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为何没有前世记忆,人如何恢复前世记忆
轮回中为什么会丧失前世的记忆?
这是佛教中非常热门的话题,说实话,也是佛教徒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佛教的理论基础。
网上也看见过几篇解释。但说的大多虚无缥缈、浅尝辄止,或者兜个圈子,发点鸡汤民间故事。都没能给出明确、明晰的答案。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首先我们要搞清记忆是怎么来滴,自然就能知道它是怎么没滴了。当然,咱们研究问题,必须依据佛经,这个问题圆觉经里有很明确的解答。
......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这段的意思就是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地水火风四大,形成了骨头、血肉、津液......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的身体。有了这个身体呢,就有了眼睛、鼻子、舌头、身体、意志。有了这眼耳鼻舌身意呢,就有了感知,于是就产生了一个虚妄的心,而这个虚妄心呢就是我们的意识,思维,当然就包括记忆。
我们这个意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尘,就不会存在,而六尘又是依托在地水火风的四大之上。
所以,当人死去,首先是地水火风四大散去,我们的血肉筋骨气息散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尘也就散了,也就是眼睛、鼻子、舌头、身体、意志都失去作用了。而六尘散了,依托六尘产生的咱们的这个虚妄心,也就是意识、思维也就自然同时散了,包括:记忆。
也就是说人死的同时,他在这一季的记忆会同时失去,自然是带不到下一季的轮回。能带走的是:力、惯性。
但有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人会记得前世的情景。
这在佛教里叫宿命通,是神通的一种,就是可以知道自己或其他众生多少辈子的情形。宿命通是可以非常明确的知道过去很多世的情况,并且也会知道现在和未来的因果。所以记得上辈子的一些情况只能是宿命通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就相当于宿命通这个大门已经关闭,但却留下一个很细小的缝而已。
而这个宿命通的能力是哪里来的呢?
这就需要知道佛教的基本理论,众生皆有佛性,就是说我们本来都是佛,但是由于无明烦恼,堕落在六道轮回里,受无尽的痛苦,成为众生凡夫,但最终大家仍然都会得到解脱,都会回到佛的位置。而佛是各种神通全部具备的,包括宿命通。
这就是说神通包括宿命通是我们本来就有的,本来就具备的,但是由于愚昧、烦恼,遮蔽住了我们本来光明的心,所以我们就失去了这个能力。就像我们本来是明亮的镜子,但是由于不断的有灰尘落在上面,最后把这个镜子盖得严严实实,镜子就照不到人了。而修行就是在擦镜子,越擦灰尘,镜子就会越明亮,就会恢复镜子的本性。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重新获得这些能力。
宿命通我们本来就有,但是现在没有,修行以后还会有,就是这样个关系。而记得前世的情况,就像镜子上有灰尘,但是在宿命这块呢,灰尘并没有完全的遮盖,露出了一点光亮。
所以记得前世的一些情况就有两种可能,1,在灰尘的积累过程中,这个灰还没盖满。2,在修行的过程中,已经擦掉了一点灰。
而同学给我举得例子是一个村子里的人都记得前世的情况,这就涉及到:因缘。
佛家是不讲自然的,佛家讲的是因缘。就是我们这些人能见面,在一起,包括网络这么大,你偏偏能看见我写的东西,这些都是因缘。没缘是见不到面的,若不相欠怎会相见?所以你千万不要恨一个人,恨就结缘,结了缘,下辈子还遇见,见面就看他不顺眼,见面就打,没完没了。
而这一个村子的人都记得前世的情形,很明显他们以前就是在一起的,结了缘的,所以这辈子,不论怎样都还会走到一起。
所以这一个村的人都记得前世的情形还是有两种可能:
1、他们前世在一起生活,不断的无明烦恼在他们心里堆积,但是由于某个特殊的机缘,覆盖宿命通的因素并没有完全成熟,留下了一点空隙。比方说他们上辈子就在这个村子生活,来了个修行人,讨碗水,然后在休息的时候跟这个村子里的人聊了几句,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菩提种子。
2、他们前世在一起修行,法门是相同的,率先擦亮了一点点宿命通的这块位置。
人真的可以回忆前世的记忆吗?真的有转世轮回吗?
因为人有本质,本质是不灭的,所以能回忆前世,本质有叫佛性。世界并非从无变有,而是本质不断运动,制造各种虚幻的假相,人们误以为是物。至于人为什么不能回忆前世【佛说正见经】已经详细解释过。人们总是喜新厌旧,追求新鲜的事物,选择忘记旧的事物,所以就想不起来,当然,修佛的人,为了避免自己重新堕入轮回,就不修反思,回忆,才最终想起过去的事与所犯下的错误。世界上有一种叫做再生人的人,他们也能回忆前世,有些头脑被打击过的人,忽然变成天才,并能说不同的语言,都是前世的记忆在作怪。
有些人有前世记忆,而我为什么没有前世记忆
有前世记忆的人如凤毛麟角,没有前世记忆的人却比比皆是。我也没有前世记忆,但这不妨碍我来说一下这个事情。人生在世的一切事情都是因缘法。有些人有前世记忆也是有原因的,比如说这些人前世曾修行过地藏法门,这样可以得到宿命通,能够知道前世的记忆;有些人前世曾深入修持过佛法,并取得了一定的证量,转世为人继续修行也可以得到宿命记忆;有些人则是六道众生中较高层次的众生转世而来,因其福德广大,也是可以拥有前世记忆的。但大体来说,知道前世记忆不是什么好事,除具特殊因缘的人能感知宿命外,其它的人都因隔阴之迷而忘记了前世种种。阿弥陀佛究竟前世有记忆吗
人真的有前世今生的说法吗?传说喝了孟婆汤就能够把前世的记忆消除了,而如果没喝就会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到这世,而通常转世的时候都会让你把前世记忆给消除的,为什么不能带着前世的记忆投胎呢?本期的民间故事为大家解答千万不能唤醒前世记忆吗,前世究竟是不是真的会留下记忆呢? 真的有前世记忆吗? 人的一生有限,不管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都会在一定的时候走到生命的尽头,然后注入新的生命。人死之后的意识也跟着逝去,人的尸体就像是落叶泥土腐烂一样,完全是大自然的规律。所谓有人记得前世的记忆不过是的说法,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按照自然科学的真理来解释,不会有人记得前世记忆。 然而,至今世界上却还是有不少疑似前世记忆留存的事例。 1、儿童前世回忆 也许关于轮回最有力、最好的证据来自伊恩·史蒂文森博士的研究。史蒂文森是一名货真价实的精神病学家,研究主题涉及濒死经验、轮回现象与超自然现象等。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儿童的前世回忆。 在研究了近3000个儿童案例后 ,史蒂文森发现这些孩子们很多能回想起自己拥有过前世。甚至很多孩子能回忆起自己是如何死的,并且能详细说出自己的遗言,而遗言的深度和所需的知识储备完全不似一个孩子所能说出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个别案例中的孩子能完全回忆起自己前世的所有事情,并坚称自己前世的家人正在召唤自己。 史蒂文森并没有对实验中的孩子进行催眠,这些初来世界的孩子们反而完全自发地回忆过去已久的前世回忆!尽管这些回忆和倾向将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而慢慢淡去,但是它们仍然是关于轮回很好的证据。 2、陌生语言习得能力 陌生语言习得能力是一种非常惊奇的有关轮回的证据。虽然这方面的事例不多但还是有一些被证实的事例:被催眠的人回忆“前世”的讯息,突然就说起了一种他们 “今世”毫无所知的语言,一些外国词汇或者短语。有些案例中催眠者不仅会说一门外语,甚至使用了这种语言在几个世纪前流行的古语版本。 关于陌生语言习得最为著名的案例是男演员格伦·福特:当他在1960年代被催眠时回忆起了自己的“前世”是法国路易十四王时期的一个骑士。令人惊奇的是,尽管福特称自己对法文只是略知皮毛,但是在催眠状态下的他却可以熟练地说法语来描述自己前世。 更为惊奇的是,当他催眠状态下的回忆语录被录下来寄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析时,研究人员发现福特不仅法语说的很溜,而且说的还是在三个世纪前就已经消逝的巴黎土话。 不过,虽然陌生语言习得案例是轮回方面很好的证据,但是这些案例的数量非常稀缺,所以并没有广泛到可以形成硬资料让研究人员加以分析总结。 3、恐惧症 恐惧症是一种不寻常的、常常压倒我们的恐惧情感,而这些令我们害怕的东西,实际上并不会对我们构成真正的威胁。人们为何会得恐惧症其实很好理解,通常是在儿童时期,因为过去的某些创伤或事件而造成的结果,而在今后的生活形成了不理性的害怕。但是有些恐惧症却没有伴随创伤。 例如,治疗师可能发现某人从记事开始就害怕溺水,尽管此人从未有过溺水的经验,而另一个人则害怕马,可是在他一生中却从未接近过马。 当重温往事,许多事物在回忆起前世的惨痛经历时变得清晰起来,期间产生的恐惧直接影响了现在的生活,这是揭开神秘的关键。 例如,该男子怕水可能曾被淹死在前世,而有人怕被马践踏,是因为他们发现在前世曾被马踩死,而这些痛苦的回忆被带到了今世。然而,好在许多情况下,只要恐惧的来源被确定是前世的惨痛经历,患者往往表现出惊人、快速的完全康复,其效果往往远远胜于一般的常规疗法。 尽管存在争论,但轮回已被证明,是治愈恐惧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人为什么记不起前世之事?
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人对于前世过往的事却没有一点记忆呢?
根据中国民间流传的《玉历宝钞》一书的记载,人在投胎之前一旦喝了“孟婆汤”,就会忘掉过去的种种。
阴曹地府里具备条件再投生的鬼魂先让他们喝一碗迷魂汤,即孟婆汤,使其忘却前世,重新以一个崭新的生命出现,这是一种极大的慈悲,同时也是使各类生命秩序井然以维护生命动态平衡的法则,如果不消除前世的记忆,那么,人类社会将不堪设想。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儿女是前世的仇人,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媳妇是前前世的奶奶,当一个人看见某人正是自己前世的仇敌,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养的宠物是自己前世的儿女,那将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将乱成一锅粥,思维会混乱。所以,越是低级的生命,越要清除他们对前世的记忆,否则,不仅天下会大乱,天上也会大乱。
轮回之中,众生本即是道之一部分,是人自身的迷障让我们忘却了前生。因此,宇宙人生的发展有它自然的轨则,各安其位,遵循它的变化秩序,才能得其所哉。
一、庄周梦蝶
你有没有做过一些梦,觉得自己在另一个世界,有没有到过一些地方,觉得是那么的熟悉,似乎曾经来过?
“人生如梦”,是中国一句俗语、是不断被人们重复的说着的老话。追溯起源,它来自《庄子?齐物论》的结尾。
《庄子?齐物论》曾说道:“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那时它就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睡卧在床的庄周。他翻来覆去的想,却始终不能确定,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两者中,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存在呢?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首先告诉人们:你白天自以为真实的生活经验,与你夜里在梦中所经历、现在认为是虚幻的故事,是不能够相互否定的,具有完全相等的逻辑价值。
因为当其“在”时,都是真实的“在”,当其不在时,都已变为虚幻。更进一步,庄子还认为,整个人生,也可以看作一场大梦。一般人认为是真实的,只因为他还在梦中罢了。犹如那蝴蝶不知自己是庄周所化,必须等到醒来之后,才能知道这是一场大梦。
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二、人生如梦
《齐物论》的宗旨是取消一切对立的观念:不但是非的对立是虚妄的,连梦与觉、生与死的对立,也是虚妄的。庄子的这种观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人生,去感悟人生。
庄子生活在一个混乱而痛苦的年代,说“人生如梦”,有时自然带着某种厌世的情绪。而后世的人们,常因自己所珍惜事物的毁灭说“人生如梦”,也会带着些厌世的情绪。然而,从根本上说,庄子不是个厌世的人,庄周梦蝶的故事,也不表示厌世的意味。事实上,它倒有一些珍惜生命、具有美感的人生态度。
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
不能一概而论,这种理论哲学方面运用很广,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通过意识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然而,不管怎样,人都是通过意识来生活的。所以世界真实与否,其实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即便是“人生如梦”,我们都在梦中时,也就是真实的了,是真是梦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生如梦,那我们就能不去做些什么、懒懒散散的吗?当然不。否则这个梦也是一个悲哀的梦,一个荒谬的梦。只不过,它提醒我们遇事别太爱钻牛角尖,提醒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罢了。虽然不能说教导我们去忽视这副臭皮囊、去忽视生不带来是不带去的物质生活,至少能让我们在焦头烂额的时候静一静、歇一歇,去思考一下有些东西是不是值得付出那些代价去追寻。
三、人生亦当珍惜
其实,人生的梦幻感,差不多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少年时的怀想憧憬,青春时的热情浪漫,壮年时的凌云壮志,等等等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流水一一逝去,最终只留下如烟似梦的回忆。这岂不是一场大梦吗?但是,拥有一份回忆总是美的,总好过空空度日一无所有。
正如唐代大诗人李商隐那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年已惘然。
人生如梦亦当珍惜!生命的虚幻与否,我们不好把握,但是我们的存在终究是我们所能感受的,我们的生活终究终究是我们所要经历的。用心生活,享受生活,回味生活,总是好过碌碌无为、空虚度日。
等到年华终老,当我们躺在椅子上看着夕阳余晖时,如果能回忆起逝去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脸上荡漾起或是感慨、或是释然、或是满足的笑容,那么,此生当无憾矣。
四、修道,让你从梦里面彻底醒过来
iknow-pic.cdn.bcebos/838ba61ea8d3fd1f3453a4f23b4e251f94ca5f9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道的本义是觉者,从梦里面彻底醒过来了,道来觉醒我们这些还在梦中的众生,其实在梦中遭受的种种苦乐,都是虚幻的,但是你会被这个梦境所控制,感觉真实的恐惧和痛苦。
道法示现在人世间,目的就是让你彻底醒过来。你所经历的痛苦、快乐和烦恼,都如梦一般,梦不肯醒过来,是人自身的迷障决定的,世间并非无正法,只是因为人们被欲望遮蔽而不能回头。
修道就是醒生死大梦,让你修一个清静心,道经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修道,唤醒梦中人,当你的梦醒过来后,就彻底朗然大觉,成道。
轮回就是一场大梦,修行要从这里面去契入,醒梦!
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前世没有一点记忆
轮回有隔阴之迷。所以没有记忆!隔阴,阴是五阴──五蕴。我们的身心自体,佛法将之分别为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众生在生死中,只是这五阴的和合相续,没有是常是乐的自我真实性。这一生的身心自体是前阴,下一生(乃至下一念)的身心自体是后阴,前阴与后阴,生死相续而不相同,所以说隔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