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九一潜龙勿用,易经九二九三什么意思
《易经》中“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是什么意思?
比喻君子压抑予下层,不能有所作为。
初九,潜龙勿用,"初九"为何意
出自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辞:初九,潜龙勿用.这个象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 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得施普也。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002易经第一卦乾第一爻:潜龙勿用
初九①: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注释 ①初九:爻题。易卦的爻题, 以“九”标示阳爻,以“六”标示阴爻。又以“初”、“二”、“三”、“四”、“五”、“上”分别标示各爻的顺序。 ②潜龙勿用:比喻君子被压抑于下层,很难有所作为。 直译 初九:机会还未成熟,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才能。此时,应韬光养晦,不可贸然采取行动。 《象传》说:“潜藏的龙无法施展才能”,是由于初九阳爻处在下位,所以压抑难伸。 详解 初九爻就是乾卦的最下面的爻,是阳爻居阳位,周易中爻都是从下往上,初九或初六;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上九或上六。九为阳爻,六为阴爻。 “潜龙勿用”,“潜”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涉水也;在这里是潜藏的意思。“勿”引申为:杂色旗。以前打仗投降的时候都是举白旗,意思就是“勿打了”。“用”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可施行也。“勿用”就是不要用。这一爻,虽然是阳爻得阳位,但位置在最下方,也就是阳气还在地下,所以是“潜龙勿用”。“勿用”就是还不是发生功用或采取行动的时候,不可妄动,要等待时机。 龙是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一个纯阳中正之体。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条“龙”,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一个纯阳之体,阴阳没有分化,负阴而抱阳。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万物已开始,你看不道它的结果,等到后来才知道结果如何,理想的结果就是中正,不理想的结果就不是中正。 每个人的、单位的、的、国家的任何事情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千万都不要盲目行动,也一定要用心管住自己的部下不要行动,就这么简单。你想龙都不能妄动,何况我们都是凡人呢。 所谓知命认命,这就是命啊!命者,道也。这就是天道,不是你不行,而是时机没到。 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哪“三省”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我们不用每天“三省”,我们每周“省”一次,每周能学习两小时传统文化,就已经足够了。 《小象辞》用“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进一步解读“潜龙勿用”,初九爻身处最低,阳气的力量潜伏在地下,象征君子处低微之位,不是发挥作用的时候。 初九阳爻在下,宛若一条巨龙潜伏在万丈深渊,位卑力微,有志难伸。此时,不应当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必须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腾飞。这一爻说明:在潜伏时期,应当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 典籍有解释、典故有引申,前贤诸子对其或描绘或提炼或升华处信手拈来,本文且不做赘述。 韬光养晦。归于大处,它是格局视野;归于细微,它应该是精神内心。个体的心神深处的恒久的一种自省、自律、自正。省是看到不足,律是依从规范,正是不偏不倚。在生物体自私而贪婪的本质作用下,须承认这几点知易行难,长久为之更是考验。 在现代社会,我理解的个体韬光养晦,更直白的指向是静思。不管外界环境带来如何巨大的变动、压力,均应还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以安静从容的深思调整拓展自我的空间,去决定每一次的路径恰恰是仿佛磨刀石一般的韬光养晦,能把人性的尖锐挫圆、缺陷补平、混浊澄清,使之逐步有形态、有轮廓,更明亮、更润泽。在隐忍进退里磨砺掉斑驳,磨砺出色彩。 从个体属性,社会分工来看,工人、农民、学生、职员、领导、高管、专家、决策者等,一个个的个人实现这种静思,拥有这个觉悟,才会在收成、事务、技术、市场、制度上赢得并成就某种全局优势。 依附传统而来的韬光养晦韧性十足,没有在历史的流动中褪去光芒温热,它仍旧是真正滋养精魄的法宝。韬光养晦,重在养,难也在养。 厚积薄发。字面体会为积累,本质是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三者归一则是自强。为什么要把“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放在一起,因为这二者密不可分。没有自省、自律、自正于下方三足鼎立,上方的自强则强不起来,立不起来。所有的有所作为也无从谈起。这两个词是最辩证的有机体。 技术创新、匠心精神、拒绝造假、坚守底线、反腐倡廉、减少贫困、坚持改革等等,这些个在发展里追求实现的倡议,都需仰仗于厚积薄发。我们既然想到了,我们就要去做,真真切切地做,有力高效的去做。韬光养晦是意志力的体现,厚积薄发是行动力的呈现。 话到此处,惭愧不已。姑不论别人,哪怕是自己,比对这八字的坚持,也屡屡未曾达到。竞争态势每况愈新,全球格局天天翻篇,若一人松懈忘却,更多人裹足无视,则家国危矣。做好自己,才对得住小家,才维系得起大家。终究还是那句话:滴水成海,匹夫即国。 如何养,如何积,如何发。一生的命题。 3�@初九,潜龙勿用。
比喻君子压抑予下层,不能有所作为。"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是出自易经有段古文,那段古文的全部内容,请高人...
《周易》第一卦乾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拨,乾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乾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易经中“潜龙勿用”什么意思?
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
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勿用不等于不用,而是该用的时候才用。所以要掌握合理时机,用的恰到好处。
出处
《易经》
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下乾上。初九:潜龙,勿用。(即第一爻,编者注。)
另:帛书《周易》的爻辞为——初九,潜龙勿用。
象辞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扩展资料苏轼所著《东坡易传》则云:“‘乾’之所以取‘龙’者,以其能飞能潜也。飞者其正也,不能其正而能潜,非天下之至健,其孰能之?”这个解释与上述主流见解不同。
潜龙勿用百度百科