、预言家,他们还是挚友,却为了一块地斗得不可开交。千年后这里却因两位人物得名。这两位厉害人物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这里就是阆中市天宫乡。 天宫乡是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归葬之地。如果单单只是两位古人埋在这里,不足以解释这里的与众不同。一个普通的乡镇却得到阆中这个著名 旅游 城市的重点关注,一个交通并不十分便利的小镇(乡)却能在10千米远的地方从隔壁镇眼皮底下夺取一条重要高速公路的下道口并以自己所辖的事物命名,一个平凡的小镇(乡)却入选“国”字号的名录,这个乡镇不简单。 天宫乡位于阆中市西南部,从阆中市区出发,沿G75兰海高速慢行12公里到了天宫院互通收费站,出收费站再沿乡道向西行驶10公里便到了天宫乡场街所在地。 天宫乡很早便有人类活动,东汉到南梁时一直是充国县所在地,那个时代作为县治所在可见其地位,赵云就曾在此驻军练兵,现在镇场东部有将军庙(赵云庙)遗址,这里还有汉充国县遗址、汉墓群、隆山古驿道等众多 历史 遗存。因此,这里有浓厚的汉文化和三国文化气息。 唐朝,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大师年暮,根据自己的风水考察,觉得这里不错。袁天罡认为此处是自己先发现,并埋铜钱做标,而李淳风认为是他先发现并插了金针做标,二人掘土发针正好插入钱眼,于是笑罢,之后双双归隐,经年后二人仙逝。李淳风葬于天宫院(当时还没有)3公里外的五龙山上,墓地与附近的跑马山和回龙山构成“二龙捧珠”格局。袁天罡葬于天宫院1公里外的观稼山,墓地坐北朝南,与龙山、邓家河、凤鸣河一起构成“麒麟奔日”格局。生为挚友死相邻,生亦风水葬亦风水,嗟乎!千年过去,二人围石圆丘式的坟冢依然完好,待后人迁往凭吊。 二位大师去世后,人们附近的山上建院纪念。此地乃九座深丘山脉所围的一处盆地,盆地上正好有一石台,形成了“九龙捧圣”的风水格局。天宫院始建于唐朝,后有所损毁,明朝(1459年)重建,自此一直保存至今。天宫院为四合院式建筑,整栋建于高台之上,穿斗构架,白墙黛瓦。天宫院正殿为重檐楼阁,宽19.4米(五间),深19.3米,给人一种宽阔宏伟的感觉,观音殿也是重檐穿斗建式,宽三间,进三间,院内有书于雍正年间的“光澄慧镜”匾额。院前有罗盘广场(超大号罗盘),附近还有称骨塔、牛王亭等古建筑。 天宫院在当地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这里会举办庙会,届时有川剧、抬神等表演,热闹非凡。 除了风水文化,这里的传统民居文化也是不容错过的。普通母城阆中一样,这里也保存了大量的古民居,缪家古院、郑家大院就是其中的代表。 阆中之恋,您陶醉于古城的宁静之后,何不驱车20来公里,到这小乡镇凭吊一下两位传奇大师,感受下风水,看看古老的川北民居呢? 网络来源图片,如有影响,请及时联系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