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后地还是先地后天,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何为先天,何为后天?
先天与后天是两个对应词,先天是生下来就决定的特性,而后天是在后天形成的,其区别在于是否为自身所致,非自身所致归为后天。
先天和后天有什么区别吗?
般来说,先天属于本能,是人性天生带有的,比如呼吸、进食,后天一般是通过学习慢慢会的,像走路之类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和“后天”,该怎样理解?
出生之前为先天,出生之后为后天,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炼,其实就是返后天为先天,让人能够变得更接近自然。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是什么?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区别如下:1、来源不同。先天八卦相传来自于河图,后天八卦相传来自于洛书。2、卦数对应不同。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它的中间数为0,以代表五或十。序数对宫相加之和为九数。后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它的中间数为五,与对宫纵横相加之和为十五数。3、卦象不同。先天八卦:老父在南,老母在北。长男居东北,长女居西南。中男在正西,中女在正东,少男居西北,少女居东南。后天八卦:老父在西北,老母在西南。长男居东方,长女居东南。中男居正北,中女居正南。少男居东北,少女居正西。先天和后天八卦的顺序是什么?
先天卦的顺序一般是按数字序来排的如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后天八卦的顺序实际是按卦所坐的宫位数字序来排的如坎坐一宫坤坐二宫震坐三宫巽坐四宫中守五宫乾坐六宫兑坐七宫艮坐八宫离坐九宫
先天和后天的区别
“先天”与“后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对重要概念。按照通常的理解,“先天”是指自然的本然原则,是天生的、天赋的,有时也指宇宙本体,万物本源;“后天”则与“先天”相对,指非天生的、出生以后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人的成功,是源于其先天的聪明和后天的努力;或者说某人的长寿,是因为他先天体质好,后天又勤于锻炼,等等。不过,古人在具体运用这一对概念时,含义则是多种多样的。先来看迄今所见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先天”、“后天”,即《周易·文言传》在阐释“乾卦”第五爻辞中的“大人”时所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对这里的“先天”、“后天”,也有多种解释,比较常见的为唐孔颖达疏:“先天”指先于天时而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后天”指后于天时而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也就是说,大人的行事不论先于天,还是后于天,都与天相合。但是,后世易学中通常所说的“先天”、“后天”,意义又有所不同。人们主要用其来指八卦及六十四卦的两种图式——先天图(伏羲八卦方位)和后天图(文王八卦方位)。这种学说始于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在邵雍看来,先天之学与后天之学存在着逻辑的联系,其在《观物外篇》中说:“乾坤纵而六子横(先天图),《易》之本也;震兑横而六卦纵(后天图),《易》之用也。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认为后天之学是先天之学的应用,二者是体与用,心与迹的关系,也就是后来常说的“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此外,像清代学者刘沅还利用先天、后天之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心性论:即认为心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心以天理为内涵,也就是性;后天之心受外物、欲望等的影响,或明或暗,不常不真,表现为情。其说既强调先天之心与后天之心的区别,又要求制情复性,通过修养,由后天之心向先天浑然之性转化。而在古代历法中,“先天”、“后天”又另有所指。例如,古代四分历回归年误差短期内并不明显,但年代一久,就会比较显著。10年的话只差0.077日,但100年就差了0.77日,这时人们便比较容易发现,常常在四分历推算的冬至时刻到来的前一天,就已经是正午表影最长了。这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晚的现象,古代称为历法后天;反之,那种历法预推时刻比实际天象发生时刻要早的现象,则称为历法先天。再来看古代内丹学中的先天、后天学说。其用“先天”来指那些无形的、自然本能状态的、功能性的东西;而用“后天”来指有形的、人为的、实体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