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指的是天上吗,天干是代表什么怎么解释

其孝讲易‖天干

一、 天干地支之由来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扰乱,黄帝忧民之苦,遂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于是斋戒沐浴、筑坛祈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天为,以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帝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大概而言,十天干代表天上的十种宇宙场,十二地支代表地球环境的十二种作用场,因为地球运行,这些作用场次序轮替,周而复始。 二、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kui-二声)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三、 天干及阴阳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丙、戊、庚、壬为阳 乙 、丁、己、辛、癸为阴 四、 天干五行方位季节 甲乙东方木,属春; 丙丁南方火,属夏; 戊己中央土,属长夏; 庚辛西方金,属秋; 壬癸北方水,属冬。 诗曰:春季甲乙东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秋季庚辛西方金;冬季壬癸北方水;戊己中央四季土。 五、 天干配人体 天干配属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天干配属脏腑:甲肝、乙胆、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古诀: 甲肝乙胆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心戊肋己属腹, 庚是脐轮辛属股,壬胫癸足一身由。 六、 天干化合 《三命通会》说:“夫合者,乃和谐之义,如阳见阳,二阳相见则为克,阴见阴,二阴不足则为克,唯阴见阳,阳见阴为合,亦如男女相合而成夫妇之道。” 东方甲乙木畏西方庚辛金克,甲属阳为兄,乙属阴为妹,甲兄遂将乙妹嫁金家,与庚为妻,所以乙与庚合。 南方丙丁火畏北方壬癸水克,丙属阳为兄,丁属阴为妹,丙兄遂将丁妹嫁水家,与壬为妻,所以丁与壬合。 中央戊己土畏东方甲乙木克,戊属阳为兄,戊属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木家,与甲为妻,所以甲与己合。 西方庚辛金畏南方丙丁火克,庚属阳为兄,辛属阴为妹,庚兄遂将辛妹嫁火家,与丙为妻,所以丙与辛合。 北方壬癸水畏中央戊己土克,壬属阳为兄,癸属阴为妹,壬兄遂将癸妹嫁土家,与戊为妻,所以戊与癸合。 七、 天干合化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天干的合化,基本没有合化成功的,皆以合绊论断。合绊可以相互作用,如甲己合,甲合绊己土,同时也可论己土合绊甲木,表面上是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们所表现的“易像”却是不同的。 如:甲木克戊土之力远不及癸水合戊土之力大!八字命局中有癸水,大运流年出现戊土,戊土被合住,减力大。八字命局中有戊土,大运流年出现癸水,那么戊土被癸水合住,戊土减力相对较小。如甲己合,甲减力小,己减力大,合不作化论。 八、 天干合化象意 甲己合化土,为 中正之合,循规蹈矩,重信讲义,多信奉佛道宗教。 乙庚合化金,为仁义之合,刚柔兼备,能屈能伸,多信奉佛道。 丙辛合化水,为威严之合,女命水多再逢丙辛合,多有外情而不贞。 丁壬合化木,为仁寿之合,又称淫仪之合,主酒色荒淫,婚姻不顺。 戊癸合化火,为无情之合,老少之合,多主婚姻年龄差距大。 引:天干五合象意诀: 甲与己合中正合,安分守己不惹祸, 重信讲义人称赞,宽厚平直人夸说, 循规蹈矩老八板,喜欢神秘或信佛, 五行无气若带煞,好怒人性爱发火, 不吉则少人情味,不知廉耻诡计多; 乙与庚合仁义合,刚柔相济总乐呵, 五行有气讲义气,人们夸奖把你说, 为人能伸又能屈,喜欢神秘或敬佛, 若临死绝带七杀,固执己见口舌多, 轻信寡义挑别人,一贯正确把人说; 丙与辛合威严合,仪表威严话不多, 智力超人私心重,为人酷毒喜贿赂, 五行死绝酷无情,铁面无私不灵活, 女命逢空耗咸池,貌美下贱恋人多, 地支若再与之合,娼妓之命不必说; 丁与壬合人寿合,心地慈善好事多, 若是八字组合好,长命多寿幸福活, 五行死绝带七杀,咸空败绝淫欲多, 女命挑诱所玷辱,少年老头都乐呵, 良女小姐或先否,从良之后好人作; 戊与癸合无情合,薄情寡义遭人说, 男女相貌皆俊秀,婚姻之事议论多, 男命会有玩世心,或好或差一生过, 女命娇艳气有神,多嫁俊夫心乐呵, 男娶少女或老妻,女嫁老夫过生活。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什么意思?

是十天干,天干的文字来源于古人对万物的规律总结,具体如下:

甲,万物甲生(出生)。

乙,万物乙长(生长)。

丙,万物丙然(光耀)。

丁,万物丁壮(强壮)。

戊,万物戊盛(茂盛)。

己,万物己曲(弯曲)。

庚,万物庚替(更替)。

辛,万物辛苦(艰辛)。

壬,万物壬重(任重)。

癸,万物癸死(死亡)。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天干地支来源: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人记录时间的神奇符号。

古人以天干地支组合来纪年,以一干配一支为一柱、为一个整体,年月日时各用一柱干支表示,生成四柱,共八个字,这八个字表示一个具体特定的时点。

自古祖先以这个表示具体时点的四柱八个字为依据,预测这个时点出生之人的命运,并整理成系统的论命方法,称为四柱论命或八字论命方法。

天干地支是什么

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是指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_、昭阳。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_、协洽、_滩、作噩、阉茂、大渊献。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由来?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扰乱,黄帝忧民之苦,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帝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天干地支之由来。大概而言,十天干代表天上的十种宇宙场,十二地支代表地球环境的十二种作用场,因为地球运行,这些作用场次序轮替,周而复始。《五行大义》中说,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群书考异》中记载天干的含义: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而出;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这些哲学的意含,多多少少透过对自然的观察体证,无法凭空定义。《滴天髓》论天干云:五阳皆阳丙为最,五阴皆阴癸为至。甲、丙、戊、庚、壬为阳,独丙火秉阳之精,而为阳中之阳;乙、丁、己、辛、癸为阴,独癸水秉阴之精,而为阴中之阴。丙乃纯阳之火,万物莫不由此而发,得此而敛;癸乃纯阴之水,万物莫不由此而生,得此而茂。阳极则阴生,故丙辛化水;阴极则阳生,故戊癸化火。阴阳相济,万物有生生之妙。夫十干之气,以先天言之,固一原同出,以后天言之,亦一气相包。甲乙一木也,丙丁一火也,戊己一土也,庚辛一金也,壬癸一水也,即分别所用,不过阳刚阴柔,阳健阴顺而已。如此看来,天干代表阴阳五行的十个属性,即是指出了时空变换就有阴阳五行的作用在变换,这也就形成了风水、命理得以推算而知的理论基础。

十二地支的由来及天干地支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天干地支不分家,前面介绍了十天干的基础知识,我们再继续介绍十二地支。十二也是本专题的最后一个重要数字,至此本专题也将逐渐接近尾声。

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首尾相接,循环不已。

地支的由来

地支的起源并没有定论,一种说法是我们在天干部分提到的"大桡作甲子",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

在天文学上,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环绕太阳所经过的轨迹在星空中的投影称为黄道。黄道宽18度,环绕太阳一周(一年)为360度,黄道面包括了所有行星运转的轨道,也包含了星座,而且恰好约每30度范围内都各有一个星座,总计为十二个星座,因此又被称为"黄道十二宫"。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宫,也对应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

十二地支与黄道十二宫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古巴比伦,是阿拉伯占星术中的术语。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在夏商时期传到中国,并与中国的河图、五行和天干等概念结合,演化出了十二地支。郭沫若先生在《释干支》一文中就持有这个观点,认为十二地支不是中国原创的,而是源自古巴比伦。

郭沫若先生的这个说法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世本》以及《五行大义》中"大桡作甲子"的说法相矛盾,而且我们知道轩辕黄帝大概生活在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而古巴比伦大概在公元前1894年~公元前1595年,与中国的夏朝(约前2070~前1600)相当,据此可以知道大桡作甲子的时间比巴比伦提出黄道十二宫的理论至少要早上700年~1100年。

不过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不必纠结这个黄道十二宫到底是从古巴比伦传过来的,还是中国古人在更早时期就独立发现的,但地支起源于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对天象的观测("仰则观象于天"),是人们基本都能接受的观点。

根据《说文解字》的观点,十二个地支描述了宇宙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各个地支的含义如下: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卯是茂,言万物茂也。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巳是起,指阳气之盛。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地支与黄道十二宫的关系也印证了孔子在《系辞传》中所说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个说法,印证了地支与天象之间的关系。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变化见矣"就是指由天干地支所表示的时间和空间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演化,以及宇宙万物由生至死,由死复生的生命周期循环。

地支与天干的关系

天干与地支中,十天干是在天上所成的象,十二地支则是这十个天象在地上所成的形。干是主干,支是分支,地支就是支持、配合天干的意思,是支持天干运动的力量。

天干为象,地支为形;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为体,地支为用。天干地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由天干和地支所表示的时间与空间同样是不同分割的统一整体。

天干有十个,是河图之数,也是五行生成之数、五行阴阳之数,所以天干按照河图和五行的格局分布,分别居于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但天干在地上所成的"形"(地支)在五行方面就与天干有了分别。

1.五行金木水火的异同

天干中金、木、水、火各有两个,前后相连,且一阴一阳,一生一成。相应地,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同样各有两个,且同样前后相连,一阴一阳。天干与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四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上:

天干中甲乙均位居正东,地支中寅居东北,卯居正东;天干中丙丁均位居正南,地支中巳居东南,午居正南;天干中庚辛均位居正西,地支中申居西南、酉居正西;天干中壬癸均位居正北,地支中癸居西北,子居正北。

2.五行土的异同

天干中土有两个,分别为戊己土,一阴一阳,位居中央。而地支中土有四个,分别为辰戌丑未土,比天干中多了两个,两阴两阳。

地支中五行土的空间方位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由天干中的中央位置分散到了地支中的四隅(四个角落)位置。且四个土分别隔开了金木水火,体现了土生养万物的转化功能。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如下: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阳木在天成象为甲木,在地成形为寅木;

阴木在天成象为乙木,在地成形为卯木;

阳火在天成象为丙火,在地成形为午火;

阴火在天成象为丁火,在地成形为巳火;

阳土在天成象为戊土,在地成形为辰土和戌土;

阴土在天成象为己土,在地成形为丑土和未土;

阳金在天成象为庚金,在地成形为申金;

阴金在天成象为辛金,在地成形为酉金;

阳水在天成象为壬水,在地成形为子水;

阴水在天成象为癸水,在地成形为亥水。

3 .地支藏干

除了这种表面上的对应关系外,天干地支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把天干藏在地支之中,叫做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之中。

地支藏干关系有十二种形式,分别是子藏癸、丑藏己癸辛、寅藏甲丙戊、卯藏乙、辰藏戊乙癸、巳藏丙戊庚、午藏丁己、未藏己丁乙、申藏庚壬戊、酉藏辛、戌藏戊辛丁、亥藏壬甲,每个地支中都藏有一个到三个天干。

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的口诀如下: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

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

午藏丁火并己土,未中乙木加己丁;

申藏戊土庚并壬,酉中辛金独丰隆;

戌藏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由于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在六爻、梅花、奇门等其它理论体系中很少应用,所以暂不作为重点(除非有志于命理学),只要知道有地支藏干这么个概念就行了。

天干丶地支丶天中指什么?

中天指空亡,表示凡事将终止,诸事皆无结果。空亡这个神煞时准时不准,只能当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