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五运六气,2013年五运六气详解与运用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5
【原文】 【详解】 “气”,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上下”,指司天在泉“气之上下”,是指六气与司天在泉之间的关系。 “身”,指物的主体部分。此处是指一年。“身半”,即半年。“其气三”,指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天气”,指司天之气全句意即一年之中,分为六气,上半年占三气,即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这三气均属司天之气所主。因此司天之气主管该年上半年的气候变化。 “身半以下”,指下半年。“其气三”,此处指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地气”,即在泉之气。全句意即一年之中,下半年也占三气,即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这三气均属在泉之气所主。因此,在泉之气主管该年下半年的气候变化。 “名”,此处指三阴三阳。“以名命气”,即以三阴三阳来对六气命名。这就是风气命名为厥阴,热气命名为少阴,火气命名为少阳,湿气命名为太阴,燥气命名为阳明,寒气命名为太阳。“气”,此处仍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以气命处”,即以六气的顺序来确定六气所主的时间。这就是厥阴为初之气少阴为二之气,少阳为三之气,太阴为四之气,阳明为五之气,太阳为终之气。 “半”,即半年。“天枢”,即阴阳升降的枢纽。此句意即每年的上半年在季节上为春、为夏,每年的下半年为秋、为冬。在阴阳属性上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一年之中,春去夏来,冬来秋去。上半年与下半年之间,阴升阳降,如环无端因此,上半年与下半年之间就成为阴阳升降的枢纽。这就是此句所谓的“天枢”。 不过应该指出,关于这里所谓的“身半以上”,“身半以下”,“天枢”的理解,自王冰以下的历代注家均把“身半”作为人身之半解,把“天枢”作为脐旁的天枢穴来解。笔者不同意这样理解。因为“身”者,不仅作人之身体来解,而且还指物的主体。同时,原文在这里是讨论司天在泉胜复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上下文均未涉及人体。因此不可能是讨论人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关系问题,所以,笔者不从历代注家。 “上胜”,即司天之气偏胜。“下俱病者”,指司天之气直接影响到该年的下半年。“地”,指在泉之气。“以地名之”,即司天之气也可以成为在泉之气。举例来说,阳明燥金司天,上半年气候偏凉。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下半年气候应该偏热。但这一年实际情况不然。下半年还是气候偏凉,因而这一年从实际气候来看,下半年就不能说少阴在泉气候偏热,而成为“上胜而下俱病”。在泉之气受阳明燥金司天之气的影响而气候偏凉。因此在治疗上也就要按“燥淫于内”来处理。质言之,也就是应从实际气候变化出发来处理问题,所以原文谓:“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 “下胜”,即在泉之气偏胜。“上俱病者”,指在泉之气影响到了该年的上半年。“天”,指司天之气。“以天命之”,意即这一年的在泉之气也可以成为该年的司天之气。举例来说,少阴君火司天之年,阳明燥金在泉。这一年上半年气候应该偏热下半年气候应该偏凉。但实际情况不然。这一年上半年也偏凉,下半年也偏凉。因此这一年就成为“下胜而上俱病”,这一年的在泉之气实际上也是司天之气,所以原文谓:“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命之。” “胜”,指胜气。“报气”,即报复之气,亦即复气。“屈伏未发”,指复气还没有产生作用。此句是承前句而言。意即前述“上胜而下俱病”,或“下胜而上俱病”,都是指胜气已至而还没有出现复气,因而此时在治疗上完全可以按胜气来处理。 “复至”,即复气已经产生作用。“天地”,指司天在泉。“天地异名,”此指司天在泉之名互易。此句是承前文而言。意即如果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时,疾病可以按胜气处理。但如果复气已至时,则不管司天在泉之气原来情况如何,均按复气来处理,复气是什么就治什么。【原文】 【详解】 “时”,指风、热、火、湿、燥、寒六气所属的时间“常位”,指固定的位置和时间。“气”,指胜气或复气。“必”,同“常位”,也是指固定时间。本句是对“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这一问话的回答。意即六气虽然可以分为六步,各有一定的所属时间,但什么时候出现胜气,什么时候又出现复气却不一定。一切还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机械对待。 以下是 讲胜复之气的一般规律 。 “初气终三气”,即初之气到三之气这一段时间。“天气”,即司天之气“天气主之”,即上述三气为司天之气所主。“胜之常也”,即胜气之常。全句意即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因此,一般来说,当年的司天之气即属当年的偏胜之气。例如厥阴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风气。少阴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热气。少阳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火气。太阴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湿气。阳明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燥气。太阳司天,该年的胜气就是寒气等等。 “四气尽终气”,即四之气至终之气这一段时间。“地气”,即在泉之气。“地气主之”,即上述三气为在泉之气所主。“复之常也”,即复气之常。全句意即在泉之气主管下半年。因此,一般来说,当年的在泉之气即属当年的复气。例如,阴司天,风气偏胜。厥阴司天,少阳在泉。火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少阴司天,热气偏胜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凉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太阴司天,湿气偏胜。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寒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少阳司天,火气偏胜。少阳司天,厥阴在泉。风气就是当年的复气。阳明司天,凉气偏胜。阳明司天,少阴在泉热气就是当年的复气。太阳司天,寒气偏胜。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湿气就是当年的复气等等。应该指出,上述六气司天在泉胜复之气,除厥阴与少阳之间的关系与胜复概念有矛盾之处以外,其它如少阴与阳明之间的关系是热胜凉复或凉胜热复。太阴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是湿胜寒复或寒胜湿复。此均属气候的自调现象。唯有厥阴与少阳之间的关系是一风一火,一温一热,不属于自调因此少阳司天或厥阴司天之年,有胜无复,所以对物候、病候影响较大。由于少阳司天或阴司天之年,本身不能自调,只能依靠它气自然来复因此少阳司天或顾阴司天之年气候变化剧烈,自然灾害严重,疾病变化也较一般年份为大。 “有胜则复”,意即有胜气必然就有复气。“无胜则否”,意即没有胜气也就没有复气。于此说明:所谓“胜复”,实际上就是自然界气候变化中的一种自调现象。 【原文】 【详解】 “复已”,即复气之后。“胜”,指又出现了新的胜气。此句意即复气在矫正了胜气之后,由于复气本身也是胜气,所以复气此时又成了新的胜气。 (15)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 “胜”,指新的胜气。“复”,指新的复气。“常数”,即固定数量。“衰”,指胜气衰减。全句意即“复已而胜”时,原来的复气变成了新的胜气。在胜复规律的支配下,又必然产生新的复气。这个新的复气大小不定。胜气大复气也大,胜气小复气也小。到了胜气衰减的时候,复气也就自然停止。张隐庵注此云:“此申明有胜则复,辗转不已,必待其胜气衰而后乃止耳。”即属此义。 “复已而胜”,指出现了新的胜气。“不复则害”,指新的胜气产生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复气来加以制约,那就成了有胜无复,必然就会形成新的灾变,使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受到伤害。张介宾注此云:“若有胜无复,则亢而为害,故伤生也。”即属此义。 “复而反病”,意即在复气产生作用,矫正胜气而复气又成为新的胜气之后,又会形成新的灾变。“复气”,本来是自然界气候变化中的一种自调现象,为什么又会出现“复而反病”的现象呢?歧伯回答:“居非其位,不相得也。”所谓“位”,即六气应有的位置和时间。这也就是前述的六气六步。“居此处是指“复气”所居的位置和时间。,因此没有固定的时间。因此复气产生时就有可能与六气固有的时间相冲突例如间。“不相得”,即不一致。“居非其位,不相得也。”意即由于复气的产生是“有胜在冬季里出现火气来复,夏季里出现寒气来复,就与季节固有的气候变化发生冲突形成矛盾,从而使正常气候和物候受到损害,形成新的灾变。这也就是对出现“复而反病”的回答。 “大复”,指复气偏胜。“大复其胜”,意即复气对胜气制约很强。“主”,指主气,即六气六步的固定位置和时间。“则主胜之”,意即在复气力量十分强大时,则主气就要受到影响。正常的季节气候、物候就会受到破坏,因而也就会出现新的反常。这里的“则主胜之”一句,注家多解为主气战胜复气。笔者不同意这种解释。因为主气战胜了复气,则复气就不会对主气产生作用,季节气候就不会受到破坏,属于正常,因而也就谈不到“反病”的问题。所以窃以为“则主胜之”应作“主气为复气所胜”来理解,亦即复气战胜了主气。故未从诸注。 【原文】 【详解】 “微”,指胜气微弱,亦即轻度偏胜。“随”即听其自然。“微者随之”,意即胜气微弱时,亦即气候只有轻度偏胜时,可以听其自然,不加处理。为什么“微者随之”,因为按照胜复规律来说,微者复微,胜气微则复气亦微,对人体影响不大,所以可以不加处理。“甚”,即胜气很盛,“制之”,即加以制约。“甚者制之”,意即胜气很盛时,那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例如治热以寒,治寒以热等都是“制”的方法。为什么“甚者制之”?因为按照胜复规律来说“甚者复甚”,胜气甚,复气亦甚,对人体影响也就很大,所以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和”,指温和,此处是指复气微弱。“平”,指和平。“和者平之”,意即复气不甚时,可以和平过渡,不加处理。此与前述“微者随之”之义基本相同。“暴”,指暴烈,此处指复气很甚。“夺”,指夺去,亦有制约之义。此与前述“甚者制之”之义基本相同。全句意即对待复气的处理也与前述对待胜气的处理一样。“复气”不大时,听其自然,可以不加处理。“复气”太盛时,则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理由与前述对胜气的处理相同。 “皆随胜气”,即上述治疗要注意到以治“胜气”为主“屈伏”,此处是指屈伏未发的复气。“安其屈伏”,意即在胜气方面如果能得到早期处理,则复气就可以屈伏不发。“数”,此处是指处理上的轻重缓急。“”,指正常。“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意即在处理胜气时,其轻重缓急并无一定,一切以人体生理活动恢复正常与否为标准。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恢复,治疗上也就终止。张介宾在注文中认为:“此言皆随胜气者,非单以胜气而言,而复气之至,气亦胜矣,盖兼言之也。”此与经文原意不符,因为经文原意“安其屈伏”即指复气。如果此处所指胜气亦包括复气在内,则“安其屈伏”一句就毫无意义,也不符合《内经》关于“治未病”的一贯精神,故不从张注。本节重点论述了六气的胜复问题。原文首先指出了胜复的一般规律,即:有胜气就一定有复气。一般来说上半年出现胜气,下半年也就会出现复气。其次,指出了由于有胜气然后才会有复气,没有胜气自然也就没有复气。因此什么季节出现胜气,什么季节出现复气也就不能机械对待。再次指出,出现了胜气之后,必然要出现复气。如果没有复气,那就会影响生命现象的成长,形成灾害。又再次指出,复气制约了胜气之后,复气本身又往往会成为新的胜气,形成新的灾害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复已反病”。为什么会“复已反病”?这是因为复气“居非其位”与主气“不相得”的结果。最后指出,对于胜气和复气的处理原则,即胜复之气微者可以不加处理,但对胜复之气甚者,则必须对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据上所述可以看出所谓“胜复”,实际上就是自然气候变化中的自稳调节现象从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变化来看,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自稳调节现象。中医学根据自然界的胜复现象推之于人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治疗法则。 这是古人在长期与自然界和与疾病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医学在人体生理、病理生理和辨证论治方面的一个主要特点,值得认真加以发掘和发扬。
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关于五运六气学,中医的朋友们来探讨下_百度知...
提起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关于五运六气学,中医的朋友们来探讨下,另外,还有人想问伤寒论谁讲的最好,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哪位老师能帮我解释一下五运六气这张图?太困难了,求解,谢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关于五运六气学,中医的朋友们来探讨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
1、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关于五运六气学,中医的朋友们来探讨下
加入你的讨论,现讨论如下:
一、你所说的“运气七篇”的“运气”不够准确,应改为“岁运”为妥。因为“运气”一词容易让人想到《四柱学》中的“运气”上去,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它是每年的气运”的特点。
二、不管《岁运学》是王冰还是什么人所提出,但它的原理性却是正确的,因为这一原理太过深奥,非真懂《易学》、《奇门》者则不能吃透它,所以便引起了后人的争论了。五运六气必背口诀。
三、你所说的“”的传闻,不足以信。因为《推》中载:刘基问:“今处何会?”曰:“午下时刻。”倪海厦五运六气图。
以一元12会共计12万9千6百年计,天数到“戌”才“不复有人”,还有“未、申、西’之3会在,焉能乎!
四、犹如一个疯子整天不睡觉一样,日月的是不会改变其规律的;自然环境的人为之,又怎能改变岁运之规律呢!
五、既然岁运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即使改变也要等到下一元,为什么现在就要“不重视”它呢!
六、犹如“物理学”是现在的学科一样,难道古人的《天工开物》不合“物理学”的原理吗?那么,又怎能以张仲景、孙思邈的书中没有提到而否定它的正确性呢!
七、你浮想得很好,正是因为你的浮想才促成了你我二人讨论的缘分,焉知不能引起更大的讨论而彻底弄明白它呢!
八、浮想是深究的开始,只有疑之、究之,才能将弘扬中医的口号变成现实啊!谢谢你的浮想!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2、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伤寒论谁讲的
3、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哪位老师能帮我解释一下五运六气这张图?太困难了,求解,谢谢
非常抱歉的告诉你,我不懂得什么五行八卦,所以也不能给你乱讲解。
这个可以拿去街上问一下,算命先生2023年国运推演。
4、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中医的五运六气推算
有专门的《运气学》教材,由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研室苏颖教授主编的,相关内容讲的很详细,在网上可以买得到,可以看看。
5、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自学五运六气有什么好书推荐各位?
比较全面的是杨力的书,比较深入的是田合禄的书,还可以参加一些培训班,顾植山的经典,毛小妹的融合了一些现代科技,王存乐的属于古中医,而且实用性最强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
哪位老师能帮我解释一下五运六气这张图?太困难了,求解,谢谢6、中医方药中的书怎么样?包括《温病条辨讲解》,《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讲座》《医学三字经浅说》请专业人士回
7、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五运六气详解
内容来自用户:取采人
三(天干化五运)(中运):(黄帝内经内容)甲、己------土运丁、壬------木运乙、庚------金运戊、癸------火运丙、辛------水运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四(地支化六气
以上就是与关于五运六气学,中医的朋友们来探讨下相关内容,是关于关于五运六气学,中医的朋友们来探讨下的分享。看完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运五行属水,是什么意思?
“天运五行属水”是指丙年辛年生人而言,是年干五合化音,丙辛化水。丙辛之岁,壬癸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奎娄,其岁月建,得壬辰、癸巳,干皆水,逢龙运化,故天运五行是属水的。而辛卯年五运六气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金胜火衰,皇极属木,乙卯乙酉涸流之纪,岁水不及,湿土盛行,其邪于木,羽音为虚。癸卯年2023年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是什么意思
2023年也有相应的五运六气供人们参考。因为五运六气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如何进行生活,如何拥有更好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更好地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23年五运六气详解癸卯岁半之前。天气阳明主之。阳明以中气为化。当其时燥湿相半者。阳明得中也。癸卯岁半之後。地气少阴主之。少阴有本标之化。当其时寒热得中者。少阴之气和也。岁火适平。不资化源。惟安运气。无使受邪。岁宜以苦小温调上。以咸寒调下。以咸温调中。食白丹之谷。以安其气。食间气之谷。以去其邪。运同热气。宜多天化。治之常也。癸卯岁初之气:自壬寅年大寒日亥初。至是岁春分日酉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客气太阴土。中见火运。奉阳明之政。而行春令。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腹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白。间谷宜麻。乃无湿邪之害。癸卯岁二之气:自春分日酉正。至小满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气少阳火。中见火运。三火相符。以行舒荣之化。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是岁火气适平。厉无暴死。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耎之。岁谷用白。间谷用豆。乃无火邪之害。是气也。司气以热。用热无犯。癸卯岁三之气:自小满日申初。至大暑日午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徵火。客气阳明金。中见火运。金居火位。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用白。间谷用黍。乃无燥邪之害。癸卯岁四之气:自大暑日午正。至秋分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火运。寒湿之气。下奉少阴之令。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乾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用丹。间谷用稷。乃无寒邪之害。癸卯岁五之气:自秋分日巳初。至小雪日卯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厥阴木。中见火运。春分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丹。间谷用稻。乃无风邪之害。癸卯岁终之气: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气少阴火。中见火运。火气符会。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用丹。间谷用豆。乃无热邪之害。是岁运气适平。若有不良气运。则中行令。其病徐而持也。五运六气是什么意思如果想要了解五运六气的话,其实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最基础的内容。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adxqd/qiming/五运六气一些概念摘录自李卫东老师的书
以下内容摘自李卫东老师的《解密黄帝内经——生命终极之门》一书。 五运六气是用来推算人体藏象系统与宇宙精气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 地以五为制 中医五运涉及的空间更大,需要站在太阳系上来观察地球。简言之, 五运就是地球轨道上的五个方向,或者五个点,甚至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周期的五个阶段。 五运与六气(六气的宇宙空间范围更大,它研究的是太阳系以外星系对太阳系的影响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超乎一般人想象的天、地、人三者的巨系统。主运 :这是地球运行轨道的常态,年年如此,固定不变。它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每一运对应时间大约是七十三日零五刻,中国用五个主运来划分一年的时间,就有了五季:春、夏、长夏、秋、冬。每运交接日是以节气来计算的。主运各年的交接时间不同。 子、辰、申年各运如下: 木:大寒日寅初初刻起; 火:春分后十三日寅一刻起; 土:芒种后十日卯初二刻起; 金:处暑后七日卯三刻起; 水:立冬后四日辰初四刻起。 丑、巳、酉年各运如下: 木:大寒日巳初初刻起; 火:春分后十三日巳一刻起; 土:芒种后十日午初二刻起; 金:处暑后七日午正三刻起; 水:立冬后四日未初四刻起。 岁运 :这是地球运行轨道的一个变态。我们推测总括黄赤夹角与地球轨道波幅的综合因素,地球黄赤夹角可能存在五年一个周期的变动。所以,岁运也以五年一个周期循环,它以十干来划分,称为“十干统运”。根据年干,阳年干为太过,阴年干为不足;用五音来表示,太为太过,少为不及。 客运 :客运考虑的是地球轨道的波幅。地球轨道受周围行星的影响,轨道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幅度。中医将这种章动产生的波幅归为十种,年年不同,但存在十年一个周期,这就是客运。 客主加临 :主运是常态,是一个比较的基准;客运则是变态,太少主盛衰。将客运与主运相互对比后,根据五行生克的规律,就可以得出地球轨道在一年中的盛衰情况。规则如下: 1、当客运生/克主运时,以客运为主;当主运生/克客运时,以主运为主。 2、当客运太临主运少时,以可以为主;当客运少临主运太时,以主运为主。 (好像就是哪个强势以哪个为主,哪个多以哪个为主……) 相关天文概念: 岁差: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形成的一个黄道面,它围绕自己轴心转时形成了一个赤道面。在地轴旋转时,它与黄道面的倾角不变,但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线会在黄道上缓缓移动,于是春分点不断西移,这就使得以节气为准的回归年短于真正的地球公转周期的恒星年,大约每年少20分钟,这一现象被称为“岁差”。 章动: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无时不受近处几大行星引力的影响,这使得地球轨道存在一定的波幅,天文学将此称为“章动”。>>> 天以六为节 六气的天文背景十分巨大,几乎囊括了整个宇宙。中医最终研究的是宇宙精气到达地球的时间、方位、角度,以及人体经络与宇宙精气的关系。 主气 :一年中的常气,固定不变,顺序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每一气大约相当于60天87刻,一时间段共有四个节气。 厥阴风木:大寒到春分 少阴君火:春分到小满 少阳相火:小满到大暑 太阴湿土:大暑到秋分 阳明燥金:秋分到小雪 太阳寒水:小雪到大寒 岁气 :岁气的推算有年支来确定。 子午 → 少阴;丑未 → 太阴;寅申 → 少阳; 卯酉 → 阳明;辰戌 → 太阳;巳亥 → 厥阴。 司天、在泉 :司天之气位于每年的第三个气位,在泉之气位于每年最后一个气位。司天之气主上半年岁气,在泉之气主下半年岁气。 客气 :首先确定本年的司天之气,并以司天之气作为三之气,然后按照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的顺序,就能推算出本年的客气。 客主加临 :客气生/克主气时,以客气为主;主气生/克客气时,以主气为主。
五运六气2023年详解
五运六气的解释
中医学 名词 。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 推断 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宋 沉括 《 梦溪 笔谈·象数一》:“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 不知 所用,而胶於定法,故其术皆不验。”《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五运六气、海道针经,莫不各有成书,凡一千馀卷。”
词语分解
五运的解释 .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 兴替 的气运。《东观汉记·光武纪》:“自帝即位,按图谶,推五运, 汉 为火德, 周 苍 汉 赤,木生火,赤代 苍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 六气的解释 . 自然 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 ·昭 公元 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成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