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葛洪,奇门遁甲专家
九字真言是什么意思?
九字真言,又名奥义九字,分别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九字,往往也有人将“阵”做“陈”字,大概是被两者的繁写体搞混的缘故,与之相对应的九个手印(说是九个,其实不过是个虚名,可以从中化出恒河沙数的手印来,又名奥义九字切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是如何借到东风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把诸葛亮的智谋塑造得很完美,这个故事至今也仍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诸葛亮借东风表示出了怀疑,风真的可以“借”吗?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征孙权,十月,曹操屯兵于长江北岸,接受庞统所献的连环计,曹操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位于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虽有长江天险固守,仍是兵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曹操实行火攻。但是当时处于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而且处于逆风位置的孙刘联军如果用火攻,只会烧毁了自家战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也让周瑜发起愁来,这时,诸葛亮提议:“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诸葛亮与周瑜约定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时,凭天借到东风,果然在约定的时间,东风起,孔明用计让老将黄盖假作投降,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就是《三国演义》对孔明借东风的描写,那么又该如何解开“借风”之谜呢?
研究证明,所谓的借东风其实只是诸葛亮对天文气象的灵活运用。首先,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十一月二十日这个日子来借风呢?古代中国对气象的研究也颇为深入,历来就有“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记录。十一月二十日就是冬至之日,按照这个规律,冬至之前,如果阴气旺盛,在长江沿岸表现为西北风,那么冬至之后,阳气生长,风向则要发生变化,表现为东南风。孔明知道了“冬至一阳生”的气候变化规律,准确地把握了东风吹起的时间。诸葛亮知道的道理,曹操肯定也懂这个道理。“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但是,曹操忽略了一个问题:“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是对一段时间期间内气候情况的判断,却忘了考虑冬至这天的特殊性。冬至这一天的气候与前段时间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很明显,诸葛亮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此外,孔明家住赤壁不远,对当地风云也了如指掌。因此,他能准确无误地预报出这一天天气的变化。东南风起是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出的结论。那么,诸葛亮拨兵驻坛用意又何在呢?赤壁之战大破曹军之后,刘备派诸葛亮与孙权争要荆州,诸葛亮就提出:“若非我借东南风,周郎安能展半筹之功?”这也就解释了诸葛亮故弄玄虚的目的了,孔明就是要贪天之功,假借东风,成为日后取得荆州的借口。诸葛亮另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驻坛施法的机会摆脱周瑜的控制,迅速回到自己军中,调兵遣将,与周瑜争夺曹操失地。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孔明随周瑜刚出兵时,他就告诉刘备说:“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也就是让刘备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派赵云驾船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他,所以当周瑜派兵来捉诸葛亮之时,诸葛亮已经回到了刘营。也有观点认为,诸葛亮借东风是使用了奇门遁甲之术。奇门遁甲是一种古老的排兵布阵的方式,带有极强的方位学理论和攻击性。奇门遁甲之术融入了周易、天文、地理、历法、军事、气象、、经济等大量知识,是一种高明的预测术。诸葛亮掌握了这种高深的预测术,预测出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必然要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状况。因此,诸葛亮“借”到东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对天文气象的深入研究。
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却又连小臣刘馥都容忍不了,在横槊赋诗时倚酒将他刺死。(仅因直言诗句不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如此类推,曹操还能听得进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吗?幸好三位谋士先知先觉,提前疏远了曹操,不然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再类推,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呢?所以他的劝降战略不过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想当初官渡之战郭嘉是“十胜十败说”,荀??彩侨?番五次谏议曹操坚持到最后。世事难料,转眼间主、臣就从互助互信变成了互离互弃。这就是不可抗拒的对立统一规律。程昱想在曹操失败后崛起,可惜不得其时既然三位幕官决计要抱团反曹,但为什么程昱又要在庞统献连环计之后,以及东南风刮起之后提醒曹操预防火攻呢?这中间可是大有深意,堪称倒戈反主的经典。
第一,程昱利用曹操听不进谏言的逆反心理稳住他,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错误决策。由于程昱不是第一谋臣,加之曹操现已高高在上,所以程昱料定他必然心存逆反(与前文提到的杨修一样)。比如曹操在听到火攻的警示之后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若彼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曹操在做了这番主观思考之后,当然就不会怀疑庞统了,甚至认为只有他才能解悟大隐士庞统的奇谋。庞统也确实夸奖过他:“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曹操心说,庞统是比伏龙诸葛亮还要强得多凤雏,有了他相助,你们就不必多虑了。谋士们便旋即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意思是——军中无戏言,您可别反悔哟!
正因为前面程昱反向强化了曹操的思维定势,所以当东南风真刮起时,他仍死要面子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心说,这种小概率的风是捉摸不定的,并无实战应用价值,风头会随时转向。然而,他也不想想,对这一“不足为怪”的天气常识为什么当初谋士们都不提及呢?都只夸“丞相高见”呢?可见此曹丞相已不是彼曹阿瞒了,已不再拒绝任何形式的奉迎。顺便要解释的是,曹操在冷落身边谋士的同时,还玩出了一个人力资源新花招,那就是临时聘用外来的谋士。他以为只要给足面子或金钱,任何人都能收买。
并且这种雇佣兵不会与自己抢功,还可以随时解雇。他此前也确实屡试不爽,比如关羽出于感恩就为他解了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许攸就为他献了偷袭乌巢之计。但曹操没有料到世上还有用声色货利、虚情假意不能收买的人,哪怕是一瞬间,比如徐庶、庞统。权术给曹操带来了一时的成功,更给他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失败。赤壁之后的曹操是既不敢相信身边的人,也不敢相信外来的和尚,赶尽杀绝之后,司马懿夹缝而生。
第二,程昱是谋士兼家的复合体。在司马徽的四个主要学生(或朋友)中,智谋从高到低的排名是庞统、诸葛亮、徐庶、程昱。相互之间的差异理论上是“十倍”,实际是西川级、荆州级、樊城级、东阿县级。其中庞统和徐庶是纯粹的儒家谋士,既孝又忠,诸葛亮和程昱(包括司马徽)则是胸存王霸之志的儒法混的谋士,也就是说郭嘉、二荀反曹是为了拥刘备,程昱、诸葛亮则是为了拥自己的家族(具体说诸葛亮是想扶诸葛均称帝)。诸葛亮是“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在当时的社会只有想当皇帝才是不能外露的“异志”,其它自比管仲、乐毅、吕望、张良都无大碍。
小说对程昱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描述,但从他的行为可以判断,比如他利用徐庶的至孝陷害其母子,就是非常阴损的权谋,能干出这种事的人对主子也必定不忠(这是古代的人性逻辑,如能孝必忠、有机巧者存机心)。与之对应,孔明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加以谋害。由于“三国”时期的人心和战争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所以忠谋士大都职业生涯不长,他们不是被主子清除,就是被兼通智谋和权术的同类算计。近似于现在的高分低能儿。需要说明的是,在罗贯中看来,汉朝气数已尽,篡逆是合理的,如崔州平就曾对刘备直说匡复汉室是逆天数,王道须当更新。揭开《三国演义》隐秀的面纱,有异心的谋士比忠谋士更具英雄相,而且是反得越彻底越好。当然这里有一个界定原则,他们必须是主观为天下,客观为自己,比如程昱、崔州平、诸葛亮、司马徽。
那些只顾个人或局部利益的机会主义者就是狗熊了,如袁术、袁绍等。辨别时我们可从结局反推其动机,此亦文学的方便之处。实际上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三国演义》中没有一个人不是英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英雄。另文再解。程昱之所以要在不想让曹操成功的情况下继续进谏,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曹操失败后能重用自己,成为他的宠臣。之后再做新的打算。他的这一做法与后来的司马懿如出一辙。司马懿也是不管曹操采不采纳,先轻描淡写献几条计谋,曹操在前后比较之后便逐步接受了他。但程昱由于计划实施得太早,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曹操在华容道之后依旧很轻狂,未落入程昱的圈套,抢天呼地还是只念郭嘉。可见程昱比刘备、诸葛亮更“不得其时”。
不过凭一县令之才爬到振威将军的位置并善终,还是很不错了。他的宦友荀??④髫?罄次?种撇懿俳?痪筒宜涝诹瞬懿俚氖掷铩K灯鹄床懿俦救艘膊皇呛芩常?仁墙恿?怀剃拧⒀钚弈嫦虬淼梗?崩侠础岸?场辈辉倬箨袷保?直凰韭碥泊?了个正着。同样,程昱也认识到曹操只能败,不能死,所以他最后及时揭破了黄盖的粮船之伪,让曹操得以逃逸。而且这一次程昱非常详尽地给他讲解了常识:“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看来,曹操不是听不懂道理,都是因为前面程昱光说论点,不予强调或论证的缘故。程昱很明白:许多时候,表达方式比表达内容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官儿。
左慈的东汉末年著名的道士,他和葛洪有着怎样的关系?
左慈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道士,根据古籍记载,他精通各种幻术和奇门遁甲,曾经多次戏弄一代枭雄曹操。葛洪则是当时的一代名医,雅号抱朴子,精通中医、炼丹和道家法理,他与左慈是祖师和后代弟子的关系,他所了解的道法主要是左慈传下来的。左慈戏曹操左慈是位游戏红尘的世外高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许多神异传说。在三国演义中,左慈曾劝曹操识时务者为俊杰,把天下让给刘备,不然他就会用飞剑取曹操的人头。曹操怒不可遏,马上把左慈抓住关起来,可想了许多办法却杀不死左慈。左慈的神通左慈被关起来后第2天就不见了,于是曹操派兵到街上到处去找左慈。在找到第一个左慈之后,却发现街上的人大多都是左慈的模样无法分辨真假,只好把三四百个左慈全都抓了回来,曹操也是心狠手辣,当即下令把这几百名左慈“尽皆斩之”。可砍头之后这些人身上却飞出多道青光聚集于天上,并且幻化成左慈骑鹤的模样,还大骂曹操奸雄。曹操气死了,下令士兵万箭齐发,却忽然刮了一阵大风地上的左慈都跳起来打曹操,所有兵将都吓得屁滚尿流,曹操也惊倒地上得了病。葛洪是左慈的传人左慈后来把自己的道法传给了葛玄,葛玄又把自己知道的传给哥哥葛孝爰和郑隐,而葛孝爰正是葛洪的爷爷。葛洪所懂得的道法知识都是由父亲葛悌和郑隐传授的,算起来左慈应该是他的祖师爷了,而他在医学上的成就也少不了左慈的功劳,可以说没有左慈就不会有葛洪这位大医学家。葛洪一生行医救人,并留下了《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神仙传》和《玉函方》等著作。《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是真的吗?
从古至今人们都有健康长寿的美好梦想,现代人用科学的办法,而古人也有独特的延年益寿之法。中国古代有很多奇门遁甲术,七星灯是其中一种续命法术。当年诸葛亮就用过此法,诸葛亮在七擒孟获时靠着火烧藤甲兵获胜,几万士兵死于这场大火,他知道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说道: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之后他在火烧司马懿大军的粮仓时,一阵大雨浇灭了大火也浇灭了他的梦想,让他意识到老天在惩罚他,自己或许命不久矣。七星灯之法是指点燃七盏星灯,分别对应北斗七星的方位摆放,外面放置四十九盏小灯,最里面放置本名灯一盏,然后祈福北斗,乞求老天爷怜悯的续命法术。如果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代表老天怜悯,上苍应允,便可以增寿十二年。如果本命灯灭了,就表示不能逆天而行,做法的人必死无疑。之所以要祈福北斗,是因为人的寿命,古人认为是由北斗司掌控,所以乞求长寿,就要对应北斗七星。后来我们都知道了,在最后快要成功时候,魏延火急火燎地冲进大帐,走路带风,吹灭了本命灯。诸葛亮长叹一口气,没几天死于五丈原。历史上还有一人成功了,大明重臣,成功续命十二年。在朱元璋即将成功的时刻,突然病倒,自知命不久矣的他也摆出七星灯向天借命,在成功续命后,他利用这12年全心全意辅佐朱元璋,最终朱元璋完成大业,成功登基。为什么成功了?辅佐大明顺天成命,故天道相助,得以续命。再来说说另外一种方法——种生基,如果说七星灯,虽然条件苛刻,但这是种正大光明的方法。但种生基可不是这样的,种生基,这是一种风水术,是把含有自身精血的贴身物品(血、头发、指甲、贴身衣物)当自己的替身,找个风水宝地埋了,通过假死跳脱命理约束。重点是这里——通过假死跳脱命理的约束。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立一个生坟,承受风水宝地的气脉,然后再反馈到自己身上,以达到自己荣华富贵的目的。传说有一种叫做罡步又叫做禹步的步法,请问高人这种步法怎么走的?_百 ...
禹步是道士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传为夏禹所创,故称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称“步罡踏斗”。 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不独此事也。”行禹步之前要正立,其要求是右足在前面,左脚在后面。开始行禹步后,第一步先迈左脚,跟着将右脚迈在左脚的前方,然后迈左脚与右脚并拢;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先迈右脚,接着出左脚迈在右脚的前面,继而迈右脚与左脚并拢;第三步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重演第一步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禹步三”。按说脚连续迈出两次就是一步了,然而禹每步脚却要迈出三次,看似不合理,其实每步中第三次迈出的脚与前一脚属于并步,所以说仍是一步,并且这也恰恰正是禹步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三步走完要走上二丈一尺的距离,由于晋代的二丈一尺相当于今天的五米左右,因此这并不难走,这样走完后,由于每步要举足三次,自然会留下九个脚印,也就是所谓的“九迹”。这就是禹步完整走下来的步法。
我国古代的四大奇门是哪些?
一、四大奇门:四大奇门,指的是精通《奇门遁甲》四位最牛军师。这四位在行军打仗时以《奇门遁甲》排兵布阵。1、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周武王军师,助西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周武王尊其为“师尚父”。姜子牙是“兵家四圣”之一,被后世称为“兵祖”。姜子牙还是《奇门遁甲》的著作者之一,《奇门遁甲》最最早有四千零九十六局,后去粗取精剩下一千零八十局,姜尚进一步精练为七十二局,以适应行军布阵需要。姜子牙既是“兵祖”,也是奇门军师之祖,为历史兵家所尊崇,唐宋武庙为主祭,可见其地位之高。2、张良(约前250-前186年),秦末刘邦军师,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并疏通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刘邦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是《奇门遁甲》改良者之一,师传黄石公,结合实战将《奇门遁甲》改为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共十八局,一直流传至今。张良是“四大兵圣”之一,被后人尊为“谋圣”,与鬼谷子并称,唐宋武庙为配享,地位仅次姜子牙。3、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东汉末年刘备军师,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追随刘备后,为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诸葛亮死后,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武侯、诸葛武侯,东晋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精通《奇门遁甲》,著有《金函奇门遁甲秘笈全书》、《奇门遁甲统宗大全》等论著。4、(1311年-1375年),名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军师,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之说。《奇门遁甲金镜宝鉴》、《奇门遁甲秘籍大全》、《金函玉镜图》等《奇门遁甲》论著,可见对《奇门遁甲》研究之深。相传不服诸葛亮,挖开诸葛亮坟墓看到几个字立刻就服了,证明自己研究《奇门遁甲》还没有诸葛亮精深。二、简介:《奇门遁甲》是起源于古代排兵布阵,是史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后经历代高人完善,形成一部术数专著,其内容包括天文学、历法学、战争学、谋略学、哲学等,民间有“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之说。《奇门遁甲》有理数奇门和法术奇门两种,法术奇门为密传,如今早已失传。晋代郭璞是法术奇门较为著名的传承者,会撒豆成人和隐身之术。理术奇门最早也是密传,东晋的葛洪在《抱朴子》里把《奇门遁甲》公布天下,世人才知道有此奇书。我们说的古代四大奇门军师,用的就是理术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