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讲的到底是什么,易经主要是讲什么的

《周易》到底说的是什么?

说起《周易》,我想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只是知道有这么一本流传了千年的奇书,里面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很多占卜算命的术士都视为标准的书籍,更是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周易》知道的都清楚,里面主要是讲八卦,当着八卦到底是个啥,很多人可能就不是很清楚,可能对八卦的认识也只是简单停留在见过,看到过上面奇怪的符号。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剧中陈瞎子给胡八一一行人算了一卦,胡八一根据卦象确定方位,逃离困境。又在李淳风墓中根据分金定穴之术安全逃出墓室,当然分金定穴的基础还是八卦、阴阳、五行等等,而所有这些知识都来源于周易,这本被孔子视为珍宝的书籍,这本传承了千年的古籍到底都讲了什么引起我很大的兴趣。《周易》,初萌芽于上古至殷商,成形于周代,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占卜书,里面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智慧。内容包括重叠八卦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yao)爻的顺序由下而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爻分为阴爻,阳爻两种,阴爻以六表示。阳爻以九来表示。此外对应解释卦与爻的称为卦辞、爻辞。《周易》在产生后,大约从春秋战国至汉代,出现了一些解释易理及卦辞,爻辞的专题文章,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七种共十篇,称作《易传》及对《周易》的解释,又称“十翼”(据说是孔子所著,并由其弟子整理传承),相应的改称原本的《周易》为《易经》。后人又将《易经》与《易传》合称为《周易》。“十翼”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以及《杂卦》十篇。 大家可能很经常在电视剧上听到一句话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话最早出自《易经.系辞》上。整句话上面意思呢?我先把句中几个重要概念解释一下。太极又称”太一“、”大一“,大既太,表示至高无上的意思,所以其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两仪,包含的概念和含义比较多,在《易经》中指天地,历代易学家又做了些扩展伸义,包括阴阳,奇偶,刚柔,玄黄等等。泛指世间相生相对的事物。但在周易中,大多数情况指的是阴阳,两仪的符号为爻,用图形表示为:阳爻“—”,阴爻“--”。四象表示天地两仪产生春、夏、秋、冬这四时,当然跟两仪一样,四象也是又多种含义的,又指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需要根据具体的卦爻辞来确定具体表象是什么。八卦,可能大家会熟悉一点,它是由伏羲氏创造发明的一套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集合。每三个爻为一组,阳爻阴爻两两组合形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分为乾卦,坤卦,震卦,离卦,坎卦,艮卦,兑卦,巽卦,每个卦形代表一种特定事物,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艮卦代表山,巽卦代表分,兑卦代表沼泽。这边有个八卦取象歌,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记住八卦符号,”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需要配图说明)。意思也很通俗易懂,乾三连表示三个叠在一起的阳爻,坤六段表示三个叠在一块的阴爻,震仰盂,上面两个阴爻最底下为阳爻像是正放着的盆子,艮覆碗,最上面是阳爻,下面两个是阴爻,像是一个倒扣着的碗,离中虚和坎中满顾名思义,离中虚就是中间是断的上下是连着的,坎中满就是中间是连着的,上下都是断着的阴爻,兑上缺,表示最上面的是断着的下面两个是连着的,巽下断就是最下面是断的上面两个是连着的。 整部《周易》的基础就是着八卦,将着的八个卦形两两组合形成上下结构的卦形就是一个完整卦象,八乘八总共六十四种卦象。其中,自重而成的八个卦仍已原名相同,比如两个乾卦组合起来的卦仍然叫乾卦,其他不同卦形组合起来的卦都有其他名字,整部《周易》的内容就是在这包罗万象的六十四卦中。卦中爻之间的位置关系都会有个比较重要的对应关系包括承、乘、比、应。 承:"承"主要有两种种情况:在卦爻中阴爻在下阳爻在上,则此阴爻对于上面的阳爻来说,称为”承“。以旅卦为例,卦中阴爻六五在阳爻上九之下,六五爻承上九爻,古人称“五承上”,所以《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其二;在一个六爻卦中,一个阳爻在上,数个阴爻在下,则下边几个阴爻对于上面这个阳爻来说,可称为“承”。以谦卦为例,阴爻初六、六二都在阳爻九三之下,故初六、六二爻对九三爻来说,皆称“承”,即初承三、二承三。故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承“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自下而上,由弱到强。 乘:若上爻凌据下爻则为”乘“,即阴爻在上阳爻在下,象征小人乘凌君子,爻义多不吉。不难发现,”承“与”乘“是相反相对的,相承为吉,相乘为不吉,这里多说一句,在《周易》中”吉“字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在这里并不是指吉祥吉利的吉,而是指顺应事物发展规律的趋势。 比:两爻相连并列者谓之”比“,如初与二比,二与三比,三与四比,四与五比,五与上比。具有互比关系的两爻往往具有”承“或”乘“的关系。 应:处上下卦的六爻,两两相对交感,则称为“应”,即初与四交应,二与五交应,三与上交应。对应的爻为一阴一阳则可交感,谓之“有应”,若对应的爻都为阳爻或者阴爻,则不能交感,称为“无应”。跟我们常说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一个道理。

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讲的是天地世间万象变化。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释义: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

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易经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

《易经》中只有古经部分的内容是周代的,传的部分则是春秋时代学者试图解释《周易》古经的作品,两者不能混淆。古经部分内容的主体是卦画,是符号。其中文字的部分则是这些符号的属性。比如,卦名是该卦画的名字,卦辞则是该卦画总体加象征,爻辞则是该卦画中每一爻的意义和象征。所以,《周易》古经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六十四符卦画,《周易》讲什么也就归结为六十四分别代表什么意义的问题。

易经主要讲什么内容

《易经》讲的是预知内容,讲述天地等学术知识。《易经》最初用于预报天气,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经济、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是一部无所不包的。《易经》是本哲学范畴的书,讲的内容包括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哲学、历史、文学、玄学、医学等学科。《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又称《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

《易经》讲的到底是什么?

《周易》的整本书就是给人们说明,各种态势下,环境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取舍与选择、将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何才能趋吉避凶。而这一切都是属于后天卦属。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元派学说中的核心。《易经》分为经、传两部分。由于元派是以卦象变化为基点解读易经的,所以元派不怎么说到《易传》,常只讲《周易》。

《周易》的六十四卦,都是万物取象而成,也就是六十四卦就包含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而这六十四卦,每两卦一组,互为阴阳,成一个太极。所以要了解《周易》还必须先了解太极阴阳的概念。

世间万物起于“无极”,“无极”无极而太,是谓“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两仪就是阴阳,“阴”的特质就是凝、缩、止、寒、静??,“阳”就正好相反相对。太极是运动的变化态,其中的阴阳消长通常是以惯性发展的,但如果发展到一方强势到了极点,这个状态就会倾覆,也就是物极必反,阴(阳)极阳(阴)生。所以,太极的最佳状态是维持一个相对状态的平衡。

扩展资料:

误区

很多人误以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经》。其实是错误的,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

相传《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

周易到底讲的是什么

周易》讲的是“变化”!《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最古老的智慧,儒道两家都从中受到启发。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提出的“人类思维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几个重要民族都出现了人类的精神导师,比如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周易》的产生远远早于“人类的轴心时代”,《周易》是人类最古老智慧之一。《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据说伏羲作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周”和“易”的意义。“周”周朝,《周易》产生于周朝。周遍,《周易》无所不包,广大悉备。周转,《周易》周而复始,循环返复。"易”简易,“大道至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变易,变化的宇宙,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不易,一切不断变化的“现象”是永恒不变的。现象在变,规律不变。《周易》的系统,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符号系统是:阴爻,阳爻。爻也有者,效天下之动者。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八卦:乾三连(天),坤六断(地);震仰盂(雷),艮覆碗(山);离中虚(火),坎中满(水);兑上缺(泽),巽下断(风)。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文字系统:爻辞,卦辞,卦名。举例:乾卦是卦名。元亨利贞是卦辞。“潜龙勿用,现龙在田,利见大人,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是爻辞。《周易》的思想。忧患意识。中华文明是个农业文明,春耕秋收要靠天吃饭,因此这个民族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直到近代我们的国歌还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来自《周易》,这个校训就诠释了“刚健进取,宽厚包容”的精神!乾德是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坤德是胸襟开阔博大,胸怀万物,兼容并包。变革的精神。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阴阳交替,变化不息。乾卦中从“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世界永远在不停的变化之中,我们也要跟随世界的变化,掌握规律,积极适应变化。中国俗语“树挪死,人挪活”“三十年河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