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之前很苦是前世的因缘,40以后才是人的真正命运

为什么我的命那么苦?难道是上辈子做了很多坏事吗?

人生下来有个命,这是前世的善恶决定的和这一世的善恶无关,这一世的善恶改变的是运,所以才能改变命运,但命运不是那么好改的,必须积功累德到一定程度才能扭转,所以会有的人不是坏人,却不幸福,却短命,那是因为他做的还不够,没能有力的突破先天的命。

道教和佛教有没有关于,一个人命运凄惨倒霉是因为上辈子作孽这种...

道教的因果是讲今生的,佛教的才是前世和来世。关于道教的因果,你可以看看《太上感应篇》就不到一百字。佛教的,知识盲区了。

一个人这辈子活的很苦是因为上辈子不是好人做了孽吗

不是,是因为没有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和实践能力。

是不是上辈子造孽太多所以这辈子的命很苦

所以这辈子要积德行善, 人活着有时候是很累的,身不由己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生活本身就有很多无奈,但生活本身也有很多想不到的东西,是好也罢,坏也罢,总是让人有所期待,所以我们都能活下去,还是不要想太多了,偶尔往好的地方想,佛经上讲:人生是苦。苦海无边,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各种痛苦。而各种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生生世世贪、嗔、痴三毒。 佛经上告诉我们,积德行善,孝敬父母,诸恶莫作,必定可以运气好转。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慧律法師答:不要這樣講,一輩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不要把苦當作苦,一定要把苦當作是一種增上緣,這是觀念的問題。一個人沒有經過痛苦的洗禮,我們本身就不會珍惜我們的生命,也不懂得該怎麼樣修行。所以吃苦在佛教來講的話,不見得不好,逆境越多,成就它就會越大,是觀念的問題。如果一個人的一生沒有吃過苦,沒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來的。這是上蒼給我們一個痛苦,但是它後面有很重要的禮物,那就是能夠自覺,能夠覺悟,能夠成佛。所以用痛苦來包裝,然後打開痛苦的禮盒,裡面卻含有佛性,清淨自在的佛性。所以這個是觀念的問題。不要把今天所受的苦,包括婚姻、經濟、病苦,種種的,或者是兒女不孝順、孤苦無依,把它當作一定是前世的業。當然佛教講業的話,講起來非常復雜,非常復雜。所以,沒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來的,要想活得更燦爛,你必需要經過很多的痛苦。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如果沒有經過痛苦、挫折,我們怎麼能夠動心忍性?我們怎麼能夠更成熟的、更進步的理解人生?所以,苦,它是成就聖賢的階段,就像你爬樓梯一樣,每經過一個階梯往上爬,你會氣喘如牛,可是登到最高峰的時候,卻看到那麼漂亮的風景。沒有一個聖賢沒有經過吃苦他可以成就的,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在是觀念的問題,不要把吃苦當作是吃苦,要把吃苦當作是吃補。問:是不是因為未成就某些人或某些事而自己受到痛苦?慧律法師答:這個當然每種事情都是息息相關的。你今天你受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佛法,不要白白的受苦。也不一定說是成就某一個人,其實人的生命裡面都是環環相扣的,因緣生的東西誰也不能說它是獨立的東西。所以你個人一定會影響別人,別人也會影響到你自己。所以我不認為說是一定怎麼樣,只能成就某一個人所以我來受苦,應該用一個比較更高超的,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世間沒有真實性的東西,沒有你、我、他。簡單講所有的緣起法、因緣生的東西都是因為執著,因為主觀意識承認客觀,所以客觀環境一直存在,存在你就一直誤認為它是事實,這個就會迷茫我們的清淨心。所以師父還是勸導大家:雲南這個區塊,佛教比較弱,希望大家好好的聽經聞法,不要說只懂得念佛而沒有開智慧,這樣不行的。一個人只有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煩惱來了你怎麼辦?人家講也不聽,勸也勸不來。佛教重視要念佛很重要,可是智慧也很重要啊。我們念佛很重要,智慧也很重要。你有智慧,你才有辦法解決生命的迷茫跟你今天所發生的種種的疑惑。知道吧?所以,今天所有存在的主觀跟客觀,自相跟共相的問題,自相就是你、我、他,共相就是存在的共業所感的世間,其實都是虛妄的東西,沒有實在的東西。不要太在意這個世間的緣起緣滅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好不好?不要太在意這個世間的主、客二觀所產生的對立的東西,這都是妄想。

...得幸福或者痛苦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佛经说是前世的业报。

做不好今生,如何再谈前世,凡事多一份体谅,忍之不过,便去反抗,何必太在乎别人,至于缘之一字,不可强求,该来总会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