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总共多少个,天干地支天干有几个

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多少?

我国传统文化中表示次序的天干一共有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gēng) 、辛、壬、癸(guǐ )。这10个天干分别代表10种不同的事物,甲和乙都代表木;丙和丁都代表火;戊和己都代表土;庚和辛都代表金;壬和癸都代表水。

但是每一种事物又有不同,比如甲跟乙虽然都是木,但甲指的是参天大树,或是森林,而乙木多指藤萝和花草。

丁和丙虽然都是火,但丙火指的是太阳之火,而丁火指的是人间之火。像炉子里面的火、蜡烛之火,油灯之火都属于丁火。此外丁火还指光亮,比如星星的光亮,蜡烛的光亮都可以用丁火来表示。

戊己虽然都是土,但是戊指的是广袤的山和大地,而己指的是家园之土,是能作为耕地用的土。己土虽然是土,但比戊土更湿润。

庚和辛虽然都是金,但庚多指武器和大型的金属,比如做汽车和火车用的金属。而辛金是指小的金属,比如女人的首饰、小刀等。

壬和癸虽然都是水,但壬指的是大江大河,或纳百川大海里的水。而癸指的是小雨、小溪或下水道的水。

天干的顺序就是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个顺序来排列,天根本身并没有意义,但跟地支组合后就产生了意义。

天干有10个,而地支有12个,所以地支比天干多两个,那么也就形成了旬子。一旬子为60年,每个人一生也就能轮到一旬子或两旬子。

古人分天干和地支的目的是测每年的吉凶,古人是靠天吃饭的,天象好坏对于古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古人通过天干地支结合,再加上旬子就能大概测出这一年是不是个丰收年?

天干地支是指哪二十二个?

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

1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

计算方法:

换算方法

第一种算法:

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种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

地支: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

特别注意:天干和地支整除所对应是末位。

第三种算法: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具体换算方法同一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

天干地支有多少个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共22个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天干地支有多少个?

这其实就是数学上的排列组合题。1、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干中任一字可以与地支中任一字进行组合,共有10组,每组12个,共120个。但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必须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排除了地支在前天干在后这一组合,故而120个组合中只有一半是符合要求的,也就是60个。这也是为什么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轮回的原因。扩展资料:天干地支据说其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时期的大挠氏。例如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就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汤),外丙,仲壬,太甲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起先,我们祖先仅是用天干来记日,因为每月天数是以日进位的;用地支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位个月,正好用十位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就被渐渐引进了记年,记月和记时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怎么算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是中国古代观测天象后形成的说法,天干有十,地支有十二,天干与地支,共同组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两两按固定的顺序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配合着数字来计算年岁。 天干一共有十个,分别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一共有十二个,分别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共有六十个组合。古人就用这60个组合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纪年,中国古人用60个组合依次纪年,一年一个组合,,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次类推,60年一个轮回,每一个新年开始于正月初一的正子时。 纪月,干支纪月,采用每个地支对应24节气自某节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结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干支纪月是干支历的一部分,主要用于风水术术等领域,这使得干支历一直在官方和民间都流传不衰。 纪日,纪日是干支的最早用法,一个昼夜是一天,用60个组合来依次纪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日,60天一个循环,新的一天从正子午开始,中国明确可查的干支纪日,是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距今已经有2700多年了,这是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早的记日法。 纪时,一天有12个时辰,五天总共60个时辰,分别用60个组合来表示,叫做五日一候。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而一个时辰又被拆分为二,子时从0时到1时为早子时,从23时到24时为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23时到24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叫子夜或夜子。 天干地支,除了运用于历法领域之外,在序数、评级、分类以及理学、医学、风水学等各个领域都被广泛运用,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赋予了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人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

天干共有几个字?

;     01      10个字      天干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个天干,天干共有10个字,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天干地支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历法纪年。在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

      天干一共有10个字: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原始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简化后的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在我国古代,这十天干在人们眼中就像现在的阿拉伯数字一样单纯的存在。这十天干在《史记》和《汉书》里均有部分记载,这是天干也有对应的意思, 甲的意思是拆, 乙的意思是轧, 丙的意思是炳, 丁的意思是强, 戊的意思是茂, 己的意思是纪, 庚的意思是更, 辛的意思是新, 壬的意思是任, 癸的意思是揆。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也就是十二生肖)组合在一起使用,用于纪历,就是用来纪年,天干地支相互配合组成六十甲子用来当作纪历的符号。形成干支纪年法,比如《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里面的“甲午”、“辛丑”就是指当年的干支纪年年份。从天干地支的出现至今也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